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节
作者:北方刷刷      更新:2022-08-10 08:41      字数:4916
  各各殷勤烹啜了。可怜幽韵又虚陈。
  送道严沙弥南康丐。
  步步登高鸟道玄。心心开发火中莲。
  沙弥品格沙门行。始解南康化有缘。
  送则上人。
  困鱼止泺鸟栖芦。空奋双拳大丈夫。
  一一尽从胸臆里。盖天盖地洒醍醐。
  送全禅者广南作丐。
  达磨遗下一只履。老卢把住诸祖衣。
  家家门前赫日月。太平不用将军威。
  送文禅人之吉州丐。
  自心随色摩尼宝。莫问庐陵米价高。
  更欲遍游华藏界。都归仁者一眉毛。
  滁州全椒塔院鉴上人邀宿草庵。
  未能直到觉元妙。且向途中息草庵。
  勿谓无心便休去。前三三有后三三。
  庵内不知尘世事。此心能有几人全。
  黑龙山寺椒城外。路入青林隐翠烟。
  和酬运判李大夫。
  同乡同姓通玄土。应念群迷复现身。
  时向庵中开旧论。还随法界在微尘。
  按行虽是江西漕。藜杖分明长者身。
  须信此心能自在。
  外官作论总非尘[李公自言是长者之后]又赠李运判。
  公道生平为布施。况闻高洁到如今。
  利民利国何人识。元是仁慈古佛心。
  竹炬点来明有尽。智灯然去照无穷。
  故知般若灵光妙。行处辉华到处通。
  和泐潭乾长老见寄。
  泐潭乾老真净翁。白头彼此雪霜蒙。
  道人不必重相见。千里长同月下风。
  长爱末山尘世外。老来无用更深藏。
  人间是事只如此。岩穴谁同一炷香。
  答新昌簿求圆通颂。
  何妨识取主人公。妙性虽空用不空。
  王事更繁皆自了。未闻裴楷独清通。
  送昭禅者。
  马驹踏处水云深。问道无非特访寻。
  别我又投三祖去。取鱼不在一清浔。
  和杨川秀才见别。
  诗句清新巳出尘。西来祖道更能亲。
  虽然头戴乌纱帽。心是莲花社里人。
  龙湫。
  参天四面碧崔嵬。中有龙湫偃石堆。
  往往山前为雨雹。正应从此起风雷。
  别江西漕王正言。
  涤尽尘劳破尽疑。廓然还得本心时。
  荒田不拣拈来草。生杀临风自在施。
  和人岁旦。
  剃发内惊雪满刀。年华须信不相饶。
  逃生脱死勤为佛。莫谓明朝与后朝。
  送华禅者。
  此心本是法中王。南北东西岂有方。
  若遇风云轰霹雳。任教群雁不成行。
  奇程承事。
  老也须知不老身。同行同坐有精神。
  虽然无相无容貌。能为群生作主人。
  筠洪中路。有驿名大通。其傍精舍曰竹下。
  因投宿题之。
  有寺路傍名竹下。去洪一驿大通前。
  偶来投宿满窗月。伴我寥寥永夜禅。
  送晓化主。
  滕王阁上江山胜。洪井城中万事闲。
  祖意西来本清净。不须更要离人间。
  仙游观愚溪阁。
  济用古今流不尽。阁中谁是不言人。
  此心若似愚溪水。天下悠悠总任真。
  观彭学士。会黄檗老宿觉林院颂。
  遂乃咏之。
  性觉莹无垢。廓然圆满心。发生功若地。长养行如林。
  居士从元大。禅师复本深。相逢一家内。僧俗出殊钦。
  雪朝升座。僧问。雪上踪由事若何。师云。
  片片色无别。
