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换裁判      更新:2024-03-18 14:45      字数:4725
    尔时,指将启金刚法会那一天。世尊,是佛的通号之一,即梵语薄伽梵。佛的功德智慧,究竟无上,不但为世间的人天所尊重,也是出世的三乘圣者所尊敬的,所以名为世尊。食时,约为上午九或十点钟。佛及比丘们,过著乞食的生活,又受过午不食戒。所以,进城去乞食,总在那个时候。佛见乞食的时候到了,所以著衣持敺;i城去。佛制:衣有五衣、七衣、大衣三种。五衣名安荼会,不论睡觉做事,就是大小便,也不离身,这是内衣。七衣名郁多罗僧,即入众的常礼服,在大众中所穿。大衣名僧伽黎,即衣,在乞食、说法等时所穿的,是佛教大礼服。此处著衣,即大衣。但不定是穿了走,或担在肩头,或由侍者拿著,到城村附近,才穿起来。敺#O盛饭的器具,译义为应量,即随人的食量而有大小不同。佛用的斳稟传说是石斳稢成道後,有商人奉栣f荆緼但没有食器。四天王各献一石斳稟佛就合四为一斳稟所以佛敺!氲?u,有四层砯痕。给孤独园在城外,所以说入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是叙述乞食的经过。佛教的乞食制度,是平等行化;除不信三宝不愿施食者而外,不得越次而乞,以免世俗的讥毁。乞食以後,即回霸俺苑埂7钩院昧耍庥职呀撬拇笠拢⒎欧故车臄芊A一一的整洁收起。入城乞食是赤足的,路上来回,不免沾染尘埃;佛陀行同人事,所以需要洗足。敷座而坐,?非闲坐,是说随即敷设座位,端身正坐,修习止观。如上所说的,乞食属於戒,坐属於定,正观法相属於慧。又、来往於霸凹吧嵛莱侵校巧硪担蝗攵ㄉ阈恼郏且庖担幌旅娉龆ㄋ捣ǎ从镆怠H稻嘧剩到鸶瞻闳艟脑灯稹?br />
  大乘经每以佛陀放光、动地等为发起,而本经却以入城乞食为开端。般若经的中心思想,在悟一切法无自性空,离种种妄执。但不得性空的实义者,信戒无基,妄想取一空,以为一切都可不必要了。不知佛说性空,重在离执悟入,即离不了三学;假使忽略戒行,定、慧而说空,决是‘恶取空者’。从体悟说:性空离相,不是离开了缘起法,要能从日常生活中去体验。所以,穿衣、吃饭、来往、安坐,无不是正观性空的道场!佛将开示般若的真空,所以特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性空即缘起,缘起即性空的中道。
      甲二 正宗分
    乙一 般若道次第
    丙一 开示次第
    丁一 请说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何住?何降伏其心?’】
   本经以须菩提为当机者。在般若法会中,须菩提是声闻行者,不是菩萨,那他怎能与佛问答大乘呢?这因为般若虽但为大乘,而密化二乘。又因为他与般若法门相契:第一、他是解空第一者,是证得无诤三昧者,於性空深义能随分彻了。其次、他有慈悲心,哀愍众生的苦迫,所以不愿与人诤竞。得大智慧,能从慈悲心中发为无诤的德行,有菩萨气概,所以般若经多半由他为法会的当机者。
  长老,是尊称。凡年高的;或德高的,如?持律仪、悟解深法、现证道果,都称长老。须菩提,是梵语,译作空生或善现。传说:他诞生时,家内的库藏财物忽然不见;不久,财物又自然现出,所以立名须菩提。佛弟子请佛说法,是有应行礼仪的。所以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而起,偏袒了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问佛。袒,是袒露肉体。比丘们在平时,不论穿七衣或大衣,身体都是不袒露的。要在行敬礼时,这才把右肩袒露出来。跪有长跪、胡跪,右膝著地是胡跪法。袒右跪右,以表顺於正道;合掌当胸以表皈向中道。如论事,这都是印度的俗礼。
