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作者:缘圆      更新:2024-03-30 10:47      字数:4847
  这回稻田没了稻子,初五也不扒拉淤泥了,直接把簸箕里的淤泥往只剩稻茬的稻田里泼上去。淤泥受到冲击四下散开,果然有两条拇指大小的泥鳅在淤泥里面,这会儿没了淤泥的遮掩正弯了软软的身子到处游动呢。
  迎春和立夏见了泥鳅,惊呼一声,笑着跑过去抓。迎春有了一次经验,学聪明了,拿了身边的稻杆覆在泥鳅身上才去抓,这样就不怕泥鳅滑溜了。立夏不知道,直接伸了手去抓,可怎么也抓不到手上,她在稻田里追着泥鳅跑,把迎春和初五逗乐了。
  掏了这处,初五赶紧上来。脚上全是淤泥,也不穿草鞋了,让立夏提着草鞋,姐妹三人继续沿着水沟找。
  三人这般摸了这条沟再掏那条沟,一个上午也得了不少,泥鳅足足有二十条呢。这回小鱼得的少,估计只有一个海碗的,黄鳝还没有找到一条。
  因为没带午饭,三人要回去吃午饭。中午往回走的时候,到得一处还有积水的水洼,初五便停下来洗手洗脚。
  却听得迎春一声惊呼,“姐快看!有鱼有鱼啊!”
  迎春又跳又叫的,着实吓着了初五,她还以为有蛇呢!但很快又反应过来,这寒天冻地的哪里还会有蛇。转头看去见迎春指着水洼高兴的叫唤,初五看去,就见她洗手的水洼对面浅滩地方有两条巴掌大的鱼。
  水洼是从山里流出来的溪水形成的,有五六米宽。周围有不少牛蹄子印,应该是放牛的赶牛喝水的地方。因为里面的水很浊,初五刚来时候也没注意,竟是有这么大的鱼在!
  立夏也看见了,惊呼道:“真的有鱼啊!好大的鱼!”
  “迎春,簸箕拿来!”初五也是高兴啊,她掏了这么久水沟子,见过最大的鱼也不过两个指头大,现在这鱼可有她巴掌大呢!
  初五赶紧挽了裤子,拿过簸箕,试探着趟下去。水洼最深的地方到了初五的大腿根处,初五夹着簸箕,站在水洼里重又挽了裤腿,才继续去拿簸箕围鱼。迎春和立夏也没闲着,一人找了一根棍子,守了两边拍水,帮忙赶鱼呢。
  “姐,左边左边!鱼到左边去了!立夏赶紧赶过来!”迎春一面挥着手中的棍子拍水赶鱼,一面还不忘指挥。
  “赶过去了赶过去了!大姐赶紧把鱼兜起来!”立夏也是激动,小小的娃子,费力的挥动棍子,喊道。
  五六米的水洼对现在的初五来说着实有些大,但好在她前世也不是没做过这样的事,又有两个妹妹帮着赶鱼。没一会儿兜到了第一条鱼,初五赶紧费力把鱼往岸上甩去。
  那巴掌大的鱼到了岸上还在蹦跶,但离了水,没蹦跶几下它就停了。只一抽一抽的还在地上动,迎春和立夏早惊呼着跑过去看了。初五没出水,让迎春把鱼拾进水桶,又开始了第二轮围堵。
  姐妹三人围追堵截的,早忘了要回家去了。最后从水洼里捞上了五条鱼,两条巴掌大的,剩下三条只有两三指宽。捞了鱼,三人的衣服早已经被水打湿,但并没影响三人高兴的心情。初五这才提着满满的收获,带着两个妹妹回家。
  半路上遇上了来找她们的杨氏,原来杨氏见她们过了午饭时候还没回来,担心她们姐妹三个遇上危险,出了什么事,便背上满福寻了来。
  迎春和立夏高兴的给她讲抓到大鱼的事,杨氏见她们几个没事,只是衣服湿了便也没责备什么,让赶紧回家换衣服去了。
  初五下午又出去了一趟,这回只有迎春和她去。立夏毕竟人小,上午时候走了许多路,早累得不行了,这会儿就算是请她也不出来了。
  下午她们依然去的大冲坳外的水沟,天擦黑的时候她们才提了水桶回来。里面装了下午的收获,十五条泥鳅,五条拇指大小的黄鳝。
  初五捉泥鳅的时候很小心,就是不想伤着泥鳅,好留着鲜活的去镇上卖呢。牛头村在上云县附近,走路到县里最快也要大半天时间,慢了的路上还有可能得过一夜才能到县里。所以,即使县里卖泥鳅能卖贵些,初五也没想着去县里卖,而是到附近的杨柳镇上。
  从牛头村到杨柳镇也不算近,走路得两个多差不多三个时辰,但坐牛车就能快些。后村儿老魏家是有牛车的,他家牛车常来往于牛头村和杨柳镇,搭客拉货的都行。
  杨氏昨天晚上就到老魏家打了招呼,让明天五更时候把牛车赶上往村口的大路,让老魏在那里等着。
  五更时分老魏果然来了,初五早等在那里了。一起的还有背着满福的杨氏并迎春立夏。杨氏终究不放心初五一个人去镇上,便也一起来了。她顺便去镇上绣坊看看有没有外放的活计,也好接了几件回来做,赚些进项也好。
