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节
作者:不受约束      更新:2022-10-30 13:40      字数:4753
  张氏颤巍巍的伸出手,摸了下朱慕贤的脸,半晌才应了一声:“嗳……你回来了?”
  朱慕贤自打离京之后,虽然中间回去过两次,但都没久待。张氏的样子,明显比过去苍老憔悴了,又没施脂粉,一脸病容。朱慕贤眼眶发热,握着张氏的手:“儿子不孝……”
  张氏陡然间有了力气,把儿子的脸捧着,细细的打量。
  长大了,也长高了。穿着一身簇新妁实,头上戴着书生巾,头巾还有碎玉缀角。
  已经全然不是个孩子了,长成大人了——更不要说他还考过了府试,拿了头名案首。
  朱慕贤就象一味灵药,一下子就医好了张氏的病。
  范妈妈端茶进来的时候,张氏已经面色红润,眼睛更是闪闪发亮,病容是一扫而空,这几年都没见她这样精神焕发过了。
  范妈妈把茶盏放下,给朱慕贤福身问安:“少爷好。”
  “妈妈快别多礼。”朱慕贤身来回了半礼。范妈妈也是母亲身边得力的人了,做子女的礼应敬重:“这几年我不在家,娘身边儿多得妈妈照料服侍了。”
  “唉,看少爷说的,到底是读书人。服侍太太本就是老奴的本分。倒是少爷,这几年没见,可长大成人了——太太白天黑夜里都在挂念你,不住口的念叨。二月里还特意为少爷去庙里求签问前程。老奴记得清楚,那可是根上上签哪。果然大吉大利,佛祖保佑,少爷这科就中了!”
  张氏忙不迭点头:“可不是呢。那签上我记得,写的是句唐诗,解签的说又是什么大鹏,什么通达的,说是上上签。我当时给了他二两银子谢礼呢。范妈妈,等咱们回京了,你得提醒着我,再去庙里还愿啊,这庙里香火旺盛,果然也灵验啊。”
  朱慕贤辛劳苦读,不过到了张氏这儿,功劳最大的成了佛祖菩萨了。朱慕贤倒不计较这功劳成果归谁的问题,他最关心的是张氏的安康。
  “我听说母亲病了,可请了郎中看过?吃什么药?母亲现在觉得哪儿不舒服?”
  范妈妈说:“太太是有些水土不服,一路上又累着了。说起来啊,我们下船那天,被一艘迎亲的喜船堵了半天没能上岸,上了岸才听说少爷就跟刚才那喜船走了,就这么当面错过了,要不然前三天就能见着了。”
  朱慕贤也没想到就有这么不凑巧,可这时候通信不便,他原以为张氏还要过几天才能到。
  张氏可见不得儿子自责:“我没事儿,就是没什么力气。可一见了你啊,我就什么病都没了。你同科又是同窗的好友成亲,那自然要去贺一贺,能帮忙的也要帮上一把。”曾经做了好些年官太太的张氏很明白,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个帮扶提携,现在这些同窗好友,将来都是官场上的助力关系。她固然想见儿子,可是更愿意儿子有远大前程。
  朱慕贤还是不放心,一定要请个郎中来给张氏瞧瞧。张氏拗不过儿子—再说心里头也难免有几分欣慰。
  儿子心里还是有她这个娘的,还同过去一样孝顺听话。
  郎中是常来的,替张氏看过,又把了脉,摸着胡子说:“不打紧,多晒晒太阳,饮食清淡些,不乏的时候在院子里走动走动也就是了。”方子也没有开。
  朱慕贤这才放下心事,谢过郎中,又送他出去。
  张氏看得出儿子也是刚到家,衣裳都没换,忙打发他去更衣。朱慕贤匆匆换了衣裳洗了把脸,书墨一边替他挽袖子,一边笑着说:“好久没见少爷这么急慌慌的样子了,太太一来,少爷好象一下子少了好几岁。”
  朱慕贤心情好,也不同他计较。
  准确的说,从知道表妹定亲的事情后,少爷可是一直郁郁不乐的,即使是刘公子成亲的好事,也只是强打精神而已
  书墨本还想说,太太这趟来,定是来替少爷下聘办婚事。可是话到了嘴边,毕竟没出口。
  少爷这些日子心情都不好,还是别去提这个敏感的话题为妙。
  张氏也是一样,初见儿子的兴奋劲儿过了,就开始打算起实际的问题来了。
  范妈妈还在说好话:“·……少爷这么有出息,一表人才,又有前程,太太将来可有福享了。没几年肯定给您挣个诰命回来。”
  张氏笑了笑,范妈妈扶她起身,替她把头梳好。张氏看着镜子里有些模糊的脸容,心里一阵欢喜,又一阵酸楚。
  “咱们从京城带来的东西呢,快拿来。
  我给他做的新衣裳,现下看着只怕不那么合身啦,这孩子长得可比我原来想的可高一些呢······还有鞋,也不知道合脚不······”
  范妈妈笑着说:“不合身就改一改,反正现在少爷人就在眼前儿,您想怎么改都成。”
