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3      字数:4686
  众看作迷信。好在这个世间还有很少很少数的人他还迷信,他还能相信,他还发心学习,人数太少太少了,所以抵不过众生的共业;换句话说,没有法子消除众生的灾难。
  我们明了,我们就是现前这个世间极少数的少数人,在佛法里面讲,这是善根深厚,福德因缘具足。这个地方讲的福德,决不是说你在这个社会上有财富、有地位、有权势,不是这个福德。是什么福德?你有福气遇到佛法,这是大福报!你这一生的富贵贫贱是你过去生中所修的业报,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当中当然受物质生活贫乏之苦;没有修法布施,这一生当中智慧不开,这是果报。佛经里面讲的福德不是说这一部分,是说你有缘遇到善知识,欢喜亲近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教诲,能够依教奉行,这是佛经上讲的福德,跟世间那个福不一样。
  虽然没有世间的福报,实在讲好事,为什么?世间五欲六尘的福报很容易迷惑人,这是佛经上讲的「富贵学佛难」,他被富贵所迷,他不觉悟。所以佛法讲这个世间福报叫红福,红尘里面的福报;佛家的福报叫清福,清净的福报。哪些人?出家人,在家的长者居士,物质生活虽然辛苦,精神生活丰富,他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知道过去未来前因后果,他今天修净业,将来的果报是净佛国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你说这个福报多大!所以亲近善知识是世出世间真实的第一福德。普贤十愿里头有两愿:请转法轮,请佛住世,你们想想这两愿是什么意思?
  再看看这一首偈,『不可思议亿大劫』,不可思议底下有个「亿」,这个时间之长我们常讲生生世世尽未来际,菩萨只有一个真实的愿望,亲近善知识。善知识里头,第一殊胜的当然是诸佛如来。在九法界里面,诸佛如来可遇不可求,我们要想生在跟佛同一个时代,有机缘能够亲近佛,做佛的学生,那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还算是不错,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影响还没有消失。
  他教化的影响,就是佛经上讲的法运。世尊法运一万二千年,也就是说他出现在这个世间这一次,他教化的影响时间有这么长,一万二千年。我们今天是生在他老人家灭度之后三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这算是不幸当中的大幸。我们遇到佛法,遇到经典,也遇到真正有学有修的善知识。我们不敢讲有证,至少在形相上看,我们看到他真的是有学有修,这很难。他是不是证果?是不是再来人?这些我们不要去猜测,不要去妄想。我们只看看这个老师的修学,确确实实随顺经论教诲,好老师。时时刻刻,我们不敢讲念念,年年月月他都在改过自新,佛在经论上说不能做的,他在改,他不再造作了;佛在经上教他做的,他努力认真的在学习,这样的人就是有修有学,他是我们的榜样,他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应当依靠他,向他学习。
  我学佛的两位老师,第一位是章嘉大师,第二位是李炳南老居士;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细心观察,他们确确实实依教奉行,愈是到年岁高的时候,他的真诚、清净、慈悲德行愈明显,愈能叫人尊敬。摄受的力很大,让我们这些年轻做学生的人,亲近他之后,不能离开他;念念不忘他的行业、他的教诲,就这样的。老师对他自己修持并不满意,自己谦虚卑下,教导我们不要以他做榜样,他给我介绍要以印光大师为榜样。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你们想想看,这真的是大德,不敢自己以为是师,而居什么样地位?同学的地位,以学长自居,不敢以老师自居,谦虚!介绍我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印光大师早已经往生了,他老人家的《文钞》在,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就送我一部《印光大师文钞》,那个时候还没有全集出来,《文钞》只有初编上下册、续编上下册,一共四册送给我,叫我看,学印光法师,以印祖为师。真善知识!
