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 节
作者:那年夏天      更新:2021-02-19 15:08      字数:4786
  这些情感混杂在一起,让滕琰无法认清自己对王蓉的感觉。这些日子,她甚至在回避与王蓉的沟通。
  在她的计划中,她要为王蓉安排好亲事,安排好所有的问题,然后再与王蓉进行一番长谈,将她与才凌的亲事促成。
  现在,她看着王蓉笑颜如花,对嘉和郡主说:“我与王侧妃有事要说,你先回去吧。”
  王蓉对滕琰很了解,她已经发现滕琰的态度有些不对,马上让下人们都出了屋子,“发生什么事了?”
  坐在了绣架前的椅子上,滕琰有些艰难地开了口,“蓉姐姐,我原来和燕王商量想将你嫁与才凌将军,你知道守在草原东部的才将军吧。”
  滕琰抬手止住了王蓉插话,看着王蓉因听了她的话而略有改变的神色又平复了下去,稳稳地坐在她身边倾听着。她又说:“蓉姐姐,我知道你想说你不要嫁人的话,但我不能让你一辈子就这样虚耗在王府里。”
  “若论我认识的这些女子中,最符合贤妻良母的就是你了。可是偏偏就是你,被燕王和我害得孤单单地在王府里。”
  “才凌虽然是武将,够不上熟读经书,但他年少有为,又一心想娶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我和燕王都觉得你和他很相配。”
  王蓉静静地看着,腾琰觉得有些口干舌燥, “可是赵祯今天在演武厅掉下来一张小像,上面画的是你。”
  王蓉无比地震惊,自从赵祯和嘉和郡主到了王府,一应的饮食起居都是她一手安排的。嘉和是不用说了,天天跟着自己,赵祯也时常过来问个安。
  自己对燕王的弟弟妹妹自然关心友爱,事无大小,常常亲力亲为。不过,她可以肯定的是自己从来没有一点逾矩的行为。要说稍稍过一点格的就是,看到赵祯身边只有几个内侍,她觉得应该拨几个丫头过去。
  不过,这样的事,她并不敢做主,还是给燕王妃滕琰写信询问了一下。王蓉觉得滕琰一定不会同意的,结果也是这样的。
  如果当初听自己的,在赵祯身边放上几个丫头,应该不会出这样的丑事吧。不过,不管怎样,只要这件事发生了,就算是自己毫不知情,身为女人被人如此肖想了,就是有错的。
  王蓉想了想说:“赵祯还小,错自然在我。前些日子,王府一直是我打理,还是我处事不够妥当。”
  “蓉姐姐,你不要把这些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我和王爷只是想问问你想怎样。”
  “王爷想怎么办,我无不从命。”
  滕琰看了看王蓉,不禁问:“蓉姐姐,难道你就从来没有喜欢过一个人?”
  这个问题滕琰绝对不是第一次问王蓉了,可是王蓉的回答总是劝她不要相信什么情爱,可是滕琰就是相信,而且她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爱。
  王蓉优雅地笑了笑,“王爷和你是很特别,我也希望你们能一直好下去。不过,我是说什么也不会信这些的。”
  “蓉姐姐,你并不相信王爷会对我一生一世专情吧。”滕琰自然听出王蓉的话外之音,这样说话的王蓉是坦诚相待的闺蜜,不过,滕琰也有自己的信念,“我也无法保证王爷永不变心,但现在的他是真心的。”
  “如果将来有那么一天,他变了心,我会离开。”说过这样的话,滕琰马上甩了甩头,好像要把这些可能甩走。她还是坚定地说:“我就是相信有真正海枯石烂的爱情。”
  王蓉拍了拍滕琰的手,好像在安慰她似的说:“你就是这样的傻,我一直和你最好,可能就是喜欢你这一点吧。”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九十八章
  王蓉看着滕琰,眼睛里露出了明明白白的忧伤,“你知道我们家的事吗?我母亲年轻时风华绝代,一次出门时被父亲看到了。那时母亲已经订亲了,可是父亲想尽了办法还是把母亲迎进了王家的大门。”
  “那时候外祖和母亲就是相信了父亲,才听从母亲嫁到了王家。”
  王蓉第一次讲家里的往事,她的话语里带着淡淡的苦涩,“可是,没过几年,父亲又看上了一家小姐,就想休妻,因为母亲娘家没人,差一点就成了。后来还是祖父不允许,又看在我和哥哥的面子上,父亲才息了心思。”
  “我从小母亲就对我面提耳命,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一个男人,只有儿女是自己的依靠。”
  “我小时候,表面是金尊玉贵的大小姐,但其实从不敢多走一步,多说一句话,为的就是不给母亲惹麻烦。”
  “哥哥和我都知道,我们就是母亲在王家立足的根本。哥哥拼命读书,我也慢慢长大了,预备进宫,母亲在家里才直起腰板做人。”
  王蓉并没有过多的沉浸在往事中,她含笑对滕琰说:“妹妹,你也不必再劝我什么情爱的,既然王爷和你都希望我嫁人,那么我就嫁人好了。人选你们定吧,还有很多麻烦的地方,也都得你们操心。”
  “你怎么又答应嫁人了呢?”王蓉如此迅速地改变主意让滕琰有些糊涂了。
  “本来我是真心想一直做燕王爷的侧妃,一辈子就像这样与你做伴。不过,你说的也对,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再说我也很想要个自己的孩子。”
  “嫁人可不是小事,蓉姐姐,你还是得慎重。”滕琰也不知道自己要劝王蓉什么了,“怎么也得选一个自己满意的。”
  说完,滕琰就想到,王蓉认识的青年男子,除外王家的人外,用不了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她如何有挑选的空间呢?
