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0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1      字数:4707
  希媸档氖苡谩K阅愣谜飧龅览恚私馐率嫡嫦啵瞬僭谧约菏稚稀?br />
  了凡先生得小悟,境界转了,命运转了。俞净意先生比了凡悟得深,所以果报比了凡还殊胜。真正究竟彻底的觉悟,释迦牟尼佛,他是一百八十度的转过来了。我们从释迦牟尼佛跟了凡先生比一比,释迦牟尼佛是一百八十度转过来,了凡先生大概只转个五度、六度,俞净意转到七度、八度,那已经是相当殊胜。我们历代的祖师大德们,他们大概可以能够转到五十度、六十度,转到这个境界,那不是世间人能够比的了。
  要在自己会转,不要受外面境界诱惑,又不舍离外头境界,真功夫!能跟外面境界和光同尘,在里头炼功,炼什么?炼如如不动,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的那个方法,「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世尊教须菩提就是教我们,须菩提是佛的学生,就是学生当中的代表。修行功夫,什么是功夫?什么是修行?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功夫。
  没有学佛之前,我们接触名闻利养、接触五欲六尘,自自然然会起心动念,会生起好恶,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就起分别、起执著、起妄想,自自然然会生。修行,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这一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在我面前,我在这里头修正自己的观念,我不起心,我不动念。不起什么?不起贪瞋心。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瞋恚,这叫修行,这是真修!这样一修正过来,我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你永远保持的时候,不知不觉你就做了佛,你就成了佛,就成菩萨了。
  佛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达到圆满了,菩萨还没有圆满,决定不失;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决定不会失掉这个心。与一切众生相处,肯定「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菩萨行。不是不接触众生,接触。接触里面,「看破」是明了,对於事实真相,我们在佛法的名词讲的是「性相、事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是什么?放下从前那些习气烦恼,统统放下!
  对於一切众生爱护。这个爱,从前爱里头有情,情是有私心;现在这个爱,没有私心,没有情,把情变成智慧。所以佛门不用爱,用慈悲,慈悲跟爱在事上讲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用心不一样,一个是用智慧,一个是用感情,用感情我们叫「爱」,用智慧叫「慈悲」。换句话说,用智慧那个爱是清净没有污染的,决定不会有副作用;用感情的那个爱麻烦,那个东西有染污,阿赖耶里面落谢种子,这个种子将来遇缘要生起果报的。但是慈悲用真实智慧,阿赖耶里头不落种子,所以这叫「净业」。如果心地不清净,还会起心动念,还有情执,这是「染业」。染业,出不了六道轮回;净业,六道轮回不见了、没有了,超越了!到「纯净」的时候,连四圣法界也不见了、也没有了。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此地讲的「清净刹」。
  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就是这些。这里面的好处一生享受不尽,人间天上没得比!所以世间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好事,随缘做。「我一定要做」,错了,一定要做就攀缘了。一定要做是什么?为了要表扬、奖励,那你还是有妄想,还是有染污。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痕迹都不著,在遍法界虚空界教化无数无量无边的众生,他得了多少奖状?得了多少奖章?多少人表扬他?没有!他统统不要。为什么?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虚空法界、刹土众生的存在,那个真相「如露亦如电」。你说,他希求什么?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要帮助这些众生?佛说了两句话,「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依这个。「同体」,这句话重要。佛知道,法身菩萨知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从哪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谁的心?自己的真心,自己的阿赖耶,「同体」!就如同我们晚上睡觉作梦一样,梦中有山河大地,梦中有许许多多的众生。你要问一问,你梦中那些虚空世界、山河大地、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一觉醒过来的时候,梦中境界是自己心里头变现的。但是作梦的时候不知道。如果梦的时候知道:我作梦,梦中所有境界都是我示现的,梦中的我是我,梦中所有一切人也是我,梦中的山河大地还是我,梦中的虚空也是我,「同体」!
  几个人懂这个道理?只有佛与法身菩萨彻底明了。所以他对於一切众生的爱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一丝毫染著都没有,一丝毫高下都没有,是平等的。平等的爱心,清净的爱心,没有条件的。「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哪里还有什么报酬?有一丝毫报酬这个念头,你是凡夫,你是迷,你没有觉悟。我做了一点好事,还要人表扬,还以为自己有多大功德。实在讲用清净去做,做完之后干干净净,一个念头都没有,真实功德!希求功德,功德就没有了;功德没有,变成福德;福德是染业,三界里头受报。不能不知道。
  现在社会问题很多,无量无边。我常常遇到许多同学来问,有时候我也找个机会来给他解答。好像过去解答也有录音、录相,听说现在有同学把这些答问从录影、录相已经写成书本了,很好!帮助大家解决一些生活上、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上一些困惑的问题。但是真正要彻底明了,你一定要入大乘境界。学《无量寿经》,要入念佛三昧。假如你能够入念佛三昧一分、两分,不说多,两、三分,人间天上的荣华富贵,你那个念头就淡薄了。为什么会淡?因为人间天上的五欲六尘之乐比不上你入大乘(念佛法门是大乘),大乘三昧当中两三分的那个乐,不能比!你想当然超越了,自自然然不受影响了。你还会受影响,是你没有得到佛法讲的法味,你没有尝到法味。天天在佛法里头,味道没有尝到。
  从前李老师举个比喻,好像到餐馆看人家的菜单,菜单看得很熟,菜没看到,当然更没有尝到,李老师这个比喻很有味道。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看佛门的菜谱,没有见到,没有尝到。你什么时候真见到、尝到了,世间这个味你就淡薄了,没什么兴趣了,因为你尝到更妙的味道。这是「种种皆奇妙」。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五卷)  200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5
