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孤悟      更新:2024-03-05 17:17      字数:4806
  忻挥卸杂氪恚朴攵瘛D阒灰耍憔褪嵌缘摹R蛭赖禄蛐叛龆淞说娜耍皇且蝗荷底樱缓鲜噬钤谡?0世纪的文明里。
  事实上,人的不安及空虚感在急剧地升高。美国人想尽一切方法区阻止贩毒,却没有办法阻止人们吸毒。世界各地的自杀率及伤害案皆显著地在升高。许多人籍着虐待他人来得到〃满足〃,其中不少受害者竟是儿童。人们试着用一切方法来宣泄胸中的苦闷,用一切刺激来派遣不安,却只能暂时缓和以下苦闷的程度,而无法有效地使自己体会到生命中本来有的喜悦安和。就象市场上的头痛药一样,每一种都可使人暂时不头痛了,却没有任何一种可以使人今后永不头痛。聪明的人类在尝试使自己比较愉快时,往往变的无力而笨拙,不知如何才是快乐之道。
  这就是这本书的目的…希望人们能通过先哲的智慧及由其中而生的修行方法,使我们加深对我们自己的了解与锻炼,找出人性中之病根而加以根治。提高人性,解决人类的问题。
  提升人性的方法有许多,当今世界上的各大宗教皆以在发挥其影响力而做了许多贡献。我并不觉得佛教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但我觉得佛教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人类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透过人类自身的智慧。而本书所要讨论的主题,就是人类的先哲之一—佛陀所提出的提升人类智慧的方法。
  念处,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的修行方法—四念处。
  在2500多年前的印度,有一个小国的太子,名叫悉达多。因为目睹人类及生物界中种种互相迫害的行为,及生命本身具有的生、老、病、死等苦痛,决定出家学道,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解除众生的苦恼。经过6年的学习、探索及自我实验,他终于悟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因此而知道人类到底当如何认知及自我训练,方能彻底的由一切牢笼中解放出来,在当时及后来由许多人实验后,证明为非常有效、真实不虚,故佛教徒尊称他为〃觉者〃(觉悟出人生真谛的人),也就是梵语的〃佛陀〃(BUDDHA ,简称佛)。佛弟子把他的言教开示,作整理及集结,就有了〃佛经〃。在佛经中记载了许多佛所说过的话及佛所经过的事。在佛说过的话语中,包含了许多他所体悟到的道理,其中最主要的基础就是〃缘起法则〃。而他所提出的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八正道。四念处是八正道中的修行方法之一。
  所谓〃四念处〃,其实就是四个修行中观察觉照的对象,分别是身体、感受、心的一般状态及心中的思想观念。佛要修行人在这四个地方(身、受、心、法),均能对现象的起落观照清楚而不染着,就是四念处的修行。
  前言
  我们往往有高远的理想及复杂的思想,却没有能力让一些简单的事情付诸实现。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人类能登陆月球及造原子弹,却不能免于贫穷及战争的威胁的现象。四念处修行方法最大的特色,就是它要修行人时时直视自己的生命,看清自己真的是在做什么。使人类真的〃见到〃自己在做什么,我觉得这是解决人类问题所迫切需要的。以这一点而言,佛所提出的四念处修行方法,是尤其弥足珍贵的。
  有理想而不能实现,最主要是因为能力不够。以佛法的观点而言,人类有两项基本潜在的能力,是应该被锻炼而发挥出来的。一项是认清真相的智慧;另一项就是关怀他人,愿为他人服务的爱心也就是慈悲。在佛法中,智慧及爱心均是一种〃能力〃,是可被修行人经过自我的反省及训练而具备的东西,是人人皆可达到的。人不需要相信一个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存在,也不需要和另一个身外的存在或境界相结合,就可以达到具有智慧及爱心两种能力的人格。也唯有当人类的智慧及爱心皆成熟到了一个程度后,人类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故当佛陀用其智慧在深入观人类的苦难时,他所采取的态度是非常合理而科学的。他认为除了人类自身能努力去反省并锻炼自己,而提升自己的智慧及慈悲外,并没有第二条真正实际可行的路。这就是佛在两千多年前给世人的教诲。
