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2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1      字数:4696
  鹌腥谥泄鞠值模课椅收饷匆换厥虑椤@罾鲜卮鹞遥诶砺凵辖驳猛ǎ窃谑录I厦挥兄ぞ荩挥屑窃兀挥兄ぞ荨@鲜φ庋卮鹞摇U飧龌卮鸱浅:茫颐侵乐罘鹌腥谡飧鍪兰涫鞠郑蟛糠植宦渡矸郑蔷透罾鲜λ档囊谎1┞渡矸值暮苌俸苌佟?br />
  在中国史书上记载的,大家都能够很熟悉的,我们晓得是智者大师,释迦牟尼佛再来的,这个连日本也有这个说法。我到日本去参学,日本那边那些法师告诉我,他们有这个传说。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跟那个时候同一个时代的,都在国清寺,这国清寺在浙江。丰干和尚,阿弥陀佛化身的;布袋和尚,弥勒菩萨化身的,很少数几个人暴露身分。近代印光大师,西方大势至菩萨化身的。没有暴露身分的可就多了,极少数的人暴露身分。所以理上能讲得通,那事上就可能。但是老师说话非常的谨严,免得一般人说我们在造谣生事。所以他这个教训是好的,我们心里明了。
  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应化,都是在诸佛圆满光明之中。这个诸佛,我们在《华严经》上了解,「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在我们净土宗典籍里面讲诸佛,你看《弥陀经》上讲的诸佛,那个诸佛就是指阿弥陀佛,不是讲一切佛。诸佛是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所尊敬的。此地这个『诸佛』意思也是双关,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可以说的一切诸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毗卢遮那佛,意思都很圆满。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化现在九法界,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他在那里教化众生。教化众生的那个方式手法不可思议,我们无法想像得到。超出我们凡夫常识之中,超出了。《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露了一点点。如果我们在五十三参那里得到这一点消息,恍然大悟!他所示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再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有正面的、有负面的。仔细去观察,不管是正面负面,统统教人觉悟,这就是诸佛菩萨应化。
  如果叫众生迷惑,叫众生不觉,那是魔,那不是佛。佛教你的,纵然教你去做恶、做杀盗淫,但是你开悟,那是佛。所以佛跟魔真正的界限,佛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无论正面负面的,魔令一切众生迷惑颠倒,佛与魔真正不相同的地方在此地。我们能够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了,什么是佛菩萨,什么是妖魔鬼怪,我们一眼就看穿、就明了。佛菩萨无论用什么样的形相,用什么样的手法,心地决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魔呢?他恰恰相反,虚伪染污,贡高我慢,愚痴,自私自利,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
  下面这一句,『及菩萨妙音,周闻十方刹』,「周闻十方刹」是总结前面的化佛、化菩萨,只举这两个。《普门品》里面举了三十二个,三十二应。所以只举这两个,你一定要明了,千百亿化身。这个千百亿,千百亿不同的身分;什么样的身分,他都能变化。佛变化的,菩萨变化的,让你六根接触就觉悟,觉悟是放光,觉悟之后就回头。转恶为善,那是香,香光庄严。转过来之后,你也会影响别人,这里面就有身教。自自然然,你会学佛菩萨,你会给世间人做最好的榜样。我们今天劝人学,首先自己学,自己不学,怎么能叫别人学?自己学不好,怎么能叫别人学好?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想做得圆满、做得成功,一定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你看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哪一个不如是!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二0卷)  2002/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20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偈颂最后一段,第七首看起:
  【不可思议国,普转法轮声,愿海所出声,修行妙音声。】
  这一首偈的意思很长,第一句是讲刹土,无量无边的刹土。不论是菩萨的净刹,六道凡夫的杂染刹土,后面这三句统统都存在、都具足。问题就在学习的人,佛家常讲学人,真正发心学习的人会不会?会不会看?会不会听?果然会,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皆得蒙益,都得利益,实实在在的话。所以这个地方的刹,开头讲『不可思议国』,这一句话意思很深,说之不尽。刹无分染净,人无分善恶,众生不分善恶,真正不可思议。
  诸佛菩萨在其中,『普转法轮声』,「普转法轮」这一句是教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通常讲的「佛度有缘人」,无缘的人,佛就不能度。什么叫无缘?他不肯学,他不肯接受。这佛常说的,也是警策我们,实际上呢?实际上是他不肯学,不愿意学,不愿意接触,佛度不度他?也度。这就是佛门当中,另外有一句话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们想想这个话的味道。他缘没有成熟,没有成熟不能舍弃他,没有成熟也要照顾他,也要常常启发他。他业障深重,一切善巧方便都不能启发。是不是真的不能启发?不是的,业障重没有错,一次、两次茫然不觉;千次、万次,有那么一点印象;百万次、千万次、万万次,回头了。从这些地方,才真正能体会到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不可思议!
