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节
作者:孤独半圆      更新:2021-02-20 16:01      字数:4772
  急妇托骱螅跽鹨簧钕拢氖Υ游髂舷蚨保Υ佣毕蛭髂狭铰泛衔В脊コ恰=峁煌痪推啤>淌奔涞南镎剑苹枋狈志徒崾苏蕉贰?br />
  怀德一战,我们全部消灭了国民党第九十一军的一个加强团,团长在逃跑时被当场击毙,副团长以下二千四百多人被俘。这是夏季攻势开始后,我们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好,正在这个时候,怀德城内刚刚解决,五月十七日黄昏,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军部率八十八师全部及九十一师大部赶来增援,就在大黑林子一带,被我预先埋伏在那里的一纵‘二纵五师及两个独立师团团围住。当时敌人正在进行中,还没有来得及修筑工事,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被我们围住了。在我们的伏击下,敌人很快就垮了下来,只几个小时就解决了战斗。除第七十一军军部有少数人跑掉以外,八十八师和九十一师一万五千多人全部被歼。
  我们二纵四师和六师在攻占怀德城以后,乘胜前进,又攻占了四平以北的公主岭,切断了长春同四平之间的铁路联系。同时,我东满的部队占领了四平以东的东丰‘西丰及梅河口,南满的部队攻占了四平以南的昌图‘开原,切断了四平和沈阳之间的铁路联系。另外,辽西军区的部队在向四平以西的郑家屯推进,也攻占了玻璃山和双山。中长路两侧分散孤立的敌人据点已基本上被我们清除干净,四平陷于孤立。此时,我们的主力部队就摆在中长路的两侧,准备围攻四平和阻击向四平增援之敌。这就是夏季攻势第一阶段结束时的敌我态势。
  六月十一日,夏季攻势的第二阶段开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围攻四平和打援。当时林彪和“东总”的部署是,集中七个师的兵力围攻四平,把十七个师放在四平以北及以南地区,担任阻援任务。
  在这一阶段中,“东总”给我们二纵队的主要任务是打援,要我们把四师‘五师和六师三个师的部队,全部摆在昌图‘泉头车站这一线,构筑好坚固工事,坚决打击从沈阳出来增援四平的敌人。
  由于夏季攻势开始以来,我们的部队攻无不克,因此轻敌思想就有所抬头。前线指战员根据所得情报,估计四平守敌约一万八千人,就极力请战,攻取四平。结果林彪同意了,下达了攻击命令。
  从六月十一日开始,围攻四平的部队开始攻打外围据点。六月十四日攻城,一直打到六月三十日,攻城部队打得英勇顽强,但仗打得十分艰苦。双方的几百门火炮对射,十多万士兵手中的步枪‘冲锋枪‘轻重武器同时啸叫,手榴弹象冰冰雹似的互相砸向对方,天空中,国民党的飞机轮番俯冲轰炸。地面上,人对人地激烈巷战,一堵墙,一堵墙地争夺。白天,民房和各种建筑物熊熊燃烧,浓烟滚滚;黑夜,整个城市火光冲天,如同白昼。
  经过半个多月的激战,双方都损失掺重。据事后统计,国民党军损失两万余人,我们也伤亡了一万多人,我们有些部队失去了战斗力,但四平始终没有攻下来。实际上当时坚守四平的是国民党七十一军由军长陈明仁指挥的三万五千多人,他们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拼命死守,等待援军。虽然损失了两万多人,但还剩下一万余人。后来,陈明仁成为蒋介石风云一时的战将,蒋介石还给了他一枚勋章,并且升他为兵团司令员。在四平,林彪没有捉住他,然而他得到了教训,一九四九年在长沙还是率领他的兵团向四野司令员林彪投降起义了。据说,当时他伸出大姆指说:“明仁敬佩林彪和四野。”当然,这是后话了。
  就在这时,六月二十日分别从长春‘沈阳出来增援的国民党十个师的部队,采取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术,已逐步逼近了四平,而这时,四平又久攻不下。林彪果断决定:从四平撤兵。
  根据总部的部署,当时我们二纵会同其他兄弟部队,一直隐蔽集结在昌图‘泉头车站一线,准备迎站沈阳北援的敌人,但因敌人队形过于密集,使我们无隙可乘。在歼灭了敌人一个团之后,六月三十日就接到“东总”的命令,所有部队全部停止攻击,撤出战斗。夏季攻势宣告结束。
  四平攻坚战以失败而告终。我跟林彪打仗多年,极少看到他打败仗,但四平攻坚一战,却是他所打的少有的一次败仗。虽然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一仗不败的常胜将军,但是,从总结教训的角度看,四平攻坚战的失败,主要是由于轻敌。
