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节
作者:辩论      更新:2024-01-16 22:40      字数:4903
  徊蕉窕勺湮馗瘛9蜀詹∏榍嵊诠馗瘢?br />
  一、 相关检查
  首先应通过体格检查与膀胱B超判断有否尿潴留,有尿潴留者,再作尿流动力学检查,以明确有否机械性尿路阻塞。有尿路阻塞者,再通过肛指检查,前列腺B超,尿道及膀胱造影x线摄片、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等检查以明确尿路阻塞的病因,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道结石、尿道外伤性狭窄等。无尿路阻塞的尿潴留者考虑脊髓炎、神经性膀胱,可相应作神经系统检查。对无尿潴留的癃闭者应考虑肾功能衰竭,可进一步查血肌酐,尿素氮,血常规、血钙、磷,B超、x线摄片查双肾大小,帮助鉴别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如属前者,还需查尿比重,尿渗透压,尿钠浓度、尿钠排泄分数、静脉肾盂造影等以鉴别肾前、肾性或肾后性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者还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慢性肾衰的病因。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癃闭的辨证首先要判别病之虚实,实证当辨湿热、浊瘀、肺热、肝郁之偏胜;虚证当辨
  脾,肾虚衰之不同,阴阳亏虚之差别。其次要了解病情之缓急,病势之轻重。水蓄膀胱,小便闭塞不通为急病;小便量少,但点滴能出,无水蓄膀胱者为缓证。由“癃”转“闭”为病势加重,由“闭”转“癃”为病势减轻。
  二、治疗原则
  应以“腑以通为用”为原则,但通利之法,又因证候虚实之不同而异。实证者宜清邪热,利气机,散瘀结;虚证者宜补脾肾,助气化,不可不经辨证,滥用通利小便之法。对于水蓄膀胱之急症,应配合针灸,取嚏,探吐、导尿等法急通小便。
  三、证治分类
  1.膀胱湿热证
  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证机概要: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利湿热,通利小便。
  代表方:八正散加减。本方有清热利湿、通利小便的功能,适用于湿热蕴结膀胱之排尿不畅,小便黄赤灼热等症。
  常用药:黄柏、山栀、大黄、滑石清热利湿;瞿麦、篇蓄、茯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
  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黄柏以加强清化湿热;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可合导赤散以清心火,利湿热;若湿热久恋下焦,导致肾阴灼伤而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可改用滋肾通关丸加生地黄、车前子、牛膝等,以滋肾阴,清湿热,而助气化;若因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有尿臭,甚则神昏谵语,宜用黄连温胆汤加车前子、通草,制大黄等,以降浊和胃,清
  热利湿。
  2.肺热壅盛证
  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于,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有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
  证机概要: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
  冶法:清泄肺热,通利水道。
  代表方:清肺饮加减。本方清肺泄热利水,适用于热壅肺气,气不布津之癃闭。
  常用药:黄芩,桑白皮、鱼腥草清泄肺热;麦冬,芦根、天花粉,地骨皮清肺生津养阴;车前子,茯苓,泽泻、猪苓通利小便。
  有鼻塞、头痛,脉浮等表证者,加薄荷、桔梗宣肺解表;肺阴不足者加沙参、黄精、石斛;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杏仁以通腑泻热;心烦,舌尖红者,加黄连、竹叶清心火;兼尿赤灼热、小腹胀满者,合八正散上下并治。
  3.肝郁气滞证
  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舌红,苔薄黄,脉弦。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加减。本方温肾通阳,化气行水,适用于肾阳不足,气化无权之癃闭。
  常用药:附子、肉桂、桂枝温,肾通阳;地黄、山药、山茱萸补肾滋阴;车前子、茯苓、泽泻利尿。
