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2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1      字数:4694
  删停∥颐窃谡飧錾缁嵘希簧颐窍敫墒裁矗课颐窍M龅叫┦裁矗课裁矗慷嘞胂搿?br />
  佛教学生立什么样的志?「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你要想跟他学,他指示你,你这一生奋斗的方向目标确定了,众生无量无边,你要誓愿度。这个「度」的意思是什么?度的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是服务、是协助。无量无边的众生,我发愿要为他服务,要全心全力的帮助他、协助他。帮助他什么?方方面面,只要我能力能够做得到的,我都应当要帮助。这是宗教里面所讲的牺牲奉献,为众生!
  佛告诉我们,服务里头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帮助他破迷开悟,觉悟众生。诸位想想看,你要觉悟众生,如果你自己没有觉悟,你怎么能帮助别人觉悟?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说的,自己没度,要想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你想帮助人,你想帮助别人觉悟,你自己要先觉悟,先觉觉后觉,这是正理。
  我自己要怎么样才能觉悟?后面有三条,这是程序。头一个断烦恼。你为什么不觉悟?烦恼把你的悟门堵塞了,你不觉悟。所以从哪里修起?「烦恼无尽誓愿断」。所以真正修行用功的人,时时刻刻检查自己,我的烦恼、妄想、习气,今年跟去年做个比较,是不是比去年少了?检查自己的成绩。果然比去年少了,这有进步。去年看到不如意的事情会发脾气,今年看到这些事情还是看不顺眼,但是不像去年那么暴躁了,你进步了。希望到明年看到这些不如意的事相,心里能平和,这是你有功夫了,你有进步了。如果看到不如意事情,还是那么样的发脾气;看到合乎自己意思的时候,还是非常欢喜,你是凡夫,你没进步。
  真正修行在这个地方修,就是在生活当中,就是在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的清净心是不是一年一年在增长,烦恼习气一年一年在减少。从自己本身去做,在自己心地上下功夫,这叫学佛,要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
  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对那些造作恶业的人,出家人、在家人,释迦牟尼佛都遇到。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大藏经》里面《释迦谱》、《释迦方志》,你仔细去看看。僧团里面有不听话的学生,六群比丘天天造恶,天天给释迦牟尼佛找麻烦;提婆达多带头,背师叛道;外面许许多多的外道反对佛法,抵制佛法,破坏佛法,比比皆是。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式对待他?没有一丝毫的恶念,没有一句恶言,没有不高兴的表情、态度,了不起!我们世间人讲这个人有修养,这个人有功夫。
  佛能够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感化这些人,他不责备,他感化。用什么感化?以身作则。佛教导的,佛自己本身统统做到了,你不能不服。从我们凡夫境界里面来讲,没断烦恼。佛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能克制自己,儒家讲的「克己复礼」,释迦牟尼佛做到了;一般人不能克制自己。佛能够转恶为善,你不能转恶为善。佛能够化敌为友,能把敌对的转变成朋友。佛有能力把冤家对头转变为亲人。这是教育,成果!
