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7 节
作者:西门在线      更新:2023-06-28 13:58      字数:4820
  公孙敖看了看眼前的公孙助和郭穰两个年青人,于是想到了东方朔和卫青。才几天啊,他与东方兄长设计把卫青从断头台上救下来时,自己也就是公孙助和郭穰的年纪,可是如今卫青已经与世长辞,而东方兄长又和皇上闹翻,唯有我公孙敖还像一个老马仔一样,四处奔波!公孙敖对李广的情感虽没有其兄公孙贺那样深厚,但他对老英雄还是十分敬佩的,尤其是李广至死都没能封侯,让他心中大为叫屈;再加上李敢被霍去病一箭射死,公孙敖当时看得清清楚楚!皇上纵容霍去病,公孙敖没有什么说的,可皇上后来又用李蔡当丞相,弥补自己对李老将军的歉意,公孙敖心中颇有微词。李陵与李广利争着上战场时,公孙敖还劝过李陵,他觉得这个小将军虽然拥有其祖李广的英勇,但也有一些李广的草率和意气用事。当听到李陵孤军深入匈奴的涿邪径时,公孙敖急得直瞪眼睛,他知道李广利决不会伸手相助的!可是公孙敖也不是年轻有公孙敖了,没有卫青、霍去病,也没有东方兄长在身边,公孙敖决不敢主动请缨。即使他像路博德将军一样在李陵身边,又能怎样呢?李陵会听自己的么?后来又听说李陵大胜了匈奴,公孙敖觉得那是奇迹。果然,时间不久,李陵便败下阵来,没入匈奴!当皇上命令他为因【木于】将军,要他深入匈奴寻找李陵时,公孙敖没有半点犹豫。“因【木于】”二字是匈奴的地名,皇上让他做这个特殊的将军,就是要他深入匈奴境内,找回李陵啊!公孙敖想,如果李陵果真活着,果然被匈奴关押着,自己哪怕是和儿子们战死疆场,也要设法把李陵救下来,因为卫青兄长曾经对他说过,年轻人里面,只有李陵才是大将军的材料,只有李陵才是汉家未来的长城啊!
  公孙敖慢慢地走着,慢慢地想着。突然,他身后的公孙助说:“慢!爹爹,你看,那个小山包上,有个亭子!”
  公孙敖笑了。这正是匈奴人经常建在山包上的侯亭,专门了望远方有没有军事情况的哨所。
  “你们两个摸上去,不许出声,一定要捉活的!”公孙敖压低声音说。
  公孙助和郭穰两个飞快地跑了过去,公孙敖也大步流星,跟在他们后边。然而公孙敖毕竟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没走几步,便被两个年轻人远远的甩在身后。
  公孙敖来到小山包上,公孙助的郭穰早将亭子中的那个匈奴斥侯绑了起来,只见他光着脚,一块裹脚的布,被他叼在嘴中。
  公孙敖看了一眼,发现这是个匈奴人。公孙敖在边境上呆了三四十年,早已熟悉匈奴的话,便向那匈奴士兵说道:“我是汉家因【木于】将军公孙敖,快说实话,不然,我要你的命!”
  那匈奴士兵听到后,急忙点了点头。
  公孙敖用剑挑掉那人口中的裹脚步,然后问道:“你说,汉家的李陵将军,他在何处?”
  “李陵将军?李陵将军正在山那边,帮助匈奴单于训练兵马,准备打入汉家的受降城中,活捉您公孙敖将军呢!”
  “什么?你胡说!”公孙敖怎么也没想到,他会得到这样的消息。
  “公孙将军,小人不敢胡说!你们可以爬到亭子上看,赵信城中只有一面大旗,就是你们汉家李将军的大旗啊!”那匈奴士兵一边说着,一边眨动着两只小眼睛。
  公孙助和郭穰早就钻进了亭子,从亭子上方那个小方洞里,向北边看去。
  二人大惊失色,一句话也不说。
  公孙敖也进了亭子,拉开两名年轻人。
  一杆大旗在残破的赵信城中迎风展开,一个大大的“李”字,汉隶写法,正是李陵的军旗。
  郭穰在一旁点了点头说:“将军,您听!我能听见人声,还有马叫!”
  公孙敖离开那洞口,他不想听。他知道自己的耳朵已经不好用了。
  公孙助和郭穰两个翘起脚尖,双双将耳朵贴到洞口上,然后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是匈奴人和汉人在一起训练兵马!”
