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5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4      字数:4702
  亦同等」。
  下面长者引用经里面的经文义趣,给我们做说明,「以心随光,一一照之,心境合一,内外见亡」,这些都是教给我们真正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勉同学,我们要随顺佛陀教诲,不要随顺烦恼习气,你就能转迷为悟。这个地方这几句话说得好,「以心随光」,就是你起心动念的时候,你要随顺智慧!光在此地讲是智慧、是光明。情识,情识是无明,是黑暗的。所以不可以随顺无明烦恼,你要随顺智慧光明。这个话怕一般初学的人听不懂,我随顺光,光在哪里?光是性德。性德在哪里?在经教里头,在经本里头。
  经本字字句句都是如来自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这就是真心本性的光明。既然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由此可知,诸佛如来心性的光明就是自己心性光明,我随顺经典里面的教诲,就是随顺自性光明。这是事实真相,后面还有更详细的说明,让我们知道怎样是真修。
  从前李老师在世的时候,常常教导我们,修行修个什么?改心!心怎么改法?实际上他老人家讲的改心,就是改我们的念头。我们念头是错误的,把错误的念头改正过来,这叫改心。譬如处事待人接物虚伪,虚伪是错误的。我们放下虚伪,我们用真诚,真诚是性德。诸佛如来对待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人事物,一片真诚,没有一丝毫虚伪。为什么?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能够随顺真诚,不就是随顺自性、随顺性德吗?
  我们离开一切染污,清净的性德现前了,心清净,自自然然身就清净,为什么?境随心转。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清净,逐渐逐渐这个影响扩大了,世界清净,法界清净。离开一切贡高我慢,平等的性德现前,上跟诸佛平等,下跟畜生、饿鬼、地狱平等,没有不平等的。为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平等,所现所变的这些一切万事万物,哪有不平等的道理!所以平等是性德,觉悟是性德,慈悲是性德。要想性德恢复,性德是光明的,此地是「光明觉」就是指的性德。
  性德起用、性德现前,这个人我们平常大乘法里面称他作法身菩萨。回头想想我们自己也是统统具足,跟法身菩萨比、跟一切诸佛比,我们没有少一样;在佛不增,在凡不减,不增不减,完全一样。今天为什么他们得受用,我不得受用。这个原因在哪里?佛在「出现品」里面,就是第二分最后一品,佛讲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虽然有,跟佛菩萨没有两样,现在不能够受用,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所以佛在这里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你看看一句话把这个毛病病根,给我们指示出来了。
  今天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怎么样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恢复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我们就得大圆满,就得大自在,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一部经就是给我们讲这些,就是教导我们,诸佛菩萨在此地提供他们修学的经验,他们的方法给我做参考。我要能够把自己过去所有一切成见,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从现在起一切我们都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这部《华严经》学完了,就成佛了。我学十信位,我就是十信位菩萨,我学十住位,我就是十住位菩萨,节节高升。七处九会学完了,你就圆满成佛。那就真的会学,就像孔老夫子一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最后达到圆满。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八四卷)  2003/4/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84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李长者在《合论》里面,给我们介绍第二会六品经的大义。前面我们已经学习「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光明觉品」他的文比较长一点,我们读了前面的两行,现在我们从第三段「光明觉」看起,这是一个段落。
  「三光明觉品,令信心者,自以自心光明,觉照一切世间无尽大千世界,总佛境界,自亦同等」。我们前面读到这个地方,现在再接著看。「以心随光,一一照之,心境合一,内外见亡」。这十六个字很重要,但是不容易学,可是真正修行,这是很好的指导原则,起心动念要随顺自性的智慧。
  我们自性没有开显,一般讲我们没有证得明心见性;换句话说,就没有法子随顺自性。这个话是要对见性的人来说,但是十信位没见性,见性是初住菩萨。所以没有见性的人能够随顺经教,等同见性。经教是佛说的,佛所说的、佛所行的,完全都是自性法尔具足的智慧相好自然流露。所以我们随顺佛的言语,经典是佛的言语,经典里面所记载的,是佛当年在世,他对人对事对物的那些行持。我们从这些地方学习,就是随顺自性,就是此地讲的「以心随光」。
  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我的想法、我的看法,这就坏了。为什么?我的想法、我的看法,那个根源从哪儿来的?那是妄想分别执著来的。随顺妄想分别执著,这才有六道三途;换句话说,我们学佛还是造三途业,错了,大错了!学佛必须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为什么说时时刻刻?因为我们烦恼习气太深、太重了,不知不觉它就冒出来,它就起作用了。所以初学是非常非常艰难,怎么样把这个转换过来,我不再随顺妄想分别执著,不再随顺我的意思,一切随顺经教,就对了。这是「以心随光」。
  「一一照之」,这个一一是指六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意知,统统都能够随顺经教的教诲,这叫照之。在眼叫照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用照见,智慧起作用。佛菩萨的教导起了作用,要常常观照不能够失照,一念随顺妄想,「照」就失掉了,把经教的教诲忘掉了。诸位想想怎样才能真正把它换过来?这个事情不能著急,急不得,谚语所谓的「欲速则不达」,得慢慢来,哪有那么简单!
