第 8 节
作者:知恩报恩      更新:2021-02-25 04:22      字数:4948
  3.穿着适合于商业交往的服饰一般来说,应穿着气派些,给人不平凡的感觉。但是,追求气派时不能过度。通常,穿着稍保守些更有意义,它会给人一种稳重的形象。
  4.选择能体现你积极形象的秘书谁都知道,你的秘书是你和外界交往的联系人。人们会把她当作你的镜子,从她的行事方式来判断你。因此,作为老板的你,一定要慎重选择秘书,让秘书的形象有助于显示你的形象。
  5.幽默感也有助于树立积极的形象幽默感也是业务活动中重要的个人资产,幽默是缓和业务活动中紧张气氛的最有效、最富建设性的手段。如果你能使对方分享你的感情,从而消除紧张感,那么保证你能占据上风。
  6.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失误。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领导者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能以局势变化、市场不景气等种种托辞来替自己辩护,更不能把责任推给下属。
  7.要能给人以信任感不论管理的范围大小,这一点对管理者都是适用的。无论是工头还是经理,只要一旦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狡猾的家伙,就无法受到人们的信任。要诚实,要讲真话,而真话是不能打折扣的。总之,管理者必须努力保持被管理人员对他的信任。
  创新之灯:永葆财源不竭
  消费者求新的心理,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科技的不断进步,都使创新成为必然之举。商人如果安于现状,缺乏创新,事业之树就会枯萎。
  创新的内涵极为丰富,它不仅包含技术、产品,也包含管理模式、营销策赂、经营理念等创意。创意学者奥斯本提出了产品创新的9个关键词:新用途、模仿、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转换、颠倒、组合,对于启迪思维、创造发明非常实用。如就新用途而言,典型的例子是探讨发泡技术的新用途。发泡技术最早应用于面包,后来美国商人用之于橡胶,于是橡胶海棉诞生了;德国商人则制成了泡沫塑料;日本的铃木信一则发明了汽泡混凝土,隔音保暖性能俱佳;尔后日本一肥皂厂又利用发泡技术制成洗澡时不沉没的“浮游香皂”,一时被人争相购买。
  市场经济的辩证告诉人们:唯思路常新才有出路。
  创新永无止境,身在商场便如逆水行舟,没有创新不进则退。科技足创新的根本,观念是创新的先导,需求是创新的动力。商人要高瞻远瞩,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自身发展闯出更广阔的新天地。
  第一部分 准备篇第11节 中小企业的投资误区
  约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由半路出家的投资者经营创办,由于缺乏系统参与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容易犯盲目投资的错误,常出现如下误区:
  ――跟风上马,不做深入的市场调研。不对市场的容量和社会生产能力进行调查,看到什么产品热销就上什么,往往是等自己的产品制造出来了,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限于资金实力,转产已不可能,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亏损、停产的困境。
  ――投资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有些企业主看到别人赚大钱,就忘了隔行如隔山的道理。投资别一个陌生的领域,花很多学费也许才能学到三脚猫的功夫,如何同那些老于此道的人竞争?由于在资金实力上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应当牢记,没有自己优势的项目,宁肯看着别人赚钱,自己也不要盲目上。
  ――期望高投高产,不注重产品技术含量。中国的市场已经不再是产品短缺的卖方市场,而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但一些经营者仍然注重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而不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档次,结果是生产能力提高了,但企业因为订单不足而处于半停产状态,反而加大了成本,高投没有高产,即使高产了,也由于产品不上档次,价格上不去,利润不高。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而不在于资金实力。灵活经营,多用人力(特别是智力),少花财力,把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建立在经营智慧、科技上,是中小企业的经营之道。
  ――轻信高科技,用专家推荐代替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很多技术,包括专利,可能还只是实验室技术,要达到工厂化的批量或规模生产,还需要具备很多其它方面的条件。很多人一听说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就上,但可能花很多钱建起来的生产线却不能正常生产。因为建议上其一项高新技术的专家,可能只是学科理论上或某方面技术上的专家,而不是生产工艺专家,更不是经营管理专家。上这样的项目,最好还是多请教投资顾问。
