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阎王      更新:2022-07-17 17:22      字数:4871
  沃伦脸上流露出焦虑的神情,英俊的脸庞陷入一片迷茫之中,紧闭的双唇费劲地挤出些许笑意。
  由于战争时期华盛顿的地皮很紧张,霍华德在偏僻但很迷人的弗里德里克斯堡的弗吉尼亚镇上租了套房子。房子盘踞在山上,俯瞰着拉帕汉诺克河,这是一个有前廊和一片玫瑰的野草蔓生的白色殖民地建筑。罗贝塔觉得它看上去“像是电影里的场景”,沃伦却对此地深怀厌恶之情。
  虽然弗里德里克斯堡像影片的风景,但它位于南方,显得既荒凉,又陌生。沃伦不喜欢任何方式的改变,而这次则把他的世界彻底颠倒了一次。他不仅被猛地从朋友和邻居身边拽走了,每周还时不时把他和父亲隔开了。父
  亲住在了往北50里地的华盛顿道奇旅馆里。这位国会的新成员曾对家人宣布他只任职一届,但这种承诺并没有让他的儿子得到安慰。离开奥马哈,离开了所有他所熟悉的东西,沃伦陷入了悲惨的“思乡情结”之中。
  虽然他对自己的离去深感绝望,但在本性中,他不想违抗自己的亲人。
  他只告诉家人说他受到某种神秘的“过敏症”的折磨,整夜无法入睡。当然,他这种禅宗似的坚忍完全是为了不让家人感到不安而竭力做出来的,他回忆道:“我对父母亲说自己喘不过气来。我让他们不要担心,自己放心去睡觉,①而我却彻夜难眠。”他们终归还是很担心他的,在这时候,沃伦给祖父欧内斯特写信诉说了他抑郁的心情。祖父很快回信建议沃伦搬来和姑妈艾丽斯同住,然后在奥马哈念完8年级。在弗里德里克斯堡度过了几周的生活以后,他的父母终于同意了。
  沃伦乘火车回去的途中,与内布拉斯加的一位参议员休。巴特勒共住一间卧铺单间。拂晓的时候,巴特勒议员发现这个年轻人一晚上都睡得特别香,于是说道:“我还以为你睡不着呢。”沃伦欢快地回答道:“哦!我早把这毛病留在宾州了。”
  回到奥马哈之后,沃伦又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艾丽斯姑妈是一位思想自由的家庭经济学教师,是一位和颜悦色的园丁。她对沃伦很感兴趣,和其他老师一样,她被沃伦的聪慧和好奇心所深深吸引住了。
  欧内斯特祖父是一个个性很有特点的老师,也被沃伦吸引住了。欧内斯特正在撰写一本书,每天晚上都给沃伦讲上几页。它的题目很复杂——“如何经营杂货店以及我从钓鱼中学到的知识”。它的要旨可以从欧内斯特的一封信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他在信中颇有信心地宣布:“超级市场已经过时了。”
  克洛格、蒙哥马利和华德,以及赛夫威,我想它们都已达到了顶峰。这些连锁店从现在开始将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
  幸运的是《如何经营杂货店》这本书没有出版问世。
  但是,沃伦参加到了巴菲特父子公司的工作中来。在这儿,他直接感受到了祖父恪守的原则。欧内斯特每天从沃伦微薄的工资里扣出两分钱——这项举动,再配合有关职业伦理学的讲话,目的是为了让沃伦对政府项目,类似社会安全项目等等所导致的无法承受的耗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个只有12岁的男孩,工作本身非常辛苦,搬举板条箱,拉苏打水瓶……沃伦不喜欢这些工作,甚至不喜欢杂货店的气味,水果腐烂的时候,他只有硬着头皮去清扫垃圾箱。
  但是他喜欢商店。巴菲特父子商店是一个能放百货的舒适的小窝。这儿有吱吱作响的木质地板,旋转的电扇,还有成排的木货架高得直顶天花板。
  当有人想要货架上层的罐头时,沃伦或另一个店员就会把一张滑动梯子搬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它升到最高点。
  这是沃伦所见到的最成功的生意。他的叔叔弗雷德站在柜台后面与每位顾客愉快地交谈。那些香喷喷新出炉的面包,制好的干酪,还没包起来的小甜饼和干果……巴菲特父子店确有特色吸引顾客们频频光顾——也许是恪守祖父节约每一分钱的美德罢。
  ① 当多年后问及沃伦是否真的彻夜未眠,多丽丝说:“天哪,不,他睡得欢呢。”
  查理。芒格每周六也在这里工作,直到许多年以后他和沃伦才有缘一见,结果后来两人成了商业伙伴。芒格在店里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灌输。诺曼。罗克韦尔说:“没有谁在店里闲荡。从早上第一个钟点开始一直到晚上,你都处于无比的繁忙之中。”有一次,沃伦的侄子比尔。巴菲特迟到几分钟赶到店里,碰到了他那身材魁梧、满头白发的祖父。他手里拿着一块表站在二楼上怒吼道:“比利,都几点钟了!”
