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节
作者:随便看看      更新:2022-09-12 17:16      字数:4837
  得“真正的和平和普遍的安全,否则,法国决不放下武器。”日子一天天过去,伦敦又无消
  息传来,柏林的希望便增加了。然而,元首却作了最坏的打算。10月9日,他发布了“第
  六号战令”。该战令扼要地说明了入侵将如何通过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进行。
  次日上午11时,7名军事将领前来总理府报到。在发布新的指示前,希特勒宣读了一
  份备忘录。这份备忘录是他自己写的。表明他对军政历史颇有些研究。他说,自1648年
  第一帝国分裂以来,德国和西方就是敌人,而这个斗争“也必然会这样或那样打下去,打个
  水落石出。”但是“对立刻结束战争”,他并不反对,只要在波兰取得的成果能被接受。希
  特勒未征求这些将领的意见,他们也未提什么。他们只被叫来为德国的战争目标签字画押:
  “毁灭西方国家的力量和能力,使之永不能再反对欧洲日耳曼人民国家之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有人提出反对,认为不宜仓促发动进攻。希特勒承认这点。但时间在敌人那边。由于与
  俄国签订了条约,在波兰又取得了伟大胜利,德国终于可以——多少年来的首次——在单一
  的战线上发动战争了。取得了东方后,陆军便可倾全力对付英国和法国。这是个可能突然结
  束的形势。“不管是什么条约或公约,都不能确保苏联长期保持中立。”令苏联不发动进攻
  的最大保障是“立刻显示德国的力量。”
  再者,是否有希望得到意大利的援助,这主要要看墨索里尼还能活多久。罗马的形势有
  可能瞬息即变。比利时、荷兰和美国的中立也一样。在许多方面时间都对德国大大不利。目
  前,德国虽占有军事优势,但英法两国正在缩短差距,其战争工业可使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
  原料。若持久进行战争,危险必大。帝国的粮食和原料的供应有限,而德国战争的生产基地
  鲁尔又极易受空袭和远程大炮的袭击。
  接着,他谈到了纯军事问题。1914——1918年那种阵地战必须避免。他说,进
  攻须依靠坦克和在波兰发展起来的空中战术,装甲部队将领头突破。他告诫各位将领,必须
  随机应变;还有声有色地告诉他们,“向防守薄弱的阵地发动集团进攻,便能动摇对方战线。”
  这是出色的表演,但几乎所有将领都认为,陆军还未作好与西方战争的思想准备和物质
  准备,却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即使在元首宣布进攻不能开始“过早,最有可能(若可能)
  在今年秋季开始”后,还未有人反对(B约与此同时,他发布命令,宣布让“不治”之病人
  “无痛苦地死去”为合法。也许,他想起了母亲死于癌症时的痛苦,但更有可能是要除掉那
  些有精神缺陷者,老迈年高无生产能力者,以及他认为有害的民族)。
  在伦敦,张伯伦仍在为向希特勒最近的和平建议作出答复而冥思苦想。在元首发布入侵
  令的当天,张伯伦召开了内阁会议。美国人对“一系列非常引人的建议”首次作出的强烈反
  响,使他感到不安。他心里明白,希特勒在他的演说中并未因为合情合理的和平提出多少实
  质性的东西。于是,他便对内阁成员说,他们的回答必须“强硬”。大臣们同意了这一建议
  ,但众人又决定迟两天再作答复。
  10月11日上午,柏林传出谣言,说张伯伦政府已经倒台,停战协定很快就要签订。
  据《纽约先驱论坛报》的助理记者报道,在首都柏林的街道上,卖菜的老太太们,由于高兴
  过分,把白菜抛向空中,还把菜摊捣毁。全城充满了节日的气氛——直到柏林电台否认这则
