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1
  率欠ㄉ怼闳簟⒔馔眩腥と拢⒙藓悍ㄉ砻挥兄さ茫闳裘挥邢智埃挥邪敫鼋馔眩湃私财腥话氲慕馔眩翟谒瞪俜帧S衅腥俜值慕馔丫褪亲栽冢婪卜蛎挥小U馐潜扔魉约盒扪У玫秸酰⒙藓菏钦酰腥钦日酰鹗俏奚险日酰獠沤姓娣鸬茏樱米栽诹恕D俏颐侵溃颐呛芮宄鲜到玻奚险日跷颐撬兄谏鞲龆加蟹郑颐潜纠炊加校馐潜匦胍赖摹1纠炊加校衷诿挥辛恕U飧鑫颐且渤3L嵝炎约海蔡嵝驯鹑耍3L嵝眩欢系奶嵝眩瓜俺汕坑辛Φ闹肿樱呕崞鹱饔谩?br />
  为什么变成这样?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的能力,这本有的智慧德能障碍住,并不是没有,是障碍住,不能现前,它不起作用。阿罗汉他把这三种障碍里面的一种,执著放下了,他没有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再也不执著,所以超越六道。我们就晓得,六道轮回最主要的业因就是执著,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没有执著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说我们还要不要执著?应不应该放下?放下执著就是阿罗汉,就证阿罗汉果,就有阿罗汉的神通、智慧、德相。他的智慧不能跟菩萨比,还是阿赖耶识做主,不过是什么?他跟自性相应,所以有相似的智慧,跟菩萨相似的智慧,有跟菩萨相似的德能。如果再进一步分别也放下,他就成菩萨,他的智慧比阿罗汉高,德能也比阿罗汉大,有没有证得法身、般若?没有。为什么?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叫权教菩萨,相似即佛,不是真的。什么时候才是真的?证得法身就是真的,没证得法身。证得法身,分别放下还不行,还把妄想放下,也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再起心动念,这个时候法身、般若、解脱圆满,三德密藏你全都证得了。
  密是深密,太深了,藏是什么?是藏在里面。藏在哪个里面?从我们凡夫看,藏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拿掉,就看到了,它就现前。有妄想分别执著它障碍著,藏在那里面,叫三德密藏。由此可知,我们讲菩萨是讲法身菩萨,真菩萨,分证即佛。法身菩萨你说菩萨也行,你说他佛也行,他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所以称证得法身的菩萨,大乘教里面称之为法身大士。诸佛如来在十法界里面示现,多分都是以菩萨身分出现,以佛的身分出现不多,菩萨身分出现太多了,所以称法身菩萨。我们不知道这是情有可原,可以原谅你的;现在知道了,知道就应当把自己的身分恢复过来,不可以再迷了。
  怎么恢复法?佛给我们讲的原则,一心,一心就恢复了。中国圣人告诉我们「诚」,诚就是一心,诚的意思是怎么说?一念不生就叫诚,一念不生就是一心,有一个念头就二心,二心就不诚了。六道凡夫,这些众生的心,都是三心二意,三心是什么?阿赖耶、末那、意识叫三心。二意是什么?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这叫三心二意。六道众生统统是三心二意当家做主,一心没有了。实在讲,三心二意是一心变出来的,迷了一心,一心就变成三心二意;那你要修一心,修一心这三心二意马上又恢复成一心。什么人得一心?明心见性的人得一心。性是一,心性是一,这里头是不二的,这个道理必须要记住,这是佛法里头真正的根源,总目标、总方向,大总持法门。只要得到一心,宇宙之间,世出世间万事万法你全就通达了。要不要学?不要学,那个智慧叫什么?叫无师智。就是不需要学习的,不需要老师传授的,无师智、自然智,真的是全都恢复了。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明白了,所谓修行修什么?修正错误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是错误的行为。你能把它修正过来,不再起心、不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对了。不能够一时统统放下,这叫顿超,做不到的话,佛陀教给我们慢慢来,一天放一点,天天放。放一定要知道从分别执著下手,也就是说转识成智要从第六、第七下手,第六是分别,第七是执著,学什么?不分别、不执著。