  佛法真正的可贵,在于其实际。实际的话不一定那么美丽动听,但却可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阅读佛说过的话,仍会如此深刻地被佛的智慧及慈悲感动,深深地觉得他才是真正的革命家。因为他所面对的,是人类的人格及心灵。
  故以我看来,佛法是济世之学,佛教则是能发挥人类潜在能力的宗教。而八正道及贯穿其全体的四念处修行法门,就是一个非常实际可行,且可提升人性的自我锻炼法。
  鉴于此一法门为佛所开示修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佛法流传久远,又和许多不同的文化相融合,于今此一主要法门已逐渐为人忽略及淡忘,故近年来我专门从事此一法门之研究与探讨。
  研究与实验的结果,发现此一法门不但是原始佛教中修行的主要方法体系,其修行的理论更是佛所开示的〃缘起〃、〃空〃、〃中道〃等教理密不可分。由于对〃四念处〃的探讨,我发现了佛所开示的理(即理论,如缘起、空、如幻等)与事(即修行)的一体性。我发现修行如果忽略了四念处,本来一体的〃理〃与〃事〃就容易分开,令修行人走上歧路。偏重理者走上〃空〃的理论研究但在修行上不知如何应用;结果形成佛法的〃玄学化〃。而偏重事者容易走上〃定〃的修行,但不知〃定〃了以后要如何,在生活中又如何;结果往往形成佛学中的〃神秘主义〃,以种种定境为解脱。至于〃理〃上高谈〃空〃及〃缘起〃,而〃事〃上只重修定却不修四念处,就成为理论是一套而实际又是另一套,两个连不上。勉强连上了却不得力,总觉得有些障碍。
  说四念处是佛教中主要修行方法之一,不但不过分,反而仍嫌不足。凡读过《念处经》的人都知道。四念处不只是一个方法,而且是一个包含极广的体系。就连不净观及修定的数息观等,皆包含在四念处的体系中。他详细的说明了佛法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方法、态度、层次等一切细节。我可以肯定的说,佛在世时,佛及佛的诸大弟子(如大迦叶、舍利佛、目楗连等),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修行内容就是四念处。在当时〃修行〃和〃四念处〃几乎可以说是同义词。
  象这样一个重要的修行体系如果被佛法修行人所忽略,无疑地佛法的原始精神就逐渐凋敝了。佛法流传了两千多年,方便善巧地引进了许多其他文化中的东西,使更多人能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佛法,这固然是佛教慈悲的表现;但在慈悲与方便之间,更重要的是不是忠实地保留存佛法原始的精神与内容呢?如果佛教根本已不再保留有原始的精神与内容,所谓的〃慈悲〃与〃方便〃是否仍能成立呢?
  我无意批判任何佛教中的宗派或法门,因为一切的法都是〃缘起〃的,任何宗派的形成一定有其历史上的原因与其〃时代意义〃。文化皆因能兼容并蓄而成其大,佛法当然也不例外。但我以为兼容并蓄的同时,必须要能保留这一文化的精髓方能名其为〃方便〃,否则就不是方便而是〃变质〃了。佛法的〃玄学化〃与〃神秘主义〃色彩的介入,逐渐地使一个本来非常平实且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应用的东西变了质,结果使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对佛法有了不正确的印象。〃玄学化〃的结果是使许多人觉得佛理是一种高不可测,又不着边际的东西。〃空〃、〃不二〃的理论虽然〃也有道理〃,但总令大多数的人觉得无法用于生活,且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而〃神秘主义〃的加入,则形成了佛法世俗话的另一面,其影响是使〃知识分子〃觉得是一种迷信或〃多神崇拜〃;而置身于神秘主义中的修行人,因缺乏佛法中的基本正见(正确的见解),大都不知如何用功。结果修行虽然努力,但皆徒劳无功。
  〃玄学化〃与〃神秘主义〃,是今日佛法中的〃二边〃(即两个极端)。生于今世的佛法修行人,想要完全不落此二边,真是难之又难。因为人是〃环境〃的动物,而〃玄学化〃与〃神秘主义〃,已在佛灭度两千年后的今天成形且成熟了。人在传统之中,必然会受到传统的影响。
  难虽然难,却不代表完全不可能。佛法中没有〃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一百年累积的枯柴,一把火就能烧掉了。两千年形成的谬见,明眼人一语就能道破。难只难在修行人有没有一个〃直心〃,能不能虚心,耐心地学习及自我实验。
