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丢丢      更新:2024-04-29 10:30      字数:4759
  成形的小性命,就算早产也是有存活的可能的。再说月份大了引产,对那个女孩也有危险。真要这样的话,不如生下来。”
  高明父子脸上浮现出同一个表情,嘴微微张开,怔怔看着她。好一会儿高明才问:“这是谁告诉你的?”
  “这你不用管。我刚才去找于佳,跟她谈判,要求她让女儿把这个孩子生下来,交给我们,我以后就再不去找左学军的麻烦。不然,我就一级一级上访,一定要告倒他,让他休想再在官场上混下去。”
  高明喃喃地说:“你疯了,你肯定是疯了。”
  高翔看着母亲眼睛里精光闪烁,表情狂热,心底与父亲有同感,勉强开口,“她女儿才14岁,怎么能生下孩子。她不可能跟你做这种交易。”
  “我不相信她会眼看着我把她老公整得身败名裂。”
  这个森然威胁让高明、高翔父子都有点不寒而栗,高明勉强开口,“她不会理你的。”
  陈子惠不理会丈夫的插言,直接对高翔说:“她不肯跟我谈,你爸爸肯定不愿意出面做这件事。小翔,我要你去跟她好好谈谈,把利害关系跟她讲清楚,最重要的是让她知道如果不答应我会有什么后果。”
  高翔拦住要发作的高明,恼怒地说:“妈妈,我不会帮你做这件事。”
  “你要不帮我,我就自己去,你们谁也休想拦着我,也别指望我善罢甘休,到时候闹得不能收场也别怪我。”她咬着牙补充道,“那是子瑜的骨肉,也是我们陈家的后代,不管花什么代价,我都要带回陈家。”
  ☆、07
  第三章 2012年,刘湾
  从长途车一进入清岗市区,左思安就迷惘了。
  眼前的清岗全然没有旧时县城痕迹,已经是一个颇为像样的城市,满目都是高高低低的楼房,道路规整宽阔,车辆川流不息,各种广告牌随处可见,作为清岗唯一的上市公司,“清岗大曲”的广告在省城都十分醒目,在这里更是几乎无处不在,占据了所有醒目地段。
  在长途车站下车后,她不得不问路,然后坐上出租车才找到清岗中学。
  左思安第一次来此地时,只有13岁,刚刚上初中二年级。
  当时清岗的行政建制还没有由县升为县级市,与她出生长大的省城相比,县城显得小而破旧,一条四车道的马路是主干道,有数的几路公交车横贯县城,既没有什么特别的物产,历史上也没出什么名人。外地人如果对它留有印象,无非就是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一所以教学质量过硬、升学率高得惊人和管理严格著称的清岗中学,在省内教育界差不多是一个神话,当然更是本地人的骄傲。
  她父亲左学军原本在省农业厅任职,因为表现出色,被委派到这里担任副县长,接受为期两年的挂职锻炼,通常来讲,这意味着下一步的升迁。她母亲于佳在省城水利科学研究院从事大型水利项目的地质勘测研究工作,经常要出差。于佳主张送女儿住校,但左学军一向疼爱女儿,不肯同意,两人商量之后,决定由左学军将女儿从省城转学到清岗中学初二的重点班继续上学。
  那个时候的清岗中学尽管早就名声在外,但只有两座灰扑扑的六层楼教学楼、一座三层楼的简易宿舍和一个土质操场,看上去毫不起眼,而她眼前的学校面积扩大到过去的几倍之多,教学楼呈品字型展开,堂皇气派,操场中间的足球场绿茵平整,没有一根杂草,四周环绕着塑胶跑道。再过去一点是两个标准的篮球场,刚下课的学生三三两两从教学楼里出来,有好动的男生已经迫不及待过来开始打篮球了。
  “你在这里干什么?”
  一个严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她一惊,猛然回头,高翔正站在她身后不远的地方,冷冷看着她,等着她的回答。
  “以前操场比这个要小得多,也没有塑胶跑道。我记得过去男生都爱踢足球,”她并不探究他怎么也会出现在这里,答非所问,语气十分轻松,“现在他们好象更喜欢篮球了。”
  “你在这里干什么?”他不理会这个打岔,再次问她。
  “随便看看。”她转头继续看向校园内,“不知道学校是什么时候扩建的,新教学楼真漂亮,那边那座楼好象也是新修的。”
  他也从这所中学毕业,为学校扩建捐过款,还曾经回来参加过学校的周年庆,当然比她了解这里的变化:“那边是图书馆,要不要进去观光一下?”
