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漂亮格子      更新:2022-12-08 11:17      字数:4823
  哭在前,谈在后,然后是新的认知——这就是一般的规律。
  5、 如果你发现孩子害怕某个特定的事物,向他保证你一定会保护他,不让他受到伤害
  当孩子感到非常恐惧时,你的保证可以提醒他注意“现实是安全的”这一事实。不要期待你这些话会止住孩子哭泣。但孩子在通过宣泄重新获得安全感的过程中,的确需要听到你的安抚式的保证。
  6、 不要对孩子的情绪作评论
  这一点太难做到了!我们太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我们自己有好心情,别人也该如此。但孩子们的情绪有自己的阴晴雨雪气象系统,为我们成人经常注意不到的因素所左右。在孩子伤心时对他说“你该感到高兴才对”,无异于对一场暴风雪说“快走开”。最好对孩子说,“你这样伤心我很难过,”或,“你不好受,我就在这儿陪着你,”这样就给孩子机会去正视和处理他的坏情绪。而类似“别觉得委屈,是你自己先动手的!”和“不就是撕坏了一份作业嘛,别像个爱哭的小宝贝似的没完没了!”这样的话只会羞辱孩子。你本想帮助孩子摆脱烦恼,可你这样说只会适得其反。
  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你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孩子只在烦恼得不能正常思考时才会哭闹。烦恼和不安能压垮孩子,驱使他做出非理智的事来,所以孩子才力图把这些不良情绪“哭掉”。他恨自己行为“出轨”,失去自控。你的倾听可以逐渐减弱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个倾听过程,孩子自己的良好判断力就会得到恢复。
  孩子哭闹时,你会听到他抱怨你或其他与自己的生活有重要关系的人。比如,“你不爱我,从来就不爱我!”“我希望你不是我妈妈!”“我恨你,爸!别人的爸爸都比你好!”这些都是孩子在宣泄烦恼时会说的。孩子在试图“哭掉”烦恼,恢复好心情时,需要“口无遮拦式的自由”。如果他们能哭出来并对你说出自己最糟的感觉,他们的委屈就会渐渐消失。不要对孩子的抱怨太在意。孩子对你的抱怨并不代表对你的全盘评价,只代表他急于排除掉的烦恼而已。只要他摆脱掉那些令他不快的情绪,他就会重新注意到人对他有多好。
  7、 允许孩子畅快地哭,不要有时间限制
  孩子哭起先是为刚发生的事,然后可能是为以前发生的伤心事。如果他是初次得到倾听,他会哭得很厉害,很久,一般达半小时到1小时之久。为这样的机会他已经等了很久。你表现得越温和慈爱,他哭得越久、越厉害,因为感受到了你的支持和关注。我们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困难时刻,他人不期而至的关心会使我们落泪。孩子也是如此。越有安全感,他就越能向你充分显露他的情感,在哭过之后,能越深地感受到轻松愉快。
  说到时间,父母们会觉得很难办。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多半个小时来坐下听某个孩子哭呢?谁去准备晚饭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是个昂贵的消费品,大多数人不会轻言为某件事多用些时间或多作些努力。不过许多父母发现,当孩子烦躁不安时,如果肯花时间倾听,可以省去其他不少麻烦。比如,你不再需要花时间训斥他,为他担心,不停地抚慰他。你只需在孩子发脾气时坐下来,把他搂在怀里,允许他哭出内心的委屈,明确意识到这是孩子处理自己不良情绪的机会,也是让你自己放松情绪,通过倾听让自己的爱浸润孩子心田的机会。
  8、 孩子大哭一声之后或许需要睡觉
  恢复过程中,睡眠的作用可能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孩子在一场翻江倒海的大哭之后可能连续打几个哈欠,然后倒在你的臂弯里沉沉入睡。这样的睡眠很重要。它给了孩子为恢复由于情感伤害而丧失的感知能力所需要的时间与安宁。通常,他会觉醒来,又是个快乐的、充满活力的孩子。
  有时,睡眠只是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间歇,并不意味着过程的终结。闷闷不乐的孩子会逐渐地、时断时续地抽泣着进入梦乡。醒来时仍然不快活,但已有了新的活力继续自己尚未完成的恢复过程。
  9、 倾听过孩子充分哭泣之后,注意发现孩子身上新增长的领悟力、热情和创造力,以及他更加充满活力的游戏
  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痛快地哭过之后感到轻松、被爱,满怀希望。他们会通过某些看似微小而意义重大的行为,让我们了解他们的变化。在对你大哭大闹之后,孩子可能会轻柔地帮你整理头发,勇敢地去和他以前害怕的孩子一同玩耍,自编几首快活的小调,或把他以前最厌恶的数学作业做完。注意捕捉他渴望生活与爱的天性的闪光。你一定不想错过他对你表达爱的一举一动,愿意看到他的自信心不断增长的迹象。这些就是对你的倾听的报答,是你的努力赢得的。
