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上访不如上网      更新:2021-02-17 04:10      字数:5125
  了一支海盗队伍,专门抢劫过往客商的财物。这回听到郑和船队带着大批宝
  物经过,分外眼红,就和同伙计议,表面上准备迎接,背地里计划趁郑和不
  防备,就动手抢劫,然后乘快船迅速逃离。
  这个计谋被当地人施进卿得知,他偷偷地派人到船队告诉了郑和,提醒
  他早一点严加防范。
  郑和并未着急,心想,我手下有2万兵士,还怕你小小海盗?既然你要
  来偷袭,就非得给你点教训不可,也算是为民除害了。他命令把大船散开,
  在旧港港口停泊下来,并命令船上的兵士准备好火药、刀枪,严阵以待。郑
  和的士兵都是些经过挑选的精兵强将,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强,小小几个海盗,
  的确不是他们的对手。
  夜深的时候,海面上风平浪静,陈祖义带领一群海盗乘着几十艘小船直
  驶港口,准备偷袭。正准备停船上岸的时候,只听到郑和座船上一声火炮响,
  周围的大船都驶拢来,把陈祖义的海盗船围住。明军人多势大,早有准备,
  把陈祖义杀得大败。大船上的兵士丢下火把,把海盗船烧着了。陈祖义想逃
  也逃不了,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他本想趁黑夜偷袭,捞一把不义之财,没
  想到郑和早有准备,财宝还没见着个影于,自己先被抓了起来。
  郑和把陈祖义捆绑了起来,押回中国。到了京城,向明成祖献上了俘虏。
  各国的使者也会见了明成祖,送上大批珍贵的礼物。明成祖见郑和把出使的
  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又平定了一次海盗偷袭,特别高兴,接连把郑和的官职
  提了好几级,庆幸当初选郑和作远航船队的首领,确实是选对了。
  后来,明成祖相信建文帝确实是死了,没有必要再去寻找。但是出使海
  外的事,既能提高国家的威望,又能促进跟西洋各国的交往、加强海外贸易,
  所以他决定继续派郑和出使海外各国。
  从此以后,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先后29年,郑和率领他的庞大
  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行踪遍及今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等30
  几个国家和地区,即占城 (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暹罗(泰国)、
  满剌加、彭亨 (在马来西亚)、苏门答腊、旧港、爪哇、阿鲁、南巫里(以
  上均属今天的印尼)、锡兰山(斯里兰卡)、溜山(马尔代夫)、榜葛剌(孟
  加拉)、忽鲁谟斯 (伊朗)、祖法儿(佐法儿)、阿丹(红海的亚丁,属也
  门人民共和国)、比剌、竹步不喇哇(属索马里)、木骨都束(即今索马里
  的摩加迪沙)、麻林(即麻林地,属肯尼亚)、天方(即麦加,属沙特阿拉
  伯)等。其航线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远
  至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象这样遥远的航程,如果没有坚实的船只,先进的
  导航技术,充足的物资准备,以及丰富的航海技术,是很难安全顺利地完成
  的。
  郑和最后一次航行是在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此次航程最远,经历
  的国家最多。船队从南京下关的龙湾出航,一路沿海岸线南行,到达广东境
  内后,再向西行。到达古里后,又派出小队到麦加圣地朝圣,至宣德八年(公
  元1433年)回国。这在世界航海史上,比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
  陆和瓦斯科·达·伽马发现新航路,还要早半个多世纪。当时郑和已经是63
  岁的老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用在了航海事业上。
  郑和在多次下“西洋”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的风险,只是由于他的勇
  … Page 6…
  敢机智,指挥有方,以及全体人员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每当遇到意外事
  故时,才能化险为夷,战胜危难而获得成功。最为惊险的除第一次陈祖义偷
  袭之外,还有第三次与锡兰国王的较量。
  在印度半岛东南,有个大岛叫锡兰山,是当时印度洋东西航路上的必经