  住在欧内斯特家里那段日子中,沃伦常常到父亲的商业伙伴卡尔。福尔克家里吃午饭。在福尔克太太准备午饭时,他就从福尔克研究的那些投资的书里面抽出一本来看。有一次,沃伦一边咕嘟咕嘟喝着玛丽。福尔克做的鸡面汤,一面宣布他将在30岁以前成为一个百万富翁——还令人不可思议地加上一句:“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玛丽。福尔克被他的话吓坏了,连忙叫他不要再说出类似的话来。沃伦盯着她笑了起来。她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具有的魅力,因此总是热情欢迎他到福尔克家里来作客。是玛丽。福尔克第一个向沃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沃伦,你为什么想赚那么多钱?”
  “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钱,”沃伦答道,“我觉得赚钱来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八年级的最后几个月,沃伦暂时得以解脱,又和老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在城里四处乱跑。从位于西郊的巴菲特商店跑到市中心的鹅卵石街道,这里有喧哗繁忙的自由市场以及红砖和铸铁的仓房。这里也正是一个半世纪之前奥马哈的巴菲特家族的第一代:悉尼。巴菲特盖起商店的地方。转眼四代人过去了,沃伦也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家园。他承袭了镇上那种不拘礼节的风格,大草原上人们朴直的说话方式以及难以看透的,不轻易流露出情感的外表。
  他天真、质朴而且平平凡凡,但在特性之中——他天生的自立,充满雄心却谨慎的资本家的热情以及复杂、平静的外表——都说明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西部佬。到1943年秋季时,沃伦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逃避去华盛顿服兵役,于是这段离开华盛顿的暂缓期也随之宣告结束了。2逃离
  巴菲特一家又搬到了温泉峡谷的一套四居室房子中,它座落在华盛顿外围的西北四十九街上。房子由刷白的砖块砌成,前面有一个敞开的门廊,还有一个直通屋后的斜坡车道。这是朴素的年轻国会议员的典型居室——理查德。尼克松一家是他们家的邻居——从马萨诸塞大街走过来只有几步路。房子后面尽是成片的树林。
  沃伦的新生活就围着他在 《华盛顿邮报》那份工作转着。现在他满13岁了,他登记了他的收入并提交了纳税申报表——他坚决不要父亲纳这笔税款。
  但是,除了他的送报工作以外,沃伦觉得一点都不开心。在艾丽斯迪上初中,他给老师招来不少麻烦,而且学习成绩也平平常常。由于他在班上年龄算小的,又跳过一级,因此他一惯戴着眼镜置身于社会主流之外。他总是不修边幅,连校长都提醒利拉该好好给他修整一番了。
  在第一个不快乐年头的6月份,沃伦逃走了——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反叛。他和密苏里国会议员的儿子罗杰。贝尔,还有一个好朋友,一起搭车往宾州的赫希去了。沃伦知道那儿的一个高尔夫球场,觉得他们可以在那儿逗留几日当当球童。但这是头一遭——经济不再是他的动机。成天和家人呆在
  一起,呆在华盛顿这个鬼地方简直让他快疯了——所有这些都让他快疯了。
  孩子们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甚至连牙刷都没带,就在新区酒馆的一个房间里住下了。一大清早,他们还没来得及出门就被警察截住了。
  贝尔个儿不高,而沃伦和另一个男孩却身高近6尺。从远处看起来,贝尔显得年龄很小——警察担心他是个被绑架的受害者——于是抓住了3人进行了一番盘问。有谁能想象得出,沃伦这个仅有14岁的孩子,油嘴滑舌地向警察申辩着他们的无辜,却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只字不提。最后警察把他们放走了,但他们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于是当天就搭车回家了。
