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6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7      字数:4750
  杨广想杀李渊,是因为他姓李,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想法,但李渊本身又是一个胆小懦弱之人,杨广对他没有太多的戒心,正好可以利用李渊来安抚一下大臣们的自危之心。
  “河东匪患虽不烈,但不可等闲视之,朕特准你跨境剿匪,封你为河东路讨捕大使,给你一年时间,给朕彻底平息河东匪患,一年后,若河东再有一个乱匪,那就休怪朕翻脸无情!”
  虽然杨广没有明说,但李渊还是听出来了,杨广将杀他的时间定在明年,理由就是剿匪不利,他心中一阵胆寒,但脸上却是充满了感动和忠诚,“臣一定不负圣望,早日剿灭河东乱匪。”
  李渊慢慢退了下去,杨广望着李渊的背影,杀机闪烁,但慢慢又平息下来,杀此人须再等一等。
  ……
  三日后,杨广的巡视队伍继续北上,在汾阳宫休息几日后,于七月中旬,十万巡视大军抵达了紫河南岸,这里依然是马邑郡境内,北方数十里外便是巍巍长城,那是大业三年修建,从紫河延绵到榆林,长两百余里,沿着长城向西走,两天后便能抵达榆林郡。
  但此时,杨广并不急着去榆林郡,或者说他不敢贸然前去榆林郡,尽管他口口声声说视察榆林郡,但榆林郡已是杨元庆的势力范围,他不得不三思而行。
  次日,榆林郡太守王弘芝赶到了杨广驻地,被领到六合城上,王弘芝出身太原王氏,任榆林郡太守已经六年,本来过得平平淡淡,但杨元庆势力东扩后,便将他推到了风头浪尖上。
  他心中十分紧张,前年他签署了关北六郡共同防御协议,被朝廷警告,但没有被处置,而去年丰州东扩,将整个河套平原纳入囊中,他却无力阻止,他简直不知怎么向圣上解释,但他又不得不来。
  “臣榆林郡太守王弘芝参见陛下!”
  王弘芝低着头,不敢看杨广的脸色,战战兢兢地等待杨广的震怒,但出乎意料的是,杨广并没有震怒,而是一种和缓的语气,“王爱卿免礼平身。”
  王弘芝羞愧万分,他扑通跪倒,泣道:“臣懦弱无能,没有能为陛下保住榆林郡,臣有罪!”
  杨广心中恨不得将王弘芝推出去斩了,只是他现在还需要用王弘芝,才忍住一口怒气,但王弘芝的跪地认罪倒出乎他的意料。
  “王爱卿请起,朕现在想了解榆林郡的情况,听说杨元庆在黄河沿岸修了五座新城,是吗?”
  王弘芝站起身道:“确实如此,从去年年初开始,他便在黄河北岸修筑了五座新城,速度很快,延续汉名,叫做西安阳县、成宜县、宜梁县、临沃县和河阳县,他自己任命了县令,并在城中驻军,每座城池至少驻军三千人,并储存了大量物资粮食军资,他说是用来防御突厥。”
  “防御突厥?”
  杨广冷笑一声,“那是他东扩的借口。”
  “是!臣心里也是这样认为。”
  杨广狠狠瞪了他一眼,但他还是强忍住了心中怒火,又问:“那他现在何处?在榆林县吗?”
  “回禀陛下,他现在不在榆林县,应该回丰州了。”
  杨元庆不在榆林郡,使杨广一颗心稍稍放下,他又接着问:“榆林县有多少驻军,还有多少郡兵由你指挥?”
  王弘芝羞愧地低下头,“臣手中已无一兵一卒,榆林郡的军队都被他控制,目前榆林郡有驻军三千人。”
  “那朕让你做太守又有何用?”
  杨广终于忍不住暴怒起来,一拍桌子,“来人,将此无用之人拖出去斩了!”
  数十名侍卫冲进来,拖拽着王弘芝向外走,王弘芝吓得魂飞魄散,大声哀求,“陛下饶命!饶命啊!”
  “斩!”杨广毫不留情,他的满腔怒火都发泄在这个无用的太守身上。
  片刻,随着一声惨叫声传来,侍卫进来禀报,“陛下,人已斩首。”
  杨广铁青着脸,余怒未消,他随即喝令道:“传朕的旨意,大军向榆林郡进发!”