  公孙敖觉得自己的心隐隐发痛。他的白胡子翘得老高老高。许久之后,他突然拔出剑来,对准那匈奴士兵,猛地一剑,刺了下去。
  那匈奴士兵眨了眨眼睛便死去了,居然一声也没吭。
  公孙敖仰天长叹一声,大叫道:“李老将军,没想到你英雄一生,还是被儿孙辈玷污了名声啊!”说完老泪纵横。
  “爹爹,我们怎么办呢?”公孙助问道。
  公孙敖擦了擦泪水,没有说话。
  天边飞来一只苍鹰,一只在上空周折盘旋的苍鹰。这种苍鹰叫做雕,它飞得很高很高,能射中这种雕的人叫做射雕手。
  公孙敖的眼睛看着那只雕,然后对儿子和郭穰命令道:“你们两个,把那只雕给我射下来!”
  公孙助没说二话,把箭对着空中,瞄准了一会儿,然后猛地一射。
  那箭在不远的树林中落了下来,苍鹰却在空中一动不动。
  郭穰也很生气,他拉了拉手中的强弩,对着那鹰,有力地放了一箭。
  那鹰的翅膀扑闪了两下,又鼓起双翅,在空中自由自在地滑翔起来。
  公孙敖拿过自己的弓来,搭上一只带有长长羽羚的箭。
  可他的弓,再也拉不满了。
  公孙敖再度长叹一口气,将弓交给儿子,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踉踉跄跄,离开侯亭,向远处的丛林子中走去。
  第二十九章  殷殷石榴花(之四)
  长安城中,太史令家中。
  东方朔和司马迁任安三个,说说笑笑谈了半日,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他们谁也不愿提起李陵的事情,因为谁也不愿相信他真的会投降匈奴,谁也不敢保证他就不降匈奴。东方朔的话,一直围绕着老太史和《太史公书》书的话题,而任安则不时地把话岔到劝司马迁纳妾和为司马氏传宗接代上来。司马迁当然愿意多接东方朔的话茬,而且他还就《非有先生论》那篇文章,与东方商榷起来。
  “东方大人,小侄觉得您的《非有先生论》一文,没有《答客难》写得好呢。”司马迁笑道。
  东方朔点点头:“是啊。《非有先生论》是从子虚乌有谈起,尤其是;‘贫民无产业者’那个说法,我一时也没想透。这些年来,我走南闯北,发现天下‘贫民无产业者’处处都是,可除了让皇上施恩减赋以外,没有什么好更好的办法。而《答客难》一文,说的是我自己内心的感受,说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小侄要为东方大人作传,定要把这两篇文章,都收入您的传记之中。”司马迁笑着说。
  “别,别!子长,你千万不要给我作传,也不要在《太史公书》中提我的名字!我只怕我这一生,早就铸成了无法挽回的过错呢!有的人可以青史流芳,有的人可以遗臭万年,可我觉得自己的是是非非,到今天都没有定论。你千万不要为我立传啊!”东方朔请求似地说。
  “那我写乌孙公主远嫁西域,总不能不提您的名字啊!”司马迁笑着说。
  “那你就用‘汉使’二字!出使西域的是除了张骞,就是‘汉使’;在昆仑山上找到黄河源头的,你还用‘汉使’,不就行了吗?”东方朔笑着说。
  “东方大人,小侄眼下连当今皇上的本纪都没法写呢!”司马迁说道这儿,苦笑了一下。
  “留着吧,不要着急。看清了再写,总比胡里胡途地写要好!”东方朔告诫他说。
  任安在一边,还要把话题引向自己关心的事情。“东方大人,任安以为,子长他的脾气近来好些急躁,这与他自己独处,不近女色,可能很有关系呢!”
  东方朔也笑了起来。“子长,既然任敞先生和任安有此美意,你何必自己去苦自己呢?在这一点上,老夫可要劝你向我学学,我要是在你这个年纪上一个人独处,可是长安最风流的人物哟!”
  “东方大人,不是小侄太苦自己,只是任安兄送来的那个女孩,和我的小女虹云大不了多少。再说,任安兄,您送来的那盆石榴花,还一直没有开过呢!”