  “那就才将军吧,听说他的名气不小呢,再说你和王爷都说好,一定就不会差的。”王蓉向滕琰眨了眨眼睛,半开玩笑地说:“进王府时穿的是品级宫装,我还以为自己这辈子穿不上大红嫁衣了呢。”
  王蓉的选择不出滕琰的意料,赵祯没有爵位,生母卑贱,只能依附燕王而生,本人又没有多少能力,况且他还比王蓉要小上三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赵祯毕竟是燕王的弟弟。
  将来可能会有不少的尴尬,王蓉是懂得如何避开的。
  而才将军虽然是孤儿,但只靠自己年青青的就当上了大将军,将来还有可能封侯,实在是夫婿的好人选。
  “那蓉姐姐就好好绣一套嫁衣吧。”滕琰随着她的话题说。
  滕琰把事情对燕王说了,燕王只是提醒滕琰将王蓉的新身份准备好,他总不能再像邓钰一样把王蓉嫁出去吧。
  几天后,滕琰正在睡梦中,有内侍在门外禀报:“王爷,赵祯想进内院,被当成刺客打伤了。”
  滕琰完全清醒过来了,燕王已经穿好了中衣,正在把外袍披在身上,看滕琰要起身,他用手按住了,不让她动,沉声问:“赵祯在哪里?”
  “就在殿外。”
  燕王俯身对滕琰说:“你别起来了,晚上有些凉。”将薄被给滕琰盖好,转身出去了。
  王蓉要嫁出去的事,赵祯并不知道,但自从画像被发现后,他就被关在了自己的院子里。滕琰想燕王管教自己的弟弟她还是不要多问了,再说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感情上的事,从来都是理论上能说得一清二楚,实际却难得很。就像她和燕王,虽然相识相知了几年,还是兜兜转转绕了好几个圈子。
  殿外传来几句模糊的话语,是侍卫们在说话,滕琰侧耳倾听,“翻个墙也翻不过去,你还能做什么!”是燕王的声音。
  然后是两声惨叫,滕琰躺不住了,正要穿衣,燕王已经进来了。
  “我打了赵祯两鞭子。”燕王脱了衣服重新上床,“为了他连内院的墙都没翻过去。”
  “要是翻进去了呢?”
  燕王不回答,只是不停地吻了过来,滕琰一下子想起来在从京城回到燕都的路上,燕王都干了些什么,不觉笑出了声,大约燕王也想到了,马上就动作起来。滕琰以为他是害羞了,其实燕王是想到那时只能在夜间看着滕琰的睡颜而不敢动,而现在软玉温香抱在怀,就又动了情。
  赵祯晚上跳墙的事被压了下来,可他受了伤又挨了两鞭子却没瞒住,毕竟伤口就在那里摆着,每天还都得请御医上药。
  王蓉很快就来找滕琰了,消息虽然瞒着,但她管着王府内院的事,却多少知道些不对的地方。王蓉可能是走得太急了,微微有些气喘,挥手让身边的人都下去,问:“赵祯怎么受伤的?”