  形神萎顿,腰脊酸痛,为精血俱亏,病及督脉,多见于老人,治宜香茸丸补养精血,助阳通窍;若因肾阳衰惫,命火式微,致三焦气化无权,浊阴内蕴,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治宜千金温脾汤合吴茱萸汤,以温补脾肾,和胃降逆。
  '预防与调护'
  1.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起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久坐少动。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情绪,切忌忧思恼怒。
  2.消除外邪人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过食肥甘、辛辣、醇酒,或忍尿,纵欲过度等。
  3.老年人尽量减少使用抗胆碱类药,
  4.早期治疗淋证、水肿,尿路肿块、维持体内液体的平衡。
  如阿托品,颠茄等,以免癃闭的发生。结石等疾患。对疫斑热患者,要及时补充体液,
  5.尿潴留需进行导尿患者,必须严格执行规范操作,避免外毒带人膀胱内。
  6.保留导尿管病人,应经常保持会阴部卫生,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病人每日尿量在2500毫升以上。宜每4小时开放一次。当病人能自动解出小便时,尽快拔除导尿管,切忌持续引流。
  '结  语'
  癃闭是指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病证。基本病理变化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且与肺,脾、肾、肝、三焦有密切关系。临床辨证首先要抓住主症,辨证求因;其次要根据证候区分虚实,掌握病情之缓急,病势之轻重。治疗原则应以通利为法。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浊瘀阻塞所致膀胱气化不利者属实证,当清湿热,利气机,散瘀结,以通水道;中气下陷,肾阳虚衰而致膀胱气化无权者属虚证,宜补脾肾,助气化,气化则水行;对虚实夹杂者,应标本同治,切忌一味利尿。对水蓄膀胱之急症,内服药缓不
  济急,应速用导尿、针灸等各种外治法急通小便。
  癃闭病机转化迅速,病情稍有延误,常易并发水肿,喘促、心悸甚或关格等危重病证,临证应正确、及时诊治,以防变证的发生。
  '临证备要'
  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癃闭为临床最为急重的病证之一。水蓄膀胱,欲排不能,小腹胀痛难忍,甚是急迫;小便不通,水毒蓄于内,可致肿胀,喘促,心悸、关格等危重变证。因此,癃闭的治疗,必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之法有二:其一,对水蓄膀胱之证,内服药缓不济急,可急用导尿,针灸、少腹及会阴部热敷等法,急通小便。其二,对膀胱无尿之危证,可用中药灌肠方'生大黄30克(后下),生牡蛎30克(先下),六月雪30克,丹参30克,浓煎约12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约2小时后,用300—500毫升清水,清洁灌肠,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此法可从大便排出水毒。但只能治其标证,一旦尿出,或水毒症情有所缓解后,立即应针对不同病因,或排石,或祛瘀,或疏肝,或温补脾,肾,缓图其本,防止其旧病复发,死灰复燃。
  2.下病上治,欲降先升:中医学认为小便的排泄,除了肾的气化外,尚需依赖肺的通调,脾的转输,因而本病还与肺、脾有关。当急性尿潴留,小便涓滴不下时,常可在原方基础上稍加开宣肺气,升提中气之桔梗、杏仁,紫菀、升麻、柴胡等,此为下病上治,提壶揭盖,升清降浊之法。除了内服药外,应用取嚏法,探吐法均是取其旨意。
  3.谨防个别中药的肾毒性:关木通、木防己、马兜铃、益母草是中医治疗肾病的常用中药,在癃闭病证的治疗中,亦经常使用。但近年来的临床报道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中药大剂量或长时期使用均可产生明显的肾毒性,可产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酸中毒、范可尼综合征等,严重者半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实验研究亦显示:上述药物大剂量使用,可产生蛋白尿,肾功能下降,肾小管坏死,肾间质纤维化。因此,对于上述药物应谨慎使用,如可用通草代替木通,或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建议木通用量5克以内,防己用量5…10克,益母草用量10—15克。因上述药物的肾毒性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即使在小剂量使用过程中,亦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蛋白尿或肾功能下降,应立即停药。此外,对癃闭伴血钾高的患者,应慎用含钾高的中药,如牛膝,杏仁、桃仁等。