  高僧因雪问。长老令当行。片片色无别。纷纷性共明。
  一阳曾告报。万物待生成。不独资禅悦。临机要尽情。
  吊黄龙和尚塔。
  示灭师何速。空遗塔此中。僧闲四海锡。谁复九年风。
  鸟外千峰绕。人间一径通。寥寥朝与暮。唯有白云同。
  新荷示徒。
  浊泥终不染。况在梵宫生。洁性一池碧。幽香满座清。
  团团初映水。短短渐分茎。更待莲花出。禅心妙可明。
  投老庵示众。
  九峰山色里。拙者草庵深。投老遂疏懒。问禅徒访寻。
  欲知诸祖道。不越众人心。彼此同成佛。聊为直指吟。
  题清居柏树。
  昔人曾指出。今古道传馨。祖意凭君悟。禅心使我惺。
  故知非俗物。还长在僧庭。凡木几回老。高标依旧青。
  呈筠守徐朝议辞有峰命二首。
  舍家从学道。无用乐天真。岂谓至愚者。仍惭老病身。
  不堪为度世。止合作闲人。乞放归山去。
  翛然老百春六十四年期。归闲巳是迟。一身终有限。万事毕无时。
  学道当求静。为僧亦合宜。蜀江贤太守。外护却应知。
  张文结再任洪州。
  洪都王者府。复镇见君臣。不责辞南越。唯佳奉老亲。
  江山千里旧。宾主一时新。曾对谈禅客。惭非下榻人。
  大宁山堂。
  禅家能自静。住处是深山。门外事虽扰。座中人亦闲。
  渔歌闻别浦。雁阵下前湾。即此非他物。何妨洪府间。
  散珠亭。
  一一分龙口。当轩号散珠。若教收拾得。却恐久长无。
  合浦圆相似。隋庭夜不殊。岂惟能善利。万物有工夫。
  拟王元泽题凤凰台。
  凤去台长在。园林别屿连。因伤故国事。愿学老卢禅。
  净练澄江地。余霞散绮天。六朝人不见。极目旧山川。
  寄西庵法眼安师。
  不闻庵外事。此意有谁知。林壑路穷处。世途心尽时。
  钟声来旧寺。月色下新池。却笑承风者。区区老若为。
  寂轩。
  本来心自寂。不必更论禅。我欲辞多事。谁来共少缘。
  万杉青霭里。五老碧峰边。第一幽藏处。庐山小洞天。
  留题天水居士静宴阁。
  收心安养处。静不在山中。冬暖一炉火。夏凉三面风。
  遣时缘既薄。乐道意何穷。莫问人间事。劳生总是空。
  洞山讷庵。
  寂寂坐无语。何人知此心。别传来自昔。密付到如今。
  胡氏田园上。雷家洞府深。高僧庵舍在。谁为讷相寻。
  留题东轩。
  佛子异行藏。开轩亦有方。故因迎夜月。仍得待朝阳。
  群木烟初暖。幽兰花正芳。坐来禅性澹。蜂蝶自轻狂。
  寄香城顺禅师。
  灵观抛头后。名山护有神。道场千古旧。法席几翻新。
  废去何由物。兴来故在人。况师先达者。不与众同尘。
  寄程承事。
  七十六七八。时来又共新。青烟池上柳。白发镜中人。
  但逐年华转。焉知佛性真。寄言程老子。有酒且歌春。
  答靖安黄尉问疾二首。
  书来蒙慰问。外护力何偏。槌鼓会云侣。焚香开雪笺。
  满池莲出水。迥汉月生天。又似新裁锦。
  文章少比肩老病连绵发。宁忘苦恼萦。百骸虽朽败。一物却精明。
  古屋纵倾倒。闲心亦坦平。但知行大道。懒更问前程。
  宿彬上人房。
  人事少相干。亦由居处遍。不随流过日。常得自安禅。
  野色郊源接。鸡声市井连。此身仍老矣。风暖杏花天。
  退洞山上毛大夫。
