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北方刷刷      更新:2022-08-10 08:41      字数:4751
  情。不见教中云。法法何状。云若如此则都不要求觅也。师云。若与么则省心力。云如是则浑成断绝。不可是无也。师云。阿谁教他无。他是阿谁。你拟觅他。云既不许觅。何故又言莫断他。师云。若不觅即便休。谁教你断。你见目前虚空。作么生断他。云此法可得。便同虚空否。师云。虚空早晚向你道有同有异。我暂如此说。你便向者里生解。云应是不与人生解耶。师云。我不曾障你。要且解属于情。情生则智隔。云向者里莫生情是否。师云。若不生情。阿谁道是?
  问:才向和尚处发言。为什么便道话堕。师云。汝自是不解语人。有什么堕负。问向来如许多言说皆是抵敌语。未曾有实法指示于人。师云。实法无颠倒。汝今问处自生颠倒。觅什么实法。云既是问处自生颠倒。和尚答处如何。师云。你且将物照面看。莫管他人。又云。只如个痴狗相似。见物动处便吠。风吹草木也不别。又云。我此禅宗。从上相承巳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学道。早是接引之词。然道亦不可学。情存学者却成迷道。道无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内外中间。实无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处为道。情量若尽。心无方所。此道天真。本无名字。只为世人不识。迷在情中。所以诸佛出来。说破此事。恐你诸人不了。权立道名。不可守名而生解。故云。得鱼忘筌。身心自然达道。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沙门果者。从息虑而成。不从学得。汝如今将心求心。傍他家舍。只拟学取。有什么得时。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今时人只欲得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与儿酥乳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是此样。尽名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故云。我王库内无如是刀。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并却令空。即是空如来藏。如来藏者。更无绉尘可有。即是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亦云。我于然灯佛所。无少法可得。此语只为空你情解。知量但消融。表里情尽。都无依执。是无事人。三乘教网只是应机之药。随宜所说。临时施设。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第一不得于一机一教边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
  问从上来皆云即心是佛。未审即那个心是佛。师云。你有几个心。云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是佛。师云。何处有凡圣心耶。云即今三乘中说有凡圣。和尚何得言无。师云。三乘中分明向你道。凡圣心是妄。你今不解返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堕异趣。无始巳来不异今日。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云和尚所言即者是何道理。师云。觅什么道理。才有道理便即心异。云前言无始巳来不异今日。此理如何。师云。只为觅故。汝自异他。汝若不觅。何处有异。云既是不异。何更用说即。师云。汝若不认凡圣。阿谁向汝道即。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心即俱忘。阿你更拟向何处觅去。
  问妄能障自心。未审而今以何遣妄。师云。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无根。只因分别而有。你但于凡圣两处情莫计念。自然无妄。更拟若为遣他。都不得有绉毫依执。名为我舍两臂必当得佛。云既无依执。当何相承。师云。以心传心。云若心相传。云何言心亦无。师云。不得一法名为传心。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云若无心无法。云何名传。师云。汝闻道传心。将谓有可得也。所以祖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此事若教会何堪也。问只如目前虚空可不是境。岂无指境见心乎。师云。什么心教汝向境上见。设汝见得。只是个照境底心。如人以镜照面。纵然得见眉目分明。元来只是影像。何关汝事。云若不因照。何时得见。师云。若也涉因。常须假物。有什么了时。汝不见他向汝道。撒手似君无一物。徒劳谩说数千般。云他若识了照亦无物耶。师云。若是无物。更何用照。你莫开眼寱语去。
  上堂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道人是无事人。实无许多般心。无事亦无散去。问如何是世谛。师云。说葛藤作什么。本来清净。何假言说问答。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著有为法。出言瞬目尽同无漏。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学禅道者。皆著一切声色。何不与我心心同虚空去。如枯木石头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若不如是。他日尽被阎老子拷你在。你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路。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是你清净法身。名为阿耨菩提。若不会此意。纵你学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故志公云。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假饶你学得三贤四果十地满心。也只是在凡圣内坐。不见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为你不是。与么人须要向古人建化门广学知解。志公云。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你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虽实。为你力量小不能顿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处自然会去。为汝不能如是。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佛法有什么交涉。故云。如来所说皆为化人。如将黄叶为金止小儿啼。决定不实。若有实得。非我宗门下客。且与你本体有甚交涉。故经云。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若也会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错。本来清净皎皎地。无方圆无大小。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法身。从古至今与佛祖一般。何处欠少一毫毛。既会如是意。大须努力。尽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