  老魏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但常年下地又赶车的,且他开春时候死了家里的小孙子,忧伤过度,人看着更显得苍老了。老魏话不多,把牛车赶到村口大路,见了初五她们便让上车。
  初五上了牛车,杨氏和立夏坐在一边,初五和迎春坐在另一边。牛板车两米来宽,因着平日也搭客老魏便在车上放了几个稻草蒲团,几人上了车便拿了蒲团来垫着坐。
  古代的五更天相当于现代的3点到5点这一段时间,初五估摸着现在时间也就大概凌晨四点多。十一月的凌晨已经很冷了,出门时候杨氏拿了两条大巾子,这种大巾子里塞了一层薄薄的棉花,秋天时候夜里凉,初五一家盖的就是这种被巾,她娘拿出来的这两条应是冬天出门用的。果然上了车杨氏就给了初五和迎春一条,她自己留了一条,用被巾把立夏和她自个包裹了起来。牛车一颠一颠的,立夏上了车,没一会儿就挨着杨氏睡着了。
  初五拿被巾把自个和迎春包了个严实,当真暖和了不少。
  “姐,你说我们的泥鳅能买多少钱?”迎春伸手摸了摸身边的小木桶,里头装的是她们抓来的三十条泥鳅和五条黄鳝。
  她们本来是抓了三十五条泥鳅的,有五条泥鳅初五看着不精神,昨晚上煎着吃了。水桶里的泥鳅和黄鳝大约有五六斤,“估摸着能卖个五六十文钱的。”
  “这么多呢!姐,我们回来天天去抓吧!”迎春听说可能有五六十文钱,可是高兴了,提议回家了天天去摸泥鳅。
  “你们赶早是去卖泥鳅呢?”老魏不多话,但听得她们是去卖泥鳅的,便也说上了两句,“前天我听人说镇上温家的大小姐体虚盗汗,温大奶奶正急着找泥鳅和黄鳝呢,你们要不拿去温家问问?”
  “谢谢魏老爹,我们定拿去问问。”杨氏在一边接了话,道谢道。
  “谢什么,我也只是听说了这回事,跟你们说说,不定她们早前就得了这两样东西,你们去还不定要不要了。”老魏甩了一鞭子面前拉车的水牛,道。
  “她们家要是不需要,我们也可拿了到菜市上卖的。她们若是要,一次也会买完,省了我们天寒地冻的蹲在街边去守摊子。”杨氏上牛车的时候就把背上的满福解了下来,抱在身前,好不让他冻着。这会儿她紧了紧被巾,又把怀里的满福换了一边手抱着,道。
  老魏不再说话,迎春也困了,挨着初五头一点一点的,初五把她的头往膝盖上按了按。迎春便顺势躺在了初五的腿上,初五又把被巾拉了拉,让迎春的腿也盖上布巾。她们今天都是穿了唯一的一双布鞋出来的,双脚上倒不觉得冷。
  ☆、第22章 佃户(二十二)
  牛车滴答滴答的走在路上,往杨柳镇的路平整,不算颠簸。因为今天是镇上的圩日,人们起早赶集,路上也见着有几辆同样在赶路的牛车,和挑了担子走在路上的行人,想是赶早去摆摊的摊贩。
  天刚大亮的时候她们的牛车就进了杨柳镇,杨柳镇不比上云县,有那城墙围起来,进城的路口还有人看守。杨柳镇进镇的路口多,有路就能进去,她们是从西边进去的,那里靠近温地主家。
  进了镇,所见的都跟村子乡下不一样了,房屋街道都是宽敞整齐。她们进去的那片地方基本住的都是有钱人家和他们的仆人,房屋从院墙外头看着都觉得气派。因为是大早上,她们的牛车经过那些大户的时候,也见着几个家丁打扮的仆人在洒水扫扫地呢。
  “这里就是温地主家了,你们在这里下了,我把车赶磨坊去,下午时候在东边的路口等你们。”老魏放下她们,便把车赶出了巷子,去磨糯米粉去了。
  老魏车上拉的糯米粉是村里几户人家托了他拉到镇上磨坊去磨的。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这些过年要用的东西。她们这地方大年初一是要做了汤圆供神,也要煮汤圆吃的,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镇上的磨坊因为碾盘细,出来的米粉也细腻,村里有闲钱又讲究些的人家便会到镇上的磨坊来磨米粉。初五家没那个闲钱,她娘准备在村里借了石磨自己磨。
  初五她们下来的地方是个小巷子,应该是温家的角门。她们这样的人是不能上人家大门去的,大户人家的大门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走,平日大门开门的时间都很少。大户人家的丫鬟婆子、主子媳妇的要出去基本都是从角门出去的。初五现下在的地方应就是一处角门,站在门外也能听见内里的忙碌,只不知这角门通往的是个什么地方。
  杨氏上前去敲门,没一会儿就出来了个十一二岁的丫头。开了个门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大清早来找谁的?”