  诸位同学,我们请继续看偈颂第四段,这五首偈里面的第二首:
  【或用十国土。妙物作严饰。或以千土中。一切为庄校。】
  这是第二首。第三首我们可以接起来一起来讲,因为它连著的。
  【或以亿刹物。庄严於一土。种种相不同。皆如影像现。】
  我们把这两首合起来讲。这个就没有讲「清净刹」了,前面一首是讲清净刹。这是说十方有许许多多诸佛世界的方便土跟凡圣同居土,这都不是纯一清净。我们在这里看到『或用十国土』,这个「国土」都是讲的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在这一个佛的教区里面,有十方诸佛刹土种种物品作为庄严。这十、千、亿都不是定数,是举例很多。这个境界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的空间」。
  过去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在外国科学杂志里面看到的报导,现代的科学家证实,在宇宙之间确确实实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的空间同时存在著,这是被证实的。从理论上讲,不同维次空间是无限的。而在佛法里面讲不同维次空间是无限的,这是事实,重重无尽!虽然重叠,确确实实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重叠,它一丝毫都不紊乱,很有秩序。
  就像我们这个房间里面的灯光一样,这个房间里面有十几盏灯光,有的大的厅堂有几千盏的灯光,甚至於上万盏的灯光,这个灯统统都开了,光光互照!我们晓得这个千万盏灯光都融合在一起,一片光明。融合在一块,重叠在一块,各是各的光,一点都不杂。怎么晓得?我们熄一盏灯,这一盏灯的光没有了,它不妨碍别的。这一盏灯打开,这个光马上跟大家融成一片;虽然融成一片,丝毫妨碍没有。很奇妙,不可思议。
  所以佛法讲宇宙事实真相不可思议,我们从这个例子里面能够体会到少分,这是悟入的一把钥匙。这到底是什么道理?佛告诉我们,这是性德,法尔如是!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它有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无量无边的相好,一点都不杂,一点都不乱,这叫法尔如是。此地举的例子,或是用十个佛国土,或是用千个佛国土,或是用亿个佛国土,来庄严一佛土,这很不可思议。但是实际上的事实真相确实是如此。
  我们现在把这个境界缩小,缩小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这个地区,我们把一个佛刹看作现在一个小城市、一个小镇。在这个小镇里面,我们可以用周边许许多多县市的庄严物来庄严这个小镇。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张灯结彩,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不是本地的。如果办的活动规模大一点,我们人力财力够,力量够,我们可以选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这些艺术品、文艺表演,都可以邀请他到我们这个小镇,来庆祝我们的节日。这个庆祝里面的庄严,来自许许多多国家地区,美不胜收!这个活动超越了我们的小镇,超越了我们的地区,甚至於超越了我们的国家。因为其他国家的这些文艺表演也到我们这里来表演,像万国博览会、像奥运会一样。这一段活动的期间里面,很热闹!
  这几首偈就是写的这个现象。这是形象,而实际上真正的意义不是这个。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不知道诸位同学能不能体会到,佛经上也常说,「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两句话大家耳熟,听得很多。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境界?以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做个例子,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这个地区他的缘成熟了,他要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教化众生。示现教化众生,一个人搞不起来。好像表演一样,舞台表演他来唱主角,要有配角;不但要有配角,还要有班底。台前台后许许多多的工作人员,都是成就这一场表演的,缺少一个人都不行,少一个搭配就不圆满了。
  所以,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跟他搭配的人,「千佛拥护」;还有菩萨、声闻统统都来了,组成这个班底。这些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释迦牟尼佛示现为佛陀,其他的诸佛如来示现作菩萨、示现作声闻、示现作长者居士、示现作国王大臣。有示现正面的,拥护佛法,随顺佛陀教诲,示现的。有示现反面的,像唱戏的唱丑角、唱反派的,像提婆达多、六群比丘,僧团外面的六师外道。正派、反派统统都有了,这一台戏唱得才热闹,表演才精采,才把多元文化的教学做得圆圆满满,没有一丝毫的缺陷。让这些有缘的众生(有缘的众生是观众),他们看了这场戏之后,恍然大悟,佛度化众生的目的达到了。这一段说这种精采的表演。
  所以这个表演超越这一个刹土的界限,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超越空间维次的界限。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都来了,他们是应化而来的,来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表演的角色不相同。有应身来的,有化身来的。有在这个世间住一段时间,像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那个在家、出家的,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的,住世的时间长短不一,各有因缘,自在!有些好像剧本里面写的,他表演的时间很短,化身而来,几个小时或者是两三天,他这一段表演完了之后,他就走了,来无踪去无影。种种示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一切为庄校』,「庄」是庄严,「校」是校饰,用现在的讲法是装饰,我们现在讲的美化。释迦牟尼佛在这里是千佛拥护。亿佛拥护,可不可能?可能,太可能!我们这个地球,原先说过是个小星球。如果佛要应化在一个大的星球,比我们这个地球大个一万倍两万倍、百万倍千万倍的,有没有?有。不但有,还很多。在那一个地区示现,那真的是亿亿如来拥护。
  哪个世界是的呢?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比我们这里大多了,大得太多太多了,它那边人口没法子计算的。我们现在地球上人口将近七十亿,不多,小地方。星球小,居住的人口不多。极乐世界就大了,诸位想想看,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每天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有多少?一个世界平均一天去一个就不得了,人数就无量无边。
  平均一天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