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节
作者:打倒一切      更新:2022-06-05 13:08      字数:4702
  天义塾的学童上学都是免费的,义塾还为每一个学童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也就是这点使得来应天义塾学童特别多。方耀奎和这里的夫子当然知道不少家长是冲着这免费午餐来的。但他并不介意至少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孩子可以读书了。包括许多的女童。对于让女童来读书方耀奎很不理解。与其免费供养女童读书还不如空出更多的位置给男童。但上头好象并不介意这些只要有人肯来就照单全收。但无论怎样作为一个武将一个商贾能有这样一份心实属难得。经过战乱的方耀奎看过太多草菅人命的军阀了。
  史可法听罢不由一楞回头一看孙露。发现她正饶有兴趣的看着一面墙上贴着的些乱七八糟的图画。真是个奇怪的人啊。一面能毫不犹豫的夺取数万人的性命,一面又能以如此天真的眼神看着孩子的画。实在很难把这么一所义塾的出资同一个军阀联系起来。正当史可法感慨万分时却听孙露问道:“这是这里的孩子画的吧?”
  “是的大人,他们喜欢把绘画课上的作业贴在这里。”
  “方先生,你们这里的学童所学甚杂啊。刚才听你提起的诸多科目只有国学一门涉及四书同五经。其他好象并五关系啊。”史可法背着手看着墙上的画问道。按照他的看法若这么学下去估计这些孩童最多只能写写书信,记记帐目,知道些杂学。别说吟诗做赋了,就连写篇象样的文章都困难。至于引经据典的做学问那就想都不用想了。
  “这个,”方耀奎偷偷撇了一眼一旁的孙露不知该怎么说才好。其实他也有点难以认同义塾的课程了。其中除了国文、算术、德育、体育和历史方耀奎还能接受外。其他诸如地理、格物、音律、绘画之类的东西方耀奎就觉得有些个多余了。虽然朝廷的县学也教习六艺,但如今除了读四书五经外很少有人真的会去研习六艺。这完全就是为了让生员能专心研读四书五经写好八股文。可义塾现在开设这些课程无疑是将学童的精力分散了。往后这些学童如何能通过乡试。就算这是首相大人出资开办的义塾也不能这么做啊。为此方耀奎一直显得忧心忡忡。不过他也不好当着首相大人的面公开反对。毕竟这些科目是首相亲自制定。于是方耀奎想了下回答道:“回大人,义塾现在的课程都是由商会制定的。想必也是为了商会的需要吧。”
  “商会的需要?难道这些孩子读书习字学打算盘只是为了日后给商会做下手吗?”史可法皱着眉头反问道。虽然知道这么问会得罪孙露。但他还是不能容忍这种有辱斯文,误人子弟的做法。
  但孙露却并没介意只是幽幽的问道:“史大人,你认为在这些孩童中能有多少人金榜提名?”
  “只要他们肯努力,经过寒窗苦读总会有出头之日的。”史可法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不是吧,这里的学童他日能有十来个人中榜已是天大的幸事了。全国的学子经过乡试经过会试经过殿试才出那么百来名举子。估计这里的几百名孩童中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有这机会了。那这些学童该怎么办。坚持不懈的继续考功名?据说有些人考到七、八十岁还只是一个童生哦。做私塾先生?做别人的幕僚师爷?有句话说的好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孙露不由的感叹道。
  史可法和方耀奎的脸色都有些难看。却又不好就此反驳只好默不作声。孙露见状微微一笑道:“难道所谓的学问,就是只是能识难字,能读难读的古文,能咏和歌和做诗。我不希望这里的学童只是为了那几场考试而来学习。相比之下我更希望他们能学一些一般日用的实际学问。练习写信记帐,学会打算盘和使用天秤等等。这样就算他们日后不能中举也能有一技傍身。要知道从今往后会有更多的孩童有机会读书。朝廷日后会以这里的义塾为范本。在各县设立“公塾”。让凡满6岁的学童进入‘公塾’学习。‘公塾’学童的学费一律由朝廷支付。