  ――用短期借款搞画定资产投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一般需要很长时间,短的也要三五年。有些投资者轻信一两年就可收回投资的效益预测,用短期贷款购买厂房、设备,结果到期不能按期偿还,导致罚息、诉讼甚至破产等严重后果。投资效益的预测一般是理论上的;实践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企业的建成、达产都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最好不要按照一两年就可收回投资这样乐观的预测来组织、使用资金。另外,现在企业已经远离了暴利时代,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性企业,盈利水平在5%也是正常的,超过30%的很少,经营者要树立长期稳妥的经营意识,不要有一下子抱到金娃娃的投机心理。如果项目确实可行,但缺乏自有资金或长期贷款,应当尽可能通过租赁闲置厂房、设备或合资解决。任何时候,降低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避免让资金冒看得见的风险。
  总之,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必须特别慎重对待项目投资,对任何项目,企业都要做详尽全面的可行性研究,要听专业技术专家的建议,还要听行业权威的看法,征求投资顾问公司的咨询性意见,做好市场,技术的调研工作,统筹安排好资金使用和生产、销售计划。只有在弄明白、想清楚后,才可以下投资的决心。
  第一部分 准备篇第12节 成为百万富翁的八条真理
  美国人查理斯?卡尔森在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的发家史以后写了一本名叫《成为百万富翁的八条真理》的书,一经上市就引起了市场瞩目。从这些富翁的致富经验中,查理斯?卡尔森归纳出了人人都可仿效,成为百万富翁的行动手册。
  卡尔森所总结的、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行动步骤分别是:
  第一步,现在就开始投资。他在书中说,在美国,六成以上的人,连百万富翁的第一步都还未迈出。每个人在迈出第一步时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实这些理由都只是自己在找无关紧要的借口。有人或许会说:“没时间投资。”卡尔森在书中回答说:“那你为什么不立即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把精力花在学习投资理财等知识上。”
  第二步,制定目标。这个目标不论是准备好小孩子的学费、买新房子或五十岁以前舒服地退休。不论任何目标,一定要订个计划,并且为了这个计划全心去努力。
  第三步,把钱花在买股票或基金上。“买股票能致富,买政府公愤只能保住财富。”百万富翁的共同经验是:别要信那些黄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儿,把心放在股票上,这是建立财富的开始。
  第四步,先求一垒安打,别眼高手低。棒球选手如果只想打全垒打,其结果是被三振的几率会高于只想击出安打的球员。股市投资的道理亦与此相同。百万富翁并不是因为投资高风险的股票而致富的,他们大多数只投资一般的绩优股,慢慢但是低风险地敛财。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资。使投资成为自己的习惯、成为每个月的功课。不论投资金额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资,就足以使你超越美国2/3以上的人,因为他们永无止境地消费,到老才想到投资。
  第六步,坚持就是胜利。调查显示,3/4的百万富翁买一种股票至少持有五年以上,将近四成的百万富翁买一种股票至少持有八年以上。股票买进卖出资本频繁,不仅冒险,还得付高额资本税、交易费、券商佣金等,“交易次数多,不会使你致富,只会使代理商致富。”
  第七步,把国税局当投资伙伴,善用之。厌恶国税局并不是建设性的思维,而应该把国税局当成自己的投资伙伴,注意新税务规定,善于利用免税投资理财工具,使国税局成为你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做法。
  第八步,限制财务风险。百万富翁大多过很乏味的生活,他们不爱换工作、只结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生活没有太多意外或新鲜,稳定性是他们的共同特色。
  第二部分 信息篇第13节 炒邮炒出个百万富姐
  李小娟15岁便辍学卖菜了。
  不多久,就卖得乏味和疲累,开始感慨自己心高命薄。
  好在聪灵仍在,她会想方法填补空荡荡的心,她便拾起了众多爱好中的一个:集邮。
  她的集邮也是从小学时开始,缘于邻居家爱好集邮的马爷爷的影响。她躲避妈妈的反对,偷偷摸摸坚持集了几年邮,后来渐渐搁弃了。
  她家的菜摊在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邮局对面的小街,邮局门口热热闹闹的邮市对她成了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她常看到大户用面包车接送邮品――这正是1997年火爆的邮市场面。
  她敏锐地嗅出了这邮票中知识之外的“商品”味道,比卖菜带劲!兴趣由此大增。她有意攀结了邮市里一位黄阿姨,一有机会就跑去套近乎,问这问那。黄阿姨是个炒邮行家,看中了小娟的聪慧模样。黄阿姨拍了拍小娟娇美的脸蛋说:“心高就不会命薄!”