  一位母亲每次送女儿去托儿所都痛苦万分。每天早晨和母亲告别时,孩子都会抓住她不放,抱怨,哭闹。然后,她会很快停止哭泣,但整天闷闷不乐,不爱说话。最后,母亲决定每天提前到校,以便有充裕的时间与孩子道别,孩子哭时能陪在她身边。头三个早晨,母亲每次都留在车里听孩子哭近一个小时。等女儿哭声一停止,她就温和地说,“该进学校了。准备好和我一起下车进大门了吗?”孩子就又抽泣起来,紧紧抓住她。在经过几乎不可想象的那么长久的大哭之后,孩子会安静下来,向四周望望,悄悄看一看饭盒里为她准备的午餐,或转转汽车方向盘,然后就同意进校门了。第四天早晨,孩子比以往哭得还要厉害,可只持续了15分钟,就很快决定要进校门。第五天早晨,孩子没哭。她用力长久地拥抱了妈妈,说她要自己一个人走过校门。保育员后来报告说,她的女儿的自信心在那一周里有显著增强。这个变化正是母亲终于在第五天所明确看到的。
  就像上述例子中的情况,孩子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如能得到倾听,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惊人的增长。为了清除某种情感创伤,孩子可能需要多次倾听,需要你付出相当多的时间。但你可以看出,孩子在最初表现出的软弱无能的状态会随着每一次倾听获得明显的改进。
  六、 倾听孩子对于父母不是件容易的事
  倾听一个哭闹的孩子本身并不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益,但实践起来确实不容易。要做到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我们父母也需要别人花时间来倾听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孩子的激烈情绪会触发我们自己的情绪。我们也有许多话要说:比如,作为父母有多难,我们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有时让我们多么恼火,对孩子的担忧、失望和希望。如果父母们之间能建立起一种彼此倾听的伙伴关系,就能满足这种需要(详见“听你听我”)。当我们自己信赖着一个倾听者时,我们会更好地理解孩子是怎样努力要信赖我们。让倾听者了解我们自己有多么伤心、劳累,有助于培养我们倾听孩子的耐心,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摆脱烦恼。
  提示与思考:
  1、 孩子大哭时,你通常的反应是什么?
  2、 就你而言,倾听大哭的孩子是否很难,难在哪里?
  3、 你是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经大哭过,因为什么?父母是否和蔼地听你哭?
  第四章 孩子恐惧的时候
  一、 孩子的恐惧感从何而来
  孩子降生时对这个世界几乎一无所知,他们期待得到爱、温情和理解。父母会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关怀与温情,但往往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期望。当某些他们不能理解的事情发生时,或经常受到冷落,就容易使他们感到恐惧。孩子有时比成年人更敏感,许多成年人感到无所谓的事情都会惊吓孩子。孩子尤其对突发的、痛苦的或缺乏亲情的情况没有思想准备。幼年和母亲或父亲分离,未对孩子解释就突然更换保姆,家里人情绪激动的谈话,被好事的亲戚拿来取笑逗乐,电视节目中的暴力等,都能使孩子受到惊吓。
  此外,有些孩子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受到过直接的身体伤害。难产、早产、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等,都可能惊吓婴儿,扰乱他出生后第一个月的宁静。严重的伤害会使某些孩子由于潜在的恐惧而经常处于紧张的情绪之中。
  感到恐惧的孩子会很难与他亲近的人保持密切接触。他不能承受你长久的注视,也不很快去试探并依赖他人,而是经常处于一种“戒备”状态,不能松弛下来平静地享受亲友的陪伴。惧怕也会使孩子变得急躁和难得满意,稍不如意就可能由于不耐烦或生气而大光其火。
  二、 孩子如何摆脱恐惧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完全摆脱恐惧。我们很少有人见到过孩子生来就会尝试使用的康复过程,因为它往往是我们所难以忍受的。孩子在宣泄恐惧感时,会深深地体验到恐惧,他们的恐惧感会随着发抖、干嚎、出汗和发脾气宣泄出来。在整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我们在身边给予关注,正如他们在哭泣时需要我们在身边给予关注一样。……孩子为消除惧怕所作的努力真是令人困惑不解:谁会想到让他们在你的怀抱里表现出恐惧感竟会有助于他们获得自信呢?