  名山不到处。闲欲遍追寻。拟把新丰月。将还悟本心。
  禅门无著性。仙府有知音。
  [筠阳乃李八伯昔隐之地也]闻说寒岩在。天台第一深。
  游东鼓寺。
  东鼓与西鼓。开先瀑布前。庐山围不匝。势更近南边。
  游景福访省长老。
  人生倏忽间。春色又东还。方丈新宗匠。禅门旧竹间。
  岭云飞片片。溪水泻潺潺。总是天真物。高僧心共闲。
  寄绩溪苏子由。
  达人居处乐。谁谓绩溪荒。但得云山在。后教尘世忙。
  文章三父子。德行二贤良。却恐新天子。无容老石房。
  苏子由辟东轩有颜子陋巷之说因而寄之。
  才淹居亦弊。道在不为贫。未洒傅岩雨。且蒙颜巷尘。
  旷怀随处乐。大器任天真。半夜东轩月。劳生属几人。
  访宝云长老。
  相见呵呵笑。园林落叶多。青松色尚在。仁者道如何。
  世态期朝暮。风光逐绮罗。居山禅寂子。无猒我频过。
  经宣梵院延亭。
  积善一方人。延祥日益新。共当千百载。长若二三春。
  座客心心静。环檐物物真。院颁宣梵号。天子福黎民。
  寄无为居士。
  世俗事无尽。养高心自闲。蔬园通绿野。林坞带青山。
  丹灶慵添火。云庵懒著关。别应修有术。七十见朱颜。
  快亭。
  门径松杉老。悠悠日月闲。法王真境界。禅者旧家山。
  祖意传来久。人情自别攀。如何快我臆。满座水声还。
  清凉轩。
  夏间逃暑处。轩户对岩阿。溪水漱无尽。竹风来更多。
  百骸烦既谢。诸祖意如何。坐久闻鱼戏。时时动渌波。
  师在双岭。清旦维那问讯。乃曰寂寞。师曰。
  寂寞僧家事。遂成其偈。
  迥然生计别。趣向少知音。寂寞僧家事。諠哗世俗心。
  长遭儿女累。莫厌水云深。但乐西来意。尘劳久自沉。
  途中逢建州三秀才。
  桃红兼柳绿。天地雨初澄。琴剑三才子。瓶盂一老僧。
  文章投北阙。道业继南能。邂逅征途上。生平识未曾。
  送周道士。
  归去灵溪观。匡庐碧嶂深。涧松多偃盖。岩溜尽鸣琴。
  不死徒餐药。长生可练心。他年如有道。飞锡一相寻。
  送张佥判游开先。
  步入青松里。迢迢一径通。渐分华藏界。深隐法王宫。
  道与神仙别。人非世俗同。欲知西祖意。庭柏老春风。
  谢新昌权宰见访。
  秋试举人回。峨峨将相材。过桥分路处。勒马入山来。
  邑佐闲空望。林僧静可陪。何当布霖雨。天下活枯荄。
  送然上人化导。
  曾听新丰曲。檐头雨滴声。还吹无孔笛。用度有缘生。
  欲破他迷暗。当开已悟明。春风活万物。天道美何评。
  清公默庵。
  久息游方念。庵居道可亲。依依虽有主。寂寂似无人。
  池里莲从老。门前事自新。此心谁会得。庭柏对长春。
  留题玿公寂照轩。
  幽轩名寂照。四海坐中闲。景物有迁色。主人无异颜。
  野泉澄槛外。香霭起檐间。凉夜谁相问。寥寥月满山。
  送人之南岳。
  境幽南岳寺。一一碧岩分。远近松相接。高低钟共闻。
  灵禽时奏乐。香石日笼云。想到经行处。昭然趣不群。
  雷秀才显阁。
  静构南池上。群芳益我曹。兰仍沾雨露。松下隐蓬蒿。
  环坐山川秀。开怀意气豪。为儒斯有业。何虑桂枝高。
  上蓝清凉轩。
  观机唯说法。一听一清凉。欲尽众生病。当开甘露场。
  幽深方丈后。掩映府门傍。有问西来意。城头角韵长。