  之地。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二月,郑和第二次出使西洋,归国途中路过
  这里时,代表明朝政府向锡兰的一座寺庙赠送很多金银供器、织金宝幡和香
  油、蜡烛、檀香等礼物,还为此立了一座碑,这就是后来1910年在斯里兰卡
  高尔市出土的“郑和锡兰碑”。没想到,就在同一年,当郑和第三次出使西
  洋路过这里时,国王见郑和船队财物很多,起了贪心,想谋害郑和,劫掠船
  队。郑和看到情况不对,赶忙率领船队离开了。当郑和回航又经过锡兰时,
  国王装作很热情的样子,把郑和骗进城中,让王子向郑和勒索财宝,同时派
  5万人劫掠郑和船队。郑和发觉之后,立即赶回船队,可道路已被截断。在
  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郑和不得已率2000人出其不意攻占王宫,活捉了锡兰
  国王,锡兰王子见状,赶忙投降。郑和回到船队后,把国王带回南京,交给
  明成祖处理,明成祖后来把他放了回去。
  永乐十三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回航时路过苏门答刺国 (现在印度
  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亚齐)。他送给国王大量礼物,可是就在当天夜晚,
  发生了有人抢劫船队的事。郑和赶忙派人查访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苏门答刺国的西边有个那孤儿国,因为这个国家的人脸上都剌有
  花纹,又被称作花面国。苏门答剌国与花面国一直不和,永乐六年(公元1408
  年),这两国打了一仗,苏门答剌国王中箭身亡。王子当时年龄还小,没法
  报仇,王后对国人说:“谁能领兵打败花面国,替先王报仇,我就嫁给他,
  并让他当国王。”一个渔翁自告奋勇,领着军队打败花面国,杀了花面国王。
  渔翁娶了王后,当了苏门答剌国王。老国王的儿子长大之后,领一帮人杀了
  渔翁,登上王位。这就是郑和赠给礼品的国王。渔翁国王有个儿子叫苏干剌,
  想夺王位,被新国王打败,逃到叫邻山的地方,自立一寨。他见郑和没有送
  他礼物,非常生气,率领数万军队,袭击郑和船队。郑和与新国王取得联系,
  请他派军队助战。在苏门答剌军队密切配合下,郑和指挥将士英勇奋战,把
  苏干剌的军队杀得大败,并且活捉了苏干剌,把他押回北京杀了。新国王非
  常感激郑和,认为郑和是自己得以坐稳王位的大恩人。
  郑和三次用兵,都是为了自卫,不得已而为之。带兵是为了保卫船队,
  消灭海盗,保障各国通商和友好往来,因此深受各国欢迎。每次出使外国都
  受到隆重接待;每次回国,都带回来许多外国的使者。
  郑和多次出使“西洋”,和亚非地区的许多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
  传播了友谊的种子,架起了通商的桥梁。有不少国家派遣使者随同郑和来到
  中国,把他们随船运来的土产作为贡品,和明朝进行朝贡贸易,明朝也很欢
  迎这种贸易活动。有的国家的国王亲自到中国访问,如满剌加国君拜里迷苏
  刺祖孙三代都到过南京,并多次派遣贡使来华进行贸易。在与中国长期而频
  繁的接触过程中,他们学到了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把这些义化传播到更
  远的地方。
  通过郑和连续不断的航行活动,中国和南洋的航路畅通了,对外贸易发
  展了,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也增强了,出国的人比以往更多。他们飘洋过海,
  散居在南洋各地,是南洋群岛的拓荒者,为当地的开发和繁荣流淌了血与汗。
  同样的,来中国访问、经商的外国人也络绎不绝。今天定居在东南亚各国的
  … Page 7…
  华人,有许多都是当时随郑和船队飘洋过海到那儿的华人的子孙后代。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05至1433年),郑和7次率船队远航,
  28年的航海活动,耗尽了他的心血。宣德八年三月中旬 (公元1433年4月
  上旬),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最后一次航行的归途中,病死在印度半岛西南
  部的古里 (今印度科泽科德)。
  郑和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航海家,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远航的事操
  心,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航海事业,在与惊涛骇浪的搏击中,表现出不畏
  艰险的英雄本色和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在长期的航海生涯中,他和众多
