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辩论      更新:2024-01-16 22:40      字数:5384
  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燥热之象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本方清宣凉润,用于外感风热燥邪伤津,干咳,痰少而粘,
  口渴,身热头痛
  方解——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清宣燥热;杏仁、象贝—化痰止咳;山栀、
  沙参、梨皮—润肺生津
  加减——表证较重—加薄荷、连翘、蝉蜕、荆芥;津伤较甚—加麦冬、玉竹;
  咽痛明显—加玄参、马勃;鼻衄—加生地、白茅根。
  '附'凉燥伤肺
  症状——咳嗽,痰少或无痰,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
  薄白而干,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苏叶、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菀、冬花、百部、甘
  草以温润止咳。
  临证参考——岳美中:对于干咳痰粘不爽之证,与燥咳稍异,也属难治。凡咳而痰不出者,肺燥胜而痰涩,燥则润,涩则疏,润肺利气是制方之本。若不知燥痰润肺,反用宣法,越宣越燥,势必干咳不止;若不知痰涩当疏,则痰粘难愈。为此,自拟一方定名润肺汤,药用沙参、兜铃、山药、牛蒡子、桔梗、枳壳,亦可随证加入橘红、杏仁、贝母、栝楼等味。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症状分析——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湿上干,壅遏肺气
  痰粘腻,或稠厚成块,痰多易咳—脾湿生痰
  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物加重—脾运不健
  胸闷脘痞,呕恶—痰湿中阻
  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脾气不运
  苔白腻,脉濡滑—痰湿内盛之象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前方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后方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
  半夏、茯苓—燥湿化痰—苍术
  方解——二陈平胃散—— { 陈皮、甘草—理气和中—厚朴}
  三子养亲汤——白芥子—温肺祛痰;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
  逆;莱菔子—消食化痰,使气行则痰行
  加桔梗、杏仁、枳壳—宣降肺气
  加减——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细辛、干姜;脾虚—加党
  参、白术;兼有表寒者—加紫苏、荆芥、防风。病情稳定后服香砂六
  君子汤以资调理。
  临证参考——痰湿咳嗽,常易伤及肺脾之气,应配合补脾益肺之品,以免久延  导 致肺气虚寒,寒饮伏肺的咳喘。
  又每因新感而致痰湿化热。若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
  出现三方面的转归:痰湿转从寒化,气不布津,停而为饮—寒饮
  伏肺—本虚标实;肺脾气虚,阳气渐衰,甚至及肾—肺气虚寒—
  虚证咳嗽;痰湿郁而化热—痰热郁肺
  2.痰热郁肺证
  症状分析——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热郁肺,肺失清肃
  痰多,质粘稠色黄,或有腥味,难咯—热蒸液聚成痰
  咯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热伤肺络
  苔薄黄腻,质红—黄为热,腻为痰,舌红为津伤
  脉滑数—滑为痰,数为热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  本方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急,痰黄稠厚,胸闷,身热
  方解——桑白皮、黄芩、山栀—清泄肺热
  贝母、栝楼、桔梗、甘草、橘红、茯苓—止咳化痰
  麦冬、知母—养阴化痰