  须菩提随顺世俗,先硈睵释尊说:太希有了!世尊!如来善於护念诸菩萨,又能善巧的付嘱诸菩萨!这太希有了!如来,即佛号多陀阿伽陀的义译。梵语本有三种意思:即从如实道中来的,如法相而解的,如法相而说的;通常但译为如来。什麽叫护念?什麽叫付嘱?护念即摄受,对於久学而已入正定聚的菩萨,佛能善巧的摄受他,使他契入甚深的佛道,得如来护念的究竟利益。经说菩萨入地,有佛光流灌或诸佛亲为摩顶等,即是心同佛心而得佛慧摄受的明证。付嘱,即叮咛教诫,对於初学而未入正定聚的菩萨,佛能善巧教导,使他不大乘行,能勇猛的进修。又可以说:佛能护念菩萨,使他自身於佛法中得大利益;佛能付嘱菩萨,使他能追?佛陀的高行,住持佛法而转化他人。总之,佛能护念菩萨,付嘱菩萨,所以大乘佛法能流化无尽。教化菩萨的善巧,早为须菩提所熟知,所以先就此推尊硈扬如来,以为启问大乘深义的引言。有解说为:须菩提‘目击道存’,‘言前荐取’,所以殷勤硈睵,这可说是别解中极有意义的。
  接著,须菩提问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女们,应怎样的安住其心?怎样的降伏其心?此二问,是为发大菩提心者问的,所以什麽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先有明确的了解。阿耨多罗,译为无上;三藐三,译摪q缣F菩提,译觉:合为无上摪q融情C这是指佛果的一切,以佛的大觉为中心,统摄佛位一切功德果利。单说三菩提(正觉),即通於声闻、缘觉,离颠倒戏论的正智。撟普擁艫摪q融惕Y於一切法的如实性相,无不通达。但这是菩萨所能分证的,唯佛能究竟圆满,所以又说无上。众生以情爱为本;佛离一切情执而究竟正觉,所以以大觉为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发成佛的心。发心,即动机,立志,通於善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是第一等的发心。以崇高、伟大、无上、究竟的佛果为目标,发起宏大深远的誓愿,确立不拔的信心,这名为发无上摪q融惜裍C但是,为什麽要成佛?要知道:大菩提心是从大悲心生的;所以发心成佛,与救度众生有必然的关。经上说:‘菩萨但从大悲心生,不从馀善生’;‘为利众生而成佛’,都是此意。由於悲心的激发,立定度生宏愿,以佛陀为轨范,修学大悲大智大勇大力,以救度一切众生,名为发菩提心。因此、如贪慕成佛的美名,但为个己的利益,那是菩提心都不会成就,何癋成佛!
  应何住与何降伏其心,可通於二义:一、立成佛的大愿者,应当怎样安住,怎样降伏其心?一、怎样安住,怎样降伏其心,能发起成就菩提心?住,龙树释为‘深入究竟住’。凡发大菩提心者,在动静、语默、来去、出入、待人接物一切中,如何能使菩提心不生变悔,不落於小乘,不堕於凡外,常安住於菩提心而不动?所以问何应住。众生心中,有种种的颠倒戏论,有各式各样的妄想杂念,这不但障碍真智,也是菩提心不易安住的大病。要把颠倒戏论,一一的洗?,所以问何降伏其心。住是住於正,降伏是离於邪;住是不违法性,降伏是不越?尼。但此住与降伏,要在实行中去用心。如本经即在发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等)中,开示悟入此即遮即显的般若无所住法门。无住与离相,即如是而住,即如是降伏其心。
  什公所译,惟有此二问。此二〓〓住与降伏,於菩提心行上转;全经宗要,不过如此住於实相而离於戏论而已。诸?译,於住及降伏间,更有‘何修行’一问。考无著论,此三问遍通於一切,即於发心(发起行相),及修行(行所住处),都有这愿求的住,无分别相应的行,折伏散乱的降伏,与本译意趣相近。世亲释论,将此三问别配三段文,隔别不融,与本译即难於和会。
      丁二 许说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  佛听了须菩提的硈睵与请问,就印可硈睵他说:好得很!好得很!你说得真不错!如来的确是能善巧护念诸菩萨,能善巧付嘱诸菩萨的。现在,我要给你说发大菩提心的,应当这样的安住,应当这样的降伏其心:你仔细听吧!须菩提得到了如来的应允,欢喜的回答说:是的,世尊!我们都愿意听你的教诲!
