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一意孤行      更新:2021-02-21 08:09      字数:4971
  般同龄的健全儿童。
  这一年,周弘决定送婷婷到正常小学读一年级,经过多方努力,愿望终于实现了。入学的那个晚上,为了让婷婷尽快适应未来的学校生活,周弘在家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模拟上课。婷婷、妈妈、爷爷和奶奶坐在小凳上静静地听周弘讲课,一会儿提问,一会儿背书,还真有点那种味道。半个小时过后,奶奶敲响铜盒,示意下课了。一节课下来,婷婷一点不觉得累,反而感到很开心。不久之后,方家巷小学一年级的课堂里多了一位戴助听器的小学生。
  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
  从婷婷上学的第一天起,周弘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课程的研究之中,不断地摸索儿童教育方法。
  1988年6月,周弘在《提高幼儿记忆两周训练法》中发现,记忆数字是训练记忆力的好办法。为了让社会看到聋童身上的巨大潜力,证明婷婷能够战胜自我,周弘突然宣布要让婷婷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全家人都以为他昏了头,可他却有自己的见解,他相信婷婷。“爸爸想让你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创造世界之最。爸爸相信你行,你觉得怎么样?”婷婷兴奋地说:“行,行!”于是,一项艰巨而又枯燥的数字战开始了。
  开始,周弘把1000个毫无关系的数字,按其发音组成了一个个滑稽可笑的小故事讲给婷婷听,再让她记住小故事中的每一句话。然后,又将每句话还原为数字,并采用从后往前背的形式,激发婷婷的兴趣。效果果然不错。
  1988年夏天,周弘父女应邀赴京出席全国三项康复会议,婷婷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口气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人们呼啦一下把婷婷举过头顶,惊叹这一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诞生。
  可能是识字较早,婷婷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也早早显露。刚开始写作文时,周弘总要仔细过目,每当发现优美的词句,总要摘录下来大加赞赏,鼓励婷婷创作的自信心。1987年冬,周弘带女儿去上海看病,目睹了一架银白色的飞行物,婷婷突然对宇宙万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第二天,她突然跟爸爸说,长大了要造绿豆糕星球。奇妙的设想令周弘惊喜异常。于是,由女儿口述,周弘执笔的第一个科幻故事《布告》诞生了。
  从此,婷婷的写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10岁那年,写出《恐龙复仇记》、《宇宙大魔神》、《小天鹅星体》等6万多字的童话幻想小说。以后,她又与爸爸合写了12万字的自传小说《从哑女到神童》。
  周弘把教孩子学知识的诀窍,总结为一个字,那就是“行”——凡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以此来雕塑孩子的一种伟人之气。他的那种满足孩子心灵最大需求——对赏识和尊重的渴望的做法,不是给当今许多父母的一剂良药吗?
  
  Number : 9576
  Title :漫画与幽默
  Author :
  Issue : 总第 187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放心好了
  李明和母亲去逛动物园,到了关老虎的铁笼子前面,母亲说:“李明,不要太靠近了。”
  李明回答说:“妈妈,你放心好了,我不会伤害老虎的。”
  (汪奉华摘)
  剪报做啥用
  妻子见丈夫在剪报纸,好奇地发问。
  丈夫答道:“我剪的是一篇有趣的报道,说的是一位男人因妻子老搜他的口袋而最终离婚。”
  妻子又问道:“你要它干什么?”
  丈夫答道:“放在我的口袋里。”
  (蔡梗民摘)
  白手起家
  为了劝说女朋友不去酒店消费,汤姆说:“你知道吗,百万富翁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儿用,白手起家的!”
  女朋友说:“对呀,不把这些钱花掉,你怎么白手起家?”
  伤 心
  一位漂亮的公关班女生向一位男生求爱,遭到拒绝,她很伤心。朋友过来安慰她,她仍哽咽着说:“这次我又没完成老师布置的求爱作业,公关考试我又过不了关了。”
  转 折
  小杨:“从今以后,我要过一种快节奏、制约性强的生活了,每时每刻必须按计划、听命令行事。”
  阿慧:“你要去服兵役吗?”
