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节
作者:一半儿      更新:2021-02-19 07:56      字数:4848
  想找个机会报答报答。
  祝寿的头天晚上,寿堂已经布置妥当:正面墙上,贴了一个斗大的金字“寿”,在红色天鹅绒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富丽堂皇、耀眼醒目;香案上放着几对大红喜烛;一字排开的檀香木制条桌上,码放着寿桃、寿饼及各色干鲜水果;四周挂满了儿女、亲朋送来的大红寿幛、寿联。
  祝寿这天,于凤至和张冠英将卢夫人搀进寿堂,于凤至亲热地问卢夫人:“妈妈,您看看,满意不?”卢夫人惊呆了,她万万没有想到寿堂布置得这样气派,望着眼前这金壁辉煌的景象,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满面笑颜地连声说:“满意,满意,真是太好了,可真难为你们了!”
  待卢夫人坐定,众人也都到齐了,于凤至一声吩咐:“上菜!”只见丫鬟、老妈子川流不息地一阵忙活,顷刻间,四桌鱼翅席摆放整齐,热气腾腾,香味扑鼻,最后上来一道“清汤全家福”。张学良第一个站起来,说:“今天是卢妈妈的寿辰之日,可巧爸爸也赶来了,我们家今天人最齐全,让我们举杯共祝卢妈妈健康长寿!”说完,他带头干完了杯中的酒,大伙儿也都跟着把杯里的酒喝了。接着,于凤至站起来从张作霖开始,一一斟酒,一家人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开始畅饮。
  张作霖对儿媳将寿宴操办得井井有条,其乐溶溶十分满意,他对卢夫人说:“凤至这孩子,办事就是周到。”“敢情,谁也比不上。”卢夫人由衷地应和道。
  张作霖一心要把于凤至娶为儿媳妇,当初的想法很简单,一是以此回报于文斗的救命之恩;二是希望于家姑娘能“旺夫旺家”,给儿子学良带来好运。不曾料到儿媳竟然还具有众多美德: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善待下人、温柔体贴。张作霖常感叹:小六子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真是他的福分。因此,张作霖对这位大儿媳妇是宠爱有加,对她格外关照,高看一眼。
  张作霖治家严谨,大帅府里的规矩也就特别多,其中有一条是:过了晚上9点,不管是谁,厨房一律不候。有一回,刚过晚9点,张作霖正在小青楼和寿夫人闲聊,忽然听见厨房里大勺丁当响,他很生气地问:“给谁开饭?”下人回答说:“是卢夫人外出回来,想吃点夜宵。”张作霖不悦地说:“不是有规矩吗,过了晚上9点,不管是谁,不准厨房给他们开饭。”于是众人都知道大帅说到做到,再也不敢违背规矩办事。
  可是,有一个夏天的晚上,于凤至和二小姐怀英因为急着去看戏,顾不上吃晚饭就匆匆忙忙地走了,看完戏回来已经10点多了,就让厨房给准备点夜宵。从厨房到于凤至的房间要经过寿夫人住的小青楼,张作霖和寿夫人此时正坐在外边藤椅上乘凉,在朦胧的月色中,张作霖突然看见一个厨师提着食盒走来,就大声喝问:“这么晚了,给谁送饭?”厨师怯声说:“报告大帅,少奶奶和二小姐去看戏才回来,还没有吃饭呢!”张作霖一听,忙说:“好,好,快给她们送去吧。”
  坐在一旁的寿夫人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笑着说:“大帅,您不是说开饭要守时吗?不管是谁,过时不候吗?原来大帅您是看人下菜碟呀!这回您怎么啥也没说呢?还让厨师赶快送去。”
  “老五,你真会挑我的毛病,凤至这孩子过门以来,很少有不守纪律的时候,偶尔看一、二次戏,岂不谅解?”张作霖哈哈大笑着说。
  张作霖为儿媳于凤至竟然破了例。据传张作霖还特别给于凤至面子,他平时发怒时,别人不敢上前,于凤至一劝即可消气。但于凤至并没有因为公公张作霖的青眼有加而任意妄为,她从不援汲娘家的人,扶植自己的势力,她的家属亲戚无一进入东北官场。张学良晋升陆军少将后,进入东北各项事务的决策圈,由张作霖出面,曾想聘请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出任东北边业银行的总裁,于凤至理解张学良的好意,但不赞成靠裙带关系为娘家捞取好处。她对丈夫说:“你让我父亲来做官,我当女儿的怎么会不高兴,可是汉卿你想过吗?若有人说:‘郑家屯的老头子,凭什么来管银行?还不是靠张家的势力!’你又该做何解释呢?如果我父亲当了官,帅府内外议论纷纷,这岂不是给你和公公脸上抹黑!”于凤至坚持将父亲送回了家乡,耐心向父亲讲明原因,于文斗也深以为然。张学良对于凤至不攀裙带关系的美德从心底里感到敬佩。