  报道。
  次日下午,经过一周的拖延后,张伯伦终于向希特勒作出了答复。他在下院宣布,德国
  的建议“既含糊其辞又捉摸不定”,英国拒绝接受。如果希特勒想要和平,那末,他“就不
  要光说空话,要拿出行动来;”他必须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以证明他真诚地倡导和平
  。下院里发出的掌声并不十分热烈。
  在柏林,外交部新闻处立即向各驻外使团用明码发出了电报通知。它谴责了英国首相的
  答复,说它是无礼的冒犯。对希特勒而言,英国之拒绝是令人失望的,但也在意料之中。他
  把戈林和负责空军生产的两名官员——埃哈德·米尔契元帅和恩斯特·乌德特将军——召来
  。“我为谋求与西方和平所作的努力失败了”,他说。“继续战争,现在,我们能够也必须
  制造炸弹。”
  (3)
  希特勒决定进攻西方的风声传出去后,德国内部各抵制派便制订计划,试图进行政变和
  谋杀。有些人主张将元首处决,有些人则主张将他绑架,建立军人执政团或民主政府。他们
  列出了各部部长的名单,还向美国和其它中立国伸出了触角,密谋者中最认真的恰恰是最高
  统帅部里的人,领导者是一位性情鲁莽的骑兵军官汉斯·奥斯特上校。他是海军上将卡纳里
  斯谍报局的主要情报助手,性情急躁,常常不小心谨慎。他所处的战略地位是再好不过的了
  。还有,他与陆军内各派均有联系,与沙希特等人,与外交部,甚至与党卫队都有联系。
  奥斯特在慕尼黑找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人选。他是个律师,名叫约瑟夫·缪勒,他多年
  来憎恨希特勒。受奥斯特怂恿,缪勒(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于10月上旬秘密访问罗马,
  以试探英国人是否愿与一反纳粹政权媾和。他会见了教皇庇护士十二世,发现他自愿充当调
  停人。教皇的秘书从英国公使处打听到,大不列颠并不反对与一个反希特勒的德国达成“软
  和平”。
  缪勒原只有权将此情报口头转达给德国的,但他祈求得到一些书面的东西,以便向谍报
  局和军方人士证明,这个和平建议是得到教皇亲自批准的。令人惊奇的是,教皇居然同意这
  一要求,并令私人秘书草拟了一封信——该信大致谈了谈与英国和谈的主要基础。
  奥斯特派大受鼓舞。在与西方取得联系的各种尝试中,这次是最有前途的。教皇的参与
  也许能诱使勃劳希契积极参与这一密谋。然而,这位陆军总司令却不为之所动。他深信,德
  国人民“全心全意拥护希特勒。”哈尔德将军也同样胆怯,但在奥斯特和其他人的压力下,
  最终同意协助举行起义。刹时间,似乎所有高级军官都愿意采取行动。密谋者们甚至得到保
  证说,勃劳希契本人也准备参加——如希特勒不取消入侵的话。
  陆军头子与元首之间的摊牌定在星期天进行——11月5日,即陆军拟向西线阵地发动
  进攻的那一天。勃劳希契按时来到总理府。在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后,他详细阐述了反对入侵
  的主要论点。他说,在秋雨或春雨中,要发动如此巨大的攻势是不可能的。“敌人头上也下
  雨”,希特勒简洁地回答说。勃劳希契在失望中辩解说,波兰战役表明,德军步兵的战斗精
  神比大战时期低得多,甚至出现了类似1918年发生过的、不服从命令的现象。
  希特勒客气地、冷静地听着。这种说法把他弄火了。“在哪一个部队里出现过无纪律的
  情况?”他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哪里?”勃劳希契原是有意夸大其词,企图“阻止
  希特勒”的,见元首如此发怒,只好缩回。“陆军的指挥官采取了什么行动?”元首问道。
  “判了几个人死刑?”