  “姑娘,我们听说大奶奶在找泥鳅和黄鳝,找了些来,你看是不是跟你家大奶奶说说?”下了牛车,杨氏便又把满福背上了背。此时她提着小水桶,揭了上面的小盖子把水桶里的泥鳅和黄鳝给来人看。
  “多大点事,还要麻烦我们奶奶,你等着吧,我把厨房的王大娘给你找来。”那丫头见了桶里的泥鳅和黄鳝,知道真是来卖东西的,说了两句,便又进去了。
  那丫头进去时候没把门给关上,留了条巴掌大的缝。初五站在外头往里看去,就见那院子里一口大水井,水井边上两十三四岁的丫头。一个穿着淡粉色的绣梅花石榴裙,一个穿着嫩黄色的绣百合百褶裙,两人正在洗菜。
  “听说今早那人又被奶奶教训了!”粉衣丫头说着伸出了四根手指,在那黄衣丫头面前晃了晃,笑得一脸幸灾乐祸的道。
  “哼!真以为上了爷的床就是主子了!哪天赶了出去才是好呢!”黄衣丫头冷笑一声,道。
  “要我说留着她给咱奶奶解闷的好,也给那些不长眼的看看,主子的床是这么好爬的?她也不过乡下穷旮旯里来的丫头,到了我们面前还充主子,指手画脚的,刚来就把麝香给打了!哼,如今倒看看她是怎么个得意法儿!”粉衣丫头幸灾乐祸的道。
  “别说了,王大娘来了!”黄衣丫头朝那粉衣丫头努了努嘴,小声提醒。那粉衣丫头听了,也不再说话,只埋头洗菜。
  初五本不知道她们说的是谁,但后来听说到什么乡下穷旮旯来的也充主子,又想到那天洗冬衣的时候七婶方氏过来和她娘说的话,便知道这两个丫头说的正是张寡妇的女儿张小霜呢!
  听她们的话,张小霜在这里过得很不好,其实初五不用听说这些也能猜到张小霜的日子不好过。大户人家锦衣玉食,但日子也不是这么好过的,后院里的阴谋阳谋,明争暗斗,那是没有刀光剑影的修罗场。前世的初五在某朝的宫廷剧看多了,也知道个大概。只再不好也是张小霜和张寡妇自个选的路,她这个跟她们搭不上半毛钱关系的人也做不了什么。
  “是你要买泥鳅和黄鳝?”王大娘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妇女,人生的矮胖。水桶腰上正围着条藏青色的围裙,圆脸蛋,但看着却并不和善。
  “是的,听说大奶奶在找这两样东西,小妇人便提了些来。”杨氏把小水桶往王大娘跟前提了提。
  王大娘伸手进去捞了两把,见里面都是活生生的泥鳅和五条黄鳝,便抽出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道:“这些我们都要了,小红去账上提八十个钱来。”
  那开门的叫小红的丫头应了声,便去了。王大娘提了小水桶进去,没多会儿那叫小红的丫头提了小木桶,手里拿着一串用绳子穿好的铜钱出来了,“这里是一百个钱,多的二十个钱是大奶奶赏的,让再有了泥鳅和鳝鱼都往我们这边送。”
  原来这丫头去提钱的时候,路上正好遇上了来厨房的准备亲自做糕点的大奶奶。大奶奶知道了有人送来了泥鳅和鳝鱼,便让多赏了二十个钱。
  冬天水冻天寒的,泥鳅和黄鳝都藏在洞里,要找它们可不容易。那大奶奶想是要经常给大小姐吃这两样补身体,这才拿了钱赏她们的。
  杨氏笑着应下,收了钱,便提上小木桶,带着初五姐妹三人出了小巷子。
  出得巷子,杨氏摸摸身前兜里的一百个钱,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