这个一般人讲难,太难了,什么原因太难?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你就很困难。因为你认为世出世间一切法是真有,就难了;如果你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根本没有,你就很容易放下。为什么?根本没有!你不放下完全错了。如果有,你不放下,这可以说得通的;没有!一切法是什么?是妄想、妄念,这要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是妄想,妄想生出来的法也是虚妄的。不要认为妄想生出法是真的,没这个道理,妄想生出来的还是虚妄的,这总得要知道。
  你看这个顺序,第一个比喻是阿罗汉现通的比喻。第二个比喻,是日月现影的比喻,比喻菩萨自然他能够应遍法界虚空界众生之感。这个众生之感,是指有情众生之感,无情众生它不会有感的,有情众生。自然有,像水一样,水没有心,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但是,真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自然的感应,性德。第三个比喻水现四兵,比喻菩萨海印现像德。这好像在池塘边上、小河边上,水很安静,一般的护城河,在现在没有了,从前有城墙,城墙外面有护城河。军队的操练或者行军,你在河水里面倒影就看得很清楚,海印现像。这个海是性海,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六道十法界众生就像这四种兵一样,他们在行军,他们在操演,菩萨性海里面自然有他的影像。性海像镜子,它照见的,自然有他的现像,这就有感。第四个比喻,善音巧辩,比喻什么?比喻菩萨总持巧说,他要不得总持,怎么能够为一切众生说法!不但能说法,说得非常善巧。他怎么得到总持?给诸位说,总持就是一心,所以一心不可思议。佛在经上给我们讲,我们也读得很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那是什么?那是讲凡夫,不是佛菩萨。我们这个世间人聪明才智不相等,有人很聪明,思考非常敏锐,反应特强。这样的人你细心去观察他,他的精神意志比一般人都要集中,一般人很散漫,他能集中,这个集中就是一心。妄念愈多,那个能力全没有了;妄念愈少,它就起作用。所以办大事情的人,无论是哪个行业,修行人也是办大事,他办生死大事,他需要一个宁静的环境;外面环境也清净,他的心也清净,他才能照见,心一乱就完了。遇到的事情愈复杂、愈困难,你的心愈要静,绝对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干扰,你才有能力处理事情;你被外境一干扰,你能力就失掉。所以总持就是一心。
  我们凡夫实在讲,只可以说我们做到向著一心那个方向,距离一心太远了。谁得一心?一般大乘教里面讲,明心见性这得一心。净土里面是开方便门,把一心说成理一心、事一心,有这么个说法。理一心是明心见性,一般大乘教里所说的;事一心就方便多了,像是四果罗汉所证统统叫事一心。事一心总共有几个阶级?八个。初果向,我们现在讲一心不乱,只能做到这一点,初果向。初果向是什么?净土法门里面讲功夫成片,没有证得初果,初果向,向这个方向。但是有这个功夫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个不可思议。如果真的证得初果,你就不是凡圣同居土,你往生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里面也有三辈九品,你是下下品,初果是下品。我们讲三辈,讲三辈好讲,初果、二果向大概都是在下辈,到二果、三果,这中辈,四果罗汉那是方便有余土里面上品上生。理一心,他就生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不可思议。
  我们在这个世间证初果不容易,但是初果向不难,就念到功夫成片,虽然不难,也不容易。不过说老实话,这个条件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怎么做法?放下万缘,一心专念,就做到。也就是说我在这个世间,我只有一桩事情,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其他一切的一切我都放下,这是初果向,没证初果。那他心定不定?比一切念佛人心定多了。一切念佛人念佛还想东想西,他不想了,他只想阿弥陀佛,功夫成片!取西方极乐世界不难,人人都办得到,就是你肯不肯放下!