  你看看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十五岁开始学,到三十才算有了成就,三十而立。学,成就了,学了之后要「以心随光,一一照之」,这就是把你所学的圣人教诲,完全落实到生活上去。落实到生活上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落实到这里,这就是一一照之。到什么时候他「心境合一」?七十岁之后!
  你想想看,三十岁等於说是在书本上学成了,然后落实在生活上,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四十年!四十年在那里做观照功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圣人教诲,做四十年才「随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这里的两句话,「心境合一,内外见亡」,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四十年的功夫!
  当然在这个世间有一等利根之人,那个例外。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就心境合一,内外见亡。我初学佛,方东美先生跟我讲惠能大师是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历史上没有出现这样的人,在他以后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出现第二个人。老师告诉我,这学不得也,学不到!这种特殊天才所谓一步登天,人家一步真的上了天;我们要跟他学,这一步上不了天,掉下来就摔死了,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所以老师教我什么?渐修!像爬楼梯一样,爬一层你境界就提升一层,慢慢来。我二十六岁开始学佛,接受章嘉大师的指导,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李老居士十年。我的求学阶段,从章嘉大师到李老师,这两个老师总共十三年,我所学到的。以后,以后就是「以心随光,一一照之」。怎样把我学习到的东西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我真干!也干了四十年。我从一出家就很认真的干;三十三岁出家的,四十年过去了。
  我比不上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七十岁已经心境合一,内外见亡,我还没到这个境界。希望我再有几年能入这个境界。这个「见」是凡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统统没有了,心境合一。心,能现能变,境,所现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内外见亡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三昧,这是契入如来三昧,我们《华严经》上讲是「华严三昧」。你看他的心量怎么样扩大,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初三千大千世界已」。开始学,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四弘誓愿不是教导我们「众生无边誓愿度」,这范围多大?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怎么个度法?我们要像世尊一样,做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的觉悟的榜样。众生在迷,我要做出觉悟的样子,去感化众生。所以,度众生得先度自己,自己得度众生就度了。
  这个道理不但佛说,世间圣贤也说。《吕氏春秋.先己篇》里面有几句话,我们在过去讲席中也跟诸位同学报告过。他讲「凡事之本」,这是讲世间,无论什么事情,根本是什么?根本在自己的身。「身成」,我自己身成就了,成就德行、成就学问、成就能力,「而天下成」,天下是一切众生。「身治则天下治」,治是什么?毛病,把我所有一切毛病都治好了,天下人的毛病自自然然就都治了。所以「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这个话讲得多清楚、多明白。
  所以儒家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自己没有修好,怎么能帮助别人;要帮助别人先把自己修好。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最好的榜样,他自己修行成佛了,一切众生才得度。自己要不能成就,怎么能教化众生!你看世尊的教化,不仅仅是言教,身教!真的是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是世间众生最好的榜样、最好的典范。他在那儿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他所说的全是他做的,做到而后说到。所以人愿意听他的、相信他,向他学习。
  佛的心量大,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现在也要学著把心量拓开。「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念念要想到三千大千世界,不仅仅是这个世间,我们一般常讲九法界众生。说九法界众生跟此地讲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样的范围,娑婆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九法界众生。为九法界众生做榜样、做模范,九法界包括天,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统统包括。
  然后把心量还要扩大,你看「次还以东方为首,光至东方十三千大千世界」。以心随光,一一照之,这个光在东方(这是举一方做例子),照东方十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样扩大。然后再扩大照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十重,倍倍周回,十方圆照」。心量拓开有方法,不是没有方法。
  底下这几句非常重要,「身心一性,无碍遍周,同佛境界」。所以大乘经上佛常讲,性相一如,性是心,相是身,一如就是一性!理事不二,都是说明这个真相。所以心光周遍法界,法身也周遍法界,无碍周遍,同佛境界。毗卢遮那佛如是,阿弥陀佛亦如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如是,我们学佛从这些地方学,一定要把自己心量拓开。在平常(这很重要)我们常常劝勉同学们,修真诚心、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正觉心、修慈悲心,心性圆照法界!真诚遍法界,清净遍法界,平等遍法界,正觉、慈悲遍法界,这叫学佛。
  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不能说这个讨厌,那个看不顺眼,不可以!你的心量太小了。修得再好,你的果报在人天,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心量太小。我在以前讲经的时候也用比喻说,我们心量要扩大,大到怎么样?大到把六道挤破,就超越了。把十法界也挤破了,十法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十法界破了,出了十法界,就不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你看看人家这里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真法界去了。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这就讲的是遍虚空遍法界,这身心一性,无碍遍周,这是佛境界。
  你看下面教我们「一一作意,如是观察」。作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观想,你能这样想,好!这样想心大,心量就大。不能小心眼,小心眼的人不能听《华严》。《华严》的当机者,在我们凡夫分里面要是大心凡夫,是《华严》的当机者。「然后以无作方便定印之」。「无作方便定」是甚深的禅定,用这个定来印定。印定是什么意思?证明。心量大,这样拓开的话,你一定得华严三昧,华严三昧就把这个理事都证实了。这个三昧把你提升了,提升到什么境界?「入十住初心」。十住初心是发心住,圆教初住菩萨,这个时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
  从这以后,你看相宗里面讲的同生性、异生性,十住之前是异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