  如是住及如是降伏其心,约全经文义次第说,当然是指如来下文开示。但古德曾解说为:如上文所说的〓〓乞食、著衣、持斳稡入城、洗足等,那样安住,那样降伏其心。须菩提的‘唯然’,即契见如来的深意,这真是富有新意的别解!
      丁三 正说
    戊一 发心菩提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发心菩提,即初发为度众生而上求佛道的大愿,也称为愿菩提心。自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至而灭度之,是菩萨的大悲心行。自如是灭度至即非菩萨,是与般若无相相应,要这样降伏其心,安住其心,悲愿为本的菩提心,才能成就而成为名符其实的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的简称。萨?是众生〓〓新译有情,菩提是觉。发心上求大觉的众生;或上求大觉,下化众生的,名为菩萨。菩萨以菩提心为本,离了菩提心,即不名为菩萨。摩诃萨,是摩诃萨?的简称。摩诃译为大;菩萨在一切众生(凡夫,小乘)中为上首,所以名摩诃萨。还有,萨?,在凡夫以情爱的动为中心,生存争,一切互相的争执、残杀,都由此情爱的妄执所引发。众生的情爱胜於智慧,所以一言一动,都以一己、一家、一族、一国的利益为前提,甚而不顾众生多数的福乐。菩萨发菩提心,以智慧?化情爱,发为进趣菩提,救度众生的愿乐;於是乎精进勇猛的向上迈进,但求无上的智慧功德,但为众生的利益,此心如金刚,勇健、广大,所以又名摩诃萨?(萨?即勇心)。应如是降伏其心,即於菩萨应发的度生大愿中,不著一切众生相。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是总举一切众生。众生是五众和合,生死流转的众生。一切众生,可以分作三类说:一、从众生产生的方式说,有四种:卵生,如飞禽等。先由母体生卵,与母体分离,再加孵化而产生。胎生,如人兽等。起先也类似卵,但不离母体,一直到肢体完成,才离母体而生。眔生,如昆虫等。先由母体生卵,离母体後,吧闶芤恍┧旨拔露龋槐湓俦洌糯锏匠沙娼锥巍;缣焐系闹谏际怯梢盗Τ墒於鋈徊摹6⒋又谏蕴宓挠忻挥猩ā镏仕担卸啵河猩模缬缬肷绲闹谏N奚模俏奚缰谏9仂段奚纾兴凳敲挥校可干怯械摹S兴担合干裁挥校鲇行氖兜幕疃H⒋又谏挠忻挥行氖端担腥啵河邢氲模缛死嗉耙话愕奶烊ぁN尴氲模馐峭獾牢尴攵ǖ墓ǎ尴胩臁U馕尴氲闹谏兴担褐皇敲挥校肯缘男氖叮⑾傅男氖妒怯械摹S械乃担菏谗嵝氖兑膊黄稹7窍敕欠窍氲模俏奚绶窍敕欠窍氪Φ闹谏K翟谑怯邢氲模《饶承┳诮淌Γ晕酱锓窍敕欠窍氪Γ褪悄拷馔蚜恕K裕鸱ㄖ谐浦窍敕欠窍耄此涿挥校肯搿怯邢耄褂邢赶搿俏尴耄换谷≈缦耄挥心芙馔涯兀?br />
  发菩提心,本经以大悲大愿去说明;可见离了大悲大愿,即没有菩萨,也没有佛道可成。以度生为本的菩提心,第一,是广大的:不但为一人,一些人,或一分众生,而是以一切众生为救拔的对象。又是彻底的:众生的苦痛无边,冷了给他衣穿,饿了给他饭吃,病了给他医药,都可解除众生的痛苦;政治的修明,经济的繁荣,学术的进步,也著实可以减轻众生的痛苦。但苦痛的根源没有拔除,都是暂时的,局部的,终非彻底的救济。所以,菩萨的大菩提心,除了这些暂时的局部的而外,要以根本解脱的无馀涅?去拯拔众生。涅?为名词,指解脱生死苦迫的当体;灭度是动词,即使众生於涅?中得到众苦的解脱。涅?本不可说一说多,然依世俗施设来说,即有凡外与佛法的不同。世俗有人说:冷了饿了,有饥寒的苦迫;如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