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6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3      字数:4694
  有道德,还得要有学问、有方法,你才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所以接著就「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不能不学法门,学法门是为度众生的。德行、智慧、能力不但要学,最后还要学到圆满,跟诸佛如来一样。所以末后一愿,「佛道无上誓愿成」,要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你才能广度一切众生。现在讲是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服务快乐无比,无有疲厌。这个境界是真真实实不可思议的境界,不可思是我们想像不到的,不可议是我们没有法子说得出来的。古人常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喝一口水,你问这个水热不热,我说热,说不热,你都没有办法体会到,你必须自己喝一口,你就明白了,如来境界亦复如是。凡夫境界,佛清楚、佛明了。佛菩萨境界,凡夫是永远没有办法体会到的,没有办法想像得到的。
  『大智通达者,能知此方便』。这个地方讲「大智通达」,诸佛如来是大智通达,大威光菩萨今天也是大智通达,知道!所以肯学佛,对佛陀的教诲百分之百的顺从。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佛陀的教诲完全是自己性德的流露。我要随顺性德,自己又没有见性,那随顺佛陀的教诲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特别是在初学。等觉菩萨还是随顺佛陀教诲,为什么?自己虽然见性,见性没有圆满。连等觉菩萨尚且如是,何况我们凡夫。在华严会上我们看到的,文殊师利菩萨是等觉菩萨,华藏世界上的等觉菩萨,普贤菩萨也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都随顺佛陀教诲。对待一切诸佛如来都是礼敬、赞叹、供养,自己还是要忏除业障,为什么?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那还是业障,还要修忏悔法,依旧要「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还是修「随喜功德,恒顺众生」。
  普贤菩萨不是教我们学他不干,他带头干,干在先,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华严经》经文长,你能看得很圆满,方方面面都看到,《大乘无量寿经》经文是比较短,自始至终哪一句不是普贤行!所以经文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古大德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所以「能知」,能知才能学,才真肯学。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够遵守佛陀教诲?阳奉阴违,是无知,我们是不知「此方便」,以为自己想的、自己看的是正确的。他不知道你自己想的、自己看的、自己说的、自己做的,如果与经教相违背,你肯定错了。这个方便统指普贤行。再看末后两首,「举一例余」:
  【大光供养我,故获大威力,令尘数众生,成熟向菩提。】
  这在前面我们看到过,『大光』菩萨弘法利生,能「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偈颂这一句就是讲这一桩事情,他弘法的成就,得佛力加持。佛为什么会加持?因为大光会『供养』。这个供养诸位千万不要误会佛受了贿赂,特别喜欢大光菩萨,特别照顾他,不是的。这个供养,我们读「行愿品」就晓得,是什么样供养?依教修行供养,法供养中最。大光菩萨对佛的讲经说法,对佛的行事,他明了、他看懂了,所以他深信不疑;向佛陀学习,学得很像,这叫真供养。
