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1
  秸饫铮皇堑摹!独阊暇飞辖驳煤芎茫傅贝Τ錾梗⒚滞臃鹣窬驮诿媲跋郑偷贝Γ杆娲γ鹁 埂N颐怯懈校鹁陀杏ΑN艺庖荒钕肷质澜纾肭捉⒚滞臃穑庖荒钍歉校鹣稚硎怯Γ杏Φ澜唬憔透鹱吡恕U飧龅胤降氖涝担馐兰湟惨性捣郑肆耍芯拖智埃幻涣耍涣瞬灰耍杏σ材芟智啊K酝约嚎梢宰龅昧酥鳎胧裁词焙蛉ィ裁词焙蛉サ昧耍幌朐谡飧鍪兰湓僮〖改暌膊话隆N蘼圩∮氩蛔。急匦胧窃谝恍摹⒁荒畹木辰缋铮悴拍茏龅玫健?br />
  那我们功夫成片,这个一心、一念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要是真实的,那你在这个世间,跟诸佛如来应化可以说没有两样。相似的怎么样?相似的烦恼常常起现行,你常常去控制它,就用这句佛号常常去控制它,这才行。稍稍一疏忽,你就控制不了,控制不了是什么?它发作了。这一发作你要知道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这我们常常讲,你发脾气、责备人的时候,伤害别人三分,伤害自己七分。伤害自己什么?这佛家常常讲功德,你天天在修积,积这个功德,积功累德,一发脾气,这功德全没有了,叫火烧功德林。瞋恚是火,你的功德全烧光。所以要知道,别人的损失只有三分,自己损失七分,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叫太不值得,这个什么人肯做?愚痴的人。哪个聪明人肯干这种傻事情?我害别人,自己要付出一倍、二倍的代价,谁愿意干这个事情,所以愚痴;有智慧的人,绝不干这种傻事。这个难破,常常用金刚来做比喻。
  这个比喻佛菩萨,就是佛菩萨的法身,法界身云就是法身,已经证得法身的人。圆教,《华严》是圆教,初住以上法身菩萨,别教里面初地以上,一般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净土宗里面讲得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一心不乱有分三个讲法,理一心那真的证得了,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是真佛不是假佛,真的是见性,法身菩萨。第二种是事一心不乱,什么叫事一心不乱?无明没放下,还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没有了,叫事一心。这样的人在什么地方?不在六道,他在四圣法界,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事一心不乱。六道凡夫这里面也有,有相似的,功夫成片,我们专讲念佛功夫,确实能伏烦恼,这个念佛叫会念。不会念的人「口念弥陀心散乱」,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拿著念珠念佛,心里面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这个没用处。这只能够说念佛比骂人好,骂人造口业,念佛比骂人好,不能够伏烦恼。
  你就晓得,念佛什么叫功夫,什么叫得力?一句佛号能伏住烦恼,叫功夫得力。功夫得力也有浅深不同,所以有三辈九品,上辈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是我们在讲席里常常向同学们报告的,功夫得力的上三品生死自在;换句话说,他的功夫是真不错。虽然烦恼没有转过来,烦恼没断,他的功夫让烦恼都不起现行,他有这么大的功夫,就是他真能控制住,这中品的能控制,可是有时候还控制不了。下三品的,能控制的时间很短,不能控制的时间很长,下三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临命终时,你能控制,那真能往生;临终那一念不能控制,这就不能往生。关键在最后临终的一念,那一念你心里是不是阿弥陀佛?如果是阿弥陀佛肯定往生。最后一念要想到家亲眷属、想到你的财产、想到你的怨亲,那就不行,马上随著业流转,你该到哪一道去投胎,你就到哪一道去,随业流转。这个道理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应当要了解、应当要记住,然后才知道自己怎样用功。
  总的来说,於世间法要看淡薄,不要太认真,世缘太认真,是我们最严重的烦恼。怎样把世间法看淡?《般若经》最有效。所以《金刚经》在古时候不但是学佛的人,许多不学佛的人他念《金刚经》,而且许多人都能够背诵,因为它文字不多,只有五千多字。为什么?帮助你把世间是非人我、名闻利养看淡一点。因为经上明白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常常想著这些自然就淡了,为什么?没有一样你带得去的。这个话不难懂,既然带不去,你何必那么认真?这是什么?迷!以为是真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就在造业,你就在造罪业。《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话说得很重。罪业肯定有果报,业因变成果报,果报又造作因,因果循环,这就是六道的由来,轮回的由来,没完没了。这是真正的大苦,哪来的乐!
