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冷夏      更新:2022-09-26 14:27      字数:4721
  芤恢奔岢窒吕矗鹊侥昀鲜保突嵊涤?30英镑的资产可以使用;也可以将这笔钱存到银行里获得高额的利息——20年之后本息就可达到100英镑。但是不幸的是,很多人每天都会喝掉6杯啤酒。这一支出将贯穿人生的始终,在人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有可能达到600英镑。每天花费9便士来买白酒的人在50年后花费的总数将相当于2000英镑的财富!这一数字是多么惊人啊!
  一位雇主对手下的一名工人提出建议:“现在就为以后可能遇到的困境作些准备吧。”不久,雇主问这名工人准备得怎样了。“老实说,什么也没做。” 工人抱怨道,“我按您的建议去做了;可是昨天下了一场暴雨,一切都完了——我又去喝酒了!”
  在不需要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一个人应当像个男子汉一样,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负责。这是一个有自尊感的人最基本的表现。想做一个真正自食其力的人就应当首先自尊自爱,承认自己就是那小小家庭组织的核心。自己的兴趣、阅历、希望、忧愁和家人——或许这些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但是对自己来说却是最重要的!这一切关乎自己的日常生活、幸福感受,以及被他人所需要的整个人生经历。因而,人不能仅仅局限于只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想做到公正行事,除了端正自己的品行之外,还要顾及对其他人的责任。不要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太低,总是低头向下看;应当把人放到是造物主创造的“仅仅略低于天使”的高度。他应该向往更高的人生追求:想想也应当拥有一份永恒的权益、一份纯然天成的宏伟人生计划;想想得到的造物主所赋予的智慧和才干以及爱的力量;想想孕育人类的大地之母,这样他才不会偏执的只为个人着想了。可怜的人啊,你是这两种永恒的中心,造物主早已将二者融为一体了。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自尊自爱——尊重自己的身体、灵魂和人格。自尊源于自爱,它促使人类向前迈出进步的第一步;它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仰望天空,发挥自己的才智,改善自己的生活。自尊是多数美德——正直、诚实、贞洁、静穆、克制——的基石。狭隘自私只为自己谋利就会陷入自我沉沦,有时候甚至会跌入臭名昭著的泥潭里。
  任何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达到某种高度。我们可不是被扔到激流中任其摆布的脆弱的稻草,而是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的人。我们有迎难而上并勇立潮头的精神和能力,能够为自己的目标选定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我们可以互相参照着提高彼此的道德修养;也应该珍惜纯洁的思想;乐善好施会使我们生活得节俭而充实,我们能够为将来不幸的时日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可以阅读对我们有益的书籍,聆听善意的教诲,接受大地母亲最圣洁的熏陶;我们可以深谋远虑,确立长远的目标,并为最高尚的目标而奋斗。
  一位诗人曾这样说过:“爱自己和爱社会并不矛盾,二者是和谐统一的。” 改善充实自己,实际上也就是改善充实世界。这样做也为人类增加了一个更为正直的人。人群是由小小的个人组成的。很显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提升自我,其结果必然将使人类社会得到整体的改善和提高。这意味着社会的进步是个体进步的结果。如果社会中的个体不是纯良向上的,那么这个社会也不能是纯净高尚的。我们可以通过个体的状态来认识整个社会的实际状态。上面这些话都旨在说明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我们需要反复提及才能加深它在某些人头脑中的印象。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一个已经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人又会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与他交往的人们。他的影响力迅速得到提升,视野也变得开阔。对于存在于别人身上的缺陷和需要抚平的痛楚,他能比别人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因而在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时候,他能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只要他全力以赴,就会产生更大的号召力去影响其他人来完成同样的责任与义务。一个陷于自我沉沦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的人,如何能成为社会进步力量的先行者呢?一个酗酒成性或肮脏不堪的人,怎能说服别人去过内敛和克制的生活呢?“医生,你还是先治好你自己吧。”这就是一位邻人对医生作出的回答。