  4.水蓄膀胱急症处理:对于水蓄膀胱之急症,为图速效,以防水毒上泛之各种变证的出现,可用以下诸法速通小便,以解燃眉之急。(1)取嚏或探吐法:打喷嚏或呕吐,能开肺气,举中气,而通下焦之气,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通利小便的方法。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签,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也可用皂角末0.3—0.6克,吹鼻取嚏。(2)外敷法:①独头蒜头1个,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部,良久可通。②食盐250克,炒热,布包熨脐腹,冷后再炒热敷之。③葱白500克,捣碎,人麝香少许拌匀,分2包,先置脐上1包,热熨约15分钟,再换1包,熨亦15分钟,交替使用,以通为度。(3)流水诱导法:使病人听到水声,即可有尿意,而随之排出小便。此法适用于神经官能症病人所引起的尿闭。(4)导尿法:若经上述治疗无效,而小腹胀满特甚,叩触小腹膀胱区呈浊音,当用导尿法,以缓其急。
  '医案选读'
  病案一杨某,男,70岁。初诊:1978年8月30日。主诉:小便点滴,排出困难,畏冷,大便溏。诊查:神疲气弱,腰酸膝软,面色咣白,脉沉细治法:先宜益肾气之虚衰。
  舌苔白。
  处方:云茯苓12克  山萸肉9克  山药12克  熟地12克  泽泻9克  肉桂I.5克片4克  丹皮3克  车前子9克  补骨脂9克  牛膝4克  4剂。
  二诊:9月4日。服上方药后,小便已利,惟便后尚有余沥,大便成形原方去丹皮,加淡苁蓉6克,继服7剂。(张小萍等编.中医内科医案精选?肾膀胱病证.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杜病案三郭某,男,34岁,工人。1975年9月10日就诊。
  该患因被制砖机绞伤左下肢,股骨和胫腓骨骨折,住院2天后突感头晕乏力,食少纳
  呆,恶心呕吐。诊见:面色咣白,精神萎靡,气短喘促,全身浮肿,两腿肿势按之没指,舌暗紫,边有瘀点,苔灰腻而干,脉沉涩。查体:体温36℃,脉搏115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1/7.8kPs。血检:白细胞17.5x10。几,中性0.86,淋巴0.14,血钾5.5mmol几,二氧化碳结合力15.8mm01几。肾功能:尿比重1.026,尿素氮29.5mmol几,肌酐4.2mg/dl。尿量200nd/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6—10/m√,白细胞4—8/m一3,颗粒管型3—5个。
  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证属瘀血凝滞,败精阻塞之瘾闭,治以逐瘀散结,通腑泻浊,清利水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即:当归20克,白茅根、桃仁各25克,川芎8克,赤芍、桔梗、红花、枳实、柴胡、大黄各10克,甘草5克,丹参30克,瞿麦15克,大腹皮50克,天麻10克,半夏8克。水煎服。服2剂,尿量达1000—1600nd/日,浮肿减,呕吐止,喘促平。去天麻;、半夏,加黄芪35克,继服8剂,神清纳香寐安,面色红润,浮肿消退,尿量
  正常,经各项理化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病愈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
  (田元祥等.内科疾病名家验案评析?泌尿系统疾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
  '文献摘要'
  《灵枢?本输》:“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诸病源候沦?小便不通论》:“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热人于胞,热气大盛,故结涩令小便不通。”
  《干金要方?卷二十?膀胱腑》:“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
  《丹溪心法?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气虚,用参下篇  各论  第五章  肾系病证
  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
  《谢映庐医案?癃闭门》:  “小便之通与不通,全在气之化与不化,然而气化二字难言之矣。有因湿热郁闭而气不化者,用五苓、八正、禹功、舟车之剂,清热导湿而化之;有因上窍闭而下窍之气不化者,用搐鼻法,探吐法,是求北风开南牖之义,通其上窍而化之;有因阴无阳而阴不生者,用八味丸、肾气汤,引入肾命,熏蒸而化之;有因无阴而阳无以化者,用六味丸、滋肾丸,壮水制阳光而化之;有因中气下陷而气虚不化,补中益气,升举而化之;有因冷结关元而气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