  向上去这个总持,永明延寿大师他老人家一生编了一本书给后人,叫《宗镜录》,这书是什么东西?《大藏经》里面的重要开示摘录下来编成一本,就是《大藏经》的精华,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总持法门。你把它一百卷看了之后,然后你看这一百卷里面讲得最多的是什么?心性、一心。只要得一心,明心见性,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你就有能力教化十法界众生。十法界里头有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六道凡夫就不必说,你有能力教。
  今天我们看第五段,「女授辩才」,这个女是辩才天女,这个天女有无碍辩才,她的无碍辩才从哪来的?这就要懂得佛法常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从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喜爱佛法、听闻佛法、演说佛法,这个果报来的,过去世种的因,得这个果报。所以,佛在许多经上佛都说,障碍佛法的流通得愚痴果报。佛不是常讲三种布施吗?法布施得智慧。障碍别人法布施,自己不肯法布施,还在障碍别人法布施,就得愚痴果报。自己欢喜法布施,又欢喜帮助一切众生法布施,得无碍辩才、得智慧。自己贪瞋痴慢并没有断,这得世间聪明智慧。世间有聪明人,有愚笨的人,他为什么聪明,他为什么愚笨,我们知道,他聪明人是过去喜欢修法布施。法布施修得多、修得少,那个关系不大,真正关系在哪里?在心量,量大福大,不在多少,他量大得福就大。修法布施也是如此,修的是不多,他来生得大聪明、大智慧,为什么?他心量大。
  在今天做这个工作,我们利用高科技的工具,用卫星电视、用网际网路来弘扬佛法,把佛法介绍给许多众生,这得福就大,这个缘多殊胜。但是如果我心量很小,处处为我自己利益著想,你得的果报就小,来生不是没有智慧,有智慧,不是真正的大智慧。一定要晓得,得福大小是跟你心量成正比例,修无畏布施亦复如是,这个道理才讲得圆,是真理。否则的话怎么样?那没有钱的人就不能修福了,那真叫是老天爷太不公平。老天爷很公平,没有钱的,一点点小钱,心量大,来生发大财,布施一点点小财,来生得大财富;现在发大财的人,他心量小,布施千万、亿万,来生的福报不大。这就是佛在经教里常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大小、多少全看你的心量。为什么?菩萨舍一文钱,布施做一文钱的功德,我们世间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去行布施,都比不上人家。什么原因?你就明白了。菩萨的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那一文钱的福报是遍法界虚空界。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他那个心量还是有界限的。我们今天的布施心量包整个地球,还是不能跟人家比,你是有限量的。我心量再大,我包太阳系、我包个银河系,我包个百万银河系、千万银河系,还是有数量,你怎么能跟人比?
  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把你心里面的量拓开,变成无量,无论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都得无量果报,道理在此地。绝不能障碍别人,决定不能嫉妒别人,瞋恚里面这个嫉妒心是非常严重,嫉妒别人,把自己所修的福报统统亏折了,折损了。所以菩萨教我们修随喜功德,这就对了,没有嫉妒,随喜。怎么随喜法?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是要尽心尽力成就他、帮助他,实在没有力量,财力不行,没有财力,帮不上忙;身体也不好,体力也不行,也帮不上忙。你的愿力要有,所以说愿力做主,你看到人家做好事是真欢喜,看到别人做不善的事情是真难过,这叫随喜功德。
  所以一个人在世间,无论做什么身分,即使贫穷到乞丐,他也能够修最大的福报,你世间无论什么人,简直没有办法跟他比,他只要心量拓开。我们在《阿含经》里面读过,佛度一个老太婆,这个老太婆是乞丐,很可怜,前生没修福。佛碰到她了,托钵,老太婆是要饭的,在外面讨了一点饭,看到佛,就把自己那碗饭布施给佛陀,佛给她祝福。七天之后这老太婆死了,生天了。不是容易事情,那个生天至少是生忉利天,得大福报。真正是虔诚恭敬的供养,供养的时候没有丝毫分别执著,她居然就得那么大的福报。所以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