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蝎子王      更新:2021-02-19 04:29      字数:4896
  斓慕馄释夹巍U饫镎财倒乖斓睦砺勐恪!  ?br />
  原来,1936 年秋,中共代表团组织了一个汽车训练班,主要学汽车的驾驶。训练班的组成人员是从列宁学院和东方大学学习的中国同志中抽调的,许光达回到代表团驻地后,就被分配到这里学习。班主任是苏联人,叫克里米夫,为人正直、热情,管理也很严格,有丰富的汽车驾驶经验和理论功底。
  训练班分成三个组,学习和行政由苏联人负责,隶属东方大学。许光达被中共代表团指定负责学习班的党务工作。
  许光达听说这个班是专门为红军培养汽车管理干部,三个月后,由于他基础好,又有一股钻劲,所以学习汽车驾驶得心应手。本班有一名叫辛武的学员,开始学驾驶手脚总是配合不好,要么摘不下档,要么刹车时把脚踏在油门上,操作时总把眼睛盯在方向盘和脚踏板上,开起车来好像“画龙”。
  许光达觉得,作为将来一名专业技术干部,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成的。
  这天,他决定帮助辛武。
  “辛武同志,咱们一块练练驾驶的操作好不好?”许光达热情地说。
  “好是好,可班主任说过,不经允许任何人也不得动车,怎么办?”辛武觉得为难。
  “这好办,你取来两个小凳,再找两个木棒来。”
  辛武感到不解,取这些东西干什么?但还是照办了。辛武走后,许光达取来一付羽毛球拍和四块砖头,均匀地摆在地上。
  许光达和辛武相对坐在小凳上,开始教了起来:“这拍子当作方向盘,眼睛要始终看着前方,不要低头。用左手扶着上端,右手的木棍当作换档杆,脚下两块砖头作为离合器的踏板和油门的踏板,车起步时,先放下手制动,再把抽象档杆放到二档。稍稍加点油,然后,踩下离合器把档放到三档。减速时踩离合器,接着踩一下油门,同时把换档杆放到低一档的位置上。”
  辛武照着许光达的办法,反复练习。嘴里不时地念叨着:“卡,呜。。卡,呜。。卡!卡!”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辛武喊了一声:“光达,我会了!”
  “太好了!”许光达高兴地赞许道。
  辛武放下拍子和木棍,一把抱住许光达,激动地说:“你这一招还真灵。
  晚上我请你到饭馆去打牙祭!”
  许光达在班里,每月发得七十多个卢布,月月光。可他从来不下饭馆,平日节衣缩食的。同学们都感到奇怪,这些卢布已经是苏联红军尉官的待遇了,都弄到哪去了呢?
  原来,他把每月节省下来的钱全都作为党费交给党了!他关心着党的事业,无时不惦记着红军的发展和国内的形势。
  这是个星期天,不少学员都逛街去了,他来到东方大学的阅览室,拿起一张《真理报》仔细地阅读着。
  突然,他高兴地叫起来:“太好了!”一些在阅览室里的人把头转了过来,感到很奇怪。
  原来,许光达在报上看到了一个消息,中央工农红军已冲破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胜利到达陕北。他再也坐不住了。他立即跑到驻地去找王明,要求立即回国上前线。王明说:“你的心情,我们代表团是理解的,不过现在还不能回去,你要服从组织的安排。”
  许光达搞不懂,为什么现在不行,但眼下也只好等待了!
  三个月的汽车训练很快就结束了。许光达满以为,这下子可以回国了。
  因为训练的科目已经完成,几天来,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大家心里都惦记着回国。作为负责训练班学员党务工作的许光达自然应反映大家的请求。谁料想,许光达刚一踏进王明的办公室,就感到有些不对劲。王明板着脸,还没等许光达开口,就训斥起来:
  “我是很器重你的、要你负责训练班党务工作,可你辜负了组织对你的希望。你三番五次要求回国,还煽动学生反对我,这实质上是煽动学生反对共产国际,你要很好地检查!”
  许光达见王明不仅不理解大家的心,反而要追究自己的责任,他很生气。
  但又一想,身正不怕影子歪,检查就检查。他平静了一下说:“现在训练的内容已经结束,能不能增加点新的内容,大家希望能提供些国内的文件来学习,或给学员报告些国内情况。”
  “又是大家!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些问题是中央代表团考虑的,你回去吧!”王明说完,转身就走了。
  没过多久,虽然新增加了些学习坦克、大炮等知识的教学内容,可许光达却被审查,不久便调回了列宁学院。尽管如此,他那颗早日回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不仅没有动摇,反而随着时光的推移更加强烈,也更加坚定了。他盼望着归国那一天早日到来。
  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第七章 勤敬业育英才 相逢在延安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8 月13 日,又发动对上海的进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整个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险,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高潮。
  中国的抗战立即得到国际上的大力支持,同年8 月,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给予中国军事物资方面的贷款,并派遣二千多人的航空志愿队到中国参加抗战。11 月,中央代表团决定,参加汽车训练班的全体同志和其他单位学习的部分同志集体回国,并决定由高自立和许光达带队。他们从莫斯科乘火车到阿拉木图,再乘汽车到新疆迪化,转道兰州、西安,然后乘坐西安办事处的汽车向延安进发。
  1938 年1 月,陕北正是冰天雪地,西北风吹过白茫茫的山梁,旋转呼啸。
  黄灿灿的太阳透过树枝照在雪地上,花花点点,只有那苍翠的松柏在山梁和山谷里昂首挺立着。
  在通往延安的崎岖山路上,一辆苏制的汽车正缓缓行驶着,车上坐了一群年轻人,不时地指指点点,似乎这里的一切都很新奇。
  “光达,你到过延安吗?”问话的是同许光达在莫斯科汽车训练班一起学习的刘大祥。
  许光达不加思索地回答:“到过。”
  “是哪一年?”