  看上去沃伦没再想过要继续他这种半心半意的反叛行为。他在学校突然用功起来,显得非常驯服。引用他姐姐罗贝塔的话而言:“反叛”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言之过重的词”。
  但是霍华德和利拉感到震惊,尽管他们在沃伦返回华盛顿后对他很和蔼,霍华德打定主意要及早阻止他这种反抗的行为。他告诉沃伦他必须提高他的成绩,要不然就得放弃他的送报工作。
  这句话像是给沃伦的成绩打了一剂补药。他不仅没有放弃,他的送报路线反倒扩展了许多。他很快从《时代先驱》那儿得到一条路线,《时代先驱》是与《邮报》竞争的早报,它的路线所覆盖的区域与沃伦送《邮报》的区域完全一样。正如巴菲特后来回忆道,如果一个订阅者取消了一种报纸而订了另一种报纸,“第二天我就会容光焕发。”不久,沃伦拥有了五条送报路线,每天早上有约500份报纸要送。利拉早上起床给他准备早餐,沃伦五点二十分以前便出了家门去赶开往马萨诸塞大街的公共汽车。偶尔当他病倒的时候,利拉帮他去送报,但她从不走近他挣来的钱一步。利拉写道:“他的积攒是他的一切,你根本不敢去碰他装钱的那个抽屉,每一分钱都必须好好呆在那里。”
  沃伦把韦斯特切斯特公寓看作皇冠上的宝石,这座公寓座落在教堂大街,是一座由红砖砌成的八层的有尖顶的建筑群。他很快建立了一条值得年轻的亨利。福特借鉴的“装配路线”。他总是将每幢楼的报纸一半放在第八层电梯平台上,另一半放在四楼。然后他就在各幢楼之间徒步穿梭,一层楼一层楼地把报纸放在每户门前。到了收费那天,他会在前台放个信封,免得他还得挨家挨户去收。
  当巴菲特家回到奥马哈度夏季时,沃伦把他的送报工作托付给了一个朋友:沃尔特。迪尔,然后教他如何去做。迪尔还记得:“你面前堆着那么大一堆报纸——就像一座山。但其实它只用花你约一小时外加一刻钟的时间。
  这的确是一条很棒的路线,所有的建筑物都通过地下相连,你根本不用走出去。“
  考虑到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线来提高利益,沃伦同时也在公寓里兜售杂志。其中的秘诀在于能在恰当的时机征询订阅。巴菲特回忆起他的某些顾客“总是把他们的杂志放在楼梯口。你可以通过撕下地址标签来通知他们订阅期满了。就这样,我就对每个人的订阅期限了如指掌”。
  尽管公寓被视为非常高贵的地方——沃伦在电梯里碰到过杰奎琳。布维尔——他还是会遇到赖帐的问题。战时的华盛顿,人们频繁地搬进搬出,有时就会忘了付钱给他。于是沃伦就和电梯间女孩们达成一项交易,她们可以得到免费的报纸,而一旦有人要搬走,她们就会向沃伦提供消息。
  简单地来说,沃伦把他的送报路线做成了一项大生意。他每个月可以挣
  到175美金——这可是许多全天工作的年轻人的收入——而且积蓄起来每一毛钱。在1945年他只有14岁的时候,他取出利润中的1200美元,将它投资到了内布拉斯加的一块40英亩的农场上。
  对于沃伦在华盛顿的那几年而言,二次世界大战的弊端真是无处不在。
  在学校里推销着各种公债,在家里挂着用于灯火管制的窗帘。然而,战争对他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影响。唯一的例外是在1945年8月,当时巴菲特一家正在奥马哈避暑。沃伦听到了有关广岛的消息,他和邻居杰里。穆尔对原子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穆尔回忆说,沃伦对此非常关心。他以一种绝不动摇的,令人恐慌的逻辑来看待它,就像看待宗教一样。“我们谈论着——这一场景历历在目——就在我家前面的草地上。他很害怕连锁反应造成的后果,……害怕它可能给世界带来的灭顶之灾。”
  回到华盛顿之后,沃伦在伍德罗。威尔逊家中适应得稍好一些。他的送报路线让他得以从思乡病中摆脱出来。他也开始结识了一帮新朋友,就跟在奥马哈一样。他组织一队人马收集高尔夫球,他自己也是一个相当出色的高尔夫球手,并且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