  我在这些年教人,我不敢作师,我的老师不敢,我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所以我处处显示的地位是同学,我们都是同学。我们以什么人做老师?我跟大家介绍的是阿弥陀佛。「亲近一切诸如来」,一切诸如来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大乘无量寿经》,我劝大家读这个本子。《无量寿经》在现在流通的总共有九个不同的版本,这九种不同版本你都去看几遍,我们把九个版本都收集在一起,印在一册里面,净土五经读本,这是早年我印的。九种本子都念过几遍之后,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选择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做为定课,依教奉行,这就是亲近阿弥陀佛,亲近一切诸如来。
  一切时一切处,我都不离开经典的教诲,每天要读诵,每天要反省,每天要依教奉行,要记住改过自新。经上教导我们的,教我们做的,我们要想一想哪些没有做到,哪些做得不够好;经上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要反省有没有违犯,如果违犯,要知道赶快改过来,这叫亲近如来。我们能有这一份心,有这样的行持,你想想跟一天到晚在阿弥陀佛身边有没有两样?没有两样,这是真亲近。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偈颂最后一首:
  【诸佛国土如虚空,无等无生无有相,为利众生普严净,本愿力故住其中。】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这一首偈彰显净佛国土之意,「使仿而行之」,这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佛在这个经上,这么长篇的经文,说明华藏世界的庄严,目的何在?希望我们学人要仿效、要效法、要力行,用意在此地。所以我跟诸位介绍这一段的经文,句句都著重在我们读了应该怎样学习,才能得到真实受用;所学非所用的,我们不能够浪费时间,也不愿意浪费这个精力。学了就要有用处,这种学问叫实学,真实的学问。
  这一首是「藏海庄严」之总结。这一首偈,清凉大师说「前半智境」,前面两句是自性本具般若现前,「严即无严」,这是讲庄严。什么是真正庄严?自性清净是真正庄严。在这一段经文,我们多次的提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真正的庄严,不在一切形式上。大师说得很具体,「谓自受用土,周遍无等」,自受用。如果搞了一大堆的形相,那是累赘,那是麻烦。岂不闻六道里面高级凡夫,真正高级,他们聪明,他们有智慧,身体都不要了。为什么?累赘,所以他们自受用的环境叫无色界。无色界,换句话,就是没有色、声、香、味、触,六尘,意对法尘他还有,五根所对的前五尘没有了;根也没有了,尘也没有了,那个自受用舒服。不但是八苦没有了,坏苦也没有了。世间高级凡夫都能够享到,佛菩萨还不会享受吗?佛菩萨的享受比这些人高明太多了。
  无色界,说老实话,算他是聪明,但是他不究竟。他为什么不究竟?智慧德行不圆,没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他还是有寿命。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最长,八万大劫。八万大劫那是多长的时间?佛在经上讲,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的寿命那么长。在我们想像这不可思议,我们的寿命太短了。八万劫的这个时间要跟无量劫来相比,这太少了,微不足道。这个是他的智慧德行(这个德行是定功)不圆满。
  如来果地上定慧圆满,所以他的自受用土,不叫做无色界,它叫什么?叫常寂光。常寂光是永恒的,无色界还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这个自受用土里头有没有身相?没有,高明到极处,舍尽了!凡夫为什么不能了生死?为什么不能觉悟?不要说了生死,为什么你不能觉悟、不开悟?你放不下。放不下你的身体,放不下你一切所有;你所有的愈多,你愈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难了,太难、太难了!为什么?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样样都想得到,样样都不肯放弃、都不能放下,这个东西不能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怎么办?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说老实话,你搞的是三恶道。
  想想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一生,除了一身之外,他有什么?一般两套换洗衣服,一个薄薄的被盖,全副家当背在身上就走了,「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背一个包袱就走了,所以他会开悟,他能往生,他能证果。什么原因?没有牵挂。现在出家人不一样,旅行的时候那个行头之多,超过在家人,一般小康的在家人,那个家当没有出家人那么多。所以在今天的社会,黄念祖老居士有一次跟我说:古时候念佛往生净土那个人数比例,出家男众第一,排名第一,人数最多;出家女众排名第二;在家男众排名第三;在家女众排名第四,少数。现在不一样,颠倒了,现在念佛往生最多的是在家女众,其次在家男众,第三出家女众,最末尾的出家男众。他给我说,我点头同意他的说法,这是末法现象,出家人要觉悟、要放下。学佛学了这么久,放下的好处、放下的利益都不懂,甚至於天天在说,你天天在听,听了不相信,还要执著,错了!