  ……
  就在十万巡视大军沿着长城浩浩荡荡向榆林郡方向进发时,一只草原猎鹰飞越隋朝大军上空,翻越长城,继续向北飞翔三百余里,在大隋最北部边境的伏乞泊北岸,却是一望无际的突厥大营,延绵百里,突厥始毕可汗已经率领四十万大军杀到了隋突边境。
  猎鹰飞过一座座大营,最后在鹰笛的引导下,飞向一座占地数亩的庞大帐篷,这是突厥的王帐,王帐前站在一名年轻的男子,金盔金甲,目光冷酷如鹰,他正是突厥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伸长手臂,猎鹰一声鸣叫,收翅落在他的手臂上,始毕可汗取下绑缚在鹰腿上的一卷羊皮。
  羊皮上写满了情报,他看了一遍,眼睛里充满了得意地笑容,大隋皇帝杨广竟然出现在塞北,这就俨如肥嫩的群鹿跑到猎人面前。
  “传我的命令,大军准备出发!”
  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四十一章 兵困雁门
  隋朝和始毕可汗的矛盾始于义成公主,尽管隋朝后来又将一名宗室公主北嫁突厥,但这并不能缓解始毕可汗对隋朝的怨恨,不过这还不至于让突厥和大隋翻脸,始毕可汗也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而向大隋发动进攻。
  导致隋突关系恶化另有原因,前年,裴矩奉命出使突厥,拜访了始毕可汗之弟叱吉设,这也是突厥的一支重要力量,叱吉设拥有数十万部众,杨广为了分化日益强盛的突厥,便许诺将宗室公主许配给叱吉设,并答应封他为南面可汗,叱吉设不敢接受公主和册封,同时把这件事告诉了兄长始毕可汗,就是从那时起,始毕可汗就有了南侵大隋之心。
  始毕可汗本意是进攻丰州,剿杀他的宿敌杨元庆,他和杨元庆的矛盾早就十几年前,杨元庆第一次出使突厥时便产生,而杨元庆先后夺走他的妹妹阿思朵和本该属于他的女人义成公主,这就让始毕可汗对杨元庆恨之入骨,然而更使他无法容忍的是杨元庆和乌图的关系,他们盟约是始毕可汗的心腹之患,尤其杨元庆前年末卖给了乌图五千把弓,使始毕可汗在去年夏天对乌图部的战役中失利,这便令始毕可汗视杨元庆为大敌。
  不料隋帝杨广的意外出巡,使他改变了计划,丰州是谋一域,杨广则是谋一国,如果能俘获大隋皇帝,那么他得到的赎金足以使突厥一跃成为东方之主,让隋朝臣服在他的脚下。
  四十万大军迅速收拾营帐,厉兵秣马,如无边无际的草原狼群一般,向榆林县扑去,此时杨广还在去榆林县的途中。
  ……
  在伏乞泊以西约二十里的一片丛林中,鹰击郎将武致远率领二十名隋军斥候藏身其中,他们分兵十路,一直在跟踪突厥主力。
  武致远在两个月前率军击败五百突厥骑兵,拦截两千余逃民后,积功升为鹰击郎将,这一次他又担负重任,率两百斥候跟踪突厥主力。
  十几名隋军正躺在树下休息,这时,大地忽然震动起来,隋军们纷纷从地上跃起,武致远向树顶大喊:“发现了什么?”
  树上有一名隋军探哨,他向远处看了片刻,回头喊道:“是突厥骑兵来了,无边无际!”
  武致远当机立断,“大家全部进森林深处!”
  二十名斥候迅速向森林深处奔去,片刻,如果乌云般的突厥骑兵铺天盖地而至,四十万骑兵俨如人的海洋,呼啸着,向西方席卷而去,队伍长达数十里。
  隋军斥候躲在森林深处,他们依然能感到大地的颤动,武致远攀在一株大树上,向数里外的突厥大军探望,他基本上已经能判断对方的人数和行军方向,南方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长城,如果他们去马邑郡,要么向东走,从东面尽头越过去,要么向西走,西面能绕过长城处便是榆林郡。
  “放鹰!”
  随着武致远一声令下,一只猎鹰从隋军携带的笼子里飞出,在森林上空盘旋几圈,随即向西飞去。
  ……
  坐镇榆林的大将是督军杨家臣,他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这几天他紧张得夜不能眠,绷紧神经,全神贯注地等待着东面的消息,杨广已经向榆林郡而来的情报他得到了,但突厥大军的情报他却没有得到。
  中午时分,一只猎鹰从西方盘旋而至,几名士兵大喊起来,“督军,猎鹰来了!”
  杨家臣奔出房间,望着天空的飞鹰,是来送信的鹰,片刻,飞鹰落下,鹰奴将一份情报递上,杨家臣看了一边,立刻传令道:“通知满城民众,突厥大军即将杀到,愿意西撤者可随军撤离!”
