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0 节
作者:淋雨      更新:2022-05-10 16:13      字数:4832
  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
  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
  并着莲舟不畏风。
  张潮诗鉴赏
  自六朝到唐代,描写采莲女的诗歌往往写得活泼清新,并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慕艳情为主。张潮这首《采莲词》另辟蹊径,生动地塑造了一伙采莲女勤劳勇敢的形象。表现了她们为了采莲,朝出暮归,遇到险情,相互依靠,齐心协力地去战胜困难的独特风姿。
  “朝出沙头日正红,”一开篇便写采莲女晨起采莲,太阳刚露头就已来到滩头上船出塘。至于一天中怎样采莲,如何经受风吹日晒,诗人没有写,但从这句早起和下句的晚归中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其中的艰苦。
  “晚来云起半江中”,写船归至半路,风云突起,一场战胜狂风恶浪的战斗摆在采莲女的面前,人们不禁为这群女子担起心来,她们怎么办呢?“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船头不畏风”两句回答了这种担心。风浪虽起,但这群女子并不畏缩、慌张,她们邻里伙伴之间迅速地靠拢船头,并肩前进。一个“赖”字,写出了她们之间的精诚团结、相互信任;一个“并”字又极尽她们的机智;“不畏风”三字更充分地表现了她们的坚定、沉着,对战胜风浪充满了信心。可以想象,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对一群采莲女来说是何等凶险,她们战斗的场面又该是何等紧张激烈!尽客诗人没有详加描绘,但通地“赖”、“并”、“不畏风”的字眼,这群采莲女在这场搏斗中的音容姿态,以及她们所显露出来的坚强勇敢性格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到个个都活泼俏丽,可敬可亲。
  江南行
  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
  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
  张潮诗鉴赏
  张潮的诗,《全唐诗》中共收五首,除了一首《采莲曲》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外;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都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这首也不例外。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即慈姑,一种生长在水田中的植物,地下的球茎可吃。“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西湾,指江边的某个地方。“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这里当指第二年的夏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我在西湾送别了你,而今已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可你还没有回家。这两句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不见人归。诗人以景入情。先描绘一幅水枯叶烂、寒风萧瑟的景象,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再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把恩妇的情怀表现得很细腻。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意象交替出现,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一个“久”字。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妾梦不离江上水”,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清晰。同时,这句又回应了第一句,“ 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抛开这些套路,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诗至此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商妇是喜是忧,诗人却不置一词。这一结尾至少包蕴两大含义: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凤凰山有多处,此处不知何指,也不必确指),行踪无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何以解忧,何以慰愁。。,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结句结得巧妙,妙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第三句是前两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两联之间并不拘泥于字面的对仗,显得明快蕴藉,语浅情遥,颇得民歌神韵。
  胡令能诗鉴赏
  生平简介
  贞元、元和间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
  其诗传世仅四首。
  咏绣障
  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
  胡令能诗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刺绣巧夺天工的诗。第一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花蕊娇”,花朵含苞欲放,娇艳无比—— 这是描写待绣屏风(绣障)上取样的对象。