  佛一生没有跟一个众生结怨,众生跟佛结怨,佛不跟他结怨,高明!凡夫就不行了。凡夫,你对我不好,我对你更不好,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不如意,彼此都痛苦。佛聪明,你对我不好,我对你好,感化你。时间长了,聪明根利的,一年、两年回头了,服了!根性非常恶劣的,十年、八年也回头了。用德行感化人,真正把恶人变成好人,这是教育成功。绝对不是说恶人开除他、不要他,这哪里叫办教育?这哪里叫度众生?教育没有别的,就是把不善的变成善的,把迷惑颠倒变成觉悟、变成有智慧,把凡夫变成圣人、变成佛菩萨,这是教育,这个教育成功。
  我们学佛得学这个本事。佛给我们信心,这是真的,不是妄语。佛一生没有妄语,一生不欺骗一个众生。众生欺骗他,他点点头笑笑,为什么?你有烦恼,你有业障,你在造罪业。佛怎么会跟你一般见解,佛不干这个事情。永远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永恒不变!对圣贤如此,对凡夫也如此。在人间,对国王大臣如此,对贩夫走卒也如此,永恒不变。你说他多快乐!他多自在!绝不像我们凡人,接触哪个,想想我要怎么样对待他。那多麻烦!那多辛苦!平等,没有分别,真正解脱了。
  「解脱」,用现在的话说,真正自由自在;自由自在才快乐无比,离苦得乐。这是学佛的好处,学佛的利益。你如果尝到这个味道,你不会舍弃,你会很认真努力不断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与一切众生分享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学,没有别的事情,这个真正是救苦救难,世间人不知道。世间人真正遇到灾难,你拿一点钱出钱出力帮助他,你真是好人。释迦牟尼佛教你:你不造恶因,你就没有灾难;你造善因,你得到的是真正的福德。所以慈善救济,佛是做到最究竟、最圆满,每天讲经教学,一生乐此不疲。我们学佛,知道、明白了,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一生,值得学习。
  我是承蒙方老师引我入门,章嘉大师教我,所以他老人家头一部教我看的《释迦谱》、《释迦方志》,认识释迦牟尼佛。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一生干什么事情?原来跟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是平民,他是帝王,王子,舍弃王位来从事於社会教育。夫子,说老实话,他还周游列国想求个一官半职,没人用他,不得已,回来搞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虽然动机不一样,但是这个教学都做得成功了。
  说老实话,孔老夫子当年在世不得志,回家不得已来教学,变成了「万世师表」。到今天全世界的人听到孔老夫子,没有不肃然起敬的,这是他老人家意想不到的。如果当年真的哪一个诸侯用了他,做了官,恐怕到今天孔老夫子没没无闻,没有人知道他,他是因祸得福。释迦牟尼佛也一样,释迦牟尼佛如果做了国王,今天这个世界上谁知道他?没没无闻。但是他聪明,他不做官,他不做国王,他来搞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工作,搞成功!所以这两个人比较起来,释迦比孔老夫子高一筹!
  世间真正有意义的事业是教育,从事教育的人,生活都很清苦。为什么?必须要过这个生活给学生做榜样,远离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换句话说,物质生活我们只要求最低水平。过什么样生活?精神生活。精神生活远远超过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重要!在中国,你看看夫子赞叹他学生当中的颜回。颜回的物质条件很差,箪食瓢饮。夫子感叹到,要是一般人过这个生活,「人不堪其忧」,忧虑痛苦。但是颜回过这个生活,「回也不改其乐」,他一天到晚快乐无比。他乐的是什么?乐的是道,乐的是学,精神生活快乐,物质生活忘掉了,没放在心上。
  回头再看看释迦牟尼佛,跟颜回没什么两样。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每天吃饭是托钵;晚上睡觉,找一棵大树底下盘腿打坐,养养精神,第二天早晨起来照样上课,过这个生活。他的父亲那个时候还做国王,我们在《释迦谱》里面看到,他的父亲送了许许多多的人来伺候他,送了许许多多的物质来供养他,让他生活能够很富裕,一点都不要操心。他统统拒绝。这是什么意思?做榜样给后人看。
  这一种生活非常快乐,世间人体会不到,只有真正契入境界的人他知道,所以乐此不疲。讲经说法确确实实四十九年,临走的头一天还那么样的认真在教学,最后讲的《大涅盘经》。《大涅盘经》是一日一夜,讲完了,他老人家离开我们这个世间,这真正了不起!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前两个星期他还在讲经。但是讲经完了,两个星期之后他才走。释迦牟尼佛头一天还在讲经,讲完了第二天走。我们想一想,佛这样子做法是什么意思?是为什么?无非是教导我们,契入这个境界之后,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一点障碍都没有;想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没事,可以多住几年。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就走了?说话算话。当时魔王波旬来见释迦牟尼佛,要求释迦牟尼佛:你在这个世间教学已经教了半个世纪了(佛说法四十九年,半个世纪),你度化的学生不少了,够了,你可以入般涅盘了。世尊答应他的祈求,答应,当然说话算话。你看看魔王来要求,佛也答应,才离开我们世间。
