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节
作者:死磕      更新:2021-02-25 04:10      字数:4896
  低声安慰道。
  “臣以为邵大人所言极是,震北军大军一到,这三部还不是望风而逃。万岁
  且放宽心,臣以为朝廷还是先安抚靖远师,免得将士们伤心璞英之死,生出什么
  事端来”。吴沉顺着邵质的分析给朱元璋出主意,眼光不时的瞟上武安国一眼,
  心道:“养军,养军这么久,这么仗却打得这么窝囊”。
  费震狠狠地瞪了吴沉一眼,对朱元璋建议道“依臣之见,兵部应立刻下令安
  东军从侧后方断掉这三部的退路,免得他们在草原上乱窜。同时万岁传旨给各部
  番王,不得收留叛匪,违者与叛乱同罪”。
  朱元璋鼻子里硬硬地哼了一声,打断几个臣子私下的钩心斗角。几个番王的
  背叛固然让他恼火,但朱元璋心里清楚这几个小小的王爷折腾不出什么大气候,
  最不济就是剿灭不净,让草原上多出几路马贼来。到时候让苏策宇这马贼头出面,
  肯定能扫平。让他心烦的是整个草原上现在只有一只震北军在往来冲杀,顾得了
  平叛就腾不出手来进攻脱古思帖木儿,安东军和威北军战斗力照着震北军差一大
  截,并且军火补给主要从京城和天津运送,远远没有震北军从北平和辽东运送那
  么方便。
  见朱元璋不高兴,几个内阁大学士不敢再乱发表高见,屋子里慢慢沉寂下来,
  只听见灯花在玻璃罩子里突突的跳跃。
  “你们哑巴了吗,难道就没人能想到一个让人朕省心的办法出来,内阁大学
  士,哼,一群蠢材,枉朕那么高的俸禄养着你们”。朱元璋见众人不吭声,更是
  恼火,若是李善长在,哪用自己费这么多心思,太师早把得失利害分析得清清楚
  楚。惜哉善长,痛哉善长。
  “臣等该死”!几个大学士扑通一声,整整齐齐地跪到地上,一边磕头一边
  说道:“臣等不能料敌机先,让陛下深夜操劳,臣等罪该万死,请陛下治罪”!
  整个御书房内只剩下两个人站立着,朱元璋看看不知所措的众大学士,看看
  傻乎乎对着烛光发愣的武安国,先长叹一声,接茬骂道:“都滚起来,杀了你们
  能换回璞英不死吗。真是废物,不需要你们出主意的时刻,整天在朕耳朵边上噪
  扯,需要你们的时候,全都成了哑巴”。
  武安国听见朱元璋的斥责,知道他不满自己半天没给他出主意,上前一步说
  道:“万岁,臣倒有一个办法,刚刚想到,未必妥帖,还请陛下斟酌,诸位大臣
  思量”。
  “讲”,朱元璋脸色稍微缓了缓,武安国给他出的主意,可行性都比较强。
  这个家伙虽然有些愣头愣脑,但处理起具体问题来确实聪明。
  “几个部落造反,的确不关什么大事。璞英将军殉国,朝廷也的确应该有所
  表示。但是臣以为,目前当务之急不在这里,而是解决北方各军不能协同作战问
  题”。武安国抓起一支毛笔,倒着拎了,慢慢引领着朱元璋的目光看向如画江山
  图。几个大学士从地上爬起来,轻手轻脚站在地图两侧。现在不是互相拆台的时
  候,吴沉等人只能听着怎么看都不顺眼的武安国指点江山。
  “目前我朝有四路大军在北,皆由朝廷统一运筹,但京城距草原太远,一旦
  前线发生变故,消息传到朝廷来再做具体布置已经延误战机,依臣之见,不如在
  前线派一得力将领,统一率领各军协同作战”。武安国在震北、威北、安东三军
  主力所在地各自虚画了一个圈,用手指丈量各部之间的距离。“比如这次靖远师
  前去平叛,其实叛匪位置距离安东军很近,若安东军与靖远师协同,叛匪未必敢
  弄半路设伏这个险着!现在王正浩将军需要安东军配合,而安东军无万岁之命不
  能擅动,待朝廷旨意到达,队伍已经展开,还是跟不上战局变化”!
  朱元璋看了看武安国,点点头表示同意,随即问道:“依卿之见,可是要朕
  把这对付蒙古之事交给一人,朝廷从此不再插手”?