  『故获大威力』,这个「威力」统指德行、智慧、能力、相好。所以他教化众生,成就跟如来没有两样。诸位想想,哪一个人能在一生当中度这么多人修行证果?这个果虽然不是无上菩提,这个果是正等正觉,是明心见性,是入法身菩萨的果位。从这些地方看,你才能看到威光菩萨教化众生的威力。威力里头最重要的就是「道德」,所以,三学里头戒是根,「戒为无上菩提本」,不能疏忽;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教化众生,这个戒定慧三学融合成一体,就产生无比的威力。这三个当中缺少一个,就像鼎一样,三个足缺少一个,站不起来了,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道德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沙弥律仪》要认真好好的细讲一遍,怎么个讲法?自己没有做到,讲不出来,你讲不出味道出来。你要发心学讲,先要依照这个《律仪》去做、去修,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你果然做到,你在我们学院是律师。律师是人师,你是大众修学的榜样。从这个基础再向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就能够得到定慧。
  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好的修学环境。大家都知道,今天这个世界社会动乱不安,这个地方安定,你能够守住这个地方,你会有成就。到你成就的时候,教化众生因缘成熟了,这个事情你不要著急,到时候自然成熟,自然产生很大的效果。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的祖师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七十岁之前,真的是默默无闻,没人知道他。他在普陀山藏经楼,用现在的话来说,做一个管理员而已。他看藏经楼,三十年!那我们就晓得,他从四十岁就负责看这个藏经楼,到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三十年。三十年没有离开他的藏经楼。你们想想看,他不是到处乱跑成就的,三十年在藏经楼里头不动。阅藏、念佛,成就自己戒定慧三学。所以七十岁被人发现,民国初年,这些大居士们到普陀去朝山碰到他,一看这个和尚跟一般和尚不一样,谈吐之下,佩服得五体投地。离开普陀山之后,「普陀山有高人」,给他宣传,报纸、杂志上给他写文章。佛法里头有些问题用书信向他请教,大师统统都回信,真的用文字弘法,这样一来人人都知道了。他老人家八十岁往生的,他弘法的时间只有十年,这个十年产生多大效果,这十年度生无量。你看他的《文钞》,接引多少人往生净土,那是成熟的,往生净土就是『成熟向菩提』。再看末后一首:
  【诸修普贤行,大名称菩萨,庄严佛刹海,法界普周遍。】
  清凉大师在末后这两首给我们注解的是「举一例余」,举一就是举大威光菩萨,你看他的修行成就。末后这一首是例余,余是哪些人?『诸修普贤行,大名称菩萨』。这个「大名称」不是说知名度很高,实至名归,印光大师真的是实至名归。他不是要求人替他鼓吹,提高他的知名度,没有。确确实实道德、智慧、德能感动了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里头,知识分子懂得,为他介绍。你们要想学佛,佛门里面真善知识、大善知识在哪里?他们发现了,到处介绍。所以,这边第一个「修普贤行」的菩萨。
  其次是「大名称菩萨」,「大名称」是什么?修学有成就的。大威光菩萨完全符合这两句,大威光是修普贤行的,也有有福、有慧、有大名称,只要这样学就行。诸位看看印光大师给我们的示现,三十年不出藏经楼,最近的一个祖师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要常常到处去奔波,那怎么能成就?这一桩事情希望同学们要多想想。首先你要想到什么?你的心能不能定下来?你想这个。能不能静下来?世出世间做学问,这两个是基本条件。心要不能静、不能定下来,世出世间学问都不能成就。你如果想教化众生,希望教化能够有殊胜的成绩,你一定要做出榜样给人看。
  日本净宗开山祖师,他建立一个宗派,人家一打听,他在比睿山十六年没有下山,不管他怎么样,恭敬心先生起来了。一般人做不到,没有这个耐心。忍辱是忍耐,是精进禅定的基础。没有这样的耐心,还谈什么精进?没有精进,还谈什么禅定、智慧?所以一般人看人看什么?一般人真的,他也没有智慧,他也没有神通,他看什么?看你有没有耐心。「你在哪个山上、哪个道场几十年不下山」,恭敬之心油然而生。人家见印光法师一问,三十年没有离开藏经楼,就这一点,就叫人五体投地了。所以,成就也跟大威光菩萨一样,『庄严佛刹海,法界普周遍』。大威光菩萨做到了,修普贤行的菩萨、大名称的菩萨都能做到,威光菩萨是我们修学的好榜样。
  这一分经,前面十卷是讲果报,这一卷是讲因行,华藏世界是怎么成就的?大威光菩萨修成的。大威光菩萨在此地怎么个修法,我们看到了。你要能懂他的意思,要知道依教奉行。我们以他为榜样,以他为模范、为典型,一心一意向他学习,我们也会有不可思议的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八卷)  2003/3/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58