  可是佛聪明,佛有智慧,佛有能力,虽然示现入灭,离开这个世间,他会再来,常常再来。世间众生业障深重,佛来了不认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我到日本去参学,日本那边的大德告诉我,他们日本也有这个说法,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在中国,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丰干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再来的。傅大士、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再来的。你看傅大士是在家居士身分,弥勒菩萨;布袋和尚是出家身分。这些圣贤、佛菩萨常常再来,世间人不认识,他也不会暴露身分。我们说的这几个,最后身分是暴露了,我们知道;不暴露身分的更多,默默之中教化众生,以他的德行、道德、学问、行止感化众生,不著相。从这些地方我们才体会到大慈大悲。
  所以,无论现什么样的身相,无论示现哪种行业,你仔细观察都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教化社会、教化众生,「各各放光明」!这是『如来愿力起』,四弘誓愿头一愿,他已经证得究竟圆满,他所发的愿要兑现,永远不疲不厌来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们再看最后第五首:
  【或有诸国土。愿力所净治。一切庄严中。普见众刹海。】
  这一首是这一段的总结。『或有』,「或」是不定词,有些诸佛的国土。『愿力所净治』,「净治」两个字是教导众生。但是教导众生自己要示现,自己一定要做到;自己做不到,不能教人。你要教人,人家要问你:你教我,你自己有没有做到?你怎么回答学生?自己一定要做到。古时候的人比现在人厚道,自己做不到,不好意思说出口。现在人不一样,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别人。别人怎么会接受?不能接受的时候,侮辱、毁谤加之,造罪业!
  所以古人教学是以德行来感化人,这一点我们要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发的愿不能够不兑现,如果要不能兑现,那就变成自欺欺人。自欺欺人,说实在话,来生连人身都得不到,你还会有什么成就?世间贤人君子,一生都不会欺骗一个人。哪有学佛的人还会骗人,哪有这种道理?你骗人,你就犯了戒。你至少受了五戒,在家受的五戒,「不妄语」,你怎么能骗人?现在人麻烦在哪里?不知道破戒果报的真相。他如果真的要是晓得破戒的真相,他就不敢了。
  所以,晚近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因果的教育,当时我们没有什么感觉,现在想想大有道理!他有眼光,提倡因果教育是拯救这个社会。因果决定不是迷信,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就是世间法来讲,奉公守法。你要是做官的话,奉公守法,为人民服务,你的长官奖赏你,这是肯定的!如果你要是做了官,倚仗你的权势,欺压人民,贪赃枉法,将来事情败露了,你的上级领导要处罚你、要治你的罪。罪重了,死刑,这不是果报吗?佛法里面不但讲这个果报,还讲更深一层,死后还有果报。何必做这个事情?佛家讲果报不是一世的,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
  实在讲三世因果并不是佛法说的,最早讲轮回、讲因果是婆罗门教讲的。婆罗门教的历史,在全世界宗教里面它是最悠久的,现在称为印度教。我跟他们有交往,他们的传教师告诉我,他们自己教里面的传说,历史有一万多年。但是印度人并不重视历史。全世界承认它是八千五百年,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所以在宗教依历史长短排名,它总是排在第一。像在新加坡,九大宗教的排名,头一个是印度教,它的历史最久。第二个是犹太教,犹太教的历史有四千多年。第三个,我们中国人叫拜火教,它的历史有三千五百年。佛教排在第四。所以轮回的讲法、因果报应的讲法是印度教,古时候称婆罗门教,他们讲的。
  他们怎么会讲这个?实在讲,印度教修禅定,他们禅定的功夫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天;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在禅定当中突破了空间维次。我们今天生活在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我们就不知道了。他用禅定的方式把空间障碍突破,所以他看到六道。这不是假想的,他看到的。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