  游桃源赠刘君实。
  宛若神仙府。疑无世俗风。人家山色里。门径水声中。
  柳绵共垂绿。桃花相映红。烟光正和暖。游乐意何穷。
  与道士话长生。
  悠悠人共老。谁复解追寻。岂信长生道。分明不灭心。
  魂飞瑶阙远。梦役海山深。语此迷方者。无劳竞寸阴。
  书道士壁。
  仙学迷多说。当依柱史评。无心归大道。有得失长生。
  物我同真宰。亲疏岂可名。良哉众妙本。一一在忘情。
  留赠香城淳长老。
  帘卷西山色。禅心共月华。香城深处寺。灵观上人家。
  绝顶坛犹在。盈头乳巳赊。而今淳道者。经诵白莲华。
  题矮鸡冠。
  洁白异众卉。阶前莎草齐。晓来和露看。只欠一声啼。
  再游永固院。
  悠悠尘世外。居者少关心。是事有迁谢。斯门无古今。
  乾坤同永久。山水共幽深。我愧重来此。诸方懒去寻。
  净头端上人求洗涤之说因而成偈。
  段食共滋养。皆名有漏身。焉知大小事。不昧往来人。
  历历随闻见。惺惺应屈伸。变通元自在。鉴照本天真。
  由逐江湖客。耻为尧舜臣。所依投旅舍。妄计困风尘。
  病故嫌王膳。饥仍预国民。既能分皂白。须解别疏亲。
  朽宅蚖蛇会。浮泡屎尿陈。何妨观秽恶。却要灭贪嗔。
  除垢超凡果。谈空入圣因。迦文教虽旧。释子道应新。
  革屣排朱户。禅衣挂绿筠。摄心彰戒定。弹指觉坑神。
  吐唾防涂壁。抛筹怕动邻。为僧当异俗。学佛便行仁。
  伏忍冤憎尽。兴悲鸟兽驯。汲汤宜让伴。盥手忌淋垠。
  受用生惭愧。供承识苦辛。阶砖同镜面。瓦宇若鱼鳞。
  狼籍欣欢少。光明赞叹频。桶盆还次第。灰土最精淳。
  塞鼻奢红枣。迎宾炽绛唇。去骄终远害。习慢必遭迍。
  匾器易盈满。旷怀忘贱贫。沙门修慧命。菩萨振慈纶。
  总具如莲性。谁偏可意珍。莫迷臭皮袋。苦海枉沉沦。
  石笕二十韵。
  带月眠霜磨复琢。南康匠者好规模。
  引回鹿野灵源水。泻入梵宫香积厨。宜作奇祥当圣代。
  永为盛事在元符。[年号]依依数里松萝下。往往诸方佛刹无。
  左摺右盘何缭绕。高来低去更萦纡。屈伸宛若苍虬活。
  裁剪分明碧玉俱。解逐方圆称上善。能随甜苦任殊途。
  既成蔬饭鸣犍椎。还奉林僧洗钵盂。及物泠冷离洞府。
  宛湍瑟瑟近帘隅。禅堂客喜滋茶味。
  祖席人传美画图。澄湛池塘荣菡萏。清凉肺腑饮醍醐。
  调和口腹功非小。荡涤尘埃德不孤。遐迩溪山同掩映。
  朝昏鸟兽共欢呼。屯云坳里龙抬首。贮雪岩前虎踞躯。
  夹道杉根渐著。傍垠种竹叶微苏。桥横深涧优游也。
  亭起危峦悦望乎。佛手开时惭潦倒。马蹄踏处愧疏愚。
  贤将世子勤其力。则与清师忘所劬。
  [清则贤世四十人共成笕事]千载石门凭沃润。万家檀越赖沾濡。辄将长句伽陀赞。
  谁谓江河壮帝都。
  题双岭昙显法师影堂。
  雨花台下真身在。便是梁朝显法师。
  南岳早传思大道。北齐曾挫陆修词。沙门既悟神通妙。
  道士休夸咒术奇。举一无人能举二。至今佛日圣明时。
  秋夜宿景德院。
  荷满秋塘菊满篱。凄凉轩槛冷风吹。
  西来祖意堪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