  他又取出一封杨元庆留下的信递给士兵,“把这封信立刻送往皇帝处。”
  榆林城内沸腾了,一队队隋军士兵骑马在街上奔驰大喊:“突厥大军即将杀到,赶快向西撤离!”
  城内的居民一片混乱,一万多住在城内的居民扶老携幼,带着值钱的家当,骑着马驴,赶着马车和骡车纷纷向西撤离,边疆的好处就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畜力,再不济的人家也会有一头驴子,很快,城外便汇集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西撤队伍,三千隋军骑兵护卫着民众向西撤离,离榆林郡最近的一座县城便是河阳县,在两百里外。
  杨广的车驾离榆林县城还有六十里,大军的速度并不快,护卫着巨大的六合城缓缓向西移动。
  这时,几名骑兵从西方疾速奔来,一队巡逻兵上前拦截住他,“什么人,妄闯圣驾!”
  为首骑兵拱手道:“我是榆林郡驻军,有紧急情报要禀报圣上!”
  “什么事?”
  “突厥四十万大军正向榆林郡方向杀来,请圣上紧急撤退!”
  巡逻骑兵首领大吃一惊,“你跟来我!”
  他带着报信骑兵向六合城奔去……
  一刻钟后,杨广接到了杨元庆的信,他阴沉着脸打开信,开头便是:‘丰州总管杨元庆上敬吾皇陛下……’
  杨广冷哼一声,又继续向下看,他一下愣住了,约四十万突厥大军正向榆林城杀来……
  杨广沉吟半晌,问送信士兵,“杨元庆在榆林城吗?”
  “禀报陛下,杨总管今天上午刚到榆林郡,但听说突厥大军杀来,便率领城内民众向西撤离了,我们的斥候发现,至少有四十万突厥大军,发现时在一百五十里外,现在估计离榆林城还有百里,总管请陛下立刻南撤。”
  杨广挥挥手,“带他下去!”
  这时,旁边的宇文述小心翼翼道:“陛下,会不会是杨元庆的虚兵之计?用突厥来惊退我们。”
  杨恭道有些担心,“陛下,如果真有四十万突厥骑兵,那问题就严重了,且相信杨元庆,火速南撤。”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传来疾奔声,有侍卫在门外急报,“陛下,长城守军传来紧急消息,北方发现数十万突厥骑兵,杀向榆林城方向,极可能是绕长城过来。”
  杨广蓦地站起身,杨元庆的话他可以不信,但长城守军的消息他却不能不信,他惊得声音都变了,“快,火速南撤!”
  突厥四十万大军已在一百余里之外,按照他们的速度,半天就能追上北巡队伍,杨广也不敢再做六合城,他丢弃了六合城,改成骑马,十万大军丢下各种杂物辎重,仓惶向南撤逃。
  一更时分,杨广得到消息,四十万突厥大军已经追到六十里外,拦截突厥大军的五千隋军已全军覆没,杨广惊恐万分,他顾不上浑身疲惫,拼命向南奔逃,但是他们队伍中宫妃和大臣众多,根本跑不快,这样下去,天亮前他们必然会被突厥大军追上。
  左卫大将军宇文成都奔至杨广面前大喊道:“陛下,去雁门关,利用地形阻挡突厥军。”
  此时杨广已是六神无主,宇文成都提出建议,杨广连声答应,“去雁门郡!”
  十万禁军皆吓得胆寒心战,一路狂奔,四更时分,杨广队伍过了雁门进入了雁门县城,雁门县在杨谅之乱时损毁严重,后来重建,重建后的雁门县城墙高大坚固,周长二十里,是一座上县,人口数千户两万余人,杨广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县城,心才稍稍平定下来。
  此时代州总管空缺,雁门郡太守吕玉便是最高主官,他听说皇帝逃难而来,吓得他连忙腾出官署给杨广和宫妃,又联络富户人家安排百官,十万禁军只能随意入住民宅,人喊马嘶,城内一片混乱。
  天刚亮,太守吕玉带着数十名衙役将各酒肆做好的酒菜送到了郡衙内,郡衙已经临时改成雁门行宫,数千名左右卫士兵将郡衙四周围得如铁桶一般,酒食先送进去了,吕玉等了半晌,一名宦官出来宣旨,“圣上有旨,宣太守吕玉觐见!”
  吕玉跟着宦官走进了原本属于他的郡衙,走到皇帝临时御书房,他心中不由有些胆战心惊,圣上的御书房竟然选中了他的办公房,地砖下面藏有一些东西,可千万别被发现。
  “吕太守,陛下命你觐见!”
  吕玉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