  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几条:在渴望社会发生变革和进步之前,首先,我们应从自己的事情做起。我们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做到正直、真实,用我们自己所提出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如果我们想影响别人,就应该先注意改善自己的言行。任何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当然,每个人都应先从懂得自尊开始。
  命运的变幻是我们为应付将来可能遇到的不测而作出准备的一个根本动机。这样做既是文明社会的一项义务,也是宗教的一项义务。“如果一个人不是诚心为自己尽这项义务,而是刻意为他的亲人做着这些,那么他就等于毁弃了这项信仰,这简直比成为一个无神论者还要糟糕。”
  世事无常的道理可谓尽人皆知。即便是一个体魄最强健的人也会因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或严重的疾病而感到浑身无力。如果人们能够注意到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或许认识到死亡是一种必然,那么我们就能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世事无常。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哭喊声:“没有人能帮帮我们吗?”这是一种令人感到颓丧、无药可就的声音。有时候,它也成为一种令人厌恶的毫无廉耻的号叫。特别是发出这一叫喊的人本可以通过自我克制、勤恳工作和节俭来实现自救。
  实际上,还有很多人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智慧、美德、自由和运气都源于自身。通过立法来帮助他们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样做不可能使他们变得节俭、有才干和品行端正。这些人遭遇不幸的根源可以说与国会立法毫无关系。
  挥霍浪费的人经常嘲笑国会的法案。酗酒者则对它不屑一顾,宣称自己完全没有必要自我克制和作未来计划书,却把自己的不幸命运归咎于别人。那些自称有“成千上万”的支持者的煽动家们则把这一问题歪曲得更为离谱。他们不仅不去说服民众尽力养成节俭、内敛克制和自觉提升修养的习惯,反而煽动众人继续叫喊“没有人能帮帮我们吗?”
  这种声音会使灵魂变质。它破坏了人们对个人幸福的第一条原则的理解——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人们天生的责任就是帮助和完善自己。真正能拯救人类的只有人类自身。即使是那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能够领悟到这点,为什么其他人就不能领悟到呢?勇者无畏,奋发向上的精神能使我们无坚不摧,勇往直前。
  在我们的国家里,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收入相对丰厚的阶层。他们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提升自己的品位和独立地位,他们本来可以轻松的为这一切提前做好准备。然而,眼前的诱惑使他们忘乎所以,这种行为对他们个人和家庭生活所造成的不幸丝毫不业于他们作为社会中的角色所造成的危害。
  在所谓的“繁荣时期”,他们毫不顾及的花掉自己所有的收入;当困难到来之时,毫无疑问,他们立即陷入了最困窘的境地。金钱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而是被大肆挥霍掉了;按照常理,处于工人阶层的人应当懂得如何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为家庭和自己的晚年生活作些准备。可是,很多时候,人们只顾放纵自己,挥霍腐化和堕落沉沦。任何人都不会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只要朝周围奢侈的邻居看一眼,就会明白他们的花费是多么的巨大,而节俭对于他们而言,更像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人们的收入大部分流进了酒馆老板的腰包,很少被存到银行或者是流向慈善机构。
  事实上,“繁荣时期”往往是各阶段中最不繁荣的。在这一时期,工厂超负荷运转,大人小孩都得到丰厚的薪水,仓库里没有积压的货物,商品产出后都远销海外,运送的车辆来往于各条街道,载满货物的火车和货车都在四通八达的铁轨或公路上驰骋;运送物资的货轮频繁出现在各处港口,每一处似乎都呈现出更加富足和兴旺的景象。可我们并不知道人们是否因此变得更加明智有涵养了,更为有效地实施节俭计划或者制定出比吃饱肚子更高一层的目标而生活了。