  首句以静态写物,次句则以动态出人: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争”之用得妙,不仅写出了刺绣女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而且烘染出绣房热烈欢快的气氛。“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这一句虽然意在写人,但也同时带出堂上的布置:一边摆着笔架,正对堂前的写生对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绣床。
  三、四句写“绣成”之以后绣工的精美绝伦:把完工后的绣屏风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竟然惹得树上的黄莺误以为是花枝,翩然从柳枝上飞向绣屏风,寻枝而栖。末句从对面写出,让乱真的事实说话,不说女红的工巧,而工巧自见。
  从二句的“上床描”到三句的“绣成”,省去了整个取样与刺绣的过程,象“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罗隐《绣》)那样正面描写绣女飞针走线的诗句,虽然在这首诗中不曾出现,但“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的侧面烘托,也足以让人想象得到绣女的纤手弄线的神情姿态。
  不以正面敷写争巧,而以映衬取胜。也许就是《咏绣障》的独到之处。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诗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
  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即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可知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稀少人迹罕至之处,这是一个鱼不怕惊、人不暴晒的理想的钓鱼场所,旨在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描写儿童题材的诗作很少。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卢纶诗鉴赏
  生平简介
  卢纶( 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后又在河中任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写过一些气势刚健的边塞诗和描写自然风光的景物诗,这些在中唐都是比较突出的。有《卢户部诗集》。
  《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腊日观咸宁王
  部曲沙娑勒擒虎歌
  卢纶
  山头曈曈日将出,
  山下猎围照初日。
  前林有兽未识名,
  将军促骑无人声。
  潜形踠伏草不动,
  双鵰旋转群鸦鸣。
  阴方质子才三十,
  译语受词蕃语揖。
  舍鞍解甲疾如风,
  人忽虎蹲兽人立。
  欻然扼颡批其颐,
  爪牙委地涎淋漓。
  既苏复吼抝仍怒,
  果叶英谋生致之。
  拖自深丛目如电,
  万夫失容千马战。
  传呼贺拜声相连,
  杀气腾凌阴满川。
  始知缚虎如缚鼠,
  败冠降羌在眼前。
  祝尔嘉词尔无苦,
  献尔将随犀象舞。
  苑中流水禁中山,
  期尔攫搏开天颜。
  非熊之兆庆无极,
  愿纪雄名传百蛮。
  卢纶诗鉴赏
  古人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腊日出猎,为古人传统习惯。“咸宁郡王”,浑姆夂拧!安壳敝覆拷版独铡保芑⒆呈康拿帧!?br />
  这首诗的题旨是通过壮士擒虎场面的描写,来赞美诗人的府主咸宁郡主浑>萋谛凶偌盎氍{的经历,此诗约作于贞元前期。全诗可分为三大段:“山头”八句是第一段,写围猎时发现猛虎,浑拷独涨芑ⅰ!吧岚啊卑司涫堑诙危杌孀呈可苊突⒌淖彻鄢∶妗!按簟币韵率湮谌危此娲游Я缘牟肯孪蛳棠ね踝:兀榻岬礁杷痰谋疽狻!?br />
  诗一开篇从出猎写起,“山头曈曈日将出”,是围猎队伍出发时所看到的景象:太阳尚未出山,吐露的光芒却已染红了山头,“山下猎围照初日”,言围猎开始时,已是旭日初升了。这两句写日出之景,既见出时空的变化,又起得气势雄浑,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前林有兽未识名,将军促骑无人声。”行动刚一开始,便有好消息传来:前面的树林发现猎物,因为林木茂密,一时还不知是什么动物,这时,将军催马向前,率先进行搜索,大家则严阵以待,悄无人声。这里说“将军促骑”,点明了此诗歌颂的主要对象,显示出将军的英勇无畏,指挥若定,下文娑勒擒虎,就是在将军查明“敌情”后,命他进行的,通篇行文,也都围绕将军展开。“潜形踠伏草不动,双鵰旋转群鸦鸣。”上句写虎潜伏草间,纹丝不动,实际上一是想躲开众人的搜索,二是蓄势待发,准备和人进行搏斗。下句写环境气氛,双鵰,当为将军之物,用以侦察猎物的,鵰在空中盘旋,惊得群鸦乱鸣,这句写动,与上句虎的潜伏不动,一动一静,恰成对照。此时的气氛骤然紧张,经过将军和双鵰的侦察,已经查明猎物为一斑斓猛虎,于是将军发布命令:“阴方质子才三十,译语受词蕃语揖。”“阴方”,泛指北方阴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质子”,古时候,少数民族归附后,为表示忠诚,其国君往往派自己的儿子到中国长住,称为“质子”。这两句是说浑ü耄肯碌挠率咳ド苊突ⅲ呈啃廊淮用U庖欢问谴蚧⒌那白嗲谧啾浠唬缂狈绫┯辏廴诵南摇!?br />
  第二段写壮士生擒猛虎的经过。“舍鞍解甲疾如风”,是说娑勒得令后,以旋风般的速度下马解鞍,向猛虎扑去,充分刻画出娑勒的神威,其行动如风,一来显其毫无畏惧,二来是为了先发制人。“人忽虎蹲兽人立”。写人虎对峙相持,其绝妙之处,在人、虎的反常行为。人本应站立,却说“虎蹲”;虎本应蹲,却说“兽人立”,此处写人虎都在集中全力,准备作殊死搏斗,人作“虎蹲”,是为了蓄势猛扑,虎作人立,是见人之后,怒不可遏,反倒直立欲扑,这个细节极为传神,沈德潜评云“人虎互形,毛发生动”。(《唐诗别裁》卷七)“欻然扼颡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这两句是人、虎短兵相接,展开恶战。
  上句写壮士打虎,“欻然”,忽然,急速的样子,“扼颡”和“批颐”,分写娑勒两只手的动作,一只手扼住虎颡,将虎头尽力往下按,另一只手猛击虎的面部,极写娑勒的神勇。下句写虎在壮士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下,爪牙着地,口涎横流,狼狈不堪。“既苏复吼抝仍怒,果叶英谋生致之。”二句意谓虎颡被按得太紧,闷绝过去;但略一松手,它又苏醒过来,仍然在怒吼着、挣扎着。经过几次的反复过程,猛虎力气用尽,活活地被人捉了回来。“英谋”,咸宁郡王英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