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浮游云中      更新:2022-11-23 12:11      字数:4840
  『坎农-巴德学说』 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2,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P381
  6,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可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增强调节;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情绪调节主要发生在生理、情绪体验、表情动作、认知和人际等方面,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附录 名词解释
  1,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2,表情-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3,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第四编——人的心理特性
  第十一章 能力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密切的关系。能力不等于知识、技能。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识、技能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2,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能力的因素说
  1,独立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的发展。
  2,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是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强调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区别,把他们绝对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3,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能力由七种因素组成。如: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
  4,能力的结构理论
  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纬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2,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英国心理学家卓南继承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提出能力层次结构理论。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
  5,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也叫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这种理论把人的能力和智力看成一个过程,他由不同的阶段组成,并且是由某些更高的决策过程组织起来的。
  1,智力三元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由三个方面构成: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2,智力PASS模型。PASS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6,智商
  智商的概念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提出。智商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来表示。智商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来的分数,它代表了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关系。有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1,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 × 100
  2,离差智商。智商(IQ)=100+15Z
  Z=X-X- /SD SD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7,智力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智力测验是衡量人的智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工具。编制标准化智力测验要经过标准化的过程,建立常模,并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1,标准化与常模。
  1,按照测验的性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确定标准化样本。
  3,施测程序标准化。测验的施测和评分都有统一的标准。
  4,统计结果,建立常模。
  2,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3,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测验的有效性。
  8,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1,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遗传影响
  2,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环境和教育影响
  3,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实践活动影响
  4,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最后,能力的发展还依赖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附录 名词解释
  1,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
  2,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
  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3,情绪智力-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4,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能力。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5,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第十二章 人格
  1,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3,人格理论-特质论
  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B,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在根源特质中可以在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定。
  C,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3,『现代人格特质理论』 现代人格特质理论主要有:三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七因素模型。
  1,三因素模型。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外顷性、神经质、精神质。外顷性表现内外顷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开放性、责任心、外顷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3,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七个因素。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
  4,人格理论-类型理论
  类型论是群体间人格差异的描述指标。可通过人的行为直接观察到。
  1,单一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的T型人格就是单一型人格理论。
  2,对立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纬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主要有:A-B型人格和内-外型人格。
  3,多元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由几种不同质的人格特性构成的。有:气质类型学说、性格类型学说、阴阳五行说。气质类型学说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性格类型学说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
  5,认知风格于认知能力的差别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的方式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差别是:
  1,能力是指成就水平;而风格是指认知方式。
  2,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而风格是指人们的典型行为。
  3,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由高低或好坏之分;而风格是指一种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与好坏之分。
  6,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的方法很多。典型的有: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景测验、自我概念测验。
  1,自陈量表法。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2,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3,情景测验。性格教育测验和情景压力测验。
  4,自我概念测验。形容词列表法、Q分类法。
  附录 名词解释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