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节
作者:缘圆      更新:2023-08-22 20:50      字数:4767
  笞宥蓟岜涣劢チ耍俊?br />
  “确实,这事情是谁捣鬼,你我心里都有数。”房玄龄慎重的点了点头,“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吴王殿下。”
  “哦?”
  “其实,我接到了一封密信。”房玄龄谨慎的取出一张薄薄的信笺,和萧瑀一同展而阅之。“你觉得,这封信里的话,能相信么?”
  “……这信从哪里来?”萧瑀大惊失色。信上把今天李恪与李世民之间对答的情形记录得一五一十,笔迹很有李世民手书的风韵,但略显娟秀,似是出自女子之手。
  “今日,我听说吴王妃的事情后,叫高阳公主进了一趟宫。”房玄龄凝视着信,若有所思道:“公主回来时,便带了这封信给我,说是在她住的宫中发现的。我想,恐怕她知道是谁的手笔,只是不想告诉我罢了。”
  “听说,陛下如今处理政事时,身边常有武才人从旁伺候,莫非……”萧瑀不再说下去,转而道:“如果这信上写的都是真的,那陛下的心思,恐怕就要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了。”
  “哎……”房玄龄长叹了一声:“是不是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真是如此,肯定出乎了某一个人的预料,也是他不能接受的吧!”
  一一六 受召见王妃面圣
  更新时间2013…8…26 23:58:52  字数:3241
  房玄龄手中的信,确实是武媚娘凭着强大的记忆力默写下来,然后迅速交给高阳公主带出宫的。对于武媚娘来说,这是一场事关未来的豪赌。
  武媚娘是贞观十一年入宫的,那年她才十四岁,李世民的年纪足足比她大了一倍。六年过去,她几次经历受宠与冷落,一直只是个小小的才人。武媚娘清楚,按照李世民的心思,已不打算再繁衍子嗣,届时新帝登基,她这个前朝的小小妃子,若侥幸还未死,就只能落得感业寺出家的惨淡下场。这是她所不希望发生的未来。
  未雨绸缪,她必须现在就有所行动。就像昔日她的父亲只不过是一介木材商人,后来却独具慧眼倾尽家产资助李渊建立大唐。她也必须做出一份投资。这封事关李世民和李恪谈话的信,就是这样的投资。她有种直觉,在李恪历经生死从薛延陀回来之后,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的眼神就已经变了。于是她做出了决定,悄悄写下密信,遣人交给和李恪夫妻感情亲厚的高阳公主,由她将信带到房玄龄的手中,如果房玄龄能够读出李世民话中的真意,她相信,这位大唐第一名相会做出应该做出的选择。
  本来,她相信,不会再有比自己更大胆的女人了。毕竟不是哪个女人,都敢于去冒这种风险,让自己置身于本该属于男人们的战场和漩涡中的。可是,就在当天晚上,她遇到了比她更大胆的女人,那个她曾经刻意结交过的女人。
  ——萧莫迟。
  送走了乌卿,莫迟终于等来了报讯的雷远书,却没想到雷远书除了带来了李恪确实已经安然归来的消息之外,还带来了李世民要见她的旨意。此时,李恪刚刚前往内省不久,武媚娘刚刚找机会送走了密信,吴王府里的众人们还在商议,萧瑀正打算去悄悄拜访房玄龄……
  而萧莫迟,则面色苍白的站在了大唐最高统治者,她此时不知是否该去痛恨的李世民面前。
  去见李世民之前,莫迟的心情仍没能从乌卿告诉她的情报之中冷静下来。是李世民有意陷害李恪,想让他去送死?是李世民故意将他牵连进李承乾谋反的案件中?这种说法,让莫迟觉得很受打击。
  但是雷远书又喜眉笑眼的来报信说,皇帝没有要怪罪吴王的意思,请王妃殿下放宽心云云。虽然同样是面带笑容,但现在雷远书那种略带恭敬讨好的笑容,和刚刚那种高高在上的笑容截然不同,敏感的莫迟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其中的异常。显然,如果李世民有意治李恪的罪,这位大总管是绝不会对自己有这样的态度的。
  想到这里,莫迟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不管李世民有什么打算,最重要的,还是要度过眼前的难关。
  见莫迟向自己行礼,李世民竟从高高的龙座上走下来,走到了莫迟面前:“丫头,你怪朕么?”
