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当当当当      更新:2022-06-15 12:31      字数:4922
  会有所改善。
  可检验性。科孛理论的科学性的指标之一是其可检验性,包括可验证性、可征伪性和可反驳性。对于一个理论,如果去寻找其证据,获得证实或验证是容易的,它就具有较高的可检证性。迸行预测是检验理论的最佳方法之一。理论只有在不断地被检验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和完善起来。
  概括性。判别科学理论又一标准是其概括能力。一般来税,理论的概括能力越强,所能解释的现象越多,且具有可检验性,那么理论就具有越高的功效。
  可操作性。即利用可观察的可度量的形式去叙述有关人格的概念,使这些概念能够被操纵、控制和检验。
  激发性。即能够激起研究者的热情、兴趣和激情却从事人格研究。
  第四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领域、
  研究途径和应用
  一、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五个方面:
  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主要探讨用〃特质〃还是用〃类型〃、用〃自我〃还是用〃需要〃来解释人们稳定的个别差异?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人格结构的性质怎样?它由什么要素组成?人格结构是否包含诸种要素?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是不是有些要素高于(或控制)另一些要素?
  人格动力:是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探讨是什么力量促使人去从事各种活动?即人格动力源于〃驱力减低〃、还是〃自我效能〃,或是〃能力动机〃?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人格动力机制有哪些?人格动力是如何形成的?
  人格发展:指个体自出生到老年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各种人格特征的表现,是随年龄和习得经验增加逐渐改变的过程。探讨人格是生而具有的?还是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或是由婴幼儿时期的早期经验决定的?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人格如何发展?发展是否有阶段性?如果有阶段性,经历那些阶段?遗传和环境如何具体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各种人格特征?婴幼儿的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何意义?
  人格适应: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暂时的表现为适应障碍,持久的表现为人格障碍。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人格适应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有适应良好的人格?心理疾病是如何形成的?采用哪些方法来治疗心理疾病?
  人格评鉴和研究:指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获取信息使他们对人格进行特征描述和进行解释的方法。人格评鉴的方法有晤谈、自陈测验、行为评鉴、心理生理技术和隐测量。人格研究包括临床的、相关的和实验的三类方法。
  二、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途径
  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的确定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人格的方法。如弗洛依德、罗杰斯、剀利等对人格的研究。
  相关研究: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如高尔顿、卡特尔、艾森克等对人格的研究。
  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的结论的方法。如斯金纳、班度拉等对人格的研究。
  三、人格心理学的应用
  首先,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对一个人的评鉴和预测。如人事决策中对员工的甑选预测,在临床和咨询工作中,人格心理学研究成果对疾病的防止,在教育工作中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个别指导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等。
  第二,人格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人们的自我修养完善个人的人格。如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对待挫折、如何发展独立性、完善自我等人格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人们心理健康保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二章 精神分析范型(上)
  ——古典的精神分析论
  精神分析范型(psychoanalytic paradigm)是由弗洛依德创立的,其内容十分庞杂。该学派强调潜意识、性本能等人格动力的重要性;其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焦虑、防卫机制、早期经验对日后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发展出来处理内部驱力外部刺激的自我适应功能。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临床个案研究,其评鉴技术采用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和投射测验等。新精神分析反对弗洛依德以泛性论为动力的生物主义和对人的悲观主义,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但其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和评鉴技术上并没有脱离弗洛依德所创立的古典精神分析论。
  本章主要问题:
  1。 弗洛依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如何产生的?
  3。 为什么说弗洛依德是一个泛性论者?
  4。 弗洛依德关于人格的重要观点有那些?
  5。 弗洛依德运用什么方法研究人格?
