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95
  囊才浪簧频囊才浪蔷屯炅恕D蔷拖穹蜃铀档模堵塾铩防锩娼驳模钙淙恕梗偕栌姓饷匆桓鋈耍溉缰芄胖馈梗馐强桌戏蜃右簧钆宸囊桓鋈耍芄?桌戏蜃优宸颐蔷醯弥芄媪瞬黄穑较衷诹舾颐堑囊徊渴椤吨芾瘛罚吨芾瘛肥鞘裁炊鳎恐艹南芊āS孟衷诘幕八担褪侵喂囊惶桌砟罡椒ǎ芄鞯模蚁嘈趴鬃右欢ㄊ强吹秸飧觯宸郊ΑV芄凑獠渴椋睦砟睢⑽淖质谴幼孕岳锪鞒隼吹模挥幸桓鏊侥睿挥幸桓鏊滴抑艹ⅰ⑽颐侵芗遥挥姓飧瞿钔罚煜虏陨K裕蕉老壬缒旮宜担绻艹蟠淖铀锿惩扯寄芄蛔袷亍吨芾瘛罚衷诨故侵艹T谥泄飞舷砉罹玫氖侵艹艹税倌辏缓笫雷铀锊皇卣飧龉婢兀姨琢耍獠磐隽斯?br />
  方老师虽然给我讲过很多次,劝我去看,我始终没去看它。以后得到十三经,十三经里面有这部书,偶尔的翻一翻,没有去念它。老师很郑重的介绍,因为我们的志趣,对政治没什么兴趣,所以以后学佛了。佛是什么?佛是教育,这要搞清楚,确实是教育。佛陀教我们的经典的内容,你细心去观察,我把它分成五大类,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为什么要学这个?我们觉得人生一世不能白过,人生一世最重要的一桩事是提升自己,回归自性,这个重要,其他的不重要。方向、目标认识正确,贫贱就不在乎,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每天真正能做到烦恼轻智慧长,就不亦乐乎,不造业。过去迷惑颠倒的时候,造作许多的罪业,现在明白了,统统化解,这是功夫。怎么样化解?经教里面教我们太多了,最具体的、最有效果的莫非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你要真懂得,真正落实,什么业障都消掉,什么问题都化解了。
  你看菩萨教给我们,第一句礼敬诸佛,只要这句做到,我们就相信无始劫以来所造的业障就化掉了。这个不难,真正懂得之后,我要谦卑,对任何人都要谦卑,我要学尊敬。一个谦卑的人,懂得尊敬别人的人,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你业障都消掉了。以德报怨,尤其是这一生遇到的,遇到人看我不顺眼,恶意的毁谤、羞辱、陷害,我们知道他为什么不对别人,他对我?过去世的怨憎会!这八苦里头不是有吗?现在遇到了,果报现前,怎么化解?我们对他更尊重,我们只看他的本性,不看他的习性。他的本性是本善、本觉,他本来是佛,我应当尊敬他。他毁谤我,我赞叹他,他有一百个不好,总有一个好,我就赞叹他那一个好;那一百个不是处,一句不提,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时间长久了,慢慢他也听到,怨就解掉了。
  所以,绝不批评人,绝不说人过,要知道古时候说过失、教训人的人两种人,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父母、老师教训你,那个时候都懂得,你没有成年,小孩子,教训你的时候,在广庭大众上没有关系。到你成年了,女子十六岁,男子二十岁,有第三人在的时候决定不能说过失。说过失在什么?关起门来,没有人看见,这个时候批评你,说你过失。他内心感激你,你给他留面子。有很多人在一块的时候,那会结怨仇,为什么?你不给他面子。过失,对人的基本态度是隐恶扬善,在人面前赞叹他的优点,善的地方应当赞扬,恶的地方应当隐藏,不可以随便说的。「口为祸福之门」,现在人不懂,在言语上结深仇大恨,不知道有多少,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所以我们明白、懂得、学到了,而对於毁谤我的,羞辱我的,陷害我的,我们都存感恩、感激、报恩的心。人家问说,你已经原谅他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好感激?是的,消我的业障。真的是消业障,我完全接受,这消业障。
  要感恩的心报答他,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至少我用个真诚恭敬心,我在佛菩萨面前给他立个长生牌位,我每天修学功德回向给他,这应该的。学佛的人如果都懂得这些方法,都知道这样修,你说人与人之间,还有能不和睦,还会有冲突吗?连对立都没有了,哪来的矛盾、冲突!所以,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跟人,特别是人事,人与人的关系碰到障碍,回头想自己,问题出在自己这边,不在别人。如果什么事情都推到别人,是永远不能够化解,问题就愈来愈严重。解决再难的问题,从自己这面解决就很容易;你要想从对面那边去解决,可能是永远没有法子解决。这是化解问题的秘诀,小是个人,大,族群跟族群,国家跟国家,没有不能化解的。所以,大乘佛法是要宣扬,这个课程是要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听到,都能够学到,都能学到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战争,为什么?军队没用处了。人跟人之间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没有冲突,还要军队干什么?