  「普转法轮身」,这里头是三业转轮。在那里身示相,总是示现一个好的形象,让他天天看,长时间的看。我在前面跟诸位提过,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都是示这个相。般若会上,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的,须菩提尊者就那么样看释迦牟尼佛,看了二、三十年。二、三十年之后,这一天豁然觉悟,看出名堂出来了。你看天天守在释迦牟尼佛的身边,天天看,看到二、三十年,看出来了,这才赞叹希有世尊。「希有」这一句里头,含的意思也是深广无尽。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德行智慧,永恒不绝的在那里示现;也赞叹自己,太不容易!你看看几十年天天释迦牟尼佛这样示现,我都没有发现,今天豁然一下发现,所以那个「希有」里头的意思好多好多。
  不能说他们这是愚痴,茫然无觉,我做也没有用处,何必一定要自己做这个样子?有用处,一次一次加深,时节因缘成熟,像须菩提这样的人还得要三十多年。这个时间是怎么算的?世尊从鹿野苑开始讲经,这没有多久,三迦叶带他们的学生一千人皈依世尊,目犍连、须菩提带了两百人,僧团是这样形成的。他们经历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般若二十二年;《金刚般若》是中期讲的,般若二十二年是后十年讲的,在后十年,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才看出来,原来无上的妙法,就在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佛所说的,佛所教的,全部落实在生活里头,我们现在讲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今天细心观察,我们读《释迦谱》,读《释迦方志》,这是古老的《藏经》里面的释迦牟尼佛的传记。细细去思惟,细细去观察,你看看释迦牟尼佛,跟《华严经》一对照,像不像?不但像,完全一样。《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圆圆满满的都落实了。「普转」,示现给别人看,不可思议的示现,这是真实的大愿。
  『愿海所出声』。「愿海」,是佛从因地,因地也跟我们凡夫一样初发心,无量劫中时时刻刻发度众生的大愿。世尊在教导我们,把诸佛菩萨无量的弘愿,总结为四弘誓愿。所以四弘誓愿是一切诸佛如来、菩萨,无量无边大愿的总结,总纲领,总的愿。这是劝导我们要发愿,愿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的方向目标。我们世间人讲立志,人要不立志,没有志,他的一生是盲目的,即使他勇猛精进很用功,最后都落空;他没有方向,他没有目标,所以到最后一无所成。人,少小立愿,坚定不移,这个人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有不思议的成就。你看看这个世间,出世间也一样,我们现在一般讲出人头地,大成就的人,他怎么成就的?愿力,肯定是一门深入,长时期的奋斗努力成就的!这个常识一般人都能够理解。
  往年茗山法师,这我们都很熟悉,老和尚在大陆上对我赞叹。我听他的学生告诉我的,他那些信徒告诉我的。净空法师这一生讲经讲得好,他说:人家他什么都不管,他又不做住持,又不做当家,专门天天讲经,哪有讲不好的道理?对,一点都没错。我这一点成就是什么?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生就专门干这一桩事情。我是把我自己的经验,贡献给我们这些年轻同学。现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的人少了,佛法没有办法兴旺起来。世出世间任何行业兴旺,靠人才,佛法一定要靠弘法利生的人才。你要走弘法利生的道路,你要坚定志向,你要放下万缘,不能管事。我常讲管事、管人、管钱,你要是一涉及到这些,你想想看,你的心就不清净,你就不能专一在经教上,你怎么会成就?纵有成就,有限。所以那些事务,让别人去做。做的人,我对他恭敬礼拜赞叹,为什么?他成就我,他代我做,这就是护法,他护持我。我是把自己这一生怎么样成就的,这个经验奉献给大家。心务必要清净,务必要真诚,务必要平等、要慈悲,与佛菩萨的行愿相应,这一条路才能走得通。