  我们在这里建个道场,道场的设备完善,道场像学校,这一切设施是为什么人做的?所有一切设施为学生,出家学佛是学生,在家到这个地方来参学也是学生,所有一切设备是提供给你的,不是你所有的。你要说这个都是我所有的,那你坏了,你到三途去了。提供你进修,使你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所需要参考的资料、你所需要的帮助都不缺乏,让你在这个地方成就道业,你要懂这个道理。你不能把这个道场一切设施据为己有,那就坏了,那你出了家就又回家去了,你不是又有个家吗?所以道场叫十方道场,这个意思就是说不是属於某一个人的,管理这个道场的是护法,这个诸位要懂得。我将来不在了,要选继续护法的大德,护法大德从哪个地方去选择?从讲经教学法师里面去选择。为什么?他通达佛法,古人常讲的通宗通教,他的作法就如法,不会造罪业。什么叫造罪业?你据为己有就造罪业,只要有这个观念、有这个意思就造罪业了。
  所以从经教里面走出来,一生讲经教学,到年老退休了,来管事、来护持。这是在前年我有一个告同学书,我告诉大家,我年岁大了,我从今而后决定不再从事讲经教学的工作,不再从事任何佛教活动的工作,我从讲台上退下来。退下来做什么?当护法。我跟这些居士们密切合作护持道场,来成就下一代,帮助下一代,我干这个。
  为什么还在摄影棚里面来讲经?这个是形势所逼,不得已!这些经论,《华严》、《法华》、《楞严》,净宗五经一论,早年很多法师、居士、护法长者要求我讲一遍,录相保存留给后学做参考,我答应了。特别是韩馆长往生之前对我的要求,我答应她。不能说她走了,我就可以失言了,这个不是佛弟子;答应了不能够做到,这是破戒,这是妄语。所以我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一份工作做圆满。
  所以今天在澳洲学院、学会我担任一个名义,便於护持。这边两个学校也给我一个名义,我为什么要接受?两个学校在推动世界和平,消除冲突,团结宗教,团结族群,这是好事。这一桩事情可以化解这个世间的劫难,消除天灾人祸。难得学校校长来找我,我有义务,应该尽一份责任,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们,是这么一个原因。名闻利养,我年轻的时候就放下了,我现在还搞这个吗?诸位同学总要清楚,总要明了,一切为佛法,不为自己;一切为社会,为众生。
  现在这两个道场,一个道场学院提倡解门,学会提倡行门。行门完全依照印光法师的教诲,落实印祖传法的心印「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学会里面一句佛号念到底。我们提倡的是常年念佛,昼夜不间断。我们念佛堂不大,因为这样的念佛人,人数不多,真正是放下万缘;就像过去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边上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我们帮助有志有愿的同修,帮助他成就,我们护持他。
  每一季春夏秋冬,每一季我们打一个佛七,这个佛七是七十天,十个佛七连在一起,这叫随喜。我们居住的环境不大,寮房不多,所以人数有限制。也欢迎大家到这个念佛堂来参学。念佛功夫要能成就,秘诀在不说话。你到这个地方来念佛,你能够说:我在这个地方七十天,七十天当中不说话,止语,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功夫会得力;如果杂心闲话,肯定把你的功夫破坏掉。念佛功夫能不能成就,秘诀就在此。既然进念佛堂身心世界放下了,还有什么事情?没事了。短期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