  “他被关在院子里,半夜时想跳墙进内院去找你,让侍卫们当成刺客打伤了,后来又让燕王打了两鞭子。”
  “伤得重吗?”王蓉连珠炮般地问。
  “侍卫们下手狠了些,燕王的两鞭子也不轻,但都没大碍,只是吃点苦头罢了。”
  王蓉这才坐了下来,叹了口气说:“如果可以的话,让我嫁给赵祯吧。”
  滕琰这些日子已经几次遇到不可思议的事了,眼下也很镇静,问了一句“为什么?”
  “我知道自己是发晕了,但听说他挨了鞭子,我就想这一辈子有人能为我挨打,我也总应该回报一二吧。”她看了看滕琰又说:“也许我是被妹妹所谓的情爱说动了。”
  “蓉姐姐,你想好了吗?”滕琰成了理智的一方。
  “想好了,大约是个女人就会被男人的示好打动吧。不过,就算如同我母亲一样,我也不会后悔了,毕竟也曾有人为了我挨打呢。”
  好吧,王蓉沉浸到了爱情当中,滕琰就要理智地想怎么办。
  王蓉要嫁给赵祯,其中的麻烦很多。
  燕王这一关还算是好过,他只叮嘱滕琰一定做好安排,赵祯的夫人将来要出头露面的地方很多。
  赵祯高兴地不知说什么好,要起身给滕琰行礼,又碰到了伤口,痛得直叫。滕琰看着他说:“王侧妃与我很早就相识了,她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子,只是与燕王爷无缘。既然你要娶她,将来一定不要辜负了她。”
  赵祯满口答应。
  没想到滕琰在王沂这里碰了壁。
  滕琰想给王蓉重新安排的身份还是王家女。在犬戎人攻进平阳郡时,王家曾经死了一百多人,其中就有王蓉的好几个堂姐妹,
  经过战乱,人口流离,重新认回本家并不少见,只要准备一个合适的说辞就行。当然这得通过王家的族长王沂。
  王沂一口回绝了,“王家没有再醮之女,蓉儿只能留在燕王府。”
  看着如此狠心的哥哥,宁愿妹妹一辈子守活寡也不愿意家族受一点影响,滕琰觉得自己从来没对王沂生出一点的绮思是无比的正确。“她是你的亲妹妹!”
  “那也一样,女子从一而终,既然进了王府,行了大礼,就是燕王的人。”王沂彬彬有礼地说着冷酷的话。
  王沂的这种思想也不是他独有的,这些人一贯让女子柔弱的身体承担着礼教的重压。“蓉姐姐应该有幸福的生活,这一点无庸置疑。我只是通知你,你同不同意结果都是一样。”
  滕琰扔下这句话就把王沂打发走了。要不是为了让王蓉将来还能与亲人见面,滕琰真想完全把王家甩开。
  几天后,燕都不少人都听说一件事,宁北公于征战中所救之义女为王家女,名为王薇,于中秋节前回燕都认亲。犬戎破城当日,她随众人侥幸出城,在一家道观出家,后机缘巧合,认宁北公为义父。
  因宁北公身子不好,王薇一直在身边侍疾,宁北公不忍义女一直陪他留在山中,耽误了花期,因此将王薇送回王家。如此曲折的故事,燕都人都慨叹不已。王薇贤良孝顺,在拜见燕王妃时,被燕王妃指给燕王的弟弟赵祯为妻。
  只是王家低调,王薇又马上被定为皇家妇,见到她的人并不多,只听人传说王薇生性温和,更兼美貌无双,与王家大房的长女,素有美名的王蓉非常相似。
  冬月,本就是成亲高峰的季节,这年的冬月,有几场亲事让燕都人津津乐道了许久,王家是热议的中心。
  王家刚回来的王薇嫁给赵祯,排场之大仅次于燕王成亲,燕王和滕琰做为兄长和长嫂主持了婚礼
  滕琰看看蒙着盖头的王蓉,使眼色让下人把将在洞房里轻声说着话的女眷们领到了酒席上。
  该掀盖头了,屋子里只留下了很少的几个人。虽然见过王蓉的人不多,但滕琰还是非常小心。
  成亲三日回门后,赵祯和夫人就起身去燕地与晋地交界处,那里有燕王的几万大军。
  燕王本来计划将赵祯陪养成熟读经书的老实人,可现在,王蓉留在燕都有太多的困难,只好将赵祯放了出去。
  把赵祯放在陈家和孙家的地盘上,也算得上安全了。更何况燕王又派了两万兵马陪同赵祯一同去那边,赵祯在那里必然生活无忧。
  晋地陈孙两家家主非常欢迎赵祯入晋,他们亲到边境相迎。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