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打倒一切      更新:2022-07-28 14:58      字数:4793
  11。遗忘的力量
  我总是在阅读,一本书,一张报纸,甚至洗发液的说明书。〃这是懒惰的标志,〃我经常提醒自己,〃你期待别人的语言、别人的思想占据你的头脑,这样你就省却了独自的思考。〃
  我在书籍里成长,这是个便捷却懒惰的方法,书本永远不会离你而去,但是一个姑娘,甚至一只小狗,都不那么容易把握。我怀疑自己选择在书本里成长,度过整个青春,是因为我太无能、太怯懦。
  在旅途中,我更喜欢阅读,似乎文字提供了某种确定无疑的东西,以抵抗旅途中的漂泊感。我期待自己像浮萍一样随遇而安,却从来做不到,断了线的风筝的命运是悲惨的,只有稳定和自由这对名词以孪生兄弟的姿态出现,一切才变得美妙无比。
  一路上,我一直在读简·雅各布斯的《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它甚至超过了我最钟爱的作家V·S·奈保尔的作品。我喜欢悲观的论调,确信乐观使人愚蠢。但就本质而言,我是彻头彻尾的乐观主义者,只有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才会对眼前充满悲观,因为你知道,多么严苛的批评,多么暗淡的描述,都不会妨碍你内心对美好的期待。
  我听到了太多这样的论调,历史终究是会向前的,你的忧虑是杞人忧天……生活在此刻的人们,通常会忘记历史中的黑暗和绝望。我一直喜欢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那句话,〃长远来看,人都是会死的〃。如果一个中国人出生在19世纪末,并在1976年死去,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多么绝望的世纪,它目睹了自己国家被瓜分,充分体验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屈辱,当他好不容易盼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时,又开始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政治运动、巨大的饥荒……对他的一生来说,历史不总是螺旋式上升,身在其中他只会感到充满绝望,正如斯蒂芬·茨威格的自杀,他经历过美好的维也纳时光,却又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当他刚刚从中摆脱出来时,又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集体性地屠杀犹太人……
  我喜欢简·雅各布斯,是因为她陈述了这个事实,历史中其实充满了〃黑暗的年代〃。就像不同的人对半瓶水的判断,有的人看到了半瓶水,有的人看到了半瓶空。历史同样如此,有的人看到了不断的黑暗之后的光明,有的人则看到了在光明之后,总是陷入黑暗。
  简·雅各布斯提到了〃遗忘〃这一命题。回顾一下整个人类的历史,多少辉煌的文明被掩埋在荒沙之下了。建造了金字塔的古埃及、墨西哥的玛雅文明、中东曾经的辉煌,不都烟消云散了,没人再知道他们是如何在3?000年前,建造了如此辉煌的建筑,留下了如此灿烂的文明。
  当人们开始遗忘时,一切都会消失。在这次旅途中,我不断感觉到这种遗忘感。〃我们是唯一延续的文明〃,不断有人对我这样说,比之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是个例外。但中国真的在延续吗?清朝的中国人、民国的中国人和今天的中国人真的还相似吗?
  在成都的金沙博物馆,我看到了出土的近3?000年前的蜀国文明,他们工艺的精巧程度,今天都难以想象,今天的四川人断然做不出类似的成就。我翻阅民国作家李人的《死水微澜》,那个时候的成都人和现在一样吗?那个唐诗宋词、文人山水画的中国和今天的我们真的有关联吗?
  一路上走来,我喜欢中国的辽阔,我也承认每个普通中国人都蕴涵着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你耐心一点,在他们淡然的表情之下,经常会有炽热的情绪。但是,我们精神的贫瘠、我们言行的粗俗,比我们愿意承认的更严重,那种精神的断裂感是如此的显著。我愿意承认简·雅各布斯的〃遗忘的力量〃,文明经常因为骄傲而遗忘自身,就像我这一代遗忘了如何欣赏诗词元曲,如何与周围人和谐共处。传统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代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你不承认这一点…美好的、富有创造力的生活往往是传统与未来之间的张力带来的…的话,抱有〃存在即合理〃的态度,我就和你无话可讲了。在一些历史阶段,所有事物的确有可能相互纠缠在一起,一起向下堕落。想想我们时代的不安全感,普遍性的对权力与金钱崇拜,普遍性的对精神生活的蔑视……
  离开山西临汾时,我一直在想,别再用连续性、未来会更好来安慰自己了,如果几代人的整个青春时代都处于文化沙漠中,我们就处于精神的黑暗时代,即使未来会转变,但那么多人已经成为牺牲品,这难道不令人悲哀吗?