  今天儿子闹脾气,哭了好久。唉……现在他力气大了,一闹起来我根本制不了他……我真是个没用的妈。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且不提朱慕贤急急的回了自己家,今天对周家来说可是个大日子。嫁出去的姑娘回门,可让周家上上下下都忙活起来。周大奶奶这几天都吃不香睡不下的,虽然她自己说是操办婚事劳累的缘故,可是大家都心知肚明。
  周大奶奶是舍不得女儿,不放心。
  周榭从小到大都没离过父母身边儿一步,周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是掌中宝心头肉。这一突然间割离开来,去了全然陌生的婆家,不知道她吃得香吗?睡得实吗?丈夫对她好吗?公婆姑嫂间能不能处得和睦?从此再没有父母替她遮风挡雨了,受了苦受了累全得自己扛着,这让当爹娘的怎么放心得下?
  周家几个兄弟就更不忿了。前头说过,周家兄弟站一排,一个读书种子也没有,但要说武枪弄棒的,个个都能来几下子。这自古就文武相轻,周家几个兄弟很不待见这个会读书的酸秀才,要是这个姐/妹夫敢对周榭不好,那几个兄弟绝对不会客气,一定拔出拳头就上,定让刘书昭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所以说这时候的人说多子多福是很实用的。人多力量大,周家儿子多,平日里邻里间就算有什么泼妇小人也不敢招惹他家——儿子多的人家,真不敢惹啊。这会儿又不会有点小口角纠纷就上衙门,就算头打破了也就请个族老来说说理断断事儿,根本劳烦不到官府。所以谁家人多势众谁占便宜。
  这会儿刘书昭看着八字排开的几位大小舅爷,不知道心里是不是发虚,但笑容已经堆了一脸。
  周榭也是羞答答的,看起来脸色红润,唇角带笑,头发已经挽了起来,梳着妇人发髻。周家不用问,自然是好一番忙乱。又林好不容易才逮着空子问她:“在东潭还习惯吗?”
  周榭脸红红的,不过对着自小一直长大的姐妹倒没多腼腆,两人现在又成了亲戚——现在她管又林可以叫一声表妹了,不过两个人都没有要改口的打算。
  “挺好的……婆婆对我很好。一直说让我在家时怎样就还怎么样。头一天起来问安,给了我一对镯子,一对簪子,都是她当年的陪嫁,是心爱的东西……”
  舅妈那个脾气是没得说,很爽利,对人也没有坏心眼儿。做事儿也都喜欢直来直去。她要不喜欢周榭,当时就不会上门提亲,也不会一见面就给心爱的首饰。
  至于丈夫怎么样,周榭反正是不说,又林做为一个没出阁的姑娘也不好意思问她一句,你们俩和谐呗?
  但是看周榭的样子,应该是……嗯,挺和谐的吧。
  这就挺好了。丈夫好,婆婆也不差,周榭应该会过得好的。再说周榭这人大方坦荡。用红楼里的话形容就是随份从时,到哪儿她也会尽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的。
  又林不由得感叹,表哥是个聪明人啊,这么好一媳妇儿,一看中了,立马下手。有些事不能拖泥带水的,就怕夜长梦多。
  比如去了安州的杨重光和嫁去京城的石琼玉。
  不过今天是高兴的日子,又林不去琢磨那两个有情无缘的人。有海誓山盟,未必能做夫妻。而做夫妻,也未必就需要海誓山盟那套东西。
  周榭的今日就是她的来日。
  又林对这种生活并没有不满意。也许她会嫁给表哥陆伯荣。然后象周榭一样生活得很平实愉快。也许是个别的什么人,可能根本不认识,更谈不上爱情。大家都是这样的,从陌生人一下子变成了夫妻,生活在一起,大部分都很认命。也都过得不错。
  “你可别瞒着我,要是有什么不如意的就和我说,我再去跟表哥和舅妈说。”
  周榭按着她的手:“你瞧你,净说孩子话。我挺好的,刚才我跟娘一说,娘也说我挺有福气的。可是有了福气更要惜福,相公敬我,我也要敬她。婆婆宽待我,我更要孝顺她,一家人你好我也好才成,不能因为人家待我好就恃宠生骄了。”
  又林斜了她一眼,行啊,才出嫁三天就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倒过头来说她孩子气。
  刘书昭这会儿可脱不开身,老丈人和几个舅子非得拉着他喝酒。周大奶奶舍不得女儿,周榭的爹和兄弟也舍不得啊。这见了女婿,虽然脸上笑呵呵,嘴里叫贤婿,心里还不知道琢磨什么词儿呢。揍是不能揍他的,那灌几盅总行吧?