  的助手不断总结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知识,庞大的船队航行在茫茫的大
  海,他们通过多次实践,细心的观察,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潮汛、季风、洋流
  等自然规律。白天,他们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以“牵星术”定向测距,经
  过长年积累、记录,凡是航路、开船时间、停泊处处、暗礁、浅滩、急流等
  等,他们全都一丝不苟地加以标志、说明、绘图,终至完成了举世闻名的《航
  海图》和《鍼位图》,可惜后一部书已经失传,这是我国于15世纪初,对世
  界海洋地理学的重大贡献。从此之后,中国和南亚各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得很
  快。
  郑和7次远航,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航海家,如当时随从郑和出洋,担
  任“通事官”(即翻译)的马欢、费信和巩珍等3人,也都留下了记载有关
  航行经过,所到诸国的风土人情、山川道里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等方面的著作。费信撰写了《星搓胜览》,马欢著《瀛涯胜览》,巩珍撰《西
  洋番国志》。这些作品早已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广为流传,成为中外学
  者学习、研究航海知识、航运历史,以及“西洋”各国历史、地理的珍贵资
  料。他们当时航行到达的许多国家,如今都从这几部书中发掘本国的历史。
  郑和及其随员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做出巨大了贡献。
  郑和作为明王朝派遣出洋的使者,他肩负着结好友邦的重要使命。所以,
  他每到一地,很重视了解风土民情,做到“入国问禁,入境问俗”,并且拜
  会当地的酋长、国王,同他们互赠礼品,向其表明通商友好的诚意。因此,
  郑和一行所到之处,也受到友好、热情的接待。当地人把郑和看作天朝来的
  贵客,给他们带来了珍贵的货物和深厚的友谊。如郑和初次航行到占城时,
  当地国王率领大小首领盛装举行隆重的礼节,迎接郑和率领的船队的到来。
  当郑和的随行人员侯显到达榜葛拉(今孟加拉)时,国王特地选派1000多人
  到察地港远迎,然后又用大象接载到皇宫,由国王亲自主持欢迎仪式,双方
  互赠礼物,国王还特意设盛宴款待中国客人。又如在第四次下“西洋”时(公
  元1416—1419年),郑和来到非洲的木骨都束 (即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
  会见了该国国王,受到国王的宴请。郑和把明朝皇帝送给国王和王妃的中国
  丝织品、瓷器、茶叶等交给了国王。国王十分喜悦,在郑和启程返国时,特
  地派了使臣随船访问中国,并且赠送明朝皇帝许多非洲特产,如“马哈鲁”
  (即长颈鹿,中国古代称为麟麟)、“花福录”(即斑马)、“千里驼鸡”
  (即驼鸟)等,作为通贡贸易的礼物。
  郑和每次出洋,还把带去的大量金银、钱币、丝绸、瓷器等,用来和当
  地人民互通有无,平等贸易。通过贸易交流,船队每次出使归来,都带回了
  “西洋”各地土特产和手工艺品,如象牙、染料、香料、胡椒、硫磺、宝石
  等,乃至各种珍禽异兽如狮子、驼鸟等,所以当时人们把郑和的船队称为“宝
  船”。
  … Page 8…
  郑和船队7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的麻林地(今肯尼
  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 (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
  壮举。它加强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早
  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  116
  年,他在世界航海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是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先导者。可
  惜自郑和去世后,明朝政府开始走下坡路,不再派使团远航出使西洋各国。
  郑和创建的业绩,在他身后虽然没有继续发展下去,但他生前所做的重
  大贡献,却使人们永远铭记心中,思慕怀念。人们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