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青涩春天      更新:2021-02-21 07:31      字数:4866
  ⒍允虑槎疾磺笊踅狻⒙砺砘⒒ⅰ⒘钟械亩鞫寂幻靼椎娜耍苡惺裁葱路⑾帧⑿路⒚髀穑磕苡行麓丛臁⑿绿岣呗穑课蚁胧遣豢赡艿摹?br />
  第五,要教育孩子负责。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做事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认真总结和改进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可能搞出科研成果的,也不可能成为科学家。
  第六,要教育孩子创新。科研成果的最大特点就是创新。一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是成不了科学家的。
  事例2:使孩子过上好日子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为了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怎样才能使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呢?要想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教育孩子勤奋;二要教育孩子创新。
  第一,要教育孩子勤奋。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有的家长想通过给孩子留下一大笔钱或留下一些大的企业,来保证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创业难,守业更难”,再大的家业交到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子孙手里,也得被糟蹋光。
  第二,要教育孩子创新。过好日子的一个条件是要有钱。要想赚到大钱,就必须有创新精神。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赚不到大钱的。单靠勤奋也赚不到大钱,单靠勤奋可以达到小康有余,但绝对成不了巨富。“勤奋”加“创新”是成为巨富的基本条件。当然还需要有其他的条件,如冒险精神。
  我想特别说一说冒险精神。有冒险精神的人会“不顾风险而进行某种活动”。那么,冒险精神好不好呢?不同的人对冒险精神有着不同的看法。世界著名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倡学生冒险。中国人由于长期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大都缺乏冒险精神。现在,许多年青人已经说不清楚什么是中庸之道了,但是中庸思想却通过世代相传,不知不觉地传给了现今的年青人。“中庸”是什么意思呢?“不偏叫中,不变叫庸。”“中庸”的核心思想是:处事要不偏不倚,既不要过分,也不要不足。很显然,有中庸思想的人是不可能有太多冒险精神的。我觉得人应该有冒险精神,尤其对于年青人,冒险是一种财富;不敢冒险的人,四平八稳,出不了大事,也很难取得重大成就。古今中外,凡是取得重大突破性成就的人,都是有一定的冒险精神的。
  冒险不是蛮干。蛮干,是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是没有根据地瞎干。冒险,是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冒一定的风险去做事情。冒险之前要对风险进行评估,要弄清情况(即求实),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即求是)。有冒险精神的人一定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一个有创新精神和自尊心很强、自信心十足的人。也可以这样说,求是、勤奋、负责、创新、自尊、自信是冒险成功的基础。
  事例3:避免孩子自杀
  把“孩子自杀”写在这里,看起来有点儿沉重。不过这确实是现实。有媒体报道,我国大学生的自杀率为万分之一。本书第一章讲了武汉某大学一位研究生,因为受不了委屈自杀了。下面结合这个案例,分析一下如何避免孩子自杀。要想避免孩子自杀,需要教育孩子求是、自信、自尊、宽容和负责。
  第一,教育孩子求是。如果孩子知道求是,他就应该弄清楚“保卫处为什么怀疑是他偷了”,向保卫处说明“为什么不是他偷的”。
  第二,教育孩子自信。如果孩子有自信,他就会坚持自己有能力把问题弄清楚。
  第三,教育孩子自尊。如果孩子有自尊,遇到这种事情,就会千方百计地活下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获得应有的自尊。
  第四,教育孩子宽容。如果孩子知道宽容,容得他人犯错误,容得他人误解自己,必然是一个善于等待的人。这样就会等到问题弄清楚的那一天,就不会自杀了。
  第五,教育孩子负责。如果孩子知道负责,他就会想到作为儿子对父母承担的责任,就会想到自己的死给父母造成的痛苦和悲伤,就一定要活着等到把问题弄清楚的那一天。就会知道,一个人,死要死得明白,要死得其所,不能死得不明不白。
  通过以上的讲述,可以得出结论:一个求是、自信、自尊、宽容、负责的人是不会自杀的,而这位研究生的自杀正好说明他缺乏这些品质。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三、正直——为人处世的根本(1)
  “勤奋”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是爱劳动、不懒惰、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一)勤奋是生存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要活着就得吃饭、穿衣、住房子,就要出行。这些都需要钱,“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那么,钱从哪里来呢?很简单,要靠自己去挣!要挣钱就得劳动,就得勤奋地劳动。
  人不仅要过日子,而且要过好日子。要过好日子,就需要有更多的钱。那么,更多的钱从哪里来呢?很简单,还是要靠自己去挣。要想挣到更多的钱,就得更勤奋,就得付出高级的劳动,或者付出更多的普通劳动。
  有人说我的说法过于武断。他们说:那些高官、巨富的孩子,有些什么都不是,整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开高级车,下高级馆子,进高级场所,不比咱普通老百姓强多了吗?我不这样看。在我看来,人是一种动物、一种高级动物、一种所有动物中最高级的动物。人比动物高级在什么地方呢?主要在于两点:第一,人会劳动;第二,人组成社会。
  人会劳动,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创造文明;通过创造财富和文明产生成就感和愉悦,从而感到幸福。有人会说:“整天累得要死,哪有什么幸福呀?”我觉得,一个感觉累得要死的人,一定能享受到幸福。不信吗?累得要死的时候能死死地睡上一觉。死死地睡了一觉,就是一种幸福。而且,这种幸福是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靠吃安眠药过日子的人所享受不到的。人如果不劳动,就不会有成就感,也就不会产生愉悦和幸福。如果有人不信,那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让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也不让你做,什么也不让你操心,你会有什么感觉?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为什么会寻衅滋事,就是他们闲得难受了。
  人比动物高级的第二点,是人组成社会,有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社会道德。社会是由它的每个成员的勤奋劳作创造的。家长能培养出一个勤奋的孩子就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