  诸位同学,请掀开经本,看「毗卢遮那品」,经文的第二大段。大威光太子,福报大,寿命长。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遇到四尊佛,确实这是希有的因缘。第一尊佛我们介绍过去了,今天我们看他遇第二尊佛。经文分成两段,第一段「结前生后」,第二段「正显佛兴」。我们先看第一段的经文:
  【诸佛子,汝等应知彼大庄严劫中,有恒河沙数小劫。】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段文里面,为我们显示不思议的事,事相。『劫』在佛经里面是时间的单位,像我们这个世间讲到时间单位是讲年月日。纵然是在天文,天文学里面讲这个长时间,我们还是用光年来计算,用光的速度做为一年,用这个来计算。在佛法里面,大的时间单位用「劫」。劫到底有多大?经典上说法不一样。为什么会说法不一样?这个道理我们不难懂得,正如同我们这个世间,譬如我们这个世间讲长的单位,度量衡长的单位。中国人讲里,一里、华里,国际上一般人讲的公里,那个长短就不一样,都是里。差不多中国华里跟公里相比,大概是两个华里是一公里;公里跟英里比又不一样,英里比公里还要大。佛说的「劫」我们就明了,宇宙浩瀚而没有边际,太大太大了。这里面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每一个佛刹里面的单位,不会完全相同。这些单位不是佛建立的,如果佛建立的,那一定就相同了。佛绝对不会建立一法,「佛氏门中,不立一法」,这个大家知道,佛不会立一法。法从哪里来的?法从众生而来的,佛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因此,劫有长短、大小不一样。所以,你明白这事实真相,你就懂了,这个地方讲的「劫」,跟我们娑婆世界的劫不相同。
  『大庄严劫』,这是大劫。大劫里面我们知道有中劫、有小劫。佛在我们这个世间讲,告诉我们一个大劫有四个中劫,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换句话说,一个大劫只有八十个小劫。此地不一样,此地你看看,这一个大劫里头『有恒河沙数小劫』。但是这里头显示一个意思,什么意思?福报,这个地方的居民福报大,他时间长,我们这个世间福报很短,所以劫的时间不长。福报怎么来的?这个一定要明了,福报是众生所造作的,三业所感得的。三业,意业起心动念,你念善不善?我们就从这个地方看,这个世界的人起心动念,善,善到极处!我们一般讲纯善没有恶,所以感得这样殊胜庄严的果报。
  再回头看看我们这个世间,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细心去观察这个世间众生起心动念,不善!因此感得的世界。实实在在讲世界都一样,诸佛刹土跟我们所居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确实是一样的,一样就叫做一真。所以一真法界是遍虚空法界的,都是一真。一真变成了不真,怎么变的?众生业力变的。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就是依正庄严。讲依正庄严讲到最贴切,就是自己的依正庄严,这是如来正说,不是说别的。说别人的,说外面事情,与我们不相干,我们学它干什么?所以诸位一定要懂得,佛法所说的全都是说的自己,这个才有真实的意义。我们学了之后有真实的受用。它不是讲别人,是讲我自己。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说的是我自己,我自己的依正庄严,与别人不相干。
  所以佛法修学最贵的,古来祖师大德常讲「直下承当」,这个跟世间一般学问不一样。所谓直下承当就是你能够承受、明了,佛统统是为我一个人说的,我要理解,我要依教奉行,我要修行证果,这就对了。自己得度,一切众生都得度了,这个理很深。这话怎么说?我们在经论上常常看到,菩萨成佛的时候,他看到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没有一个不是究竟圆满佛,都是!不但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也成佛、也证果,这《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些话,读《华严经》的人都能够记得住,而且常常挂在口边。这话的意思懂不懂?很难,多半是打个问号。但是,话是佛说的,不能否定佛的话,可是真正的意思没有办法体会。
  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我们没成佛,怎么说大地一切有情众生都成佛了?事实真相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是什么?在佛的眼睛里面我们都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