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节
作者:孤独半圆      更新:2021-02-20 16:01      字数:4777
  苯又富樱抢镄枰鲈桶盐迨Φ魍抢铩?br />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有个好作风,就是使所有的纵队干部都能够及时了解中央的指示,了解总部对东北的整个部署,这是当时林彪在指挥上的最大特点。当时,只要有部队行动,我们很快就能知道。不管哪个部队往哪里去了,总部都及时通报,使我们这些纵队干部都能心中有数。
  十一月五日,历时五十天的秋季攻势结束。在整个秋季攻势中,我们共歼敌近七万人,攻克城市十五座,迫使敌人孤守在长春‘吉林‘沈阳‘四平等三十四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所占地区只占东北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四。
  秋季攻势结束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又召开了军事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林彪对秋季攻势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又提出了“三猛战术”和“三种情况”两个战术原则。
  “三猛战术”,即“猛打‘猛冲‘猛追”。所谓“猛打”,就是在选定的主攻点上,应将各种机关枪各种炮,适当的配备齐,而且尽量秘密接近敌人,让各种火力交叉集中,再加爆破组的爆破,统一向主攻目标射击,于同时猛烈开火,这就是我们所谓“猛打”。对各种火力用法,林彪是一向反对零敲碎打,反对把火力到处分散使用。
  所谓“猛冲”,就是在用猛烈的火力对主攻点开始攻击后,突击部队应乘敌人发呆‘发慌,一时拿不出主意和来不及调兵之际,猛烈冲锋,跃然奋进,以刺刀‘手榴弹开路,奋勇向前冲,以刺刀刺杀敌人。林彪认为,不敢以刺刀杀敌的,不算最勇敢的部队与战士,他要求我们各部队,都必须具有刺刀见血的威风和随手榴弹飞出爆炸而猛进的勇气。
  所谓“猛追”,就是对已被冲乱而溃乱的敌人,应实行猛烈追击,要一直压下去,追到底,一直到把敌人歼灭为止。
  “三种情况”,讲的是处于防守中的敌人三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敌人守,一种是敌人要退不退,一种是敌退。针对这三种不同的情况,林彪提出了三种基本不同的打法。如果敌人守,就要经过正式的准备,等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后再发起攻击;如果敌要退不退,我们若是准备好了再打,敌人会跑掉;不准备就打,又可能会被敌人碰下来。因此,这时应先将敌人围起来,围而不攻,或围而小攻。用一部分力量跟他打,抓住他,使他走不掉,然后准备好了再大打;如果敌人退,就要猛追,这时不要等待命令,这时,不准备就是合乎战术要求,准备了反而不合乎战术要求,而且不要怕部队少,也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这就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战术原则的基本内容。
  林彪还要求,东北民主联军从上到下的所有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干部,都要把这些战术原则准确地掌握,并灵活地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于实战中。当然他也强调,战役指挥员是应该组织有计划的追击。
  以后,我们就将“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统称为“六项战术原则”。这“六项战术原则”,是林彪根据当时东北的战争进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经过深思熟虑而提出来的,各个阶段都有侧重。这些战术原则在以后东北的解放战争中起了应有的作用。应当说,衡量这些战术原则的成功与否,应该是创立者所指挥的战争的胜利或是失败,是战争的实践。
  “九一三事件”以后,有许多不负责任的说法,对林彪提出的这“六项战术原则”进行了恶意的贬低或曲解,这是极不尊重历史‘极不尊重事实的行为。即便就是毛泽东,当年对林彪的这些战术原则也是充分肯定的。
  当然,无论多么成功的战术原则,都只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这一点,林彪自己当年也曾说过,这些经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运用这些经验。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经验。