  诸位知道,我这一生学佛有三个老师。第一位方东美教授,台湾大学哲学教授。我在他那个地方认识佛法,佛法是他介绍给我的。原本我以为它是迷信,所以从来没有念头涉及,到寺庙不过观光旅游而已。不知道有经典,不知道经典内容是这样的丰富,这是从方老师那里知道的。第二位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我在这个地方得益多了,如果不知道看破放下,这个教入不进去。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这是第一步。再进一步,世出世间法统统要放下。为什么?《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不要放下?放得干干净净,一丝毫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就叫佛陀,你就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放下,所以他没有证得究竟佛果。我这才明膫,菩萨成佛修的什么方法?无非是看破放下而已。放下,再放下,再放下,到等觉菩萨还要放下,这成佛了。所以看破放下相辅相成,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帮助你再放下。这就真的像上楼梯一样,有一丝毫牵挂放不下,你就没有办法进步。如果你想你的境界再提升一层,肯定要放下。这是我在章嘉大师那个地方学到的。
  因为早期对佛法的理论、方法、境界非常羡慕,兴趣非常浓。章嘉大师看出来了,对戒律这一条非常疏忽。因为有一个错误观念,我那个时候想我是知识分子,我学佛要学佛经这些道理,做人处事待人的这些方法,提高精神上的享受。戒律,总以为这是普通的生活规范。释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戒律,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这个不必要学它,所以对於戒律是非常非常的疏忽,没有意思去学它。大师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又是个相当固执的人,要劝我学戒律,难!他用个很巧妙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我每次去看他,绝大多数,我离开的时候,他都会送我到门口,我很感动。因为大师的精舍,说实实在在的,很少闲人会去。基本上,他居住这个精舍非常安静,没有人去打搅。我是一个星期去一次,大概是两个多小时,离开的时候,他都送我到门口,会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所以这一句话,至少我听了几十遍,但是没有放在心上。听了几十遍。
  三年之后,章嘉大师圆寂,我失掉这么好的老师,这个老师真正爱护我、关怀我。所以他火化,单独建立一个火化的小塔,我请了三天假,在这个小塔旁边搭了个帐篷;帐篷不是我搭的,甘珠活佛搭的。甘珠是他的学生,好像搭了两、三个帐篷,守塔的人有十几、二十个,我也参加了。我就住在这个帐篷里,住了三天。三天,我非常认真的反省,我跟大师三年,他老人家教了我些什么东西?这一反省,「戒律很重要」这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常常在我面前提醒这一句话。我这一次明白了,你看这一句话几十遍,真的他要不往生的话,我还是忽略掉,不会认真。这一走,认真一反省,这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三天过了之后,我还要去上班工作,甘珠活佛他们守了七天。这样什么?找戒律的书来看。
  这一桩事情,大师过去曾经给我说过,学戒,戒怎么学?你学一条,这一条你就得,你要真正做到,不在形式。这我想想有道理,形式上受的那个戒,你受了之后做不到,那不算数的。发给你这个戒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