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青涩春天      更新:2022-09-26 14:28      字数:4786
  元代主张儒治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太子,他广泛地参与了元世祖时期的政治活动。如果他继承忽必烈的皇位,对蒙古帝国,对整个中国绝对是一件好事,甚至是蒙古帝国的福音。可惜,他早早地死了,而且死因很让人难以接受,居然是被吓死的。
  》 》 》 〃禅位〃事件
  真金并不是忽必烈的长子,忽必烈的长子朵而只天生倒霉,还没有结婚就死掉了。所以,真金自然而然地成了长子。关于真金之名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1243年,忽必烈生下了第二个儿子,正巧法师海云与忽必烈在一起探讨佛法大意,忽必烈就请海云为之摩顶立名。海云道:〃世间最尊贵,无越于真金。〃于是,这个小孩子就被称为真金。
  真金太子的死要从1285年春天说起,这一年,江南行台御史曾封章上书忽必烈,说世祖年事已高,应该禅位给皇太子。从中原王朝的传统来看,这种提法不无道理。但这个曾御史却忘了,他现在所侍奉的皇帝是蒙古人。蒙古人的习俗是,最大的头大汗(皇帝)死后新一任可汗须经宗亲忽里勒台大会的通过才算有效。新大汗选出以前,朝中一切事务都要由太后掌管。
  所以,曾御史的建议只能产生两种结果:第一,忽必烈及蒙古贵族认为这是非常荒谬的;第二,必将引起忽必烈对真金的猜忌,从而给真金带来杀身之祸。这封信首先到了御史台都事尚文这里,他给真金看后,真金很惶恐。近几年来,父亲对自己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信任了。
  继奸臣阿合马后卢世荣掌权,忽必烈侵吞天下财物的愿望更加强烈,真金与父亲的政见分歧已渐渐地将亲情抹杀了。尤其是1284年,忽必烈在卢世荣要求下改组中书省,将太子所信赖的汉臣几乎全部清除出去后,真金与忽必烈的关系已近恶化。而真金恐慌的原因也并不全是父亲对自己的不信任,事实上,真金的权力在慢慢地被忽必烈与卢世荣剥夺殆尽。
  尚文十分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并不向上递,而是藏了起来。但纸是包不住火的,不久,已死的阿合马余党达即归阿散知道了有这么一封信,并没有呈报给忽必烈。他觉得为阿合马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向忽必烈上奏说:〃海内财谷,省、院、台内外监守,里魁什长率有欺蚀,请收内外百司吏案,大索天下埋没钱粮。〃他的用意很明显,无非是借着查找贪污之机而把那封信找出来。一向以敛财为能事的忽必烈不相信居然还有人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贪污,就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下令御史台配合。在逐项排查中,大家都慌了。尚文很了解这个达即归阿散,他在进行主要目的的同时还可能进行一些次要目的,比如杀汉臣等。在这种情况下,他找到当时的右丞相安童及御史大夫月律鲁,两个人看了信后也觉得不应该交出。达即归阿散听得了消息后,就上奏忽必烈。
  忽必烈派人去御史台取信。形势万分危急,真金则更加恐惧,安童与月律鲁亦不知所措。只有尚文还算冷静,他跟真金说,达即归阿散目的无非想让太子不得安生,顺便陷害几名大臣,然后是流毒天下之民。最好的方法就是应该先发制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尚文就到御史台查阅旧文案,查出达即归阿散一伙数十条罪状后,立即来到中书省,对安童和月律鲁说:〃丞相、大夫以勋贵忠贤,荷天宠,柱石廊庙,皇太子为天下本,固本安天下之任要靠你们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们二人先去将此信之原委禀报皇上,使达即归阿散他们没有机会中伤太子。〃
  安童及月律鲁两个人带着信和达即归阿散的罪证进宫见忽必烈,忽必烈听了二人的陈述,不由得大怒,问二人:〃你们难道就无罪吗?〃
  安童上前说:〃我们有不可推辞的罪过,但是达即归阿散这些人的罪状更加明确,如果现在不处理,苍生无福,请皇帝选一重臣为尽快处理此事,以肃清纷扰。〃
  忽必烈想了一想,又把达即归阿散的罪状看了一遍,就答应了二人的请求。安童及月律鲁喜出望外地出宫,立即宣布暂停达即归阿散等人的排查活动。达即归阿散与其同党在几天后开始聚众生事,大有想要起兵清君侧的意思。武人忽必烈得知后,大怒,派人捕之,将达即归阿散一伙统统地杀掉,〃禅位事件〃才算终结。