  三、 孩子经常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恐惧
  有时候,孩子不会直接启动康复机制。他们不哭叫,也不跑向什么人寻求帮助,因为他们已经害怕去体验恐惧。他们以明显的“行为异常”的方式寻求帮助。他们或固执地躲避某些活动、某些人或地点,叵他们感到害怕的场合采取攻击性行为。孩子的恐惧也经常间接地表现为愤怒(详风“孩子愤怒的时候”一章)
  以下是帮助孩子摆脱恐惧的几个原则。一旦你的孩子在恐惧中大哭起来,你赶到他的身边想帮助他时,这些原则会告诉你基本的做法。
  1、 搂紧孩子。确保只要他愿意,他就能清楚地看到你
  你应当说尽可能地显示出你确信一切都好。你应轻柔而坚决地把他紧搂向你,鼓励他看着你,告诉他你就在他身边,他随时都可以看到你。
  2、 即使孩子拼命要推开你,你也要坚持靠近他
  要使康复机制起作用,孩子需要一个宣泄恐惧的对象。而你通常就是他近旁最安全可靠的这样一个对象。他会突然害怕你靠近他,仿佛你一靠近就会置他于致命的危险之中。他把从前某次可怕经历留下的恐惧感与你联系起来,因为他无法与从前那个抽象的阴影抗争,但可以与你抗争。如果你心平气和地允许他挣扎、哭泣和发抖,就能加快他摆脱恐惧的康复过程。
  3、 对孩子解释你为什么要守在他身边
  孩子会迫切地期望自己不必去体验恐惧。为了表明你是为他好,而不是要为难他,你要一再向他解释你为什么要守在他身边。解释得越充分,他越能信任你。你可以说,因为当他害怕时,你要和他在一起,你知道他现在没有危险,你爱他,不愿让他独自体验恐惧等各种靠近他的理由。
  4、 如果孩子攻击你,你要防止自己受伤
  5、 让孩子知道现在他是安全的
  不断地用话语安抚孩子,有助于他们宣泄恐惧。你的声调很重要,平衡的声调比话语本身更能令人安心。你的声调越充满自信,他越能面对恐惧。
  6、 拥抱孩子
  7、 一旦你感到害怕或愤怒,请立即中止帮助孩子的尝试
  四、 当孩子逃避令他们感到恐惧的事物时
  当孩子跑到你身边,试图躲避他们害怕的事物时,你可以当即启动治愈过程。首先要保证他的安全,去除不安全因素。然后,温和地鼓励他面对使他害怕的事物。让他看着他所怕的人或物,也可以试着朝那人或物靠近一点点。如果孩子吓得发呆,你就带他走得远一点再让他看。也许你得轻推他一下,把他的脸从你的膝盖上移开,或你们一起朝着那人或物挪近一点点。你在努力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爱护与安全,加上让孩子感受到些许恐惧。如果你表现得有些冷淡和不耐烦,孩子觉得不得不服从,就无法放松地宣泄自己的恐惧感。如果你给予过多的同情,他会失去体验自己恐惧的机会,而这种体验是治愈过程的重要组成。
  五、 笑声有助于孩子消除恐惧感
  如果孩子的恐惧不很严重,你可以先鼓励他发笑来帮助他消除恐惧,这样可以释放出恐惧所引起的较轻的紧张情绪。如果在他感到安全时,你能装出自己也害怕他所怕的事物的样子,他就会笑起来。当你用笨拙可笑的动作表现恐惧时,孩子会开心地大笑不止,甚至可能会以强者的姿态加入游戏,对你说,“我能告诉你怎么办,你得听我的!”这种新的力量平衡——大人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