  她并不理会他语气中的嘲讽意味,摇摇头:“不用,我看完了,正准备走。”
  她转身便走。高翔一把拖住她的胳膊:“你打算去哪里?”
  “汽车站。我想去刘湾看看。”
  他显然想不到她会提到刘湾,怔了一下,松开她,顺手拿过她手里的那只轻便旅行袋,“上车,我送你过去。”
  他并不看她,径直走到车边,打开后座门,将旅行袋扔了进去,然后坐到司机座上。她有些茫然,可还是走过来,拉开副驾座车门坐了上来。
  向东出了清岗城区后,地形从平原向丘陵地带过渡得十分明显,公路两旁不再是大片的农田,海拔不高的山脉连绵起伏。车子在平坦的公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两个人都保持着沉默,只是在看见路标显示前方右拐就是刘湾,左思安才喃喃地说:“通到村子里的路都修得这么好了,我记得……”
  她打住,并没有说下去。然而两人都清楚记得过去那条天晴时灰尘滚滚,下雨时泥泞而坑坑洼洼的土路,与眼前这条虽然仍旧狭窄,但却十分平整的水泥路有天壤之别。
  十来分钟后,就进入了刘湾。高翔将车停在村前的水塘边,两人下车,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刘湾是一个坐落在山脚下的自然村落,两百多户人家,一部分仍保留着明清时代的旧式建筑,灰墙黑瓦,经历风雨冲刷和反复修补之后,显得颓败沧桑;另一部分则是新盖起的楼房,方方正正的平顶上架着卫星天线和太阳能热水器,镶着绿色玻璃塑钢窗,外墙用俗艳的几色瓷砖拼接出图案。两种建筑交织在一起,显得突兀而不协调,让人有时空错乱的感觉。
  高翔清楚看到左思安脸上的的错愕表情,依旧冷冷地说:“这个村子里的旧居只是年代久远,算不上文物,对手头宽裕的村民来讲,与其费力修缮,当然不如扒掉重建划算。至少还有一些房子保持着原样,可以满足你的观光愿望。”
  她一怔,心平气和地说:“我知道我出现得很贸然,向你提的要求也不合理,你拒绝我,我没什么可说的。不过你完全可以不必送我过来,或者,你先走也行,我自己坐车回去很方便。”
  她开了后车门,拎起旅行包,向村子里走去。高翔被结结实实地噎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自嘲地想,既然已经从临江饭店赶到清岗,再送她到这里来,他的嘲讽来得违背他一向处世的风度,也完全没有必要。他站在池塘边,看着一群鸭子悠然游过,让情绪完全平静下来,也向那边走去。
  ☆、08
  三
  午后时分的村子里十分安静,一只黄狗趴在墙角晒太阳,看着有人从眼前走过,叫也懒得叫一声,几只母鸡领着一群被染上红红绿绿的鲜艳颜色以区别主人所有权的小鸡闲荡着,啄食着草丛里的虫子。
  左思安走到村子东头一个老房子前站住,对着院门呆呆出神。
  高翔从后面走来,“里面没人吗?”
  “那棵桂树怎么不见了?”
  院门敞开着,她手指的方向是院内一个长着杂草的浅坑,光秃秃的院子看上去有些怪异。高翔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一个略有些驼背的老头走两步歇一歇,慢吞吞走过来,停住了脚步:“你也记得这里有棵大桂树啊。”
  “嗯,那棵树呢?”
  “那棵树五年前让刘家长房的大儿子刘冠文硬生生挖出来卖了,树是他家太爷爷那一辈人种的,比我年纪还大,一向开得最早,谢得最迟。天气好的时候能开上三轮,半个村子都闻得到香气。”老头看上去有气无力,讲话声夹杂着喘息,语气是批判的,神情却几乎带着几分得意洋洋,“唉,养什么也不能养个败家子啊,就差揭瓦卖房羞辱先人了。”
  左思安怔怔站着,依旧盯着那个浅坑,仿佛想从坑里找到那棵大桂树的去向。老头眯着昏花的老眼好奇地打量他们:“你们不会是来找刘家二房的那个小儿子刘冠超吧?他是不是又干了什么坏事?”
  左思安总算把注意力拉了回来,惊诧地问:“刘冠超?他怎么可能干坏事?”
