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8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2      字数:4693
  个地方相应。十不是数字,十是代表圆满、代表无量,如果真的十是个数字,这个数字不多不大。在《华严》里面用十代表圆满最多,《弥陀经》上用七代表圆满,密教里面有很多用十六代表圆满,它是个代表字。『佛刹微尘数』,这个已经是不可思议,真的是无量,佛刹微尘数上面还加个十。换句话说,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刹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你看看这跟毗卢遮那佛有什么两样?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佛佛道同,一丝毫差别都没有,这才是华严教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再看下面第四句:
  【充满一切十方国土。】
  这是讲「照分齐」,清凉大师在注子里面讲「充满十方,通方教故」。光中显示教学,光都是表智慧,从智慧里面开出无量无边的法门,门门根都是智慧。智慧的起用遍满十方,一切众生都蒙教诲,这个我们一定要能够明了。菩萨为什么要求无上佛道,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明白了,如果不求无上佛道,不能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你的智慧不圆满,你的德相不圆满。换句话说,你想帮助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你的能力还是有限。换句话,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真的想帮助一切众生,我能力做不到。到如来果地能力完全恢复,确确实实他都能做到。都能做到,我们要问,佛的光明有没有照到我这里?他的主光表根本智,他的眷属光表后得智,有没有照到我这里?有。为什么我没有感觉?我本身有障碍,感受不到。不是它不普遍,是我这里出了问题。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我这个频道打开的时候,影像画面出不来,绝对不是它这个电视波没有到我这里,到了。我打开为什么收不到?我这个电视机机器坏了,这个比喻很浅,很容易懂。我们今天这个身体六根就是电视机画面,现在我们见不到,我这个机器这个色相有了问题;我听不到,音声有了问题。绝对不是电波没有到达我这个地方,到达了。
  为什么那些好的,没有故障的,没有问题的,它那个机器一打开频道,音声色相都看得很清楚。故障究竟发在哪里?总的来说,这大经上说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业障,三大类的障碍把我们自己障住了。我们今天相信佛的智慧,佛的德能,佛的慈悲,佛的喜舍,周遍法界虚空界,周遍一一微尘,周遍一一毛孔,这是真的,一点不假。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重叠法界,没有不周遍的。只要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收得到,统统看得到,佛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无时无处听不到佛说法的音声,诸佛如来说无量无边的大法。换句话说,有无量无尽无数的频道,你打开哪个频道,想听哪个法门,如对目前,就在眼前,你为什么会收不到?哪有这种道理!
  由此可知,这个烦恼习气麻烦,妄想分别执著不能不放下。不肯放下的是凡夫,彻底放下的是如来。菩萨放下了,还有少许夹杂,不干净;如来果地上纯净纯善,一丝毫夹杂都没有了。我们今天的功夫修什么?没有别的,看破放下而已矣。这是我第一天见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给我的,真的是如同目前。五十年前第一次跟老师见面,他教给我的看破放下,教我布施。再看第五句,第五句长了:
  【若有众生应可调伏。】
  这一句是讲光的利益,它的科题是毫光召众。佛用什么方法通知大家来?放光,眉间放光,主光。主光里面还有附带的光,就是眷属光,众生一接触就明了了。他有求愿,他自然就来了,佛不需要发通知,不需要撒广告,你看这方法多殊胜!『若有众生应可调伏』。这一句是讲应机,缘成熟了,跟这一尊佛有缘,有缘的他自然就有感受,看到这个光就有感受;无缘,看到这个光没有感受,或者是根本就看不到这个光,这跟佛无缘。佛很慈悲,佛家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一句很重要。我们看下面讲了十桩事情,这个光对众生的利益。第一句:
  【其光照触,即自开悟。】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无明重者,自觉智开」。无明重的跟这个佛有缘,所以一接触佛光,我们现在讲磁场大家好懂。佛这个磁场大,遍法界虚空界,根熟的众生、有缘的众生一接触到佛法,接触的缘很多,不一定,一接触他就有感动。这个事情我们自己本身就有这个例子,而且过去对於佛法产生负面的印象,为什么?没有接触过真正的佛法,真正的善知识没有遇到过。从小我们也常常看到寺庙,家里老人、父母带我们到庙里面去烧香,小朋友在庙里玩耍,看到和尚都给死人念经。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个寺庙里有讲经的、上课的,没听到过。所以听从世间一般大人常讲,迷信!於是迷信这个概念深深的印在我们自己印象当中,佛教是迷信,佛教是消极,佛教对社会没什么好处;产生负面的影响。我算是真正接触佛法是遇到方东美先生,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他给我开的课程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看到这个名词当时就很惊讶,真的对我来讲是个震撼。细细听他老人家给我讲这个课题,我才突然觉悟到,佛法有这么大的学问,这样殊胜究竟圆满。当时就生一个心,我要好好的学,要好好的弘扬,让社会大众明了,不要产生误会,不要像我以前一样,这就是「自觉智开」。
  佛在经上说过,「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方东美先生不是佛教徒,学者。他告诉我他学佛的因缘是在抗战期间,他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跟著政府迁到四川重庆。有一年他生病了,生病当时就想到峨嵋山,这个环境幽雅清静,是养病最好的处所。他到峨嵋山去养病。在山上,他是个读书人,学者,喜欢看书,山上没有报纸,也没有杂志,一般学术的典籍都没有,山上有佛经。他闲来无事就把佛经拿来看看,愈看愈有味道。他的佛学是从看佛经得来的,在山上几个月疗养当中,他看了不少。方先生的悟性高,记忆力强,很多重要的经文,他一段一段都能背下来,真正是个读书人。
  他告诉我:哲学,佛经哲学才是一切哲学里面最高的哲学。然后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两句话动了心,於是我也找空闲的时间去逛寺庙。逛寺庙目的在哪里?看这个寺庙有没有佛经,去找佛经。在台北看到善导寺,善导寺里头有个图书馆叫太虚大师图书馆,我到里面去参观,有几套《大藏经》摆在里面。因为我听了方先生的话,我了解这里头有宝。里面出家人不看经,宝放在那个地方他不知道。那个时候那些出家人一大半现在都不在世了,都走了,不知道那是宝。我们现在讲堂里面有十套不同版本的《大藏经》,比当时我在善导寺看的还要丰富。我们现在学院这些同学看不看?不看。除这个之外,《四库荟要》、《图书集成》,我搜集了不少都是宝。有没有人看?没有看到有人在看、有人在认真研究。
  前一段时期还有个杨老师,他真看,我知道。他常常晚上看书看到三点钟睡觉,每天如是,看出味道出来了。他跟大家讲这个《德育课本》,《德育课本》每一段里头用的典故很多。这些典故《四库全书》里头统统都有,所以他常常查资料,常常翻出来看。翻这个原文做成笔记,在讲解的时候介绍给大家。这是个读书人,非常可惜,他没有办法在这边长住,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他争取到一个工作准证,让他能够在这里长住。好处在哪里?带动我们这边的学风。先有一个人肯读书,然后就一定会有两、三个人跟他一起来学习,慢慢将来五年、十年之后,形成一个风气,读书的风气。我们这么多的书不是摆在这里好看的。将来新的教室搞好、做好了,当中这个大厅是我们的万姓先祖纪念堂,将来念佛、三时系念这个课程都在那边上。我们新教堂的讲堂就是专门做图书馆,世出世间学术研究的课堂,大家在这个地方做研究工作。这个课堂里面我们也重新设计,用屏风把它隔起来,有一个人研究,像一般公司的办公室一样,四面屏风隔起来,他不受干扰;有三、四个人小组讨论的,把它隔开。这个地方定时开放,这个典籍不是摆在那里好看的,要真正去学。