  但忽必烈又演了一出戏。他把真金叫进宫里,说道:〃皇儿!为父年事已高,你的年龄也不小了。有一御史劝我将皇位让给你,不知你觉得如何?如果你真有此意,我就行禅让大礼!〃
  真金被吓得魂不附体,这显然是父亲在试探自己。如果自己真的答应了,肯定走不出这个门。他赶紧跪下,〃死罪死罪,不敢不敢〃的说了许多遍。忽必烈才说道:〃既然不愿意就算了,回去好好养病。〃
  但是,真金太子并没有好好养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认为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是对皇上不忠,对父亲不孝。按照他对父亲的了解,父亲绝不会就此罢休的。在这样的担惊受怕中,到了这年年底,居然就死掉了。
  真金虽然未成大业就死了,但他毕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过希望,他的英名以及品性才德都为人们所缅怀。可这又有什么用?一个好好的太子居然被父亲吓死了。今天的我们实在是想不明白,作为蒙古帝国的第一任皇太子,他居然是被父亲吓死的。他的死除了给后人留下诸多的叹息和遗憾之外,是否还应该留下点别的?
  》 》 》 与阿合马的较量
  元朝历史虽然不长,但却有一个很著名的人物,他就是阿合马。此人从忽必烈角度来看,是个善于理财的忠实臣下;从真金的角度来看,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瘪三。此人在1264年被升为中书平章政事后,就以善于理财深受忽必烈的器重,在其执政的十余年里,他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财,然后拿出一部分给忽必烈,剩下的都装进自己的腰包。他这样的无耻行为,忽必烈很可能也知道,但由于连年用兵及大规模封赐亲王投下,财政紧张一直是困扰其政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个问题只能靠阿合马这样的理财高手才能解决。
  我们暂且将这个真金太子眼中所谓的瘪三放下,来谈谈真金太子。从各种史料来看,真金被立为太子之初,忽必烈对他是非常喜欢的。真金生病,忽必烈亲去探视,并亲自和药以赐之。还特意选拔出精兵一万人给真金当卫兵,以护东宫。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真金是何等的踌躇满志。在这位年轻的太子看来,将来的元朝就会按照他所勾画出的蓝图一样光辉无限。
  但是,事情却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忽必烈继位以来连年用兵,使得百姓贫困不堪。而当时朝中以许衡、姚枢等为代表的汉臣极力主张轻徭薄赋,藏富于民。忽必烈大为恼火,他一心所想的就是天下太平,可天下就是有许多乱民集结起来总和他作对。如果不收重税制造武器,难道让他的士兵靠脏话去击败敌人?所以说,这些人所提倡的儒家思想是与当时形势相违背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合马才能夺得大权,而对这些人进行镇压。真金太子自然是想以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的人之一。据说,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崇儒重道,在言行举止上尽量向儒家道德规范靠拢。忽必烈为其建一香殿,香殿建成,建筑师希望能凿石为池来装饰,真金阻止道:〃古有肉林酒池,我怎么能效法商纣王呢?〃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真金太子是和汉臣许衡他们的观点一致的,都主张节俭,不搜刮人民。而阿合马却和他们相反,因为他的任务就是搜刮人民。阿合马靠着忽必烈的信任,从而把持朝政,任人唯亲,勋旧儒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排挤。朝中儒臣们都希望通过太子真金的权力来限制阿合马。所以,真金太子就必然地和阿合马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有一次,真金用弓打了阿合马的脸。几天后,忽必烈宴请群臣,忽然见到了阿合马脸上的那块伤疤,关心地问道:〃你的脸怎么了?〃阿合马赌气似的回答:〃被马踢了。〃