  黄阿姨有心收李小娟为徒了。她先给小娟讲了一番道理:每个人都有可塑的亮点,能否成功,就要看能不能及早发现并定向培养。
  似懂非懂的小娟跑回家去,将她所集的两大册邮票拿来让黄阿姨看,她以为这便是她“可塑的亮点”了。黄阿姨的评价让她又羞惭了一回:无论从积累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商品增值的角度,她的集邮都相差太远。
  小娟羞红了脸。黄阿姨乘机提醒她,她身上的亮点是一种机灵和一股闯劲。
  小娟的出众之处正是认准就上的勇气。这时经黄阿姨的点拨,小娟也有所领悟立刻连叫了三声“师傅。”
  黄阿姨开始认真地当师傅了,从头教起,还让小娟在守菜摊时及空闲之时抓紧看书学习,弥补欠缺的文化功底。
  师傅想让小娟来身边,一边摆邮摊一边学,为此特意去和小娟的妈交涉了一回。小娟的妈一个劲作揖苦叫:“求你了黄师傅,俺家快揭不开锅了,你别让俺闺女走那歪门邪道了!”
  想让小娟妈转怒为喜并不难,师傅开始使招了。她先指点小娟小炒了几次邮票和小型张,小打小闹快进快出,赚钱不多,但小娟对此行的悟性却增进不少,学会了做票品增值走势的综合分析。小娟对师傅表示想大炒一把,师傅有意让她深入一次,笑说“你自己做主吧!”
  终于,小娟以她自己的眼光瞅准了“43届世乒赛”小型张。她认定它还会疯长,就想方没法借到了1400元来见师傅,笑说:“来100张世乒赛小型张!”师傅惊喜不小,15岁的小女孩,仅这胆气便很了不起了!况且还这么有眼光!师傅问:“小娟!要是你手上有一万元呢?”小娟说:“有十万元我也敢全买!”
  师傅下了个大决心,拿出一整包“世乒赛”小型张,共1000枚,按当日邮市价,共14000元,对小娟说:“一万四!你打借条拿走,日后是赔是挣都照数还钱――敢吗?”
  小娟二话不说,拿起邮包给师傅行了个大礼,笑嘻嘻地走了。
  小娟笑到了最后,时过数月,当价码涨到180元时,她才出手,获利16万多!
  小娟的妈从来没想到“集邮”也能发财!小娟嗔问:“我可以自由创业了吧?”妈忙不迭地说:“去吧去吧。”
  这一把,小娟炒来了“自由”,也炒来了她人生的初悟:生于贫贱之家的孩子照样可以有非凡的成功!
  16岁的李小娟告别了菜市场,正式坐阵邮市。
  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她懂得邮市和其它任何行当―佯,入门容易登高难,高处的大风景大功名都要有相应的大素质,首先是文化素质。她知道自己在邮市上还是一个道行很浅的小学生,斗狠争胜的胆气应该收敛一些,心力及资金的投资主要应放在提高素质上。于是,她在邮市附近租了一间房,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