  我个认为,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由大到小,由弱到强,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全国率先转入全面反攻,并取得全面胜利,固然是由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有关内各战场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有东北局的集体领导和决策,有广大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但林彪当时在东北战场上刻苦钻研战争艺术,善于总结战争经验,善于把握战机的能力和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否则就无法解释我们在东北战场上各次战役的胜利。
  十四‘冬季攻势
  在五十天的夏季攻势和五十天的秋季攻势以后,连续九十天的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又开始了。
  秋季攻势结束,为了与我们相抗衡,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陈诚竭力扩编正规军。除原有的九个军以外,又编成了新三军‘新五军‘新七军三个军,另加三个暂编师,使其总兵力达到了五十八万余人。陈诚在吉林‘长春‘四平等战略要点上,各配置三至五个师来担任独立防守任务。对铁路沿线的一些次要城镇,也各配置一至两个师,用以担任守备任务和互相支援。另在沈阳‘铁岭集结重兵,以利于往来增援,这就是冬季攻势开始以前敌人的态势。
  东北我军在秋季攻势结束以后,根据“东总”的指示,进行了短期的休整。经过休整,部队士气旺盛,斗志高昂。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达到七十三万人,已超过了东北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的百分之二十六。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在报请中央‘中央军委的同意和批准之后,林彪决定利用江河结冰,便于机动兵力作战的有利条件,集中全部主力,发起冬季攻势。
  在冬季攻势中,我们除同样采取南北夹击,东西呼应的大规模运动战之外,针对敌人集中兵力,固守大中城市,我军打运动战的机会日益减少的情况,又进行了必要的有利条件下的攻坚战。
  冬季攻势的作战行动共分为四步。
  第一步,我们第二纵队和其它纵队自公主岭以北地区迅速南下,二纵队和七纵队于十二月十五日包围了法库的守敌。第八‘第九纵队由沈阳地区东进,于十二月十六日包围了新立屯的守敌。其余各纵队同时向铁岭‘沈阳之间的地区开进,准备迎歼沈阳‘铁岭出援之敌。
  我们突然包围法库‘新立屯之后,国民党新六军‘新二十二师及新三军于十二月十六日分别由铁岭‘沈阳出援。新二十二师在进至铁岭以西的镇西堡‘娘娘庙一线时,发觉了我们的打援企图,即向铁岭回撤。十二月十八日,二纵队五师追歼该敌近一个团。同时,第七纵队也在法库以南的大孤家子等地,歼国民党新三军暂五十九师主力一个团。这就是冬季攻势第一阶段的一些情况。
  第二步,陈诚在发现我们主力集结于沈阳以北地区后,于十二月二十日急调长春‘四平‘开原‘锦州和辽南等地的新一军‘第七十一军‘新五军主力向铁岭‘新民‘沈阳地区集结,以解除
  我们对沈阳的威胁。为创造战机,林彪‘罗荣桓命令第一纵队一部佯攻法库,而将主力隐蔽集结于沈阳西北,准备迎歼可能从沈阳出援的敌人。同时,命令第二和第七纵队及炮兵司令部主力,向西迅速突击进攻彰武。根据林彪‘罗荣桓命令,这次攻袭彰武,由二纵队司令员刘震实施前线指挥,但一些问题都是由我们和七纵队以及炮兵司令部的领导,共同商量决定的。
  接到进攻的命令,我们二纵队和七纵队一起,于七月二十日晚迅速从法库远距离奔袭彰武,一夜之间就完成了对彰武的包围。
  在一起看了地形之后,刘震‘我和七纵司令员邓华‘政委吴富善‘炮兵司令部司令员苏静‘政委邱创成共同开会研究决定作战方案。整个的作战部署是,先肃清彰武周围的敌人据点,由二纵负责打掉彰武东南的三个据点,由七纵负责打掉西北的两个据点,由二纵五师担任打援任务,准备迎击由新民‘新立屯可能来援的敌人。攻城时,二纵以两个师从东南向彰武并肩突击,七纵以两个师从西北向西南并肩突击。炮兵集中使用,主力放在二纵这边的主要突破口上,炮兵司令部政委邱创成负责在我们二纵这边指挥炮兵。炮兵的一部分,放在七纵的突破口上。三纵与七纵的作战分界线,是彰武城最中间的一座庙宇。庙宇以南地区由二纵负责,以北地区由七纵负责。作战方法是,先打外援据点,进而包围彰武城,部队以土工作业,在地下挖沟,一直挖到彰武城的外壕‘铁丝网和城墙跟前,然后进行爆破攻城。同时还商定,会后每天以电话互相交流准备工作情况,待一切准备好了以后,就发起总攻。