  你就想想,每个国家现在花在军备上的钱有多少?那个钱省下来,要改善人民生活,不需要军队,做得到,不是做不到。佛菩萨的世界里没有军队,不但没军队,警察都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找一个警察找不到,华藏世界没警察。什么原因?十大愿王做到了。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你看《无量寿经》,在第二品里头「德遵普贤」。你就晓得,你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十愿要认真去学习,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是修普贤十愿。可是说到这个地方,不管学什么,基础决定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这是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是什么?小善,小教。你不要疏忽了,小教不会,大教就落空,小德不修,大德怎么会成就?哪有这种道理!
  所以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高僧大德没有了,为什么没有?大家不学。不学他来干什么?他没有必要来。不相信,不肯学,当然更不会理解,佛菩萨隐没了。如果我们一旦觉悟了,这个重要,我们认真要学,这些佛菩萨就出现,那是我们的感。我们今天的感是什么?我不想学,迷信,不要,我们是这个念头在感,佛菩萨满你的愿,都没有了。哪一天觉得这个好,我们要,我们很想学,佛菩萨都出现了。现在这个社会真的迷的人多,觉悟的人少,可是这少数觉悟的,能够带动多数迷惑的,带他回头,可能。现在科学工具很好,用这个方法就行。
  前几天有几个同学来看我,他们是搞这一行的,我看到很先进的宽频网路电视,画面、音声不亚於卫星电视,成本低了很多。我们晓得卫星太贵。这桩事情几年前我就想到,我想到卫星电视可能五年之后就被淘汰掉,很可能,是我想像当中的。将来取而代之的是宽频网路,而且接收非常容易,将来在手机可以接收。它们有个小电视机,就像香烟盒一样,可以装在口袋里,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看,二十四小时都能看。而且有个最大的好处,可以点播,不受时间的限制,现在的电视受时间限制,像我们讲经几点钟到几点钟,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才看到。如果点播,譬如我们今天晚上讲的,晚上同时可以看,明天早晨点播可以看到,中午也点播,随时随处这就方便了,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我们次序限制,我现在想看,我们现在是有一千多集,我现在想看第五百集,五百集就跑出来;我想看第六百集,六百集就跑出来。不需要按照顺序,想看什么这个画面就现前,我们现在已经讲了十二品,所以这非常先进。
  这些人到台湾去设台,把这个事情落实,台湾传媒没有限制,政府完全不管了。从前是控制,现在完全开放给民营,谁做都可以,没有一丝毫限制。这在全世界还很少有,政府不管媒体,这桩事情我还是最近才知道的。所以过去陈彩琼搞华藏卫视,我一直到现在才明了她怎么会搞成功,原来台湾开放了。因为我住在台湾那个时候,是管制非常严格,没有想到以后开放了。这也就属於是大众传播一样的,「其音普顺海众生,所有语言皆辨了,令彼一切悉欢悦」。
  底下这几句重要,「彼神具有贪恚痴,犹能善解一切音」,神,龙王是属於畜生道,它不是人道,它也不是天道,畜生道。它里头有修行,畜生修行证果的也不少,我们不能小看它。世间人一般人都知道什么?狐狸会修行,狐仙。狐狸从畜生身它先要修得人身,要修多少年?五百年,五百年它可以现跟人的身一样。这些龙王,龙神也能现人身,有灵性,虽有贪瞋痴,它有修行,它能把贪瞋痴降温。我们做的这套道具做得很好,我们有两套,以前那一套颜色深,就好比贪瞋痴很重。这套颜色很浅,你看三张合在一起,我们看外面还是看得很清楚,这就是什么?这是贪瞋痴比较薄,所以这两套很有味道。