  12。汉中印象
  一阵雨过后,天空变得明澈,那辆现代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穿过了一个又一个隧道,窗外是清澈的山涧,河滩上布满了大小鹅卵石块,铁青色的岩石取代了黄土丘陵……
  沿途中,我试着去观察风景,去区分植物,去辨认不同的岩石和土壤,去体会人们的喜怒……这是个艰巨的挑战,我几乎已经习惯失败。
  我心情舒畅,因为终于要离开北方中国了,我正在穿越的秦岭是北方与南方的分界标志。南方气味在经过眉县的渭河桥时就已变得鲜明,我看到一家又一家的路边简陋饭店都以川菜示人,成都和重庆的力量陡然增强了,西安则被遗忘了,仿佛我不再身处陕西,而已进入四川。行政划分相较于自然划分和历史习惯,显得粗暴、不堪推敲,但权力总是可以战胜语言、山川、风俗习惯等这些屏障。
  我开始觉得潮湿,这种印象在接下来的旅途中,越来越鲜明,以至于我怀疑多年后,我对于这次旅行的记忆将是潮湿的、飘着薄薄的细雨,而且总也停不下来。
  旅行的节奏在汉中开始变得舒缓,我整个人松懈下来。在市区乘坐18层的观光电梯时,你看到了那些千篇一律的四角方方的五层楼房。清晨醒来,隔壁的潮皇酒楼门口那个穿着紫色旗袍的年轻女人正擦着玻璃,满身的慵懒从旗袍侧面的开叉溢出来,马路对面的性保健品商店的门口张贴着这一路上我看到的最有创意的春药名字…〃阿根挺〃。
  在路边摊上,我听着两个少妇的闲聊,其中一位过分浓妆,却有着冯梦龙笔下小家碧玉式的姿色。〃汉中女人好看,〃一位西安朋友提醒我,〃她们有点像陕北的女人,个子高、皮肤白。〃
  〃为什么西安人都说汉中人小气?〃我一边吃着辣椒炒蛋,一边若无其事地插话。我的胃口终于苏醒了,从黑龙江到陕北,我受够了那种粗糙、没味道的饮食,四川的辛辣终于到来了。这句话引发了那两个女人的激烈情绪,她们开始将之前西安人对她们使用的形容词,都送回了去:〃西安人哪有汉中人豪爽,他们做事才小家子气呢!〃
  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是,女人比男人更有力量,不知道那〃阿根挺〃的销量如何。那天下午,载我前往勉县武侯祠的是个女司机,今年正好 30岁。她前额的刘海修剪得过分整齐,像一把精巧的刷子,而后面则长长地飘下来,她的脸苍白平坦,五官小巧,这使她看上去就像放大的樱桃小丸子。她的牛仔短裤真是短,以至于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时,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她白晃晃的双腿吸引,忽略了她作为整体的存在。
  〃汉中男人太懒了。〃没想到我们谈话是从这句话正式开始的。一路上,我和当地人的攀谈没有任何创新,不外乎〃本地人有什么特点啊〃,〃你对生活满意吗〃……我们也总会谈到〃一个月挣多少钱〃。我很少碰到对自己收入满意的人,总是〃太少,不够花的〃。
  眼前这位说话干脆的〃樱桃小丸子〃也是,她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对眼前生活的不满,对自己丈夫的嫌弃。〃如果不是孩子,我早就离婚了。〃她说这话时,这辆捷达车正驶在整齐地栽种着两排高大冷杉树的公路上,而路两旁则是浅绿色的稻田,绿得让人心旷神怡。〃如果你春天来,更美,都是黄色的油菜花。〃她说。
  她对于结婚10年的丈夫的主要抱怨是,他赖在一家半死不活的国有企业里,每个月挣1000元,自己都不够花的,却不愿意到外面去闯一闯。她是个想得开的女人,喜欢在那家鹦鹉酒吧里喝啤酒,和朋友抽烟聊天,她喜欢北京、西安这样的大城市的生活,后者的麻辣小龙虾给她的印象深刻,〃汉中就没这种做法〃。她给老板固定开过车,嫌钱少又不自由,然后就自己买了这辆出租车,准备开上3年挣些钱,再把车一卖,或许能在西安开始做个小生意。她是个称职的投资者,不再开车载朋友了,即使会被他们讥笑〃小气〃,她还雇用了一个男员工,每月付他900元,专门开夜班…闲置的出租车该是多么浪费。在家里的姊妹三人中,她是最不安分的,总是向往着更刺激的生活,要穿名牌衣服,要下馆子吃饭,要去全世界旅游,她也是最自立的一个…除了自己谁也没法依赖。