  佛说得好,六道众生里面的乐,什么叫乐?苦暂时停了一下,他就觉得很乐。早年我们初学经的时候,李老师跟我们讲现实的事,现前的事,你相不相信?你的苦暂时停止,你觉得很乐。他举什么?举肚子饿了很苦,口渴了很苦;可是给你一点东西吃,给你一杯水喝的时候你很乐。为什么?那个苦暂停,再隔几个小时不给你苦又现前,苦是真的,乐是假的。从这个事实真相里面,我们确实体会到,我们人在世间,每天三餐吃饭,这三餐是服药,治什么病?治饿病;常常要喝水,喝水治渴病,哪有健康的人!没一个是健康的人。真正健康的人,不要吃、不要喝他若无其事,什么样的人?在经典上我们看到,阿罗汉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他就够了,比我们那是快乐多了。我们这个人间,尤其现在人一天三餐不够,还要吃几道点心,晚上半夜还吃宵夜。这是什么原因?他的病很重,他的时间很短促赶快要服药,不服药的时候他病就发作,道理在此地。
  到什么样的功夫饮食可以离开?到色界天。这不是欲界,欲界是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欲界都有这五种。这五种愈往上面去愈淡薄,愈往下面去愈严重,这是事实真相,这真的是麻烦事。可是这都不是真实的,全是虚妄的幻相,所以佛教我们放下。你放下执著这个现象就没有;换句话说,放下执著你的病就没有了,执著是病,你就恢复健康。那就像阿罗汉、辟支佛一样,阿罗汉、辟支佛应化在世间,七天吃一餐饭、半个月吃一餐饭是不是真的?不是。做这种示现,让凡夫觉悟他做这个示现,实际上他不需要吃,根本不需要。如果不做这个示现,这些凡夫看到你是神仙,我做不到,你可以不要吃饭,我们不行,凡夫就不能觉悟,把他的悟门堵死了,所以他做此示现。释迦牟尼佛成佛,佛还要吃饭吗?不要了,比阿罗汉高太多了,哪里会要这个东西!可是佛每天出去托钵,日中一食,示现!让一切众生见到佛生起信心,你能做的,我也能做到。你这个身是父母所生身,我们的身也是父母所生身,没有两样;你修行能有成就,我修行当然也能成就,这叫身教。在哪一道,佛所示现的身相不相同,这里头一定要懂得。
  佛、菩萨乃至於阿罗汉,在六道里面应化,全是众生有感,菩萨有应。感,有念;应,没有念。如果有念,你就没有能力应。我们有念,所以没有能力去应;无念,就有能力去应。为什么?有念就有限量、就有范围,无念没有限量、没有范围,遍法界虚空界众生有感,你都会接收得到,你有念就接收不到。就像无线电的电波一样,只有你心不动,极微弱的电磁波你都能够感觉到;自己心要动,感觉不到,就这么个道理。所以阿罗汉的心就清净,菩萨就更清净。
  我们学佛不容易,不可以说佛不在,我们这一生没有遇到佛,那你完全错了。佛在,佛没有生灭,惠能大师开悟之后说的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那是佛。佛没有生灭,佛是什么?整个虚空是佛。虚空是佛、法界是佛、万物是佛,你不认识!佛在这个经上说得更清楚,你自己就是佛,你不知道。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明白。这明白就是证得,你就证得。这个东西放不下,暂时你不能证得,不是说永恒的,为什么?总有一天你会放下。放下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不是真实的,这个东西放下,你可以冷静思惟去想想,你放下,人多快乐、多自在!烦恼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再告诉你,智慧就圆满,为什么?原来烦恼就是智慧。智慧里面掺杂著妄想分别执著,就变成烦恼,把妄想分别执著抽掉,烦恼就是智慧,「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问题就是出在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这个东西把它抽干净,你就回归到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本来是佛,到那个时候没有今佛、古佛,没有了,为什么?时间没有了、空间也没有了,叫一真法界。古今是一,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是一;四方、四维、上下这讲十方,十方是一。一是真的,二是假的,所以法界叫一真。无量无边的诸佛有没有?有,是自己的应化身。唯心净土,自性诸佛,不但是自性弥陀,自性释迦、自性弥勒。无量无边诸佛都是自性变现的,无量无边的菩萨还是自性变现的,无量无边的众生也是自性变现的,是一不是二,这就叫入不二法门。