  这就是有修行的畜生虽然有贪瞋痴,贪瞋痴比我们少、比我们薄,所以它的智慧、神通就比我们高,这是一种说法。另外一种说法,它的前生,它现在做龙王,像安世高那个同学不也是龙王吗?它前世是比丘,出家人,那个因就不一样。出家人他明经好施,就是有瞋恚,贪瞋痴没完全放下。所以,死了以后他没有提升,他堕落了,他堕到畜生道去做龙王去了。福报很大,这个龙王很灵,有求必应,是因为什么?过去生中讲经,通达教理,无论他在哪一道,在鬼神道,他灵性比别人高;肯布施,福报比别人大,这又是一个原因。所以,一个果报很多因素,无量因缘,《华严经》上佛所说的。所以它能解一切音,这是讲一个龙王,欲界里头的,没有离开欲界,用它来做个比喻。
  『况复总持自在力』,这是菩萨,住三昧者,就是得到三昧。得到三昧的人就得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就是把一切诸法的总纲领抓住。像释迦牟尼佛示现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那就是大总持法门他得到了;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面觉悟,也是得大总持法门。所以他一悟之后一切都通,在逃难期间当中,头一个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受持《大涅盘经》,常常她念《大涅盘经》,他在旁边听,意思完全明了,讲给她听。无尽藏比丘尼非常欢喜,拿著经问他,他说:我字不认识。她说:你不认识字,你怎么会懂得意思?他说:佛法义理与文字不相干。这就是得总持法门。
  得总持法门,他怎么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当然可以。龙神都能做得到,龙神是对大海里面水族,菩萨是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总持也是我们性德,都是自己本分上本有的,为什么把它丢掉?你想到这个地方,妄想分别执著一定要把它放弃。你不放弃永远不能恢复,不放弃这个,你永远在造业,永远会在三途受果报。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五0卷)  2007/1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5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二十个大喻我们学过第四喻。今天我们从第五看起,第五是「女授辩才喻」,比喻「授法益生德」。我们知道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应化在世间,就像佛在《法华经》上所说的,他到世间来干什么?这只有一桩事情,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在世间。这一大事是什么?就是帮助众生回归自性,圆满成佛,佛是为这个事情来的。当然这个世间一定要有当机的,当机的人不多没有关系,佛只要到世间来,一切众生没有不得利益的。当机的人,他一生成熟了,也就是说他真正得度了。如果在净土教里面来讲,只要往生就真正得度;其他法门里面就难讲了,其他法门要靠自力,佛菩萨帮不上忙。佛菩萨帮助他的,就是增上缘而已,像《华严经》上所说的,佛对众生只能做到开示。学佛的人,也就是佛的弟子,必须要能做到悟入,那就成就了。
  佛的开示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前面所具备的条件,就是前面的四喻,这二十个比喻也是如此,有次第的,不能颠倒的。后后深於前前,有后面,一定前面都包括在其中,前面不包括后面,后面包括前面。你看我们从这里学过来的,第一个比喻声闻现通,比喻什么?比喻菩萨自在益生,他成就了。他如果自己没有得解脱,他就不能帮助别人,举阿罗汉为例子,这是最低的水平。为什么?六道众生没有解脱的,只有证到阿罗汉才有八解脱。这只是在菩萨三德里面,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菩萨证三德,阿罗汉法身没有证得,般若没有现前,只有半个解脱,古人讲菩萨一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