  “莫迟不敢。”莫迟跪在地上,低声道。但是,虽然嘴上这么说,她却故意没有掩饰语气中淡淡的失落和伤感。
  果然,听了之后,李世民无奈的笑道:“这孩子,这么说,还是怪朕了?”
  “父亲明察秋毫,相信最后必定会还我家王爷一个公道的。”莫迟向李世民叩首,言辞恳切道:“若不幸……莫迟只希望不要牵连三个孩儿。”
  听到莫迟的话,李世民的神情更加缓和,亲自伸出手示意莫迟起身,而后笑道:“你不提朕倒是忘了,听说,你给朕添了一对孙儿孙女?”
  莫迟颔首道:“是,那是去年八月的事了。”
  “去年八月……”李世民听罢,忽然叹了口气。“是朕的错,这般时候,恪儿竟不在你身旁。当年朕南征北战,常常不在府中,先皇后和你母亲还有你其他母妃们,为朕生儿育女时,朕常常不在她们身边。昔日朕下定决心不叫孩儿们重蹈覆辙,想不到还是……”
  李世民语气中颇多悔意,莫迟便似试探般抬起头,“不知我家王爷现在哪里,可还安好?”
  “这个……”李世民尴尬的不知该如何回答。李恪虽说是自愿前往,毕竟人在监牢,而且他负伤归来,也确实说不上是安好。
  看到李世民的反应,莫迟的脸也是白了几分。“父亲?”
  “你无须如此担心,恪儿没事。”看到莫迟紧张的神色,李世民赶快出言安慰。“其实朕叫你来,是有些事要问你。”
  “嗯,父亲请讲。”
  “权万纪权卿曾言,他遇到李佑追杀,后来侥幸逃得一劫,还有贼酋作为人证。”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着莫迟,道,“朕虽庆幸那孽子尚未造成弑师的大罪,但也奇怪,以权卿一介文臣,竟能逃得过贼人追杀,还能拿下贼酋,着实太过厉害了些。”
  “父亲既然问起,莫迟不敢瞒着父亲,此事确与儿媳有关。”没想到李世民会问起此事,莫迟心念电转,毫不犹豫的承认了下来。
  “哦?”
  “因莫迟单身一人前来长安寻找王爷,身边就带上了几名吴王府的亲卫作为保镖。没想到出发不久,我忽然梦见老师满身是血向我求助,惊醒之后,我心神不宁,越发不能安心,决定拐道齐州去探望一下老师,没想到路上就遇到了老师被人追杀,幸亏老师身边有几名壮士保护,加上莫迟身边的亲卫,这才救下老师,抓住了贼人。”莫迟一脸心有余悸,“若非我那晚突然做了噩梦,只怕老师现在……”
  李世民点了点头:“真是亏得你这一场梦了。”
  这件事,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当然早就知道是有吴王府的力量相助,权万纪才能逃过一劫,他本以为莫迟说不定会对这件事推三阻四不想承认,却没想到莫迟说得干脆坦率,一如昔日初次相见时那般坦荡。
  想起长孙无忌在自己面前曾评价莫迟外似率直,实则狡诈的评语,李世民不禁在心里再次摇了摇头。
  莫迟心里也松了口气,幸亏此时的人还对这所谓梦境示警之事十分相信,不然的话,自己也很难为自己及时带人救下权万纪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李世民会问起此事,毫无疑问是已经知道了真相,如此说来,他的确对李恪始终怀有提防之心。想到此处,莫迟心里便更加不敢有丝毫大意,唯恐因为自己反而给李恪带来灭顶之灾。
  这是她遇到李世民这位皇帝以来,最最紧张的一次,从前哪怕是她故意出言相讥,想要逼出李世民真心的时候,都不曾觉得如此的紧张。那时候她还有信心,相信自己不管说了什么,至少不会牵连到李恪,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莫迟啊,你口口声声说不敢怪朕,可几年不见,你倒拘束起来了,幸好说话还是快言快语。”李世民稍微试探了一下,觉得长孙无忌太过多虑,心情也轻松了起来,道:“朕对你一直以来十分欣赏,就是因为你这份聪明和率直,这次的事情非同小可,朕也是无可奈何。这样吧,今晚你还是住在之前住的凝云阁,不要回那牢里去了,等明日恪儿回府之后必定会慢慢为你解释,你不要因此与朕生疏了。”
  “是,莫迟知道,多谢父亲。”莫迟明显的松了口气的模样,看的李世民不禁莞尔。
  “你这孩子,果然最像朕那三妹。”
  “陛下说的是……平阳长公主殿下?”听到李世民突然提起三妹,莫迟不禁一愣。这位公主太过有名,莫迟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
  “哦?你倒也清楚三妹?”