  加减——①痰黄如脓,或腥臭—鱼腥草、金荞麦根、薏苡仁、栝楼仁;②胸满、
  咳逆,痰壅、便秘—葶苈子、风化硝、大黄;③痰热伤津(口干咽干
  舌红少津)—加天冬、天花粉;④痰中带血—加白茅根、藕节。
  临证参考——要注意观察痰色和量的变化,判断痰、热比重,给予针对性治疗。
  3.肝火犯肺证
  症状分析——上气咳逆阵作—肝郁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肃降
  咳时面赤,口苦咽干—肝火上炎
  痰少质粘,或如絮条,咯之难出—木火刑金,炼液成痰
  胸胁胀痛,咳时引痛——肝肺络气不和
  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加—肝郁火胜
  舌红或舌边红,苔薄黄而少津—火郁阴伤
  脉象弦数—弦主肝旺,数为热象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方药——加减泻白散合青黛散      前方顺气降火,清肺化痰,后方清肝泻火化痰。合之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方解——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
  青皮、陈皮——疏肝理气和胃
  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
  知母、粳米、甘草—补中养胃 生津
  加减——①肝火旺—加山栀、丹皮、赤芍;②咳甚—加海蛤壳、栝楼仁;③胸 闷
  胁痛—加枳壳、郁金、丝瓜络;④  津伤口渴—加沙参、麦冬、生地、
  花粉;⑤咯血—加大黄、丹皮、地榆;⑥咳嗽日久—加百合、诃子、
  五味子以敛阴生津止咳
  临证备要——气火咳嗽易于耗伤肺阴肺津,应适当配合清养肺阴之品
  4.肺阴亏耗证
  症状分析——干咳、咳声短促—肺阴亏耗,虚火内灼,肺失濡润
  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虚火灼津为痰,肺损络伤
  口干咽燥,或声音逐渐嘶哑—阴虚肺燥,津液不能濡润上承
  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颧红—阴虚火旺
  形瘦神疲—阴精不能充养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之证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本方甘寒养阴,润肺生津。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方解——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滋阴润燥   银柴胡、青蒿、鳖甲
  扁豆、甘草—和养胃气                   山药、茯苓
  桑叶— 清宣肺热                        川贝、知母、杏仁
  备选方——二冬二母汤:麦冬、天冬、川贝母、知母、沙参、百合、生地黄、
  桔梗、苦杏仁、梨皮
  加减——①咳嗽较甚—加紫菀、冬花、百部;②痰粘难咯—加海蛤粉、海浮石、
  栝楼、黄芩;③ 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藕节、白茅根;④潮热骨
  蒸—加银柴胡、青蒿、地骨皮、功劳叶
  临证参考——①润肺汤(岳美中):沙参、马兜铃、山药、牛蒡子、桔梗、枳壳、
  橘红、杏仁、贝母、栝楼。②虚劳咳嗽——参蛤三七散(岳美中)
  人参30g,蛤蚧4对,三七30g,研为细末,每次0。6g ,日服
  3次,服时忌绿豆及大凉之品(岳美中)。③阴虚之咳,养阴需
  兼收敛(李家振):“阳虚易补,阴虚难调”,余在临床中颇有此
  感。如阴虚咳嗽,予滋阴润肺止咳,方法切证,但疗效总不能尽
  如意。每遇阴虚咳嗽,则予养阴止咳之中兼以收敛,常用的收敛
  药有五味子、粟壳、诃子、生牡蛎等。临证选加2至3味,但粟
  壳应为必用之品。张锡纯曾说:“治虚劳咳嗽,用山药、枸杞、
  、地黄、玄参而不止者,加粟壳二三钱,可立见成效”。据临证
  所验,凡见干咳无痰或少痰,属阴虚肺气耗散而又确无表证者
  都可使用。
  其他疗法
  一、单方验方
  1.宁嗽散  桑白皮、紫苏各9g ;细辛3 g,五味子、橘皮、半夏各6g,茯苓、苦杏仁、枳壳、桔梗、甘草各10g,为“诸嗽通用之方”。
  2.久咳痰嗽方  莱菔子、炒苦杏仁各等分,蒸饼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时时咽津。适用于痰壅气逆之咳嗽。