  问六祖不会经书。何得传衣为祖。秀上座是丑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得三十二本经论。云何不传衣。师云。为他有心。是有为法所修所证将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当时只是默契。得密授如来甚深意。所以付法与他。汝不见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若会此意。方名出家儿。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来。大庾岭头寻六祖。六祖便问。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敛念。善恶都莫思量。明上座乃禀言。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明上座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功夫。今日方知不是。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时。方知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在言说。岂不见。阿难问迦叶云。世尊传金遥狻1鸫畏āe纫墩侔⒛选0⒛延ε怠e纫对啤5谷疵徘吧哺椭4吮闶亲媸χ隊ヒ病I跎⒛讶晡陶摺V晃辔胖腔郾环鸷窃啤H昵昭Щ邸2蝗缫蝗昭У馈H舨谎У馈5嗡材严7虺黾胰恕P胫写由侠词路质嫉谩G胰缢淖嫦屡M泛崴凳怠S涛粗蛏瞎剞孀印S写搜勰俊7奖绲眯罢诘场G业比耸隆R瞬荒芴寤岬谩5а杂锬睢O蚱ご锇仓5酱Τ莆一犰;固娴萌晟烂础G岷隼纤蕖H氲赜缂N也偶耆朊爬础1闶兜昧艘病;怪础<毙肱ΑD菀资隆3制驴谑晨展簧C餮廴诵θ辍>煤笞鼙凰缀核憬ピ凇R俗钥丛督J前⑺嫔鲜隆H艋峒幢慊帷H舨换峒瓷⑷ァU渲亍N嗜绾问俏骼匆狻JΡ愦颉W杂嗍┥杞员簧匣V邢轮髂臎濉?br />
  唐大中年。终于本山。諡断际禅师。塔曰广业。
  古尊宿语录卷第二终。
  古尊宿语录卷第三。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丞相裴公问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
  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
  言说祇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
  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
  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
  不用别求。有求皆苦。设使沙劫数。行六度万行。
  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因缘若尽。
  还归无常。所以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但识自心。
  无我无人。本来是佛。问圣人无心即是佛。
  凡夫无心莫沈空寂否。师云。法无凡圣亦无沈寂。
  法本不有莫作佛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有之与无尽是情见。
  犹如幻翳。所以云。见闻如幻翳。知觉乃众生。
  祖宗门中只论息机忘见。所以忘机则佛道隆。分别则魔军炽。
  问心既本来是佛。还修六度万行否。师云。悟在于心。
  非关六度万行。六度万行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
  设使菩提真如宝际解脱法身。直至十地四果圣位。
  尽是度门。非关佛心。心即是佛。
  所以一切诸度门中佛心第一。但无生死烦恼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
  所以道。佛说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从佛至祖。并不论别事。唯论一心。亦云一乘。
  所以十方谛求。更无余乘。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
  所以此意难信。达磨来此土。梁魏二国。
  祇有可大师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会。即心是佛。身心俱无。
  是名大道。大道本来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所以云。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问佛度众生否。师云。
  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与众生皆不可得。
  云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师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与众生尽是汝作妄见。祇为不识本心。谩作见解。
  才作佛见便被佛障。才作众生见便被众生障。
  作凡作圣作净作穖等见。尽成其障。障汝心故总成轮转。
  犹如猕猴放一捉一无有歇期。一等是学。直须无学。无凡无圣。
  无净无垢。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庄严。德汝学得三乘十二分教。有一切见解总须舍却。
  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蛆寝疾而卧。祇是不起诸见。
  无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脱三界凡圣境域。
  始得名为出世佛。所以云。稽首如虚空。空无所依出过外道。
  心既不异。法亦不异。心既无为。法亦无为。
  万法尽由心变。所以我心空故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
  尽十方空界同一心体。心本不异。法亦不异。
  祇为汝见解不同。譬如诸天同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
  十方诸佛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
  祇是一心实无异相。亦无光彩。亦无胜负。无胜故无佛相。
  无负故无众生相。云心既无相。
  岂得全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化度众生耶。师云。三十二相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八十种好属色。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问佛性与众生性。为同为别。师云。性无同异。
  若约三乘教。即说有佛性有众生性。遂有三乘因果。
  即有同异。若约佛乘及祖师相传。即不说如是事。
  唯指一心非同非异。非因非果。所以云。唯此一乘道。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
  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祇教汝不作佛见不落佛边。
  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
  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见不落凡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
  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外道者乐于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所以云。弥勒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如即无生如即无灭。
  如即无见如即无闻。如来顶即圆亦无无圆。
  无圆见故不落圆边。所以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权以虚空为喻。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等闲无事。莫强辩他境。
  辩著便成识。所以云。圆成沈识海。流转若飘蓬。
  祇道我知也学得也契悟也解脱也有道理也。强处即喜。
  弱处生瞋。似者个见解。有什么用处。我向汝道。等闲无事。
  莫谩用心。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所以内见外见俱错。
  佛道魔道俱恶。所以文殊暂起二见。贬向二铁围山。
  文殊即实智。普贤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