  他把尖酸刻薄的言词的矛头指向陆军。陆军从未忠诚过他,对他的天才也没有信心,且
  用故意拖延的办法破坏武装计划。事实上,陆军是害怕作战!希特勒猛然转过身去,大踏步
  出了房门。勃劳希契回到设在18英里外的佐森的司令部后,仍处在震惊状态中,结结巴巴
  地叙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几乎与此同时,总理府打来电话,重申11月12日为入侵的日
  期。具体的时间也定了:清晨7时15分。哈尔德将军要求书面指示。很快,通讯员便把指
  示送到他手中。
  此时,陆军的密谋者万事俱备,只欠一道书面命令便可推翻希特勒了。但是,上边既没
  有号召起义,又未发令暗杀。相反,他们偷偷地焚毁了可作为罪证的文件。唯一不惊慌失措
  的是奥斯特上校。通过艾尔布莱希特·冯·伯恩斯多夫伯爵——他父亲是大战期间驻华盛顿
  的大使——奥斯特上校向比利时和荷兰两租界发出警告,11月12日清晨开始进攻。
  星期天发生在总理府的风暴,却又碰上了一件令人泄气的事情。空军需要连续5天好天
  气才能消灭法国的空军,而星期二(11月7日)的天气预报不好。希特勒无奈,只好将进
  攻日期往后拖延。
  希特勒对军方的阴谋虽然一无所知,但戈林曾警告他要注意勃劳希契和哈尔德两人:“
  我的元首,把这些丧门星除掉吧!”瑞士占星家卡尔·恩斯特·克拉夫特的忠告更是直截了
  当(克拉夫特系希姆莱的特务机关雇佣的占星顾问)。不久前,他曾提交一份文件,说明希
  特勒在11月7日和10日之间有遭暗杀的危险。但这份文件被匆忙存档,因为给元首占星
  卜卦是受禁止的。
  11月8日上午,希特勒在慕尼黑参加“老战士”团圆年会时,建筑师特鲁斯特太太也
  发出一项警告。她问他,为何对安全措施如此马虎,上她画室时身边只带一二名警卫?他回
  答说,一个人对于上苍应该笃信。说完,他拍了拍裤袋。“喏,我手枪随身带,但连这玩意
  儿也成为废物。若我的末日已决定,只有这个才能救我。”他用手捂心。“人们应该听从内
  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的命运。我深信,是命运挑选我为日耳曼民族效劳的。只要人民还需要
  我,只要我还为帝国的生命负责,我就会活下去。”他把自己描述成耶稣第二。“当人民不
  需要我时,在我完成任务后,我便会被调离这个世界。”
  即使在谈话内容转向建筑后,特鲁斯特太太发现希特勒仍然不安。“我必须将今天的日
  程改一改”,他猛然说。接着,他又自言自语,说要与夏勃对一对表。不过,由于忙于其它
  事务。他什么也没有做。他看了尤妮提·密特福特——她朝太阳穴开枪自杀,其实正在慕尼
  黑一家疗养院疗养(*“如果发生战争,”在白莱特音乐节期间她对妹妹狄阿娜说,“我就
  自杀。”她说,如果她所爱的两个国家动起干戈,互相厮杀,她就不想再活。在电台传出了
  英国宣战的消息后,她步行至英吉利花园,用一支小手枪自杀。她被抬进努斯波姆大街的一
  家医院。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她由著名外科医生马格努斯负责治疗。马格努斯医生认为,从
  太阳穴中取出子弹之危险太大。有关她自杀的消息均被扣押,此消息系由德国驻伯尔尼公使
  小心谨慎地转给尤妮提的父母的)。此时,她已恢复了知觉,要求回家。希特勒答应,一旦
  她适于旅行,他便用专车送她回瑞士。
  当天下午,他突然决定当晚在贝格勃劳酒馆发表演讲。所以,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准
  备工作上。这篇演讲主要是讲给德国人听的,所以它将再次攻击英国。在贝格勃劳酒馆的主
  厅里,人们挂起了彩旗;黄昏前,麦克风也已装好,且作了调试。黄昏,一个身材矮小、脸
  色惨白、额头高高、眼睛明亮的男人,扛着一只箱子进来了。他是个技术高超的工匠,名叫
  格奥尔格·艾尔塞,从前被当作共产党同情分子被关进达豪集中营。此时,他刚被释放出来
  ,此行的目的是要杀死希特勒,以取得和平。箱里装的是个定时装置,与炸药相连。正当服
  务员和党的官员为此次演讲会作好最后的准备时,艾尔塞乘人不备,走上阁楼,躲在柱后—
  —该柱从讲台(有鲜花装饰)后竖起。几天前,他用特种锯将柱子的木板锯开——他是个精
  工木匠,还是个机械师——装上了几副活页,将那块木板改装成了小门。
  厅里的灯灭了,各扇门也关上了。艾尔塞又等了半个钟头,将炸弹置于柱子内,把引爆
  时间定在晚上11时20分左右,元首将于晚10时开讲,炸弹则于演讲中途爆炸(B在此
  之前,曾有不少人试图谋杀希特勒。有一次尝试是他完全不知道的,策划者系一丢掉幻想的
  党卫队队员。此事发生在1929年。在希特勒即将在体育馆发表演讲前,他在讲台下边安
  放了一颗炸弹。在演讲过程中,他突然想去解手。某人偶然将他锁在男厕所内——他未能将
  炸弹引爆。“这是本世纪最大的玩笑”,这个未成为杀手的朋友回忆说,“如果他不是要去
  上厕所的话,世界的历史或许已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