  “长公主是莫迟心中榜样。”莫迟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当初莫迟曾对父亲说过女子也有报国之心,就是从长公主那儿学来的。”
  “哈哈,难怪,难怪。”李世民点头道:“三妹是我大唐的奇女子,你仰慕于她也是理所应当。昔年朕刚见莫迟时,莫迟就曾侃侃而谈过不少治国之理,今天,朕还有一件事想问问你是怎么想的?”
  莫迟心下一紧,但脸上却仍表现的非常自然,微微一笑:“父亲请说。”
  “承乾谋逆,太子之位亦不能继续由他坐下去。”李世民才开了个头,莫迟的心就已经不受控制的狂跳起来。她实在不能理解,这么重大的事情,李世民为什么要对自己说起。她不敢开口,只静静听着。
  “如今,朕尚有两位嫡子,李泰,李治。”李世民漫不经心似的说,“可是朕以为,李泰狡诈,李治软弱,都不堪重任,莫迟觉得该如何是好啊?”
  “若觉不可,当不可勉强。”脱口而出之后,莫迟像是猛醒一般跪倒在地:“……父亲恕罪,莫迟胡言乱语,还望父亲不要放在心上。”
  “好,好,说得好!既然你这丫头依然敢对朕这样说话,朕便带你去见一个人。”李世民听完,却愉悦的大笑起来,突然向身后吩咐道:“你去为莫迟丫头准备一套寻常的宫装来。”
  “是。”一直在后面侍奉的武媚娘从屏风后转出来,手中捧着一套宫女穿的宫装送到莫迟面前,悄悄看了她一眼。
  数年不见,萧莫迟和武媚娘记忆中的模样相比,显得成熟不少,一想到这个女子已经有了三个孩儿,武媚娘便觉得心头泛过一丝酸楚,急忙垂下头去。
  但是此时的莫迟却已经无暇注意武媚娘看到自己时的情绪动摇,只觉得心乱如麻。她为了继续将自己口没遮拦的形象扮演到底,说出了如此惊人之语,如今李世民要带她去见的人,究竟会是谁呢?
  一一七 心之切出言无忌
  更新时间2013…8…27 23:49:43  字数:3372
  李世民诡异的语气和面前的宫衣,让莫迟不禁有些糊涂:“父亲,这是……”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李世民朝一脸疑惑不解的莫迟笑了笑,“媚娘,你陪莫迟去换上这套衣服,然后再来见朕。”
  “是。”武媚娘在袖中攥了攥拳头,恭顺的带着莫迟去了。
  莫迟去偏殿更衣的功夫,李世民却倒背双手,来回踱着步子,独自思索着刚刚莫迟的话。
  “若觉不可,当不可勉强么……”李世民的唇边泛起一丝淡淡的笑意。“这个孩子,倒是一如既往的老实。”
  对比莫迟的回答,再想起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
  朝中没有人知道,就在今天,李世民曾经和长孙无忌谈到过这个敏感的话题,当时长孙无忌原本一如既往的诚惶诚恐:“陛下,此事不该由臣说长道短……”
  对于长孙无忌的这种态度,李世民颇有些无可奈何,他早就习惯自己这个旧友加妻舅,如今对待自己时的那种谨小慎微。在昔日刚登上皇位时,他也曾一度陶醉于这种所有人都拜倒在自己脚下的感觉,但是此时,他却迫切的希望长孙无忌不要这么做。接连两个儿子的背叛,已经让他觉得心力交瘁。他迫切的召见长孙无忌,固然商议的是国事,但内心最渴望的却不过是想要一个可以称的上亲人的人陪在身边罢了。
  比起自己不怎么喜欢的李佑,李承乾的谋反显然更让李世民伤心,长孙无忌也很清楚这点,一进宫就为自己不能及时劝导太子改过向李世民谢罪。李世民很清楚,长孙无忌一直和李承乾有意保持一定关系,免得担上外戚干政的恶名,因此自然不会迁怒于他。
  “这事不能怪你,养不教,父之过,这事是朕的错。”不自觉的,李世民想起了莫迟的那番话,长叹道。
  “陛下对太子悉心教养,又选任名师教导,何错之有。”长孙无忌宽慰道。只是他的这番宽慰,此时在李世民听来,却不如莫迟昔年引用的那句三字经里的句子那么的有理。
  李世民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