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炒作      更新:2021-02-19 07:03      字数:4878
  孟少刚偷渡长江,潜入敌后,想要联络伏牛山区的一支义军,不幸风声泄漏,金廷派了五名
  一等的高手缉捕他,在伏牛山下相遇,一场恶战,孟少刚只凭双掌一剑,尽歼金国五名高
  手,本身也受了重伤。
  那是十年之前的事情,自此之后,孟少刚的踪迹就再也没有在金国统治下的地区发现
  了。中原的武林人士,揣测纷纷,有的以为他因重伤难治,业已身亡;有的以为他已回转江
  南,经过了这一次死里逃生的危险,豪气非复当年,因此闭门封刀了。想不到在十年之后,
  李思南却在这大戈壁遇上了他。
  孟少刚似是猜到了他的心思,笑道:“你大约曾经听过我的名字?”
  李思南道:“孟大侠当年在伏牛山下,双掌一剑,尽歼金国五名大内高手,家师对孟大
  侠也是十分佩服的。家师常说,他只恨没有机缘到江南去拜访孟大侠。晚辈真是何幸如
  之。”
  孟少刚道:“我当年身受重伤,本来是活不了的。幸亏有个人救了我,这个人就是屠百
  城。”
  李思南道:“哦,原来如此!”心里想道:“怪不得他赶来救我,而且我一醒来,他就
  问我是屠百城的什么人。屠百城的尸首给我发现,我又打出了屠百城的独门暗器毒龙镖,当
  时那喇嘛也以为我是屠百城的弟子,想必这位盂大侠亦曾有过如此怀疑。”
  孟少刚道:“我对令师也是闻名已久的了,可惜我这次匆匆经过中原,未能前去拜
  访。”接着渠道:“你在这里遇见我,有点奇怪吧?”
  李思南道:“前辈可是在蒙古找寻履大侠的么?”
  孟少刚道:“我是知道地已经来了蒙古,我也希望能够在这里碰见他,不过,我这一次
  却并非为他而来。你是我辈中人,我不妨对你说。”
  在他们说话的时间,孟明霞已经煮好一锅稀饭,此时捧了上来,笑道:“爹,先让客人
  吃点东西再说。李大哥,你在恶斗过后,疲劳过甚,吃干硬的东西恐怕不大适宜,所以我给
  你弄了一点稀饭。我们已经吃过了,你不必客气。”
  李思南笑道:“我在沙漠几天,每一天至多敢喝一小杯的水,实在渴得难受,吃稀饭最
  好不过。”心里很是感激孟明霞的体贴。
  帐幕外面传来马嘶之声,李思南听得好似是他的那匹“一丈青”,正要询问,孟明霞已
  在说道:“你那匹坐骑,我也给你救活了。马是好马,可惜大约也是因为几天没有水喝,疲
  不能兴。现在它正在外面吃草,我出去看看,待它吃饱了草,我再牵它去喝水。离这里不
  远,有个水源。”李思南听得坐骑无恙,大喜过望,再次多谢了孟家父女。
  孟少刚道:“霞儿,你把马儿牵去喝水,顺便带一些食水回来。”
  孟明霞道:“是。”取下挂在帐幕上的一个皮袋,便出去了。沙漠上的蒙古人都是用皮
  袋盛水的,孟家父女到了蒙古已有多日,也跟从了蒙古人的习惯。
  李思南心里想道:“用皮袋盛水比用水壶好得多了,可惜我没有预备。要是有这么一个
  大皮袋,在沙漠里至少可以多熬几天。”
  李思南把那锅稀饭吃得干干净净,孟少刚笑了一笑,说道:“精神好了点么?”李思南
  道:“好得多了。”于是盂少刚回到刚才的话题,继续说道:“你在金虏统治的地区,可曾
  听到这样的一个风声:蒙古要和大宋联盟,夹攻金国?”
  李思南道:“这几年晚辈家居侍奉老母,穷乡僻壤,听不到什么消息。此事若然属实,
  倒是一个喜讯。”
  孟少刚皱了皱眉头,说道:“看来消息倒是真的,不过,却未必是大宋之福。”
  李思南道:“孟大侠可是恐防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孟少刚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样。”歇了一歇,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我有个
  朋友,是在宫中做侍卫的,据说蒙古的确派有密使前来临安,准备与宋国商谈联腹攻金之
  事。临安朝议未定,大臣中分为两派,一派急功近利,很想促成此事,藉蒙古的兵力恢复中
  原;一派畏金如虎,只怕战事失利,那时反遭亡国之祸。这两派人都没有想到要靠自己的力
  量来打败敌人,当真是令人兴叹。”
  李思南道:“孟大侠之见如何?”
