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青涩春天      更新:2021-02-21 07:31      字数:4847
  让他坐公交车回家,可这位大学毕业生竟然说他不知道怎么坐公交车。无奈,警察只好打电话给这位大学生的父亲。这位大学生的父亲来到警察这里之后,对警察解释说:“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上学都是大人接送,从来没有自己出过门,也从来没有单独坐过公交车,所以不知道怎么回家。”
  这样的大学生就是研究生毕业了,能自立生活吗?
  (二)人的发展能力
  人的发展能力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初级发展能力和高级发展能力两个层次。初级发展能力又叫常规发展能力,高级发展能力又叫超常发展能力。常规发展能力是自我完善、使自己越来越好的能力,是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的能力。超常发展能力是使自己获得超常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能力。为了使读者对常规发展能力和超常发展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下面举一个事例。
  事例:他成了村里最富裕的人
  有一个山村,村里人都以种粮食为生,收入很少,家家日子过得都不富裕。改革开放之后,许多人开山取石,把石头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城里修马路的人。卖石子比种粮食收入高,这些卖石子的人比仍然坚持种粮食的人收入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村里有一位青年人与众不同,他在山上寻找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运到杭州,卖给城里的花鸟商人。三年后,这位卖奇石的青年人比村里卖石子的人赚了更多的钱,成了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后来,为了保护环境,政府不允许开山取石了,于是村里的许多人转种果树,这个山村成了果园。因为这里的水果果汁浓、果肉脆、酸甜适中,销路很好。于是,来了许多水果商人,把堆积如山的水果成筐地运往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再后来,那位卖奇石到杭州的青年人发现,来这里的水果商人不愁买不到上乘水果,却发愁买不到装水果的筐。于是这位青年人砍掉了自家的果树,种上了编筐用的柳条树,然后用柳条编筐卖。5年后,这位青年人成了村里第一个在城里买房子的人。
  上面这个事例说了三种人。第一种人,依然种粮食,既不砸石子卖也不种果树。第二种人,先砸石子卖,后种果树。第三种人,别人都砸石子卖的时候他捡奇石到城里卖,别人都种果树时他种柳条树编筐卖。这三种人的能力不同,结果也不同。第一种人穷也不知道思变,只有生存能力,没有发展能力,结果依然不富裕。第二种人知道穷则思变,有常规发展能力,结果比第一种人富裕了。第三种人与众不同,有超常发展能力,结果成了村里最富裕的人。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一、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八种品质(1)
  社会活动就是人在社会上的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学习活动、科研活动、人际交往、游乐活动,等等。人在社会上活动,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会受到社会条件、自然条件、技术条件、人为因素和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使孩子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就是使孩子从事社会活动时能尽量多地克服不合理限制,做成他想做的事情。
  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有多大权力,也不是有多少金钱,而是有能力摆脱社会和自然造成的不合理限制,成为自由的人,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做成想做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不是最终目的,它是为“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服务的。“使孩子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家庭教育的最高目的。
  有人说,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官员、社会活动家、企业家的事,一个小小百姓成不了社会活动的主体。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小小老百姓应该并且能够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遗憾的是;许多人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拿前面讲的武汉某大学那位自杀了的研究生来说,如果他知道他应该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就应该向学校保卫处提出,对被盗现场进行勘察、对盗贼留在门上的字条进行字迹鉴定,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说明,不能无原则地怀疑人穷就是小偷。如果这位研究生这样做了,他就成了这个社会活动的“主体”。如果他成了社会活动的主体,就不会自杀了。
  为了使读者对这方面有进一步的理解,下面举一个事例。
  事例:保送不了自己考
  1990年9月末,常启先生读大学四年级的女儿常立给他来了一封信。信上说:“爸爸,您经常辅导您的学生如何填报研究生志愿、如何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您的女儿快要大学毕业了,为什么不管女儿考研的事呢?”接到信,常启先生就去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来女儿叫他来是为了保送研究生的事。常立所在的专业要保送一名研究生。按学校的规定应该保送常立,可学校却违反自己的规定保送了别人。常立感到委屈,才写信给爸爸的。
  常启先生找到学校的领导谈常立的保送问题。接待他的领导坚持学校的错误,谈话不欢而散。
  为此,常启先生领着女儿找到了省教委的负责人,向其反映了学校的问题。这位负责人当即表示“学校的做法是错误的”,并说:“你写个报告来,我马上批到学校去,叫他们(把错误决定)改过来!”
  上访的结果使常启先生很为难:写了报告就是告了学校,告了学校还能在它这里读吗?不写报告,又保送不了,该怎么办呢?
  回到住所,常启先生对女儿说:“你认为你这年级第一名名副其实吗?”
  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名副其实了!”
  常启先生说:“既然你是全年级98名学生中的第一名,你认为,如果让你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你能考上吗?”
  常立稍加思索之后,认真地说:“我想问题不大吧!”