  3.百部煎  百部、生地黄、生姜、百合、麦冬各10…15g。适用于阴虚久咳之证。
  4.珍珠层粉60g,青黛少许,麻油调服,分8次服,1日2次,用于咳嗽气急。
  5.金沸草散  前胡、荆芥、姜半夏、赤芍、细辛、炙甘草、旋覆花、各6g,加姜枣水煎服。用治外感风寒之咳嗽痰多气急。
  6.黄芩、栝楼壳、鱼腥草各10g。水煎服,一日三次。适用于痰热咳嗽。
  7.枇杷叶煎  枇杷叶(包)、紫苏各9g,苦杏仁12g,大蒜头3g。先将苦杏仁、大蒜头共捣烂;再将枇杷叶、紫苏煎汁150ml左右,过滤后冲于苦杏仁、大蒜泥中浸液。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外感咳嗽。
  二、针灸
  主穴:肺俞、合谷。配穴:痰多配丰隆;咽痒而咳刺天突;胸膺憋闷刺内关、檀中;久咳体弱者,温灸肺俞、肾俞、脾俞。外感咳嗽宜浅刺,用泻法;内伤咳嗽用平补平泻,并可配合针灸。
  三、贴敷
  附片、肉桂、干姜各20g;山奈10g;共研末,装瓶,先用拇指在双侧肺俞穴用力按摩半分钟左右,使局部潮红,再将药粉一小撮放在穴位上,再用3cm *3cm医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若为久咳者,先用生姜及葱白捣汁擦拭肺俞穴及脊柱两侧。对急慢性咳嗽均有效,尤适用于小儿咳嗽。
  预后转归
  外感咳嗽——暴病—实—其病在肺—易于表散清肃—治疗较易,预后较好。但若发热不退,形衰神疲者—多预后不好
  内伤咳嗽——病久多虚—常迁延不愈—一般肺病轻而肾病重,脾居其中。若能及早治疗—多能痊愈;若失治误治,病久及肾,发为肺胀—治疗困难,预后差
  预防调摄
  1.提高肌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病原体的进一步蔓延。体虚易感冒者—常服玉屏风散。
  2.改善环境卫生,消除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危害,加强劳动保护。吸烟者戒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起居有节,劳逸结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忌食辛辣、香燥、肥甘厚味及寒凉之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性情急噪、郁怒化火伤肺。发病后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以利排痰。
  5.内伤咳嗽,缓解期作长疗程的持续治疗,重点补益脾肾,取“缓则治其本”之义,补虚固本,以图根治。
  名老中医经验
  一、慢性支气管炎
  胡建华:程门雪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纯寒宜温的有,温而兼清的亦有,纯热宜清的就很少”。故①病初发,咳喘并见者—小青龙汤,并与射干麻黄汤相配,以射干利咽喉,消痰涎,紫菀、冬花温肺化痰,加鹅管石温肾纳气。他将干姜、五味子同捣,,温肺化饮,可起帮助排痰作用。且对五味子、细辛、干姜的用量很小,每味1—1。5g,认为“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如用重剂,反而偾事”。②老人体虚,喘甚而咳轻,汗多—生脉散煎汤,化服《局方》牛黄丸1粒。③阳虚咳喘痰鸣—借阳和汤方义,用熟地、麻黄、鹿角霜、白芥子,加紫菀、冬花、苏子、杏仁。④咳喘痰多,舌苔光而痰有咸味—金水六君煎。
  岳美中:顽固性慢性支气管炎,经年不愈——固本丸:黄芪、党参、白术、防风、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补故脂、紫河车等,方取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补肾药组成。
  朱良春    余历年来对慢性久咳,除先针对病情,或燥湿化痰,或补益肺脾,或清润肺金之剂后,概予久咳丸治之,多收佳效。由五味子50g,婴粟壳600g,枯矾30g,杏仁72g组成,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15粒,1日2次,白糖开水送服。如有外感发热者,暂勿服。
  陈泽林    在急性发作时,先父陈耀堂有一通用方:霜桑叶、前胡、牛蒡子各9g,生甘草、桔梗、玉蝴蝶各6g,凤凰衣5g,鱼腥草、野荞麦根各30g,佛耳草15g。发热—加黄芩、天竺黄;咯痰不爽—加枳实、淡竹茹;痰液清稀—加冬瓜子、白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