  小杨:“不,我要结婚了。”
  (以上三则崔强摘)
  上 班
  丈夫早晨6点回家,妻子还在睡觉。他轻轻脱掉衣服,悄悄向床走去。
  ——你从哪里这么晚回来?
  ——难道你没看见,我要去上班——丈夫边回答,边走向刚脱下来的衣服,开始穿裤子。
  投其所好
  全家驾车郊游。儿子坐在靠窗处。
  ——妈妈,妈妈!看,母牛!
  ——妈妈,妈妈!看,山羊!
  ——爸爸,爸爸!看,金发女郎!
  (以上两则丁永明译 艳冰摘)
  近视新娘
  母亲陪同刚度蜜月回来的有深度近视的女儿到眼科挂急诊。医生笑这位母亲太紧张了。因为对于一位正在蜜月中的女性,再怎么急诊也轮不到眼科呀。
  这位母亲气急败坏地说:“谁说不需要眼科急诊,跟她回来的那个男人,根本不是先前跟她去度蜜月的那个男人。”
  健 忘
  患者:“大夫,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差。”
  大夫:“差到什么程度?请举个例子。”
  患者:“我上了公共汽车,老是忘记买票;上饭店吃饭,总是不付款就走。”
  大夫:“你先把医疗费付清了,我再替你看病。”
  咳 嗽
  “大夫,我咳嗽得厉害。”
  “你多大年纪了?”
  “七十五岁了。”
  “二十岁时咳嗽吗?”
  “不咳嗽。”
  “四十岁时咳嗽吗?”
  “也不咳嗽。”
  “那现在不咳嗽,还要等到何时咳嗽?”
  毅 力
  乞丐对胖夫人说:“尊敬的夫人,你行行好吧,我已经三天没吃一点东西了。”
  胖夫人说:“啊,我真羡慕你,我要是有你这样的毅力,早就苗条起来了。”
  (以上四则常书乔作 韦志彪摘)
  
  Number : 9577
  Title :尼泊尔的啤酒
  Author :吉田直哉
  Issue : 总第 188期
  Provenance :译林
  Date :1996。3
  Nation :日本
  Translator :朱新华
  那是4年前的事了,准确地说不是“最近”了,然而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还要鲜明得多。
  那年夏天,为了摄影我在喜马拉雅山麓、尼泊尔的一个叫多拉卡的村庄待了十多天。在这个家家户户散布在海拔1500米斜坡上的村庄,像水、电、煤气之类所谓现代的生命线还没有延伸到这里。
  这个村庄虽有4500口人,却没有一条能与别的村落往来的车道。不用说汽车,就是有轮子的普通交通工具也用不起来。而只能靠两条腿步行的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被山涧急流截成一段一段的。
  由于手推车都不能用,村民只能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背一些东西在这条路上行走。每当我惊奇于草垛何以移动时,定睛一看,下面有一双双小脚在走路。原来是孩童背着堆得高高的当燃料用的玉米秸。
  以前在日本去村庄的公有山林砍柴时,禁止用马车拉柴,只允许背多少砍多少。当时人们认为背多少砍多少的话就能得到天神的原谅。
  时代不同了,可正因为没有车道,多拉卡村的人们至今过着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被天神原谅的生活。我不知道以前的情况,反正现在村民们完全知道他们的生活无法和世界上其他的地方相比。因此,他们是以一种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的。
  特别是年轻人、小孩子都渴望离开村子去有电有车的城市。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就是我们,在没法用汽车的这里,也深感不便,每时每刻都是全副武装登山。从汽车的终点站到村庄,我们竟雇了15个人搬运器材和食品,多余的东西不得不放弃。
  首先放弃的就是啤酒,啤酒比什么都重。想过酒瘾,威士忌更有效果。我们4人带了6瓶,每人一瓶半,估计能对付着喝10天。
  然而威士忌和啤酒,其作用是不同的。
  当汗淋淋地结束了一天的拍摄,面对眼前流淌着的清洌的小河时,我情不自禁地说:“啊,如果把啤酒在这小河中镇一下的话,该有多好喝呀。”
  现在再提经过大家协商放弃的啤酒真是没有道理。这时有人追问我说出来的这句忌语。他不是我的同僚,而是村里的少年切特里。
  他问翻译:“刚才那人说了什么?”当他弄清什么意思时,两眼放光地说道:“要啤酒的话,我去给你们买来。”
  “……去什么地方买?”
