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9
  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能够体会到,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心,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真心。《华严经》十玄门里面有主伴圆融,这个意思要懂,以我为主,是我心所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是我心所现,所以叫什么?自性如来。讲西方极乐世界,自性弥陀,自性释迦、自性药师,自性变的。讲报土,唯心报土;极乐世界,唯心极乐;华藏,唯心华藏;娑婆,唯心娑婆。
  在这里你就好好想想,夏威夷土著说的,「这个世界是你造的,你要对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众生负责任」,这他说的。他说得有没有道理?有道理。要负什么责任?你要爱一切众生,这很重要,在佛法里面讲大慈大悲,他不是身外之物,他是自己心现的、识变的。你是本位,你是主,那就是你心所现,我也是你心所现的,他也是你心所现的,整个虚空法界都是你心所现的。这个你心、我心、他心是什么?像大海里头起水泡,大海起很多很多水泡,每个水泡都做主。大海是自己的法性,法性是一个,所有水泡共同一个法性,但是每个都可以做主,一个做主,其他都是伴,叫主伴圆融。主不是唯一的一个主,是任一,佛法讲一是任一。任何一个都可以做主,任何一个都可以做伴,平等平等,主伴不二,皆是一心。水泡依大海起的,大海里无量无边的水泡,都是依大海起的,所以都是一心。懂得这个意思,我们在一切诸法里头,平等性现前,不会再有贡高我慢,不会再自以为是,这些烦恼习气马上就降温。
  《大智度论》里面这三观讲,分别色相,假名观也,是假观,色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一定要知道。性空寂灭,空观,性能现,性是什么样子?性是空、是寂、是灭。现的相是有,但是有它是幻有,它不是真有,它不存在,它不是真的存在。不存在,我们今天认为它存在,我们看的是相似相续相,这个要知道。就是前一个相跟后一个相,相似不相同,不可能绝对相同,相似。你说我们这个相,这就是相似相续相,我们这个身体身相在这个世间活了八十一年,相似相续相。你想想,我们不要讲那么短的时间,那短时间我们不容易体会,我们讲一秒。我们现在这一秒跟过去那一秒是不是一样的?不一样。人不是十年十年老,不是一年一年老,不是一天一天老,是一秒一秒老,这不一样,不是一个相。在佛法跟你讲,所谓亿万分之一秒这么快的速度,统统不是一个相,你才叫见到真相。你认为这个相天天都一样,那是假相,你被假相迷了,你被假相欺骗了。
  我用这个例子你们比较容易去想,去观想,就是一秒一秒不一样,叫刹那生灭,刹那不住。我的身、我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个样子,这叫事实真相,刹那不住,你还有执著吗?知道真相之后,执著自然放下了。才晓得我们无量劫来,吃妄想分别执著的亏吃太大了,如果早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的话,我们不就早成佛了吗?现在还不肯放下那就完了,你还要继续来!但是我们可以说,你肯定成佛,你肯定有成就的一天。可是你在轮回里面还继续有很长时间去打滚,在这里头受苦,受些冤枉苦,是你不应该受的,你没有理由受的,可是你不肯放下,你非受不可。空假中也是一念完成,即空、即假、即中,相有性空,事有理空,可是理事不二,性相不二,你这才能看到真相。你看到性、看到相,是看到二边,你不晓得二边是一,是一心,这才真正看到了真相。所以三观没有先后,皆是一心。
  「对此三观,应辨三止」,三观是看破,三止是放下,「谓方便随缘止,体真止,离二边分别止」。我们把这三个名词简单解释一下,你看方便随缘,方便是什么?方是方式、方法,便是便宜,方便两个字合起来讲就是最恰当的方式。普贤菩萨讲的恒顺众生,那就是方便随缘。方便随缘里面止,儒家讲的「知止而后有定」,止是什么?用最现实的话来说,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止住,也就是放下。你住在什么地方?安住在哪里?安住在《智度论》里面所讲的「三止三观」,你住在这个境界里头,这个境界也叫诸法实相。你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真相,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许多的众生都还迷在真相里头。你来了,你明白了,这些人迷了,你要怎样帮助他开悟?帮助他开悟那就讲了,不信的,你给他种善根;已经相信的,帮助他理解;已经理解的,帮助他修行;已经修行的,帮助他证果,叫普度众生。
  度化众生,无论什么身分,这就是方便随缘止。应以佛身得度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现菩萨身,应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就现比丘、比丘尼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耶稣身得度就现耶稣身,应以阿訇身得度就现阿訇身,什么身都现,为什么?不离一心,你看你的缘在哪里。《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耶稣是不是佛?穆罕默德是不是佛?是。摩西是不是佛?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就想想看,他在哪个环境里面,他现什么样的身,他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你看他的现身,看他的教学方法,你就知道那个众生的根机,他是在信的阶段,还是在解的阶段,还是在行的阶段,还是在证的阶段,你就统统都明白了。随缘方便止,止於诸法实相,那就止於我们此地所讲的寂用无涯,止於这个地方。你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绝对不会起心动念,绝对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你用得能自在,你能够随缘,能得大自在。
  第二个「体真止」,体真止是空观,方便随缘止是假观,假观止是方便随缘。空观,体真止,体达真理,与自性完全相应,自性里面空无所有,不但没有物质,连精神都没有。现在我们看到这些现象到底有没有?没有。那你就是从相上看到性,就见性,从事上看到理,理事不二,那就是「离二边分别止」,中道观。中道观心清净,决定没有分别,所以六祖说话是用中道观,给你讲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他答覆印宗法师的话,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里头三止三观统统用上。你由此可知,六祖是什么心?六祖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所说的这些三止三观,还都是对迷了真心的人他才起这些东西,用这些方法来教,希望他搞明白之后放下。二边都放下,你就恢复到自性,你才能明心见性,你才能大彻大悟,真正叫你念虑不生。你还会生起这个念头,这就错了。