  十二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两天,二纵和七纵各自打掉了指定的据点,肃清了外围。然后,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三个晚上挖沟,白天因防止敌人飞机‘炮火的侦察‘轰炸,只能安排部队休息,天黑以后,才开始作业。当时正值冬季严冬,天寒地冻,冻土难挖,有的实在不好挖的,只能用热水在上面烧,把冻土化开后再挖。就这样,经过三个晚上的坚苦作业,二纵和七纵按照既定部署,各自挖了一条长达三千多米的深沟,一直挖到了彰武城下。
  然后,我们又同在我们二纵这边负责指挥的炮兵政委邱创成一起,研究确定了炮兵的位置和部署。全部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十二月二十七日晚,二纵‘七纵和炮兵司令部的领导又共同开会,研究确定了攻击日期和步骤。我们将总攻计划报告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报告了林彪司令员和罗荣桓副政委,建议在二十八日晨六时开始攻城。
  建议很快得到了批准。于是,我们命令二纵‘七纵如期开始行动。
  十二月二十八日早上六点,炮兵开始集中火力轰击突破口。打了大概只四十分钟,就把突破口前沿的工事‘铁丝网全部摧毁了。接着,突击部队引爆了堆在城墙根下地道口里的炸药。我们原来还准备了不少梯子,准备爬城墙用,结果炮兵一轰,加上城根前地道口的炸药一炸,几乎就把城墙打平了,连外壕都差不多被填了起来。结果,部队一突就破。等部队突进城以后,炮兵就延伸射击,五十米一打,五十米一打,一直掩护部队打到分界线。由于我们的炮火猛烈,把敌人打得躲在地堡里,统统不敢抬头,有的就藏在屋子里不敢出来。
  到上午十点多钟,二纵和七纵的部队就在分界线上会合,攻克了彰武。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战斗,彰武守敌国民党第四十九军七十九师等部一万多人,全部被我们消灭,一个不漏,并俘获了他们的少将副师长李福太。
  攻克彰武不久,林彪‘罗荣桓就来了命令,要二纵‘七纵就在彰武地区原地整顿休息,准备继续战斗。这就是冬季攻势的第二步。
  早在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林彪‘罗荣桓就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将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以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之统一性。对此提议,周恩来代表中央军委复电表示赞同。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中央军委正式批示,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仍由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副司令员高岗,第一副政治委员罗荣桓。这一决定传达下来以后,东北部队的全体指战员都很高兴。当时正值新年,各个部队都杀猪宰羊,一来欢度新年,二来庆祝改变番号。
  接着,开始了冬季攻势的第三步。
  在我们攻打彰武期间,沈阳之敌按兵不动,不敢出来增援,使我们“围城打援”的计划落了空。这时,林彪下了命令,以三纵‘六纵‘十纵三个纵队,除以一部包围法库外,主力在沈阳西北隐蔽待命。其余各纵队分别向沈阳以南‘以西地区出击,扩张战果。到十二月底,各个纵队先后攻占了北票‘黑山‘大虎山‘台安等地。
  各纵队在沈阳以西‘以南地区的活动,造成了敌人的错觉,认为我们主力已经分散。于是,从一九四八年元旦起,陈诚集中新五军‘新三军‘新六军‘第七十一军和新一军的主力共十五个师,分三路向彰武‘法库推进,想解法库之围。
  这个时候,林彪的目的达到了,敌人终于动了,原来不出来的敌人出来了。这正好造成了理想的在运动战中分批歼敌的有利时机。林彪当即决定,集中主力,首先歼灭比较孤立突出和战斗力较弱的左路军新五军,尔后再视机扩张战果。
  一月五日,我们二纵和原先在沈阳西北地区隐蔽待命的三纵‘六纵‘十纵,奉命按预定部署,将新五军主力合围于公主屯地区。接着,对被围之敌展开猛攻。经一月六日和七日两天激战,我们就在公主屯周围地区,像抓鸭子一样,把新五军军部及第四十三‘第一九五师的官兵,包括伙夫‘马夫在内,全部都俘虏过来了。新五军军长陈林达,第四十三师少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