  “恰里科特。”
  恰里科特是我们丢了车子雇人的那个山岭所在地,即使是大人也要走一个半小时。
  “是不是太远了?”
  “没问题。天黑之前回来。”
  他劲头十足地要去,我就把小帆布包和钱交给了他。“那么,辛苦你了,可以的话买4瓶来。”
  切特里兴高采烈地跑了出去,到8点左右背了5瓶啤酒回来。大家兴奋地鼓掌庆祝。
  第二天午后,来摄影现场看热闹的切特里问道:“今天不要啤酒吗?”
  “要当然是要的,只是你太辛苦了。”
  “没问题。今天是星期六,已经放学了,明天也休息,我给你买许多‘星’牌啤酒。”
  “星”牌啤酒是尼泊尔当地的啤酒。我一高兴,给了他一个比昨天更大的帆布包和能买一打啤酒以上的钱。切特里更起劲了,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可是到了晚上他还没回来。到了临近午夜还是没有消息。我向村民打问会不会出事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如果给了他那么多钱,肯定是跑了。有那么一笔钱,就是到首都加德满都也没问题。”
  15岁的切特里是越过一座山从一个更小的村子来到这里的,平时就寄住在这里去上学。土屋里放一张床,铺上只有一张席子。因为我拍过他住的地方并问了许多问题,所以对他的情况是了解的。
  在那间土屋里,切特里每天吃着自己做的咖喱饭发奋学习。咖喱是他把两种香料和辣椒放在一起夹在石头里磨了以后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由于土屋很暗,白天在家学习也得点着油灯。
  切特里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天也没有回来。到第三天也就是星期一还没有回来。我到学校向老师说明情况、道歉并商量对策,可是连老师都说:“不必担心,不会出事的。拿了那么一笔钱,大概跑了吧。”
  我后悔不已。稀里糊涂凭自己的感觉把对尼泊尔孩子来说简直难以相信的一笔巨款交给了他,误了那么好的孩子的一生。
  然而我想还是事故吧。但愿别发生他们说的事。
  这样坐立不安地过了三天,到了第三天深夜,有人猛敲我宿舍的门。唉呀,打开门一看,切特里站在外面。
  他浑身泥浆,衣服弄得皱皱巴巴的。听他说由于恰里科特只有4瓶啤酒,就爬了四座山直到另一个山岭。
  一共买了10瓶,路上跌倒打碎了3瓶,切特里哭着拿出所有玻璃碎片给我看,并拿出了找的钱。
  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很久了,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
  
  Number : 9578
  Title :雪冠
  Author :卞毓方
  Issue : 总第 188期
  Provenance :散文百家
  Date :1996。5
  Nation :
  Translator :
  老人头顶为明月,为银发,座下为阳台,为疏影;明月虚悬在中秋的玉宇,银发灿烂在86岁的高龄,阳台在三楼,疏影在书斋之南,纱窗之北。
  如约,我于黄昏后来到老人的寓所。彼时月儿已升上东天,朗朗的清光泼满了阳台;投映于嵌在北壁的巨幅明镜,左右遂浮现两处书斋,两位寿翁侧影,两窗溶溶月色。
  “你是准备了好久的。”老人今晚的兴致显得很好,欣然问我,“说吧,说说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评论家们十分推崇您的著述,尤其称道您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牺牲。但是,据说您曾对弟子讲,那都是一厢情愿的瞎猜。并且声言,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吃透您创作动机的,只有一个人。您能否告诉我,什么才是您著述的动力?谁又是您唯一的知音?”
  “这……”老人转入沉吟,“假如我要求你不得公布真名呢?”
  说罢,老人仰了头去望明月,头顶的银发,在月色下更见其灿烂晶莹,俨然一顶雪冠。
  “行,绝对遵守。”
  “说出了怕要使你失望。”老人用手去扶眼镜,镜片,正映了两轮古色古香的圆月。
  “你有过初恋吗?初恋,一般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