  后面大师说「既止观双运,亦名一心三止也,即一而三,即三而一,双照三一,双遮三一,是无碍也」。下面解释,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就能想得通,「准思可见」,以这个为标准,你去想想就通了,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双照是讲观,双遮是讲止,双照就是三观,假观、空观、中观;双遮就是三止,随缘方便止、体真止、离二边分别止。双照、双遮就是不二,就是不二的意思,那就无碍,无碍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法身、般若、解脱,全现前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最后一段结劝,劝导我们,这个话讲得非常恳切,「此是菩萨圆融功德而自庄严,触目对境,常所行用,希心玄趣,幸愿留神」。这说的是我们自己。菩萨他觉悟了,他用上了,圆融的功德,这是我们每个人统统都有的。只是我们现在不觉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三个东西障碍住,你说这不放下行吗?你不放下永远障碍。这样殊胜的功德不是没有,本有,用不上。底下说触目对境,常所行用,你六根对待六尘境界就是用这个,这就是行佛所行,用佛所用。末后两句话劝我们,希望我们要用心,要能够趣入,要能够契入,玄是玄妙不思议。幸愿留神,愿有缘读到大师的注解,听到大师的开示,好好留神要契入,这是自己的境界,不是别人境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四0卷)  2007/9/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4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十段,「寂用无涯三昧门」,第二段「正显业用」末后的一段,「三世间自在」。第一段是讲「根境相对以辨自在」,这段的意思我们都学习过了,现在我们把经文念一遍,总共有十二首偈颂。
  【於眼根中入正定。於色尘中从定出。示现色性不思议。一切天人莫能知。於色尘中入正定。於眼起定心不乱。说眼无生无有起。性空寂灭无所作。於耳根中入正定。於声尘中从定出。分别一切语言音。诸天世人莫能知。於声尘中入正定。於耳起定心不乱。说耳无生无有起。性空寂灭无所作。於鼻根中入正定。於香尘中从定出。普得一切上妙香。诸天世人莫能知。於香尘中入正定。於鼻起定心不乱。说鼻无生无有起。性空寂灭无所作。於舌根中入正定。於味尘中从定出。普得一切诸上味。诸天世人莫能知。於味尘中入正定。於舌起定心不乱。说舌无生无有起。性空寂灭无所作。於身根中入正定。於触尘中从定出。善能分别一切触。诸天世人莫能知。於触尘中入正定。於身起定心不乱。说身无生无有起。性空寂灭无所作。於意根中入正定。於法尘中从定出。分别一切诸法相。诸天世人莫能知。於法尘中入正定。从意起定心不乱。说意无生无有起。性空寂灭无所作。】
  这是这段十二首偈颂,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说了很多。这些入定、出定自在无碍,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佛菩萨不给我们说出,我们的确没有发现过,没有感觉到天天在用。没有感觉到当然也不是没有原因,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我们的心动乱,菩萨的心不乱。入定就是讲的清净心、真心,出定是起用,用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我们是这种作用。可是这个作用从哪里起来的?还是依真心起来的。妄心,妄不离真,真妄不二,这才是真。真妄要分开来那就迷了,真妄不二就觉而不迷,所以我们的毛病,原因就在此地。现在佛菩萨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知道出入没有障碍。这个地方只说了根尘相对,觉悟的人不叫尘,为什么?他不染污。我们六道凡夫叫尘,尘是灰尘、尘土,表染污的意思,为什么染污?我们根尘一接触就生烦恼。烦恼是染污,生起贪瞋痴慢、七情五欲,所以叫尘。佛菩萨根尘相对没有染污,就叫境界,根境相对。
  我们要学佛,要想回归自性,就要学不染污,不染污你一定要看破,知道根境都是幻相,皆不可得。《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根境都不可得,你就不会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你就得自在。所以,清凉大师在《疏钞》里头总结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真正知道「事理无碍,根境一如」,一如就是不二,这个时候自然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你就入华严境界;换句话说,你就明心见性了。见性就是佛,你本来是佛,现在又恢复佛的本来面目。所以说来说去,说到最后一句话是真话,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经文,清凉大师只讲四字「念虑不生」,念虑不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无论是眼见、耳听、鼻嗅、舌尝统统是这样的,这个结论非常的重要。
  末后大师劝导我们,说这是「菩萨圆融功德而自庄严」,我们在此地把功德,就这段经文的意思说明什么叫功,什么叫德。寂是功夫,用就是德,德是大自在,是事事无碍。大自在、事事无碍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寂来的,寂就是清净心,清净到极处。寂的反面就是动,我们的凡夫心是动的,动是妄心,寂是真心,所以大涅盘叫寂灭,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寂灭。寂是功,灭是德,灭什么?灭烦恼习气。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统统灭了,没有了,这是真实的功德。「触目对境,常所行用」,一天到晚都在用,你睁开眼睛你会看,竖起耳朵你会听,不都在起用吗?菩萨的作用,六根对六境的作用是圆融功德而自庄严;那我们现在起的作用,是烦恼、念虑相续不断,我们的作用在这里,这就是凡圣差别之处。
  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就晓得,怎样转凡成圣、转迷为悟、转苦为乐,都在这一念之间。真的讲到最后就是用心不同,他用清净心,我们用生灭心。你看前念灭了,后念又生,生灭不住,生灭不住叫无常,我们错在这里。可是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动静不二,那才叫真正的寂灭。如果把动静分成二边,你是凡夫,你现在在用功,功夫不到位,功夫真正到位是动静不二,那真的叫寂静。到底下这一章我们就学到了。所以,清凉大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