  “哈哈哈哈!子长,你来看,这盆石榴花,如今可是长了不少小小的花骨朵……”任安笑了起来。
  “到那时候,小弟再请你和东方大人前来,喝我的喜酒还不成?”司马迁只发点头应允,面上还是微微一红。
  “那时,你去请任敞那个老头子来罢,老夫还不知流浪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东方朔笑着说。
  “东方大人,既然你要远走,何不再向小侄指点一番?”司马迁真诚地请求到。
  “子长,为人不可太刚。古人云:‘【山尧】【山尧】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汲黯那个老头,不可谓不是刚者,可他最终还是明白了屈与伸、曲与直的道理。你对李广老将军持有一片敬佩之情,老夫和你也是同感,然而谁也不敢对现在的年轻人作保证啊!”东方朔说得语重心长。
  司马迁点点头,然而他认为,由于年龄比较接近,他对李陵的见解要比东方朔深一些。可是任安曾是李陵的上司,要说对李陵知道得更多,我能比得上任安么?为什么任安在朝堂上也是一言不发呢?
  东方朔见司马迁不说话,便又笑着说:“眼下,你的身上,阳刚之气积聚得太多。阴阳五行之中,所谓积阳而生阴,积阴而生阳的说法,不无道理。你还是快点娶妻纳妾,使自己阴阳协调吧,人过五十岁,不能动不动还要直着脖子与人争论。你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啊!不要以为汲黯不在了,老朽也不在了,朝中没人敢于直言了,就是天将大任于斯人,就该由你司马迁来匡正皇上了。今天的皇上已不是昨天的皇上,他也处于一种阴阳失调的状态,你决不能再和他顶撞。说句心里话,老夫都觉得无法再扭转他了,还是让皇上自己撞去吧,他这个人,不把大墙撞倒,不让自己撞得个头破血流,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好吧,东方大人,小侄听您的,试着忍一忍看。小侄一直以为,男儿在世,要能够顶天立地。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了,重于泰山;可有的人死了,却轻于鸿毛。那李陵就是想轰轰烈烈地打仗,不论是活是死,都要像泰山一样,屹立于世间;可他此时若是死了,若是沉没了,不就像鸿毛一样,无足轻重吗?所以我为他感到惋惜,希望皇上多给他一点时间。”司马迁辩解道。
  “子长,这就是你心底的直实想法!可老夫不这么认为。人既然都有一死,何必非要追求重于泰山呢?霍去病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吧?可它却把许多人都压得喘不过气来。泰山是很雄伟,可它的雄伟,是在他人心目之中;泰山自身还是那个样子,并不因别人以为它雄伟而再增高一分;也不因为有人说它不如昆仑山高大而减低一寸。人活着,天地和父母造就你成什么样子,你就是什么样子。一棵草的种子,给它再多的水肥,也长不成参天大树;一只乌鸦,你非要他长成天鹅,到头来不仅它累,你也要被它而身心憔悴啊!泰山因其崇高,而让人们敬仰;可皇上偏偏要去封禅,要竭天下财力而供而奉之,泰山如有灵魂,泰山也要为自己悲哀;而鸿毛若能成为天下风流之士和美若天仙的人作为饰物,又何必因为身轻而自卑自弃呢?所以老夫要告诉你,天下万物,生有其因,死得其所,生生死死,万世不竭。圣人之道,便是因势利导,使之长得有益而无害;若强令土堆耸为泰山,乌鸦化作凤凰,势必违反了天道人道。这是老夫一生思考之所得,但愿这些话,能使我们共勉!”东方朔滔滔不绝,一说起来,便又说了许多。
  “东方大人,您的话让小侄茅塞顿开。然而小侄总觉得李老将军、李敢将军和李陵小将军,他们三代人的一生都太不走运,而李陵的结局,不能再是那样惨了!”
  任安在一边听了好久,可他觉得李广、李蔡、李敢、李陵等人,在他的心目之中是一笔糊涂账,永远也难以说清楚。东方大人和司马迁也不可能争论出个眉目。于是他要把话题叉开,便向东方朔说道:“东方大人,家父听说您又要远离长安,特让小侄转达他的意思:请您多多保重呢!”
  “人老啦,就由着他去吧。老太史走了,任敞大人也不出门了,我东方朔也是老朽了!如今我还能四处奔波,还算比他们兴运。哈哈!只怕皇上要的不死之药还没找到,老朽自己就死去喽!”东方朔说到这儿,没有伤感,反到笑了起来。
  “东方大人,千万别这么说!您不会死的!要是连您都死了,那世上还有什么神仙?皇上的不死之药不就彻底没有希望了吗?”任安不会绕弯子,说的是大实话。
  “说得好!任安,你说得对!老朽还真得想一想,要是连老朽都死了,世上还有什么神仙?皇上不就彻底打消寻找不死之药的念头,不就不再想当神仙了吗?”
  司马迁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