  真金在座上站起来,愤然道:〃你不好意思说出口?我来说,是我打的。〃
  忽必烈不做声,阿合马想哭,但却哭不出来。真金虽然受儒家传统温良恭俭让的影响,但他血管里还流着蒙古人的粗犷血液。这种粗犷的本性后来继续在阿合马身上泛滥,有几次,真金当着忽必烈的面,用拳脚攻击阿合马,阿合马不能还手,又不能挡,任凭真金施展拳脚。
  但阿合马是狗改不了吃屎,脸上伤一痊愈,他又开始为非作歹。以各种罪名对不服他的大臣进行排挤,甚至于杀害。
  1279年,忽必烈近侍董文忠建议忽必烈凡事报请真金处理,然后再奏闻忽必烈认可,如果真金处理得不合忽必烈心意,忽必烈再以诏赦形式裁断。忽必烈同意了这一意见,正式下诏令真金参决朝政,凡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百司之事,皆先启后闻。这一年,真金开始直接掌理朝政。真金掌理朝政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自己的幕僚班子,用王庆瑞、董士亨统侍卫军,把何玮调进中书省,任徐琰为左司郎中。他跟何玮、徐琰说道:〃你等学孔孟之道,今天你们的机会来了。用你们一生所学,尽力为本朝开创。〃著名汉臣王恂、白栋、李谦、郭佑、马绍、杨居宽、何荣祖、杨仁风也都受到了真金的重视,并给予要职。
  虽然,这群儒臣与真金抱成团和阿合马斗争,但真正取得胜利的时候很少。因为阿合马的后台是忽必烈,忽必烈必须要靠阿合马的〃理财〃才能为自己的宏图大业添砖加瓦。
  况且,真金虽然以中书令参预政事,但忽必烈掌握着最后决断权。真金不是没有想过要反抗父亲的决断,但儒家的孝与忽必烈的〃狰狞〃彻底把他束缚住了。
  可那些儒臣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真金已经是储君,并且有了参预政事的权力,治理一个混账阿合马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真金太子被允许参预政事的第二年,礼部尚书谢昌元建议设立门下省,想通过封驳制敕*来限制阿合马的权力。不知为什么,忽必烈居然同意了这一建议,并拟以儒臣廉希宪掌之。真金得到消息后,兴奋地派人告诉廉希宪说:〃皇上让领导门下省,不要惧怕,如果有人对你不利,我替你除之。〃
  阿合马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干了。跑到忽必烈面前号啕起来。不知为什么,忽必烈居然又把自己刚刚认为可行的方案取消了。
  1281年,直学士李谦向太子陈十事:正心、睦亲、崇俭、纳谏、戢兵、亲贤、尚文、定律、正名、革弊等。接着,按察副使王恽又向真金进《承华事略》,这些言论虽旨在阐明儒家治国思想,但有一些如亲贤、革弊、去邪、崇俭等,其实是针对阿合马而发的,意在叫太子铲除阿合马,即使不彻底将他铲除,也别让他在高位上胡作非为了。
  但这一切只是儒臣们与真金的无济于事的呐喊,阿合马照样在朝堂上横行霸道。只是因为,他背后站着忽必烈。忽必烈需要他,他明白,忽必烈也明白。
  真金与阿合马的较量最终在1282年三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句号并不是真金本人画上的。这年三月,真金随忽必烈北狩,都城大都由阿合马留守。千户王着与高和尚合谋,借太子真金之名将阿合马杀死。忽必烈回京城后,将两人捉拿,把高和尚杀死在市上,并剁成肉酱。王着临刑前大喊:〃王着为天下除害,现在死了,将来一定有人为我写下这件事的!〃是的,是有人写下了这件事,但对这位王先生,我们现在又有几人了解?
  据说,阿合马死后,忽必烈对他的种种邪恶还不十分了解。但真金这个时候却站了出来,联合朝中儒臣开始痛打阿合马这条落水狗。忽必烈觉得阿合马既然已经死了,又有这么多人站出来指责他的罪恶,索性,查处了阿合马的党羽,又籍没了他的家产,还把阿合马的尸体挖了出来鞭尸。这样,真金与阿合马之争始告结束。
  后来,真金又为死了的高和尚与王着翻了案,两个人可以含笑九泉了。而真金还活着,又继续着他前途未卜的太子生涯。
  》 》 》 走了一个阿合马 来了个卢世荣
  阿合马死后,已经四十岁的真金觉得时光飞逝,时不我待。其执政的欲望更加强烈,在他看来,他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力行其向往已久的〃儒治〃。阿合马死的那年四月,他就向忽必烈力举和礼霍孙出任右丞相,真金跟他说:〃你现在是中书,如果有便国利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