  “你还不知道啊。”老头更加眉飞色舞了,“刘冠超干的事比他那个堂兄更丢人现眼,说起来,刘湾这么多年也只出了他一个坐牢的……”
  这时屋里里走出一个头发花白的半老太太,厉声喝斥:“刘老七,你又在说什么闲话?”
  老头并不难为情,呵呵一笑,“这些事又不是我编出来的。”
  那老太太瞪他一眼,不再理他,转过头来,目光从左思安身上划过,先认出的却是高翔,“小高,我正准备给你打电话,上次你资助动手术的那孩子恢复得很不错,她父母一再嘱咐我要对你说声谢谢。”
  “没什么,梅姨,还有类似病例的话你记得通知我。”
  “放心,我一定会去麻烦你。对了,你总说没时间,今天怎么有空过来?这是你女朋友吗?”
  高翔有些尴尬,还没来得及说话,左思安声音低低地叫了一声“梅姨”,梅姨疑惑地打量她。
  “梅姨,我是小安。”
  梅姨惊愕地猛然张开手,在空中比划了几下,似乎要抓住什么,脚却牢牢钉在原处,完全不知道怎么样才好。左思安上前抱住她,她才缓过神来,“你这孩子……长高了好多,一走这么多年,先去了美国,还跟晶晶通信,后来突然寄一个明信片过来,就再没有音讯了。晶晶说那个明信片是从……”她皱着眉头苦思一下,“上了年纪记性差了很多,她说是从以前苏联旁边的一个国家,叫什么来着……”
  高翔接口说道:“芬兰。”
  左思安惊讶地看看高翔,高翔面无表情。
  “对,从芬兰寄过来的。你怎么走得那么远?你一直在芬兰吗?那边是不是很冷?”
  “不,当时我只是在圣诞节时去芬兰……游玩,后来我还是一直生活在美国。”
  “你这次回来准备住多久?”
  没等她回答,一直站在旁边看热闹的驼背老头恍然大悟地开了口:“原来你是以前那个城里过来的学生妹,总坐在院子里桂花树边晒太阳的。我说你怎么会打听那棵桂树哪里去了呢。”
  提到桂树,正处于兴奋之中的梅姨一下哑然,嫌恶地瞪着那老头,“刘老七,你回去吃你的饭。再在这里胡说八道,以后休想我给你看病。”
  梅姨是这一带唯一的乡村医生,打理着一个基本设备和药物还算齐全的卫生室,村民的小病小痛都由她处理,她在本地极有威望,刘老七再怎么皮厚刻薄,也不敢得罪她,只得陪笑道:“不过闲聊几句,你着的什么急。对了,我这几天胸还是闷得很,能不能再帮我量下血压。”
  “我早跟你说了,光吃降压药没用,你这病得去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才行……”
  梅姨话还没说完,一个老太太抱着一个孩子远远跑来,一边喊着:“梅家婶子,快救救我孙儿。”
  那老太太已经跌跌撞撞,高翔马上赶上去伸手接过孩子,只见他大约只有四五岁的样子,嘴大大张开,鼻翼急速扇动,发出干涩的喘息声,嘴唇泛白,面部已经肿胀。
  他把孩子抱进屋内,梅姨马上进行检查,她从说话的口音、衣着直到外形看上去都与寻常农村老年妇女没什么两样,只是动手处理病人时,娴熟自信的姿态顿时让她显得不同起来。
  她一边查看小孩子,一边询问老太太情况,老太太惊吓过度,再加上一跑奔跑过来,说话颠三倒四:“这可怎么办啊,我真的不知道,我出门的时候,他在吃他妈妈寄回来的饼干,我只去菜地摘点白菜,回来他就这个样子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叫我怎么跟儿子媳妇交代……”
  梅姨皱紧了眉头:“喉头水肿很厉害,不行,得马上送他上镇卫生院。小高,你去发动车子。”
  高翔答应一声,正要出去,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的左思安突然开了口:“梅姨,到镇医院需要多长时间。”
  “开车的话,20分钟。”
  “这孩子的样子应该是食物过敏引发的喉粘膜弥漫性水肿,舌头已经肿胀,挺不了那么长时间,需要马上进行环甲膜穿刺,不然会窒息的。”
  “我也知道,但是我不会……”
  “我来,我是医生。请准备消毒药棉,1%丁卡因溶液1ml,再给我一只7号注射针。高翔请帮我按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