  由于轻敌,对敌人的力量估计不足,原估计不超过两万,实际兵力三万五千人,超出原估计的一倍。而且敌人有空投接济,弹药充足,而我们则有时打着打着,弹药就供应不上了;由于轻敌,在外围据点还没有全部肃清,炮兵还没有全部进入阵地时,就匆忙发起了攻击;由于轻敌,攻城时,也没有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由于兵力不足,以致不能多路突破,突破了的也难以迅速发展。
  由于轻敌,对自己的力量估计也过大。应当说,我们还是第一次打这样的实打实的大规模的攻坚战。虽然夏季攻势前,我们曾就攻坚问题作了一些准备,但经验还是十分不足。这次攻城,就缺乏事前的深入调查研究和细致的准备工作。
  夏季攻势历时五十天,共歼敌八万三千余人,收复城镇三十六座。攻势结束后,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和冀察热辽解放区连成了一片。南满和北满的主力会师,形成拳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攻势结束后,我们的部队集中在中长路‘北宁路两侧的广大地区。我们二纵来到了双山‘长岭一带进行整训,后勤支援这时已全部沟通,部队前进到哪里,兵站就设置到哪里,后勤补给线就跟到哪里。从此,伤病员‘弹药‘粮食‘装备等一切运输,全由后方负责,部队已无后顾之忧了。
  不久,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司令员兼政委林彪,副政委罗荣桓,在哈尔滨以南的双城指挥部,召集军事工作会议,总结夏季攻势中的经验教训,各个纵队的司令员参加了会议,政治委员留在家中主持整训工作。于是,我们二纵队的刘震司令员带着我们攻克怀德和大黑林子阻击敌人的作战经验,去双城参加了会议。
  会议结束后,刘震回来向我们传达说,林彪在会上就城市攻坚的战术问题,讲了许多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一步强调了“四快一慢”的战术原则,强调在决定发起总攻的时机上一定要“慢”,但又不能变成慢腾腾,懒懒散散,要防止左‘右偏差,政治上是如此,军事上也是如此。
  林彪说,攻城的目的是既要攻城,又要打援,有时以攻城为主,有时以打援为主,有时两种情况兼而有之,这要根据当时的敌情区别对待。但要注意的是,攻坚时必须集中兵力‘集中火力,突破一点。为此,一定要组织起尖刀队,以“四组一队”的队形直插敌人心脏,首先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首脑机关。另外,进攻时队形一定要分散,要教会战士如何利用地形来保存自己,减少伤亡。
  林彪还强调,要搞好部队的训练。在军事训练方面,首先要抓好连队,抓好战士的五大技术训练,即射击‘刺杀(拼刺刀)‘爆破‘手榴弹和土工作业(会做工事‘会挖坑道),并且要让战士多练习班进攻‘排进攻,使每个连队都能筑起同敌人一样的工事,有外壕‘有鹿砦‘有碉堡‘有铁丝网等各种障碍物,也就是说,把敌人工事中所有的一切都做上,然后反复进行对抗演习,以提高部队的战术运用能力和突破能力。
  除此之外,林彪还要求我们的团部‘师部‘军部的指挥机关要进一步练好夜间作战,在战术上,要争取先发制人,动作要迅速突然,长途奇袭,使敌人想跑也跑不了。
  会上,林彪还就四平攻坚战的失败作了检讨。认为四平历时半个月的攻坚战,最后打成了得不偿失的击溃仗,成为相持不决,消耗自己力量的不利战斗,对此,总部应进行检讨与吸取教训。
  这次会议的召开,主要是对夏季攻势经验教训的总结,实际上也是对秋季攻势的一个重要准备。
  十三‘秋季攻势
  一九四七年夏季攻势结束后,我们收复了大片地区,为此中央东北局发出《关于新收复区工作的指示》,要求东北全党象一九四六年七月那样,动员干部下乡工作,抽调大批有经验的新‘老干部,组织工作团到新收复区去,深入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
  与此同时,为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八‘九月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又下令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部队整编工作。将西满辽吉军区的部队编为第七纵队,由邓华出任司令员,吴富善为政治委员。以冀热辽军区的部队组成第八纵队和第九纵队。八纵司令员黄永胜,政委刘道生,后为邱会作。九纵司令员詹才芳,副政委李中权。以东满的三个独立师,组成第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同时成立南满军区前方指挥所,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