  第一节 弗洛依德其人及精神分析的产生
  一、 弗洛依德的生平及著作
  1。生平
  从背景上来讲,他最不大可能成为学术界的泰斗。他于1856年出生在一个叫弗赖堡的小镇,是一个沿门叫卖羊毛、布匹、兽皮的贫苦犹太贩夫的儿子。当他4岁时,全家搬到了维也纳,虽然父亲的生意渐渐好转,可一家人的生活是在艰辛中度过的。8个孩子中,他是老大,也是智力出众的一个,家里尽可能地鼓励他的发展。
  弗洛依德比一般人早一年进入大学预科学习,在预科学校的7年中都是第一名。他在预科学校的最后几年当中读了哥德论自然的一篇很有启迪作用的文章,遂决定一辈子投身科学。1873年,他上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他仍然是最好的学生。
  可是,他发现,医学对他没有什么智力上的吸引力,而且从实际工作上来讲,他也觉得前途黯淡。在医学培训中途,他开始受到思内斯特·布吕克的强烈影响,弗洛依德后来说,“布吕克在我的一生中的重要程度胜过任何人”。弗洛依德被生理心理学深深吸引,他醉心于学术上的生理心理学,希望成为一名生理学家而进行纯粹的研究。可布吕克却建议他不要这样做。对于贫穷的弗洛依德来说,从事纯科学研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放弃了这个梦想,勉强完成了医学课程,1881年拿到了硕士学位。
  在研究院期间,他邂逅并爱上了一位名叫玛莎的姑娘。不过,他只能在自立并保障妻子和家庭的生活之后才能结婚。最为合适的可行办法是去一家私立诊所,为此,他离开了布吕克的学院,加入了维也纳总医院,在当时世界最有名的脑解剖学家西奥多·梅那特的指导下学习。玛莎跟她母亲一起生活在汉堡,而弗洛伊德很长时间才能去看她,他们靠鸿雁传书,几乎每天一封情意绵绵、充满爱意的长篇情书。
  弗洛依德步入自己独特的职业生涯,缘自与约塞夫·布罗伊尔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后者是位成功的医生和生理学家。俩人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布罗伊尔的某些病人,其中一个叫安娜的病人,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中起重要作用。1885年,他得到一个机会去法国巴黎向沙可学习。在一次晚会上,沙可突然说某些病人的障碍通常是一种性的基础,而且一定涉及到生殖器方面的问题。回国后,他发现许多病人不能接受深度催眠。为此,他放弃催眠,用了南锡的谈话法,使病人在觉醒状态下自由联想。这种技术是让病人放松身心地躺在床上任意地自由谈话,不管联想到什么都完全说出来,目的是使病人把压抑在意识中引起异常行为的原因清醒地记起来,这是他独创的,也是精神分析演进中最重要的一步。经过实践,他发现越来越多的病人常回忆起童年时代的经验,而那些被压抑的记忆中有许多是和性有的事,这就使他注意性爱和精神病因的关系。1895年他和布罗伊尔一起出版《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标志者精神分析正式问世。此书并不成功,对它的不多的评论大都很严厉,在出版后的13年中仅卖出626册。
  1923年,弗洛依德67岁,因为抽了一辈子的雪茄,他的上鄂长了癌,他一共进行了30次手术,以切除反复癌变的组织。在后期,他的癌症已经无法做手术了,可意识还是清楚的,他仍然坚持写作,还看一些病人。最终,由于无法忍受的疼痛,他请自己的医生注射过量的吗啡结束痛苦,于1939年9月23日逝世。
  2。著作:
  《梦的解析》(1900年)
  《性欲理论三讲》(1905年)
  《精神分析引论》(1910年)
  《超越唯乐原则》(1920年)
  《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1921年)
  《自我和伊底》(1923年)
  《文明及其缺陷》(1930年)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年)
  二、精神分析的产生
  1。 社会背景
  精神分析是弗洛依德想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奥国,尤其是维也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常年动乱,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致使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作为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精神分析,正是适应这一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其次,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道德比压仰而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由于维多利亚时代遗风的存在,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的社会里,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社会禁忌十分严格,特别是在男女两性关系上的禁忌更甚,性本能受到严重压抑,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以致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迫切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
  2。 思想背景
  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把〃爱〃和〃恨〃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视为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动力,柏拉图(Plato)的爱洛斯(Eros)学说、〃三位一体说〃、理念论的〃回忆说〃;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对梦的重视对弗洛依德产生了无可置疑的影响。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思想、莱布尼兹的微觉学说、赫尔巴特的意识阈概念的影响、费希纳(G。T。Fechner)的无意识思想、叔本华(A。 Schopenhauer)的生存意志思想、尼采(F。 W。 NietZsche,)的权力意志思想,以及哈特曼(E。 Hartmann)的无意识哲学都对弗洛依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科学背景
  物理学思想体系的机械论、决定论和唯能论,生物学的物决定论、有机体有规律的发展观和泛性论观对精神分析的产生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医学中的〃两术〃和〃两派〃对弗洛依德的理论有直接的影响。〃两术〃指〃麦斯麦术〃 和〃布雷德术〃。前者是奥地利医师麦斯麦(F。A。 Mesmer, 1734~1815)创立的,认为人身体内有一种磁气,即动物磁液。它过多过少,失去平衡,就会患精神病。他用通磁的办法,使机体磁液恢复平衡,以治疗疾病。这种技术叫麦斯麦术(或通磁术)(Mesmerism),它是催眠术(hypnotisnd)的前身。后者是英国外科医师布雷德 (J。 Braid,1795~186O)创立的。他将麦斯麦的理论改造成布雷德术(Braidism),即催眠术。他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心理作用,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结果,称为〃单一观念状态〃。
  〃两派〃是指法国两个著名的精神病学派;即〃巴黎派〃和〃南锡派〃。南锡派由法国乡村医师李厄保(A。A。 Liebault,1823~1904)所创立,他是心因派的主要代表;巴黎派以沙可(J。M。 Charcot, 1825~1893)为领导者,他是体因派的主要代表。两派的共同点是均相信催眠术,并用以治病。不同点是:(1)对催眠的性质看法不同:巴黎派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病症,多半与神经症无严格区别。而南锡派则认为,催眠与神经症有关,它完全是暗示的结果。(2)对催眠的机制看法不同:南锡派是心因学派的主要代表,侧重从心理学方面去研究催眠,不大注意其生理变化。
  1885年和1889年,弗洛依德先后向巴黎和南锡派学习过,所以两派对他都有影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1)坚信神经症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