  通过上述不难看出,勤奋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获得愉悦和幸福的基础。家长要想孩子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就要教育孩子勤奋。
  (二)存在的问题
  以上讲了勤奋的重要性。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是大家都明白的。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就是在这个明白的问题上犯了糊涂,出了问题。说起孩子应该勤奋,他们口头上很赞成,但实际行动时却怕这怕那,以各种理由不让孩子干这,不让孩子干那,不让孩子勤奋。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身子骨嫩,怕干活儿累坏身子,影响发育,不让孩子干。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怕孩子干事发生危险,不让孩子干。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时间紧、作业重,学习已经很累了,因此,除了学习,什么也不让孩子干。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事慢,没眼力,笨手笨脚,干不了多少,反而添乱,不让孩子干。
  ◆有的家长从小受苦,觉得自己活得不容易,不能再叫孩子活得那么累,不让孩子干。
  ◆有的家长认为世界上总是会干的伺候不会干的,不让孩子学干活儿,免得孩子将来伺候别人。
  还可以举出一些不让孩子干事的理由来。不过,以上这些事例已经把问题说明白了,就不再往下说。我认为以上理由都是站不住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与家庭教育的正确目的相违背。
  有人说:“我不是不想让孩子干活,可孩子那么小,他能干什么呀?”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干活不是要孩子替大人做什么事,更不是要他干出什么成就来,而是通过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刺激孩子的大脑,使孩子的大脑良好地生长发育,使孩子更聪明、更有能力。
  有人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聪明。那么,你家的孩子为什么不聪明呢?孩子不聪明,可能有各种原因,如果没有先天原因,孩子从小干活太少、做事太少肯定是不聪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干活少、做事少,就减少了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和积累生活经验的机会。
  至于有的家长觉得自己活得不容易,不让孩子干活,以为这样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更是糊涂。这不是让孩子享福,而是害孩子。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越歇越懒,越懒越笨”。不培养孩子的能力,孩子将来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吗?
  我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对我说:“要靠本事吃饭!”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风雨和坎坷之后,我越发觉得父亲的话是对的了。也许有人会说:“你父亲的这句话已经过时了,现在吃饭不用靠本事了。”这种说法反映了当今社会的部分现实。有的人靠父辈的权力发了财、升了官,有的人靠父辈有钱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于是,有人愤愤不平。我想,大可不必如此。为什么呢?这很简单。你别看他现在凭借着父辈的权力如此嚣张,父辈没了权呢?他可能还不如你!因为你好歹还能自己养活自己!还有那些家长既没有权又没有钱的呢?不是还得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吗?
  本事从何而来呢?靠勤奋,靠勤学苦练,靠勤于思考,靠勤于钻研。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三、正直——为人处世的根本(2)
  “正直”就是公正直率。
  何谓公正呢?“公正”是为人处世要把心摆正。那么,怎样才算把心摆正了呢?不同的人对“把心摆正”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为人处世做到“己所之欲,有道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把心摆正了。“己所之欲,有道行之”是自己想得到某种名利或想做某种事情,要有道理,要符合道德、法律,有道理则做,没有道理就不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将心比心,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何谓直率呢?我国古代哲人对直率就有很好的见解。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谈到“直率”时,就有“直而不肆”的说法,也就是“直率而不放肆”老子道德经陈国庆,张爱东释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161……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集《尚书》“皋陶谟”中,关于“正直”也有“直而温”的说法。这里的“直”是“正直”,“温”是“和蔼可亲”,“直而温”的意思是“既正直又和蔼可亲”。综上所述,直率就是言行直爽,直而不放肆,率而和蔼可亲。
  综上所述,正直就是公正直率;为人处世“己所之欲,有道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行直爽,直而不肆,率而可亲。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陈国庆,张爱东释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124。意思是说,“最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弯曲似的;真正灵巧的人,好像有些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表面上好像不善言辞”。老子的这一思想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辩证规律。“正直”作为基础家庭教育目标,其中的“直”包括“大直若屈”中的“直”,有看似弯曲的地方。下面举一个“大直若屈”的事例。
  事例:该不该教孩子不撒谎
  我想会有不少读者会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儿别扭。他们会说:“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难道还应该教孩子撒谎吗?”我想反问提出这样问题的家长:“您撒过谎吗?”不管你怎么回答,我敢断定,你十有*撒过谎。为了说明我的观点,下面举个例子。张先生的父亲觉得胃不舒服,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胃癌。医生为了不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告诉张先生先不要把病情告诉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张先生对父亲说:“爸,医生检查的结果,您的胃里有点儿溃疡,治一段时间就好了。”而没有如实地对父亲说:“爸,您的病确诊了,是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