  武安国笑了笑,心里知道朱元璋不放心把几支新军全部交给燕王,这帝王家
  心思,这几年他多多少少也了解了一点。摇摇头答道:“并非全部如此,只是临
  敌机变时交给一个将领统一指挥,具体作战目标,军官任命,部队补给,还是由
  陛下在朝中决策,不过这决策时给陛下出谋画策者,却要变上一变,臣等文臣,
  的确不是这块参与军事的材料”。
  ‘我们本来就不是武将,问我们打仗的事情,本来就是强人所难嘛’。大学
  士吴沉委屈地想,此刻他终于感受到武安国的一点儿好处,却忘记了自己这些文
  臣如何在朱元璋面前进言,把兵部尚书一职抓到文官队伍手中的。
  “陛下当年打天下时麾下几大名将现在都在指挥学院任职,臣想若让几位老
  将军重新上阵杀敌,未免太不体谅他们的身体,若让他们替陛下出谋画策,却是
  强过臣等许多………”,武安国把设立总参谋部的构想慢慢地说了出来,这个提
  议当年他也向朱元璋提及,可是一直没落到实处。在他所知道的历史中,中国是
  全世界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为此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内乱,也造成了军队指
  挥无方,对外屡战屡败。如果把那些交出兵权的老将军组织起来,成立总参谋部,
  今后对外作战时,至少可以减少很多战略上的失误。
  “臣等以为武大人所言甚有道理”!费震赶快趁热打铁,今天这种难题千万
  别来第二次,谁知道下次出不来好主意皇上会怎么收拾自己这帮子谋臣。“臣以
  为,徐老将军、傅老将军还有冯老将军皆身经百战,陛下若问治理国家之事,臣
  等可替陛下分忧,而问军前之事,臣等之才不及老将军甚远矣”。
  你们倒溜得快,朱远璋笑了笑,不理会几个内阁大学士的锦上添花之语。看
  了武安国一眼,心道此番决策又便宜了燕王朱棣,这武安国倒是和老四有缘,出
  了主意总是让棣儿得到些好处。当即让邵质拟旨,把前方指挥权力统一交给燕王
  朱棣管理,务必在今年冬天之前平定叛乱,对南和林形成夹击之事。然后又下旨
  在六部一司之外成立总参谋部,仿照震北军参谋部规矩,让赋闲和军校任职的老
  将军们随时听宣到总参谋部待命。
  中秋过后,大明国总参谋部成立,每天一大堆从军界退下来的老头子热热闹
  闹地在朝廷专门辟出来的大院子里发挥余热,前线上挠头之事自然难不住这些打
  了一辈子老军人,还没到冬天,蒙古三部的叛乱就被平定了下去。为了防止叛乱
  再次发生,朱元璋索性在锦衣卫中分出一伙人来,交给总参谋部的参谋总长冯胜
  调遣,收集各地番王动向及蒙古局势。武安国趁着朱元璋高兴,怂恿老将军冯胜
  上本请求朝廷鼓励在山西、陕西一带民间开办冶金工业,就近解决威北军的部分
  军需,朱元璋将提案交大臣们庭议后也答应了。恰巧吏部尚书启奏说四省布政使
  郭璞即将任满,按惯例明春需要升迁或平调,建议朱元璋表彰郭璞治理北平功绩,
  赐其爵位,并决定是否更换北平、辽宁、渤海、碎叶四省布政使。武安国知道是
  郭璞暗中运作此事,庭议时尽力回避了,几个没什么权势的京官表现倒是极为卖
  力,大声鼓吹郭璞功绩。内阁大学士邵质和费震也建议皇帝扩大新政实施范围,
  免得北方多山之地觉得朝廷厚此薄彼,朱元璋仔细考虑后,略一沉吟,赐了郭璞
  个一等定北伯的爵位,着令他来年开春交接政务,就任山西、陕西二省布政使。
  原北平知府许浩达积功,按秩擢为北平布政使。辽宁、渤海、碎叶三省人少,仍
  然只设一布政使司衙门,调两广布政使徐辉祖就任。
  大宁、热河、北和林等新拓之地经庭议以西拉沐伦河为界,分为热河与靖远
  二省,布政之职就交给了李文忠的次子,太子朱标的好友李增枝,所需大小官员,
  皆由太子自命。安东军的军饷依然由朝廷供给,军械却交给了天津及热河、靖远
  三地自筹,各项优惠政策参照北平,并着令大臣抓紧筹备明春科举之事,为新拓
  之地输送人才。燕王朱棣接到朝廷命令,心中郁闷,但眼下作为补偿,他得到了
  整个北方军队的前线调度权,对蒙古作战优势大增,也没心思和父亲与哥哥计较,
  只是加快了在军中提拔北平书院和辽东军校毕业生的速度,加大炮兵部队建设,
  期待有一天能挥师打过大漠,将西域一带的蒙古诸王扫灭干净了,看那时父亲如
  何对待自己。