  常启先生说:“我想也是。你们学校是重点大学,年级第一名如果连研究生也考不上,也太差了。根据我了解,你们学校还没有那么差。”
  沉思了一会儿,常启先生又对女儿说:“如果你考不上其他学校的研究生,就说明你这年级第一名徒有虚名。老实说,考都考不上的学生是不应该保送的。”
  女儿听爸爸这么一说,来了倔脾气,对爸爸说:“我肯定能考上!”
  最后,常启先生说:“你先别激动,也别忙着表态,你回去想一个晚上,明天上午把你的想法告诉我,我们再决定怎么办。”
  第二天一早,常立就来到爸爸的住处,非常认真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决定了,参加考试,不保送了,也不告了!”
  常启先生看着女儿认真的表情,听着女儿的话语,会心地笑了,对女儿说:“这才像我的女儿!”
  1991年1月常立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以比国家教委规定的录取线高出了4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一所比她就读的本科大学更好的学校。
  按学校的规定应该保送常立,可学校却不保送她,这就是学校给常立造成的“限制”。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能力,就只有受限制了。由于常立有能力,她就自主了:愿意保送就“告”学校,不愿意保送就报考其他的学校。没有被保送本来是一件坏事,但“逼迫”常立考上了一所更好的学校。这样说起来,坏事倒是变成了好事。不过我要想强调一下,这种“变”是靠能力实现的。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一、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八种品质(2)
  第二章讲述了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本章将讲述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教育的目标就是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的目标搞正确了,再加上用心教育,就为孩子的一生打好了基础。
  一、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八种品质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八种品质就是下面要讲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把孩子教育成大学生、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等,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教育孩子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也是家庭的教育目标。把孩子教育成具有诸多优秀品质,如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举止高雅、勤学好问、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勤俭节约、克己奉公、不贪不谋不贪不谋:不贪——临财与物,该取则取,不该取的不取;不谋——不要算计别人。……也都是家庭教育的目标。
  读到这里,读者会说:“这么多的家庭教育目标怎么教育呀?”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我认为,“这么多的家庭教育目标”中的每一个目标都是由人的“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八种品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就像几万个汉字中每个汉字都是由横、竖、撇、点、折、捺、勾、挑八种笔画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的一样。
  找出构成家庭教育目标的八种品质对家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找出了它,就使家庭教育目标有了重点,就能抓住重点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知道,一本好的书法字帖和一个好的书法老师教孩子写字,都是先教如何写好横、竖、撇、点、折、捺、钩、挑八种笔画的。这是因为,写好这八种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写好了这八种笔画,再加上多练习,就能写好汉字,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不知道这八种笔画怎么写或写不好就盲目地练习写字,是很难写好汉字的,最多只能是达到“事倍功半”。教育孩子与教孩子写好汉字一样,要把重点放到培养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这八种品质上,孩子有了这八种品质,再加上努力,就会有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就会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就会考上重点大学且是优秀的大学生,就会成为官员且是好官大官,就会成为这个“家”那个“家”且是好“家”大“家”,就会实现家长心目中的具体目标。
  综上所述,我讲了两种家庭教育目标:一种是家长心目中的具体目标,比如,教育孩子考上重点学校,成为官员、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具有诸多优秀品质,等等;另一种是教育孩子具有构成以上各种具体目标的八种品质。我给以上两种目标分别起了一个名字,把家长心目中的具体目标叫做一般家庭教育目标,把构成各种具体家庭教育目标的八种品质叫做基础家庭教育目标。
  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应当把基础家庭教育目标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也就是说,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教育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人。这样说,不是说一般家庭教育目标不重要,而是说,基础家庭教育目标实现了,就为一般家庭教育目标的实现打好了基础,一般家庭教育目标就容易实现了。也就是说,使孩子具有“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品质,就为孩子的一生打好了基础。为了说明我的观点,下面举几个事例。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二、勤奋——生存发展的基础
  事例1:使孩子成为科学家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孩子能成为科学家。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成为科学家呢?要想使孩子成为科学家,需要教育孩子具有勤奋、自尊、自信、求是、负责和创新的品质。
  第一,要教育孩子勤奋。科学家探求未知、发明创造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需要做试验,需要归纳总结。这些都需要勤奋。一个懒惰的人,整天游手好闲、什么也不想干是成不了科学家的。
  第二,要教育孩子自尊。一个没脸没皮、不求上进、不知羞耻、好坏都不在乎的人,是成不了科学家的。
  第三,要教育孩子自信。自信是科学家必备的素质。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是因为他们能探索未知的东西,能发明创造。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和所搞的东西缺乏信心,一会儿觉得行、想做,一会儿又觉得不行、不想做,就不可能做成,也成不了科学家。
  第四,要教育孩子求是。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不仅在于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更在于他们创造了知识,尤其大科学家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在科学上没有发现、发明、进步和提高,他是不可能成为科学家的,更成不了大科学家。试想,一个不知道求是、对事情都不求甚解、马马虎虎、连现有的东西都弄不明白的人,他能有什么新发现、新发明吗?能有新创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