  过去我买下第一部《四库全书荟要》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如果有人发心把这个《荟要》每一卷里头,对於我们现代日常生活可以用得上的这些文字句子抄下来,抄成一个菁华录;因为全书这么大,五百册。希望我们把五百册浓缩成一册,菁华,那是受用无穷。这个工作可以在我们这里做,抄菁华录。有些一部书我们只抄个一句、两句,完全看它的内容能不能落实在今天的社会,对今天社会许许多多的弊病有没有校正的补助。将来我们读这个菁华,讲解这个菁华,这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果的方法,把古人的精髓吸收了。你要深入详细的研究,那你到学院来,你进入这个教室,你去细心研究。通常我们落实在生活上要做的,这一本就够了。这个工作过去在中国大陆有几位教授替我做,现在这个资料在,悟行法师还印了几本,但是所做的不够理想,距离我们这个理想很远,得重新做。这是桩大好事,对於我们现前的社会。我们抄录下来,然后再用白话文解释出来,再把这个解释翻译成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供养全世界的众生。这个文化财产是属於全人类的。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天下大乱,乱世,这个地方不乱,这个地方清净、太平,到这里干什么?就是要做这工作的。不是到这个地方来避难的,不是到这个地方来享福的,是到这个地方来成就事业的,修养德行,成就佛家讲的功德。所以这是『其光照触即自开悟』,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它下面一共有十句,是这个光明十种殊胜的利益。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三四卷)  2003/1/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34
  诸位同学,请看第四段「毫光召众」,第五句里面,第五句是讲「光胜益,文有十句」,现在请看第二句:
  【息诸惑热。】
  这句只有四个字,这是应可调伏的众生,我们一般讲缘成熟的众生。又有一个说法,与佛有缘的众生,都能讲得通,意思都好。见到佛光得十种利益,十种利益有完全得到的,有不能完全得到,得到几种的,所以是多分、少分、满分,这还是各个缘不相同。善导大师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的要跟佛结缘,要跟菩萨结缘,要跟一切众生结缘,这非常重要!如何跟佛菩萨结缘?依教奉行。经文里头末后一句叫「信受奉行」,有这句我们跟佛菩萨就有缘了,缘的深浅也在你对这句理解的浅深,奉行的浅深,这看你的缘的浅深。
  这是见到这个光,就是其光照触,『息诸惑热』。「其光照触」这四个字贯下面十句,每一句前面都有其光照触。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烦恼深者,息现行惑」。真的,确确实实有这么一桩事情,烦恼深重的人在这样的气氛磁场之中,他的烦恼不会发作,有恶心恶念,到这个时候他恶心恶念起不来,他恶的行为不会现前,这叫现行惑。但是离开佛菩萨,离开这个磁场,他的烦恼习气还会现行,这就是谚语里头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圣先贤为什么叫我们亲近善知识、亲近善友,道理不就在此地吗?常常跟佛菩萨在一起,业习烦恼再重,都不会起现行,时间久了,不知不觉烦恼就断了。所以时间一定要长。古时候的学人,我们就说是学佛的人、学教的人,亲近一个老师至少五年不离开。不离开老师的身边,天天在受薰习。根利的,烦恼习气停了,就是自己的功夫得力了,确确实实能息现行惑。诸位要知道这四个字就是我们讲的功夫得力,在此地并不是功夫得力,是佛光加持。离开了佛光,离开这个环境,可能烦恼习气又起作用了。这都是说佛光的威德。
  各个人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习气烦恼厚薄轻重也不相同。如果在善知识身边五年还没有办法伏住烦恼,那你得要觉悟,这时间不够,一定要加长,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确确实实,我们在史书传记里面看到的三、四十年,甚至於五、六十年才把烦恼息住的大有人在。这些人在我心目当中都是菩萨示现的,他教导我们烦恼习气不容易伏,不要说断了,断是更难,断是证果;伏能往生,不能证果,断才能证果。伏实在讲决定不会堕三恶道,这是肯定的,但是出不了三界。净宗法门只要能伏就行,他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