  所以末后这首偈我们就好懂了,『彼有贪欲瞋恚痴,尚能现此大神通』。这彼是指阿修罗,阿修罗贪瞋痴慢疑没断,只是他修定修福。他修十善业道,所以福报很大;他修定,所以他有大的神通,天阿修罗。贪瞋痴慢没断,世间法,尚能现此大神通,他有能力现大身,他有能力现小身。现小身我们肉眼看不到,现小身能到哪里去?能到毛孔。我们的汗毛毛孔,他小身他能到毛孔里面去,大身,像喜马拉雅山那么大,现那么大身。能现大、能现小,世间法,没断贪瞋痴,他能做得到,何况『伏魔怨照世灯』,这是菩萨。降伏魔怨,用什么降伏?一念能伏魔怨。自性智慧光明能照十法界,这是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他怎么会没有『自在威神力』!他的自在,他的威德、神通,阿修罗怎么能跟他相比?
  我们现在修行很困难,难在什么地方?冤亲债主太多。昨天还有个来我们道场示现的,好像一个女孩子被冤亲债主附身,冤亲债主太多。他为什么能附你的身?因为你有念,有我的念头,执著身是我,有自私自利,他就找著你,你过去跟他结的怨他来报复。如果你到一心,一心不要讲上品的,下品的,上中下三品,下品的,下品的是什么?下品执著,执著没有了。执著没有了,冤亲债主找不到你。为什么?阿罗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破了,他找不到你!魔怨没有了,统统化解了,阿罗汉。再往下面降,这个怨要不是很深的,须陀洹就化解了。须陀洹四相刚刚破,明白了,不再执著身是我,所以身见破了。这《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须陀洹初果,就是他没有这个念头,「我证了须陀洹」,没这个念头。要有这个念头,他没有证得,为什么?他还有我相,他还执著身是我,「我证得须陀洹」,假的。再跟诸位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假的,根本就骗人的。小乘须陀洹,大乘我们《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就无我了。《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就做到了,刚刚做到。这就是什么?刚入佛门。
  凡是还有我,念念都有我,没有入门,在佛门外面。虽学佛靠近一点点,没入门;入门就是初信位的菩萨,真正佛弟子。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具足,就是说你还有这些分别执著,你是六道凡夫。佛法难在这里,你放不下;佛法容易也容易在此地,放下就是。这个事情不求人的,完全求自己,那你自己放不下,不行,放下就是!於是我们终於搞明白、搞清楚了,真正学佛就是从放下执著下手。放下对一切人的执著,放下对一切事的执著,放下对一切物的执著,这叫真用功。放下不是不管了,这个不能误会,放下我都不管了,那这不是放下,没有放下;真正放下是两边不著,是真放下。「有」这边不著了,著了「空」,还是没放下;空放下了,他又执著有了,两边只要有一边,没有放下。空有两边都不执著,心里面没有,事上会做得更认真,会做得更圆满,没有一样事情你做不好,你是菩萨,为什么?你没有私心、你没有自己,你为众生,哪有事情做不好的!
  没有自己,我们从什么地方看?从根本烦恼上看,你没有贪心、你没有瞋恚、你没有愚痴、你没有傲慢、你没有疑虑、你没有错误的见解。你说你办事情能办得不好吗?你在任何地方,你能不受大众欢迎吗?你能不受大众爱戴吗?不可能的事情。虽然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