  一般来说传统的中国佛教徒所了解的四念处,均是以〃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为主的。而事实上这种观法是四念处经过流变以后,被重新包装与定位后的产物,根本不能代表原来的四念处。这种流变使得本来一个非常活泼且在理论上十分深刻的修行方法,变的呆板而有教条主义色彩,自然也就使此法门变的肤浅而极具遁世倾向。故重新扭转这一个看法,使读者能直接了解佛教中的四念处,是本书的目的之一。本书将以南传佛教巴利藏的《念处经》为主要依据,作为介绍及讨论的基础。
  虽然以南传的经典作为主要依据,但本书所欲介绍的四念处修行方法,仍会有一些地方和今日南传佛教所教授的有所不同。一方面是因为我本身是中国佛教徒,故大乘佛教的精神自然会影响到我对原始佛教的认识。但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当我越深入四念处的修行,就越觉得今天大家透过《阿含经》及巴利藏所了解到的〃原始佛教〃,实在是颇有浓厚的〃厌离〃及出世的色彩的,而四念处本身却并非必然如此。我觉得大家如因为历史上文化环境造成的原因而忽略了四念处,实在非常可惜。而且因为〃方便〃而忽略了〃究竟〃,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不正常的现象,是值得为有志于研究佛教现代化的修行者深刻思索的。故我写此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个以当今人类的现况为着眼点,而适合现代人修行的四念处。它的理论和精神仍是依据《念处经》,但在整体的修行心态上而言,的确是很和今天的南传佛教有一些不同的。
  总而言之,我以为对四念处的忽略及讨论之不够精到、完整,是佛法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佛法对全人类来说,却是有着许多无可替代的珍贵价值的。佛法提出几个简单而直接但又非常深刻的智慧理念,直指人类之病,又提出了解决的实际方法。故我以为一个更光明的人类未来,实在是颇需要这一个古老的人类智慧之学的复兴。我不敢以佛法的复兴者自居,但佛法的复兴却是我及许多佛法修行者深切的期望。我谨希望能以自己的有限的所知,引起大家对四念处的重视及研究的兴趣。故写此一专论,以《念处今论》名之,希望能对佛所开示之〃念处〃修行方法,作一系列现代化的由潜入深之介绍。
  一、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一、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1)
  弄清楚学佛法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学佛法的第一步,也是用佛法帮助他人的第一步。
  修行者如果没有弄清楚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则他的修行很可能永远不会成功。这就好像一个人在一个大城市中行走,行走的人虽有脚有力气,可以到城市中许多地方去,但他如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虽有脚可行也是徒然。修行者虽学过不少法门,如静坐、念咒、读经等,但如不知道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正如有脚却不知往何处去的人一样,虽然学过,也是徒然。所以,把修学的目的弄清楚,是学佛法的第一要务。
  近代有一些知识分子,也许因颇受西方近代哲学的影响,往往抱着一种“反目的论”的想法,以为“目的”是世俗的,甚至是功利的,于是采取一种“漫无目的”的人生态度,对一切事都不计划,对未来也不关心,而以人生旅途的“流浪者”自许。近代曾流行于西方的“嬉皮文化”就颇有这种“反目的”的色彩,许多人还颇以佛教中的禅行者或中国道家哲学的信仰者自居。其实佛教的哲学哪里是如此?道家的哲学又岂只如此肤浅?佛法事实上是非常实用的人生哲学,是完全不含“反目的论”的思想的。只是人们总是会用一些古文化来作自己行为的注脚,为自己的“目的”找理由,结果佛教及其宗派之一的禅宗就被许多人阐释成另外一种面貌了。其所造成的错误结果,往往今佛教徒感到啼笑皆非。
  佛法的目的是烦恼的止息,也就是人世间忧悲苦恼的止息。这是一个既符合原始佛教的精神,同时也是适用于现代人的最简单而直接的答案。换句话说,佛法的目的是非常“入世的”,因为它积极地关怀人世间的苦痛。同时也是自利与利他的,因为佛法关怀的对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