  于凤至也并没有因为自己身居富贵之门,就忘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她极重乡情,对她的诞生地大泉眼和就读之所郑家屯念念不忘,曾多次和张学良一起回家省亲。
  郑家屯和大泉眼村文化落后,文盲很多,于凤至看到乡亲们目不识丁者比比皆是,深感家乡文化的落后,心中不免暗生愧疚。1927年,于凤至回乡省亲之前与张学良商量好,将自己多年积蓄的一笔“体己钱”捐赠家乡,在大泉眼建了两栋砖瓦结构的校舍。于凤至亲自聘请了董事长和校长、教师,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新民小学。这所小学,当时在那种穷乡僻壤中堪称第一流的建筑。小学头一年就招生二百余人,根据于凤至的意见,所有农家子弟一律免费就读。后来,新民小学为当地培养出不少有用的人才。
  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4、救夫无望,只身相随(1)
  “夫人,这是您要的报纸。”
  和平日一样,英国伦敦的一家旅馆里,于凤至接过仆人王妈递过来的《泰晤士报》,坐在桌前仔细地看了起来。自从1933年随张学良赴欧洲考察以后,于凤至就一直留在了英国,陪三个孩子读书。不过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对于国内的情况和丈夫张学良的消息,于凤至却密切关注,时时留心,中文版的《中央日报》,她每日必看。在她的书架上,还依次摆放着近期的各种英文报刊。
  突然,“张杨兵谏”四个大字赫然闯入于凤至的眼帘,她惊呆了!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凤至定了定神,再看一遍,没错,白纸黑字,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丈夫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武力扣押了蒋介石!
  几天来,英国报纸几乎天天登载有关西安事变的消息和文章,对事态的报道也越来越详细,还配有照片。看着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各种报道,于凤至的心悬到了半空中,她不知道丈夫的真实情况怎样,也不知自己该怎么办。雪上加霜的是,国民党派往英国的特务在于凤至住处周围频繁活动,他们张贴标语,煽动一些旅居英国的华人到旅馆骚扰于凤至及其子女,于凤至和孩子们整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日夜不得安宁,但这些苦于凤至都不怕,她最担心的还是在国内的丈夫张学良!
  这天,于凤至在报纸上看到了西安事变通电的全文。看完以后,她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一点。接着,她从报纸上得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参与解决西安事变,她的心又安稳了不少。然而,好景不长,报纸上又登出了何应钦筹划轰炸西安的消息,于凤至刚放下的心再一次缩紧了。尔后,各种传闻接踵而至,什么“张学良在西安爆炸中身亡”,“日本指使张学良逮捕蒋介石”、什么“东北军变成了土匪”、“东北军倒戈刺杀张学良”等等,真假莫辩,虚实待证,于凤至被纷至沓来的传闻惊扰得坐立不安,心惊肉跳。
  就在于凤至的神经已经紧张到了极点的时候,报纸上又一条醒目的新闻顿时使她天旋地转,浑身冰冷。这是一条登在头版头条的爆炸性消息:南京军事法庭审讯张氏,蒋委员长发布特赦令,张氏被送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忧心如焚的于凤至,猜测着丈夫的种种处境,料定丈夫这次肯定是凶多吉少。她努力地使自己镇定下来,苦苦思索着解救丈夫的方法。忽然,她想到宋氏老夫人是她的干妈,宋美龄是她的干姐姐,她希望宋美龄能念在她们之间的深情厚意上,帮她一把。事不宜迟,于凤至立即提笔拟写电文,给宋美龄发了一封加急电报:
  亲爱的姐姐:张学良罪及委座,幸蒙特赦,仍须严加管束,不知如何了得?学良不良,我亦有责,甚为遗憾!可否把他交给我看管,送出国外,以了介公之责?请多帮忙,感同身受。