  都督璞英战死,朝廷表其战功,谥号武烈,将靖远师增为靖远军,交由文忠
  长子李景隆掌管,统一负责新拓之地治安。
  一番忙碌,到了年关临近,终于大体定下了北方之地推行新政的基调,在此
  过程中朝内有些重臣本拟出言反对,却见新派往北方的李增枝、李景隆、徐辉祖
  三人皆为太子密友,当即闭嘴。就连这武安国不通政治之人,笨头笨脑也看出了
  期间的平衡二字,这些老狐狸如何不知,涉及到太子根基问题,为了将来着想,
  大伙还是闷声发财为妙。眼巴巴的看着新政在北方各地风声水起,实行得热热闹
  闹。
  入冬,正当四省布政郭璞正在忙着卸任交接事宜之时,威北军催促军火的信
  使再次来到北平,这次常茂终于如愿以偿,一个月后,大批军火在地方部队的护
  送下运到前线。高兴之余,威北军主帅常茂选了一匣子礼物,说是名贵战利品,
  着人快马加鞭送到北平。郭璞打开礼物,却看到匣子内空无一物,中间只放了一
  张纸条,上面龙飞凤舞的写着:“郭挫子,你玩阴谋玩到老常头上,来了山西,
  老子定要你好看”!
  郭璞微微一笑,赏了来使十两银子,提笔写了封信,交由信使带回,常茂接
  信,却见郭璞用工工整整的楷书写到:“将军今年本无北进之意,焉能怪郭某怠
  慢。君子行事,贵在志同道合,问心无愧,此乃阳谋,与阴谋无干”!
  第二卷大风生命(五)
  生命(五)
  眼瞅着到了腊月,街市上愈发热闹。京城里大小店铺摆满了自各地贩来的年
  货,从极北之地的雪狐皮到渤泥国运来的瓜果,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这一
  年除了物价上涨让贫困人家有些透不过气,整个大明国各地都过得平平安安,春
  天有几个地方遭受小规模灾荒,地方官员有了去年救灾经验和拖延的教训,花了
  十分心思去应付,也没酿成什么大事。内政清明,对外作战更是胜利不断,北边
  拓地千里,海上倭患根除,这些战绩提起来就让国人觉得扬眉吐气。特别是行走
  海上的商人,只要船上打着大明日月旗,那就是护身符,大小海盗统统要绕着走。
  他们不避让一下行吗,据说最大的海盗支持者日本足利将军都接受了大明的册封,
  受封的时候还亲自到海边跪接印信,这样的大鲨鱼都做了缩起头来,剩下的小鱼
  小虾岂敢再捋龙须。
  中原之地过年讲究个吉利,大小报纸也就尽拣好听的说,一向严肃的北平春
  秋总结一年朝野得失,也大大方方的说了句“太平盛事、旷古未闻”之语。那个
  北平第一笔杆子伯辰伯文渊还在评论版上专门写了文章,评论一年内政得失,博
  得朝野一片赞誉之声。其中“执政在朝,行政于野,善政还需良吏,恶法必无好
  官”之论被朱元璋看见,心有所感,专门派了辆银装马车到北平征辟他为官。那
  伯辰也端的有几分名士风骨,三言两语把钦差就给打发回来,让全北平的读书人
  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让所有人更惊诧不已的事还在后边,洪武皇帝朱元璋非但
  没有责怪伯文渊失礼,还特赐他一个荣爵,允许他直接写折子入宫。直到最后《
  两江新闻》通过特别关系弄到了伯辰给朱元璋的答谢信,大家才明白其中关键。
  “盛世民风,不可不察,昔尧舜之世,皆有在野之臣……臣愿做民间采风之
  人,四时送民意以达天听……”。
  “看人家这马屁拍的,要多舒坦有多舒坦,啧啧,既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又
  让皇上开心,大儒就是大儒,这就是水平”,后世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带学生朗
  读这篇范文时赞叹道。
  比伯辰的文章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大明科学院新推出的农用机械-犁耧。得
  到朱元璋重点关注的科学院博士们体察圣意,在年关口推出了这种既能开沟又能
  播种的新鲜农具。熟知稼穑艰难的朱元璋看到样机后立刻赏了发明者凌昆和马可。
  卡瓦尼两人各三千两白银。满朝文武为之大吃一惊,待看了样机,也只能点头称
  赞,因为这钢家伙的确值这个价。犁耧由一匹马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