  “去年冬天。”许光达肯定地说。
  “你胡说!去年冬天我们在一起学习坦克驾驶技术,你怎么会来过?”
  “我在梦里来过。为此事我还被审查过,难道你忘了?”
  “谁让你总想回国了!不过,这次真的回来了。”刘大祥说到这心里有些激动。
  许光达深有感触。离开祖国已经快六年了。他一直想念着饱经沧桑的祖国,怀念他曾经战斗学习过的地方,忘不了培育他成长的伟大的党。特别当他得知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再度合作,共同抗战的消息后,他和许多在苏联学习的党员兴奋异常,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回到祖国,回到延安。为此,他遭到了王明的训斥,被无缘无故地审查。
  1937 年11 月,当他接到王稼祥的通知要与一批干部回国的消息后,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他们到达迪化后,原计划乘苏联飞机到兰州,可由于天不作美,飞机无法飞行,只好在新疆的迪化住下。二十天过去了,飞机还是不能飞行。许光达的心情十分焦急,嘴上都急出了泡。他再也等不下去了。
  怎么办呢?对接受过汽车驾驶训练的许光达来说,自然想到了汽车。飞机在天上不能飞,还有地上嘛,难道汽车也不能通行?对!坐汽车。
  这一天,吃过午饭,许光达来到中共驻迪化的代表团驻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到这里已有二十天了,飞机不能飞行,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
  陈谭秋和邓发也正为此事着急,见他提出要走的要求,就问:“你们有什么好主意?我们也正在为这件事伤脑筋呢!”
  “我想,我们这些学员,都学过汽车驾驶技术,能不能开汽车去延安?”
  许光达提出了通过陆路去延安的想法。陈谭秋听后,思考了一下说:“这倒是个主意,不过迪化到兰州路程很远,坐汽车去,最少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你们在汽车上,天寒地冻的,怕你们吃不消啊!”
  “只要能早日到延安,吃点苦算什么?我不怕苦!”
  许光达的话,深深感染了代表团的负责同志,最后决定,改乘苏联汽车到兰州,再由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派车送往西安。在西安他们过了离开祖国五年后的第一个新年。
  许光达正在沉思,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快看,宝塔山!”五十多双眼睛不约而同地朝东面望去。
  延安,周围是山,延河绕城而过。城东的宝塔山上有雄伟的宝塔,城东北的清凉山上有万佛洞和四季长青的松柏,在这些名山、宝塔的映衬下,延安城显得格外庄严、美丽。
  延安,这个挨长城靠黄河的古城,像井冈山和瑞金一样千古不朽。自从1936 年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这里就成为革命的圣地,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许光达盼望已久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了!
  许光达回到延安后,被安排住在西间窑洞的军委招待所里。这里的条件虽然比不上莫斯科的别墅,但他觉得要比在苏联舒服多了。因为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回到家了,而且回到了党中央的身边。
  第二天一大早,许光达就起床了,从窑洞里走了出来。这是他的习惯,在苏联时,不管晚上睡得多晚,早上一定要早早起床。昨晚由于盼望早点见到老战友和老首长,特别是贺龙同志,翻来覆去,很久不能入眠。
  他在军委招待所的门前来回走了几步,随便伸伸拳头,活动了一下身子,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啊!延安的空气是这么清爽。周围的山梁上黄土和白雪相间,东北面的宝塔山举目可见。他边走边思考着,见到了中央领导和老首长该说些什么。
  “嘀嘀哒——”嘹亮的军号声打破了沉寂的黎明,也打断了许光达的沉思,抬头望去,一队队整齐的队伍跑步来到离军委招待所不远的一块平地上。
  “一、二、三、四”的口号声震荡着山谷,雪地上发出有节奏的脚步声。许光达此时感到一种力量,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他们才是民族的希望。从南昌起义的烽火,到井冈山上的红旗,从洪湖苏区的建立,到全民族的抗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优秀儿女才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首长,该吃早餐了。”许光达回头一看,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穿着粗布军装,左臂上嵌有醒目的“八路”字样的臂章,微笑着向他走来。
  “你叫什么名字?”
  “潘晓红,拂晓的晓,红色的红。”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在招待所里,负责接待工作。”
  许光达听她的口音,好像是北方人,就问了一句:“老家不在本地吧?”
  “我家在吉林的通化,先在北京大学读书,日本占领北平后,我和一些同学就来到了延安。”
  “了不起!走,我们吃饭去吧。”许光达说着向军委招待所的餐厅走去。
  忽然,他问:“小潘,你知道中央首长的住处吗?”
  “知道,他们都在这附近。周副主席和贺老总离这最近。贺老总是最近才从前线回来的。”潘晓红觉得,眼前这位身材魁梧、举止不俗的首长一定认识中央领导同志。“首长,你认识周副主席?”
  “南昌起义的时候见过。”
  “那你一定认识贺老总了!”
  “在洪湖苏区时跟着他打过仗,他现在好吗?”
  “他很好,昨天上午还到这里问从苏联回国的同志到没到呢!”
  许光达心里一阵高兴:“太好了!走,吃早餐去。”说完同潘晓红一起进了餐厅。
  吃过早饭,许光达迫不急待地向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走去。
  这里是一间窑洞,外面是办公室,里屋是卧室。一进门,见周恩来正在审阅文件。周恩来听到有轻微的脚步声,抬头一看,便一眼认出了门口进来的人,他站起身,快步迎上前来:“光达,欢迎你到延安来!”
  他们正在相互问候,还没来得急坐下,贺龙走了进来。
  “好家伙,让我找了好半天,原来都在这里!”
  许光达听到这声音好耳熟,转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