六年后通过一定的考试学童便可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总有一天我们将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孙露的一席话让史可法和方耀奎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让天下的孩童都能读书,这是一多么美好的前景啊。不过史可法很快就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这种事情更本就是不可能的。姑且不论是否真的能将天下的孩童送入“公塾”学习。光是要支持众多的“公塾”以及支付学童的学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今大明说的好听是百废待新,说的不好听就是一穷二白,国库空虚。湖广、河南等地的百姓吃饭都成问题。哪儿来的钱让孩童免费上学。史可法为孙露的异想天开在心中直摇头。但他也不好就此打击首相大人的雄心壮志。于是只好旁敲侧击的提醒道:“大人,这么做确实是天下百姓之福。可是朝廷现在也很困难啊。”
  孙露何尝不知晓史可法的意思呢。长达数十年的战乱与饥荒使国家变得异常的虚弱。但是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想要复兴都离不开启蒙教育。用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从少儿时期起就武装国民的头脑。只有做到开启民智,自己现在的努力才不会付诸东流。为了这个目标各级政府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为教育筹集经费。于是孙露坚定的对史可法说道:“史大人,这些学童十年,二十年之后将是大明的栋梁。他们是大明的希望。相信我粮食会有的,银子也会有的。”
  第六章 第七节 铜钱
  内阁宽敞的会议室中,一席紫衣的孙露坐在长桌尽头的太师椅上。长桌两旁一字排开坐着12个身着红色官袍的内阁大臣。而在孙露身后墙面红色的幔帘下挂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在她的坚持下这副世界地图不但有了澳洲的位置连南极洲的位置都有了。只见孙露清了清嗓子发话道:“诸位大人,今天召集大家来此开会是为了这次户部发行‘隆武通宝钱’之事。”
  听孙露这么一说下面的史可法和钱谦益不由面面相窥起来。心想怎么这么快就铸造新币了吗?不过就算是铸钱那也是户部的事。怎么把他们也找来了。还搞得这么隆重。正在两人纳闷时却见孙露拍了拍手,立即就有两个侍卫将两只漆器盘子端到了长桌。只见盘子上盖着红布看样子颇有些分量的样子。众人均好奇的伸长脖子想看个究竟。而孙露则朝一旁的陈邦彦点头道:“陈大人,你来说说吧。”
  陈邦彦恭敬的拱了拱手后说道:“诸位大人,众所周知按照<;钱法>;我朝历来都有铸额有限、铸钱务求厚重精整的传统。但自万历年间以来,由于朝廷的财政日益困窘。以致遍设局炉、大量增铸,制钱益见轻劣。崇祯六、七年后,流寇肆虐,朝廷财政趋于极度恶化,钱局更是无限额滥铸,制钱轻劣无度,钱价暴跌。事到如今朝廷的<;钱法>;已无威信可言,各地为此物价飞涨,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因此朝廷现在急需制定新的‘钱法’,铸造新的优质钱币以按民心。重拾朝廷的威信。这次户部在工部的帮助下铸造了第一批‘隆武通宝钱’。还请诸位大人过目一下。”
  说罢陈邦彦掀开了其中一个盘子上的红布。一贯贯黄澄澄的铜钱顿时显现在了众人眼前。陈邦彦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其他几个大臣纷纷伸手拿起了铜钱观察起成色来。这‘隆武通宝钱’分大钱和小钱两种。大钱的正反两面铸有“一文”和“隆武通宝”字样。小钱的那种正面铸造的是“一角”字样。大钱颜色金黄亮丽,类似嘉靖年间的金背钱。小钱质地较轻颜色较暗,类似火漆钱。史可法和钱谦益惊讶的掂量这这‘隆武通宝钱’。发现这些铜钱的质地确实优良。不由的一阵欣喜。要知道铜钱其实代表着朝廷的威严。一个朝代铜钱质量的好坏能看出这个朝代的国力是否强盛。除此之外优质的铜钱还能很好的安定民心。想到这儿史可法掂了掂铜钱问道:“陈大人,不知户部这次铸造的‘隆武通宝钱’如何发行?如今市面上前几朝的铜钱可不少啊。还有这大钱小钱如何兑换?”