  其实细心观察一下这盛世之中的人们的生活状况,我们就会发现在这期间,各个领域繁荣发展的同时,成本也跟着增加了。人们希望获得更高的工资,而愿望一旦被满足,赚的钱即刻又被消费出去。肆意挥霍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收入增长的部分并没有被节省下来,更多的流向了酒馆。
  所以,如果一个民族目光短浅、从不树立长远目标而又不谙熟勤俭之道,任何物质上的丰富都不会维持长久的社会繁荣。如果不能尽快培养勤俭的美德和作出长远的打算,人们将变相地处在“极度饥饿与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之中。经济一旦萧条下来——就像它时常发生的那样——人们就会变得不知所措,他们根本没意识到“繁荣时期”也有结束的时候。
  在社会繁荣时期,星期日休息是被大众自觉遵守的规则。而假日银行也在每周多次开放。“工人们都跑到哪里去了?”一位雇主对包工头抱怨道,他无法找到他雇来的建筑工人,“工人们必须不停地工作,这项工程要在糟糕的雨季来临之前完成。” “可是,先生,”包工头回答道,“今天是星期日,工人们还没花完手里的钱呢。”波伊德教长在德文郡首府埃克塞特布道时曾提到过,工人们在棉纺织行业和建筑行业中所造成的浪费每年可达700万斯特林(英国旧式货币单位)。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真谛只在于生产丝绸布匹、打造五金器具、制作儿童玩具和瓷器;在物价最低的时候收购货物,在涨幅最大的时候卖出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开垦荒地,播种粮食,发展畜牧业;只用银行里的利息来维持基本生活,囤积奇货,代价而沽;如果我们的生活意义仅限于此,或许我们该庆幸国家的繁荣昌盛。可是,难道这一切真的就是人生的真谛吗?除了一身肌肉外,人类就不需要才能、情感和同情心了吗?除了满足嘴巴和脊柱的需要外,人们就没有心灵上的需求吗?除了肠胃蠕动之外就没有灵魂了吗?除了肉身里的骨头和肌肉的“繁荣”之外,就不需要进行道德良知和头脑智力方面的发展吗?
  金钱决不是社会繁盛的标志。一个人的本性不会因为他是否处于繁荣阶段而发生变化。无论一个人是大把大把的烧钱,还是一分一分地存钱,其本性的发展都不会因此受到更大的阻碍和扭曲。这种情况对谁都是一样。薪金的增长只会使人们加倍地挥霍,以满足他们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当他们的道德素养与身体需求得到同步提高时,才有可能结束这种情况。在社会繁荣时期,假如让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长期从事劳力工种的人收入翻番,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除了暴饮暴食,你不会看到其他情况。所以,即便是为了满足普通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需求,这种政府经济学家们口中所说的“国家繁荣”的盛况也根本不可能维持。如果这一问题的许多不利因素仍不为人们所重视,那么,毫无疑问,这种社会“繁荣”的假象所产生的恶果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人的生命尊严只有从知识和美德中才能获得,这种品质的扩大才真正预示着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工农业产品、生活用品生产和销售上的数字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
  当曼彻斯特的主教在伯列斯顿庆祝丰收的聚会上布道时,他提到了一封来自英格兰南部的一位牧师的来信。这位牧师在信中首先表达了对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赞赏之情,随后对以下的情况感到痛心:“目前,高收入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使农民们更加频繁的出入酒馆,把钱都花在啤酒上。假如说这就是我们从繁荣时期得到的唯一好处,那么很遗憾,我很难因此而向我们的主表达感激之情。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并不仅仅显示在所拥有的财富方面——虽然财富也是社会繁荣的一个必备条件——而是更多的显现在这个民族智慧与美德的发展上;显现于人们普遍的满足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中。”
  在我们表明节俭观点的同时,请不要将节俭的生活方式与吝啬鬼、苦行僧的赤贫生活混为一谈;因为我们也同样对这种金钱的奴隶嗤之以鼻。我们在此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希望人们未雨绸缪,为变幻莫测的人生早作打算;每个人都应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