  孟少刚道:“联蒙古夹攻金国,此事是否可行,在江南的武林人物之中,也是议论纷
  纷,莫衷一是。蒙古与在临安立国的大宋地北天南,相隔何止万里,江南豪杰都没有到过蒙
  古,对蒙古的情形毫无所知,是以武林朋友在争论一番之后,认为空论无益,必须到蒙古,
  听听他们的舆情,看看他们的情况,然后才能判断蒙古是否具有诚意。这,就是我这次要来
  蒙古的原因了。”
  李思南肃然起敬,说道:“孟大侠为国辛劳,间关万里,横穿大漠,深入穷边,当真是
  令人敬佩!”
  孟少刚道:“我刚走江湖的,多吃点苦,正好磨练自己,那也算什么。小女明霞,她对
  这里暴热暴寒的气候很不习惯,现在也可以走了。”
  孟少刚只有一个女儿,很是疼爱,一说起来,不免多说几句闲话,笑道:“我本来不要
  她来,她非要跟我不可,便也只好带着她了。幸亏她倒是没有给我添上麻烦,旅途上的起居
  饮食,反而是她照顾我呢。”
  李思南道:“这是孟大侠的好福气,有一个这样孝顺的女儿。”
  盂少刚道:“你也是一个孝子呀,你刚才不是说,你这几年是在家居侍奉老母吗?”
  一个孝子,一个孝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思南长了二十三岁,从未曾与女子结
  交,孟明霞可算得是他第一个相识的异性朋友。对于这样一个刚健婀娜有之的侠女,他虽然
  不敢稍涉遐思,心里也是十分佩服的。此时他正在感激着孟明霞对他的关心,听了孟少刚的
  话,不觉面上一热,说道:“晚辈怎么比得止令媛?对啦,孟大侠刚才说到此次来蒙古探听
  虚实,不知是否已有所得?”他喜欢听孟少刚谈论他的女儿,但又不好意思再谈下去,于是
  就赶快回到原来的话题。
  孟少刚笑道:“你瞧我好糊涂,正经的事忘了说,绕了几个弯,也不知说到哪里去
  了。”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喝了一口水,接下去说道:“我们父女到了蒙占,已经有八个
  月。这八个月中,我们走了许多地方,三教九流的朋友,也都见过不少。我们探听所得,成
  吉思汗整军经武,以他的兵力,确是可以独自打败金国。”
  李思南道:“那么,他何以要与大宋联盟?”
  孟少刚道:“依我猜想,他一定是要操必胜之算才肯进兵;二来他也想消耗宋国的兵
  力。”
  李思南道:“这么说,成吉思汗的图谋,是在灭金之后,再移师南向的了。”
  孟少刚道:“一点不错。我看到好几个迹象,都可以证明他有先灭金、后灭来的图
  谋。”
  “蒙古大部分地区是沙漠,他们的骑兵最为骁勇,攻城掠地,靠的全是骑兵。可是这一
  两年来,他们已在开始训练水师了。蒙古的几个大湖,如呼伦池、贝尔湖、达尔泊、库尔察
  汗泊等等,都是他们训练水师的处所。进攻金国,可以从陆路大举入侵,只靠骑兵便可横行
  无阻。他们训练水师,显然不是在于对付金人。”
  李思南悚然而惊,说道:“不错。他们若是要进兵江南,必须渡过长江。这水师当然是
  要用来侵宋的了。”
  盂少刚接下去说道:“其次,蒙古是许多部落结合而成的国家,部落多,种族也多。汉
  人在蒙古也有不少。听说蒙古人,尤其是蒙古的贵族,以前对汉人是很虐待的,这两年却好
  了很多,在成吉思汗的帐下就用了不少汉人。他们要学汉人的诺言,要熟悉江南的风土人情
  和地理形势,不惜拜汉人为师呢。你想,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难道当真是对汉人好起来
  么?还不是为了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的缘故。”
  李思南点了点头,说道:“我也听说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委实不可小觑,如此看来,他
  还当真是深谋远虑哪!”心里则在想道:“蒙古改变对待汉人的策略,我的爹爹或许可以少
  受折磨,还活在人间也说不定。”
  孟少刚讲完了他在蒙古的所见所闻之后,问李思南道:“老弟,你在乡下还住得下去
  吧,为什么也跑到蒙古来?”心想,他若是不甘于受金虏的统治,应该跑到江南才是。
  李思南说出了他远来寻父的原因。孟少刚道:“对了。我也知道蒙古在二十年前,曾经
  兴兵侵金,在中原俘虏一批汉人老百姓回来!”