  “一文铜钱折合十角铜钱。市面上永乐通宝、宣德通宝的大钱暂时可与隆武通宝并用。万历朝之后的旧钱就此。百姓可到各地官府将旧钱交于朝廷兑换成新钱。以一文隆武通宝兑换五个大钱;二角隆武通宝兑换一个小钱为准则。崇祯朝的崇祯通宝则按二个大钱兑换一文隆武通宝。”陈邦彦不紧不慢的说道。
  “什么!你是说一个隆武通宝兑换二个崇祯通宝!”史可法惊讶的叫道。不止是他就连其他人忍不住叫了起来。工部尚书沈廷扬更是瞪大了眼睛看着陈邦彦。“隆武通宝”是隆武朝铸造的第一批钱币。户部提供的红铜等材料又是那么的上乘。因此工部这次铸造“隆武通宝”花了很多心血的。沈廷扬甚至可以拍着胸脯保证“隆武通宝”是大明有史以来成色最好的,做工最精良的铜钱。而那“崇祯通宝”是出了名的烂钱。崇祯朝当年为了应付困境,铸行了大量的崇祯通宝;在有的通宝背面还铸上个奔马,俗称“跑马崇祯”。当然还有一个意思是指这种铜钱的成色实在太差。许多百姓根本就不收崇祯通宝,看到这钱就跑。而且崇祯朝的钱局在最后几年几乎是不计后果的铸造崇祯通宝如今用隆武通宝以一兑二的兑换崇祯通宝这不是在做贱自己的心血吗。。
  “陈尚书,这种事情可不能开玩笑啊。以隆武通宝的成色换一百个崇祯通宝都可以。崇祯通宝虽然看上去不小,可成色很差,做工劣质,且数量巨大。如果按照这种兑换方式朝廷的损失将是难以预计的。”史可法急道。
  面对众人的议论纷纷一直没做声的孙露开口道:“用隆武通宝以一兑二的兑换崇祯通宝是我决定的。这不是在开玩笑。”
  “可是,首相大人这么做对朝廷毫无意义啊。就象史尚书所说这么做朝廷的损失不小。况且如今国库空虚,朝廷正是要补充国库之机。这次发行隆武通宝就是一个好机会啊。请大人三思啊。”一旁的钱谦益也劝柬道。历朝历代朝廷发行新的钱币总想赚一票的。哪儿有一上来就让自己亏本的。
  “我不认为这么做毫无意义。相反这么做意义重大!”孙露说罢扫视了众人一眼发现除了陈邦彦、罗胜和陈家明外,其他人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解。于是孙露起身正色说道:“朝廷这次要赚的不是百姓的血汗钱。而是要换回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换取大明早已失去的民心!”
  孙露话音刚落下面又是一片的哗然。但她没在乎众人惊讶的表情而是继续说道:“崇祯十六年时,内宝钞局日夜印造宝钞,并且招徕商民;向天下宣布谁只要付九钱七分白银,就可以买一贯宝钞。结果谁也不愿上当,商人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卷起铺盖逃出了京城。诸位大概对这事还记忆犹新吧。”
  这次底下算是彻底安静了。无论是史可法、沈犹龙还是沈廷扬大家对那个事件原由是再清楚不过了。眼见众人有些黯然的表情孙露不禁在心中叹息了一声。不错,崇祯皇帝是个勤奋努力的皇帝。但他也是一个失败的皇帝。这不只是指他在用人和军事方面的失败。更是指他在经济上的失败。崇祯朝的最后几年他花光了老百姓对朝廷最后的那么点信任。是的,信任!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来说国民对他们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信任”能使国民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支持他们的政府度过难关。无论这难关是来自于他国的侵略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在政府出现经济危机时这种“信任”就更显得珍贵。开设银行、发行国债、发行纸币。每样听上去都是那么诱人。可是没有本国国民的“信任”这一切都是在扯蛋!就象当年崇祯皇帝拼命印造“宝钞”想要筹集资金时一个大臣劝柬的:“老百姓虽然愚笨,但有谁肯用金银去买一张纸片呢?”
  认为自己是统治者,老百姓都是愚蠢的笨蛋。挖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的套老百姓的血汗钱。毫无顾及的“透支”着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结果在真的出现财政问题时才发现老百姓不再信任朝廷。也不再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甚至还采取抵制的行动。于是回头又开始抱怨起老百姓素质低,不爱国。丝毫不反省自己是否拥有“国家信用”。孙露觉得自己现在就象是从别人手中接收了一个帐户。这个帐户已经被人恶性透支还上了黑名单。可这个帐户又不能干脆的封掉。只好以最大的诚意为自己挽回曾经失去的“信用”。是的,以最大的诚意。想到这儿孙露深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我知道有人会说这是崇祯朝的事为什么要我们隆武朝承担后果。可我要说无论崇祯朝也好,隆武朝也好。都是大明的朝廷,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