  然而,发出的电报,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十天后,一封书信翩然而止。于凤至赶忙打开一看,却是赵四小姐写来的,带来的又是一个坏消息:蒋介石已背信弃义,将张学良秘密囚禁于南京鸡鸣寺,不许任何人会见。如五雷轰顶,于凤至头脑中一片空白,此刻,她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她决定立即回国去亲自向蒋介石求情。三个孩子正值考试复习的关键时刻,她也顾不上了,匆匆地向王妈交代了几句,就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归国之途。
  一踏上祖国的大地,于凤至就直奔南京宋美龄公馆,见到了私交甚厚的干姐姐宋美龄,向她述说了这次回国的原因,并请求宋美龄帮助释放张学良,恢复其自由。面对干妹妹的哀求,宋美龄爱莫能助,对于蒋介石的的食言,她从心里觉得对不起张学良,尊为夫人的她,自知无法劝解蒋介石解除心中的芥蒂,因为只有她才知道,蒋介石内心深处对张学良怀有多少仇恨!然而,丈夫毕竟是丈夫,在外人面前,还是得维护委员长的声誉,于是,宋美龄劝于凤至:“凤至妹妹,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姐姐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为了汉卿的事,我和委员长都闹翻了。可是事情终不像我们女人想的那样简单。不过,你放心好了,委员长和汉卿毕竟是兄弟,委员长会照顾他的,严加管束也不过是避避风头,怕他受共产党的利用。”
  从宋美龄闪烁其辞的话语中,于凤至明白了,就是自己亲自去找蒋介石求情,释放张学良也是不可能的了。事已至此,于凤至只得擦干了眼泪,对宋美龄坚定地说:“既然委员长不肯释放汉卿,那我情愿陪他坐牢,照顾他的生活!”
  宋美龄万万没有想到,于凤至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她只得将张学良被“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情况一一道出,这时,于凤至才知道,张学良软禁的地方已转移到溪口。宋美龄劝道:“凤至妹妹,你我私交深厚,听我的话吧,陪汉卿过那种生活,可不是女人能熬得过的,你就别自讨苦吃了。你为汉卿的事,多方奔走,夫妻的情分已经是尽到了,汉卿也不会怪你的。”
  “不,姐姐,我已经决定了!”于凤至断然道,“既然救不了他,陪他受苦还是做得到的,请转告委员长,我要到溪口去,和汉卿在一起。”
  宋美龄无言以对,于凤至的固执也是对她无声的谴责。看到于凤至心意已决,她叹了口气道:“好吧,凤至妹妹,我一定转告委员长,你放心,我想委员长一定会答应你的请求的。”
  当天,宋美龄便将于凤至的要求电告了在溪口的蒋介石。两天后,蒋介石同意于凤至到溪口同张学良会面,他说:“汉卿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让他一个人在溪口肯定寂寞得很,有人去陪陪他当然好。不过,不管是于凤至还是赵四小姐,最好在汉卿身边只能有其中一个。”
  几天之后,于凤至由戴笠派专人陪伴来到了雪窦山。
  于凤至突然出现在张学良面前。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年没见的丈夫面容憔悴、神色烦忧,长吁短叹,与她记忆中的张学良简直判若两人。
  张学良也惊呆了,他没想到会在这种地方见到分别几年的“大姐”,望着于凤至心疼的表情,泪光盈盈的样子,张学良也忍不住英雄气短,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
  夫妻重逢,异地相见,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于凤至的到来,对于情绪颓丧、精神苦闷的张学良来说,不啻是一个巨大的安慰,他暂时忘却了囚禁中的不快和烦恼,又说又笑,像个孩子般地高兴。
  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4、救夫无望,只身相随(2)
  当时赵四小姐也已经来到了溪口,姐妹相见,自然又少不了一番心酸落泪。于凤至对赵四小姐说了不少敬佩感激的话,感谢她在丈夫身陷囹圄时,舍弃独生子张闾琳而来此陪监。张闾琳当时才刚刚六岁,正需要母亲照顾,可是为了张学良,赵四小姐把儿子交给了别人抚养。于凤至对此钦佩不已,她动情地对赵一荻说:“好妹妹,你付出的牺牲太大了。闾琳太小了,还离不开妈妈,你回去,把闾琳抚养成人,汉卿由我来陪伴照顾。”
  赵四小姐起初不肯,反倒要于凤至回英国去,把闾琳也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