  李思南道:“这批俘虏的下落,盂大侠可有所闻?”
  盂少刚道:“我听说其中有一部分是给他们派去开荒。汉人懂得耕作,蒙古人则只是擅
  于游牧,对于农事,非得请教汉人不行。”当下说了几个比较大规模的开垦荒地的场所,李
  思南记在心上。
  孟少刚道:“还有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当了工匠与其他架差。也有少数人受了延揽,在
  成吉思汗的帐下做了官。”
  说到这里,孟少刚想了一想,忽道:“令尊叫什么名字?”
  李思南因为他的父亲并非什么著名人物,混杂在一大堆俘虏之中,他的名字,从江南来
  的孟少刚想来是不会知道的,所以一直没说。这时听得孟少刚问起,心里想道:“试一试也
  好,说不走他曾经听过什么人谈及我的爹爹。”于是就把“李希浩”这个名字说了出来,还
  怕孟少刚听不清楚,拿起筷子,在地上写了三个工笔揩书。
  孟少刚低头一看,面色微微一变,但转瞬便即恢复如常,不让李思南看出,淡淡说道:
  “哦,是李希浩吗?”正是:
  言者无心听有意,险教碧血染黄沙。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黄金书屋 扫校  潇湘书院·梁羽生《瀚海雄风》——第二回 留书示警疑真幻 挥剑谁知是友仇
  梁羽生《瀚海雄风》 第二回 留书示警疑真幻 挥剑谁知是友仇   李思南喜道:“孟大侠知道家父?”孟少刚道:“我好似听人说过这个名字。”李思南
  急忙问道:“是什么人?”
  孟少刚想了一想,说道:“是和你爹爹同时被俘的一个汉人,三年前曾经和你的爹爹同
  在一个地方耕作。”
  “什么地方?”
  “西部库伦池畔的海拉尔屯垦区。个多月前我在库伦池饮马,偶然碰见这个人,和他聊
  天,问他开荒的情形。他说日子过得很苦,许多人都想逃走。可是每一次逃走的人都给抓了
  回来,活生生地打死了。”李思南吃了一惊,失声叫道:“我的爹爹,莫非他、他……”盂
  少刚冷冷说道:“不,你爹爹这样的人,他是不会死的。”
  李思南放下了心上的一块石头,由于他的全副精神都集中在想要知道他父亲的生死之谜
  的这个问题上,是以根本就没有思索孟少刚的话中另有含意。
  李思南问道:“那么,这个人何以会谈起家父?”
  孟少刚道:“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之后,想要逃跑而不敢逃跑的人就秘密集会,商量妥
  善的逃跑方法,大家都说必须学会一点武艺,有人知道你的爹爹是将门之后,于是就央求他
  教大伙儿的武艺。我在库伦池碰上的那个人也曾经跟你爹爹学过。他还说,你的爹爹不但懂
  得武艺,而且颇通文墨,又是耕作好手,因此营官很重视他。”
  李思南道:“后来怎佯?”孟少刚道:“后来你的爹爹给调到另一个地方,这个人就不
  知道他的下落了。”
  李思南大失所望,这个消息和他家乡逃回来的那个人所说的差不多,不过比较详细一
  些,还有一个他父亲三年前曾经住过的屯垦区的地址。李思南心里想道:“总算得到了一点
  线索,我可以到那个地方再行查探,可是父亲的生死依然未知,心中不免牵挂。
  孟少刚道:“我试过你爹爹教过的那个人的武艺,很是平常。健身是可以的,碰上强敌
  恐怕就不管用了。恕我信口雌黄,看来你爹爹的武艺是远不如你。”
  李思南道:“宋室南渡之后,我家世代务农,家传的武艺早已丢荒了,我的本领都是师
  父教的。”两人又说了一会话,不过孟少刚的态度已不似先前的亲热,李思南问他在蒙古各
  地所见的情形,他是问一句才说一句。李思南精神困倦,不知不觉打了一个哈欠。
  孟少刚道:“你连日奔波,又恶斗了一场,身子困倦,应该睡了。你睡吧,我出去看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