  周榭也十分感慨。虽然离开这家,这院子才三天功夫,她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有一种感慨和陌生的感觉了。屋子还是老样子,除了她已经带走的东西,一切都维持着原状,依旧每天有人打扫看护。可是她已经坐下了一会儿了,心里都没有真实感。
  屋子还是原来的屋子,可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她了。
  当然周榭不是那种爱伤春悲秋的小姑娘,现在又是新婚燕尔,满心喜气,并没有多想,在心里过了一下就抛开了,转而支使丫鬟去前院,看看席上的情形,少爷他们和姑爷是不是喝多了。
  这种转变真的很神奇,又林也有点感触。
  三天前周榭还和她一样是姑娘家,现在已经成了小妇人,而且正在学着如何做一个主妇。依又林看,她还学得相当不错。
  周榭的今天,也就是她的明天。
  不过……又林现在最苦恼的是,陆伯荣这两日都没回来,门房说他去照管铺子了,好象是要进一批茶叶,还没谈妥。
  那个昂贵的礼物还压在又林的箱子底儿呢,一想到那个总是觉得不安稳。
  就算两人会定亲——那也是以后的事,这礼物大可以定了亲再送。现在是无论如何不能收,不然的话,有个专业的词儿说的好,这叫私相授受。
  又林也想过,要不把这个东西交给四奶奶。可是一来,她觉得这样对待陆伯荣的一片心意有点儿那个啥,二来,如果四奶奶因此误会什么,真把这桩还没说定的亲事给敲了钉,那又林就是弄巧成拙了。
  在周家盘恒了一阵,又林陪着四奶奶回了家。
  四奶奶问了几句家里情形,又替女儿理了理耳坠——被头发给勾住了。
  她站住脚,眼睛朝一边示意了下,胡妈妈马上过来,低声说:“奶奶有什么吩咐?”
  “朱家那门前儿几个人脸生啊,是什么人?”
  “朱少爷的娘前两天从京城来了,这几个以前没见过,应该是这趟跟着一起来的人吧。”
  “哦……”四奶奶这一声里头意味深长。她又看了眼女儿,又林的表现和往常一样,都没往朱家门前多看一眼。
  可四奶奶觉得这是欲盖弥彰。
  等李光沛一回来四奶奶就赶紧把他叫屋里了。这消息,李光沛比四奶奶知道的还早,心里当然也有盘算。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不年不节的又没人做寿,朱慕贤的母亲这时候回来,应该只是为了一件事。
  那肯定就是朱慕贤的终身大事了。
  如果不是这样的事情,旁的事情不至于让他的母亲千里迢迢跑这一趟。
  夫妻两人对望一眼,心中的想法是一致的。
  朱家十有**会上门来提亲——除非朱慕贤人品败坏,只打算勾着小姑娘春心荡漾而不打算真正娶回家做夫妻。
  但是从他的一贯表现来看,这人的品行没那么差,也没和其他哪家的姑娘有什么过密的交往,倒是常往自己家跑。对长辈当然很是恭敬,对德林他们也既和气又有耐心……他和自家女儿,应该是有真心的。
  那现在夫妻二人犹豫的就是,陆家也有提亲的意向,只等李光沛一点头就会差媒人来了。陆伯荣现在人也在于江,只是这两日为生意忙碌才没有留在李家。
  他们当然更愿意女儿找一个陆家这样的婆家,知根知底,平平安安的。陆伯荣的性格李光沛看着他长大,十分了解。他没什么太大的才干,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泼天富贵,女儿嫁了他,李光沛夫妻俩倒是放心。
  但是……女儿心里喜欢的是朱家那一个啊。夫妻俩倘若不知道还好,一知道的了,浑象做了亏心事一般,日夜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