  整编以后,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部队已发展到九个纵队(中缺第五纵队),三十九个师,连同地方武装共五十一万人。
  八月十五日,蒋介石因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失利,决定撤销东北保安司令部,将其并入东北行辕,派总参谋长陈诚兼任东北行辕主任,郑洞国‘罗卓英为副主任。杜聿明‘熊式辉被免职后,离开东北。
  陈诚到东北后,将国民党在东北原有的九个军,编成四个兵团,同时大量收编游杂武装,将其编为十一个暂编师,拨归各正规军指挥。这样一来,东北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也增至了五十万人。
  陈诚认为,杜聿明“防御待援”的战略方针实际上是被动挨打的方针,因此他开始将主力部署于长春至沈阳和沈阳至锦州一线,以军为单位进行重点守备,并把重兵集结于沈阳地区,以便随时都能向南和向北增援,从而确保北宁路,维护中长路,打通锦承路。陈诚把这一战略方针称之为“机动防御”。
  这样,在秋季攻势发起以前,敌我双方的总兵力已基本相等,我还略占优势。
  九月上旬,为配合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攻势,林彪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决定发起秋季攻势。他准备采取大兵团作战方式,首先向国民党兵力较为薄弱的南线发动进攻,调动其北线兵力南援,尔后乘机在北线出击,南北相互配合,交替进攻,以求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
  九月六日,陈诚为打通锦承路,指挥国民党军队分三路向建昌方向进攻。林彪在得知敌人这一行动以后,当即命令南满第八‘九纵队兼程向建昌方向急进迎敌。九月十四日晨,八纵‘九纵与敌遭遇。一场战斗下来,歼敌将近两个师。
  为配合南线部队作战,林彪又命令北满的一纵‘二纵‘三纵‘四纵‘六纵‘七纵‘十纵共七个纵队,以远距离奔袭方式全面展开行动,分别向沈阳以北各据点发起攻击,并破袭北宁路和中长路,同时佯攻吉林市,诱敌增援,寻机歼敌。
  十月八日,蒋介石飞抵沈阳,亲自调整东北的军队部署。并紧急从华北抽调五个整编师(军)和一个炮兵团出关增援。却没想,这些增援的大部分部队刚一出关就被围住,前进不得,只有一小部分部队到达了预定地点。
  在秋季攻势中,我们二纵队的四师‘六师始终集结在长春与四平之间的公主岭‘梨树这一线。总部给我们的任务是箝制新一军,只要新一军敢出来,就要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新一军始终都没敢出来。所以,在整个的秋季攻势中,我们二纵的四师‘六师同一纵一样,始终没有打什么仗,只消灭了敌人的几个据点,大概前后一共歼灭了四千多人。
  只有五师是个例外,他们在这次秋季攻势中参加了一次大的战斗。五师的战斗力很强,可以说是东北民主联军中主力的主力。《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是这样评价五师的:
  “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攻‘猛打‘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坚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五师师长钟伟打仗勇猛如虎,深得林彪的喜爱。钟伟以后升任十二纵队的司令员,是东北野战部队中唯一的由师长直接升任纵队司令员的。五师政委石瑛,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他善于做部队的政治工作,而且善于团结钟伟,善于调动师团军事指挥员的积极性。
  在秋季攻势中,五师被林彪抽调出去,由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接指挥。在战役中,他们打了个胜仗,歼敌两千多人。林彪当时很重视五师,五师经常都是由他直接指挥,那里需要增援,他就把五师调往那里。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有个好作风,就是使所有的纵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