  夹在秦岭与巴山之间的汉中,的确仍旧散发着一股置身世外的气息。对于饱受大城市的节奏所折磨的人来说,它的悠闲散漫是如此迷人,而对于这位〃樱桃小丸子〃来说,它缺乏生气与活力。
  速度正在致力打破这种状况,八百里秦川如今需要6个小时的车程,到了9月28日,则将缩短成三个半小时,西汉高速公路那时通车,〃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感慨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远古景象。这也给〃樱桃小丸子〃带来了新的机会,她希望到时不用再在市内挣那5元一趟的活儿,被别人包车往返一趟西安、汉中,或许就可以收入1000元。
  和她谈话的乐趣,超过了我对于勉县的游览。对诸葛亮的记忆主宰了这座小县城。我试着在西方传统中找到他的对应人物。他是那么机智,那么有操守,那么执著,却最终还是失败,充满了悲剧式的无力感。奥德修斯有他的机智,却比他更幸运,或者说更明智。中国人推崇诸葛亮,多少因为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从刘备到阿斗,他不怀疑既有秩序,甘心成为摇摇欲坠的秩序的维持者。
  我来到武侯祠时,成为最后一位游人,空空的院落里,皮鞋踏在石砖地面上的声音响亮而清晰,我喜欢上了那棵玉兰树,甚至开始试着欣赏结构对称的古建筑,还有四四方方的院子,散布着青苔的石板路引人遐想,我突然觉得自己被剥夺了那美妙的传承,恨不得能就地坐下,抚琴一首。对风景之爱,曾是中国文化中多么重要的一部分,站在小小的阁楼之上,穿过一片玉米田,看到了流淌的汉江水,一阵清风恰好迎面吹来,内心莫名其妙地充盈起来。
  我对历史遥远和模糊的记忆在汉中被一点点唤醒。诸葛亮、马超、汉中王刘邦的拜将台、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地点,还有汉江。中国人的身份是从汉代开始的吧,因为汉江、汉朝、汉中,我们成为〃汉人〃。汉与唐,中国最强盛的两个王朝,是中国人内心无法去除的优越感的真正来源,即使背井离乡多少代,我们仍是汉人,建造的是〃唐人街〃。
  13。穿越蜀道
  零星的雨水不知如何从窗口钻了进来,滴在我的左臂上,凉凉的。汽车的发动机声惊人,一刻不停,这个心急的司机超越了一辆又一辆卡车。从汉中前往绵阳的公路,穿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峰,一座又一座桥梁。天色已晚,我看不见窗外那些高山与谷地。我在穿越蜀道,我提醒自己。两天前,我就是这样从西安穿越秦岭进入汉中的,而现在我从汉中穿越巴山前往绵阳,富饶、拥挤的四川北部。
  夜晚8点时,滂沱大雨突至,雨打玻璃的声音,短促有力,而窗外一片漆黑,迎面到来的汽车的前灯会短暂地打破这黑暗,提醒我车依旧在开往目的地,而非仅仅是钻入了无尽的黑暗。我闻到了那种神秘气息,其中甚至带着某种杀气,如果在此埋下一支伏兵,谁能进入富饶的成都平原。
  我觉得饥饿、疲倦、情绪低落,突然想到一切终究逝去,荣耀、爱情、雄心、友谊还有生命。这些问题在城市明亮的灯光中,很少被追问。我是慢慢意识到自己是个浅薄之人,对于终极意义缺乏热忱,生命对我来说像是一个又一个的临时解决方案,我从这一处跳到另一处,不相信它通向某个特定的终点。有时,我觉得自己与一只小动物无异,当一种欲望到来时,就迫不及待地满足它,就像这次旅行,厌倦了北京,就跑了出来,那冠冕堂皇的〃腾冲…爱辉线的发现之旅〃恰好是借口。
  而现在,从汉中开始生出的懒散,如潮水般地扩散。到了绵阳,懒散变成了懈怠,而旅行则变得像是观光。涪江旁是一家又一家的茶馆,那些软软的藤椅、5元一杯的绿茶,一刻不停地引诱我。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