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节
作者:没事找事      更新:2022-05-05 13:48      字数:4849
  也,为阳脉之都纲;任者,妊也,为阴脉之妊养。王海藏曰:阴  、阳  同起跟中,乃气并而相连;任脉、督脉同起中极之下,乃水沟而相接。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原而二歧,一行於身之前,一行於身之後,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见阴阳之不离,合之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李濒湖曰: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魏伯阳叁同契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崔希范《天元入药镜》云:上鹊挢,下鹊挢,天应星,地应潮,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大道三章直指云:修丹之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坎离交媾之地,在人身天地之正中,八脉九窍,十二经,十五络联辏,虚间一穴,空悬黍珠,医书谓之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窍,则真息不生,神化无基也。哄琰注叁同契云:人身血气,往来循环,旦暮不停,  有任督二脉,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黄庭经》言: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天经,乃吾身之黄道,呼吸往来於此也。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二物皆长春。此数说,皆丹家河车妙旨也。治督脉病诸药要品及方四    总治(羌活  荆芥  秦艽  细辛  黄连  附子)    苏合丸  ”强厥〔  白术  犀角  香附  朱砂  诃子  荜拨  冰片  木香  檀香沉香  麝香  丁香  安息香  熏陆香  苏合香油  藿香正气散  ”又〔  大腹皮  茯苓白芷  紫苏  厚朴  白术  陈皮  藿香  桔梗  甘草    川芎茶调散  ”头重〔  薄荷  川芎荆芥  羌活  白芷  甘草  防风  细辛  每末二钱,食後,茶清下。    白芷丸  ”又〔  白芷二两,萝卜汁浸,晒乾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细嚼,茶清或荆芥汤下。2
  带脉病源流  (带脉横围於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十二经脉,及奇经中七脉者也)。    按《内经》冲、任二脉,与阳明合於宗筋,会於气街,皆属於带脉,而络於督脉。则太冲所以能上养心肺者,须赖带脉之持之。一身二十七气之上下流行,亦赖带脉为之关锁。且其气整齐坚固,有以牢持於上下之间。而一身之强力,亦赖带脉以出。说力出於膂,膂在季胁之下,即带脉所在也。故经云:身半以上,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气主之;中为天枢,天枢在气交之分,正指带脉而言也。故人  上而心脾抑郁,气不运行,下而肝肾虚败,真阴不荣,必致停湿为热,下注於小肠血海之间,其病自作矣。何言之?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中分弱而不能镇定,必病腰溶溶如坐水中;心脾上郁,肝肾下虚,邪热留连而为滞淫,必病赤白带;阳不能胜,不能固守於天枢,阴气得以袭之,必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邪客於太阴之络,必病腰痛引小腹控眇(季胁下空软处),不可以养息。此皆带脉所生病也。是知一身上下,机关全在於带,带不能自持其气,其症皆陷下而不上矣,可不知带之为病,求其源而升降补泻哉。    ”带脉经行诸穴〔《内经》曰:带脉者,起於季胁厥阴之章门穴(在季胁骨端肋尖尽处,为足厥阴、足少阳二经之会),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在季胁下一寸八分陷中,属足少阳经),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少阳会於五枢(带脉下三寸)、维道(章门下五寸三分),凡八穴。    ”脉  法〔《脉经》曰∶脉来关部左右弹者,带脉也。    ”带病原由症治〔《灵枢》曰∶足少阳之正,至  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注云: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故名。妇人恶露,随带脉而下,故谓之带下。张洁古曰:带脉之病,太阳主之,可灸章门三壮。仲景曰:大病瘥後,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若不已,灸章门穴。海藏曰:小儿俉疝,可灸章门三壮而愈,以其与带脉行於厥阴之分,而太阳主之也。子和曰:十二经与奇经七脉,皆上下周流,惟带脉起少腹之侧,季胁之下,环身一周,络腰而过,如束带状。而冲任二脉,循腹胁夹脐旁,传流於气冲,属於带脉,络於督脉。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因诸经上下往来,遗热於带脉之间,客热郁抑,白物随溲而下,绵绵不绝,是为白带,皆从湿热治之,与痢同法。赤白痢乃邪热传於大肠,赤白带乃邪热传於小肠也。刘宗厚曰∶带下多本於阴虚阳竭,营气不升,经脉凝涩,卫气下陷,精气积滞於下焦奇经之分,酝酿而成,以带脉为病得名,亦以病形而名。白者属气,赤者属血,多因醉饱入房,服食躁热所致。亦有湿痰流注下焦者,肾肝阴淫湿胜者,或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或思慕无穷,发为白淫。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也。或馀经湿热,屈滞於少腹之下,或下元虚冷,子宫湿淫,治之之法,或下或吐,或发中兼补,补中兼利,燥兼升发,润兼温养,或收涩,或温补,诸例不同,亦病机之活法也。巢元方曰:肾着病,腰痛冷如水,身重腰如带五千钱,小便利,因劳汗出,衣里冷湿而得,久则变为水也,《千金方》用肾着汤,《三因方》用渗湿汤,东垣用独活汤主之。附载仲景大法诸药要品及方九  血崩而成活(四物汤)  崩者涩剂收(白芍白垩艾叶  黄芩)    血闭久而成竭(四物汤)  闭者破剂通(三  牛膝  桃仁  红花黄儀  鲮鲤甲炙  肉桂)    破血三法:初治(四物汤加红蓝花调肉桂、黄儀),次治(四物汤加红蓝花调鲮鲤甲、桃仁、肉桂、童便、酒煮尤佳),三治(四物汤加红蓝花调没药散)    四物汤春加川芎,风胜也;夏加白芍,火胜也;秋加当归,金胜也;冬旺水胜,又加熟地以益之。若血旺必无服四物之理,以其血衰而烦,以此补之,故加熟地也。既可服四物,知其血衰之甚也,故用加之耳。    丁香脾积丸  ”腹满〔  三    蓬术青皮  丁香  木香  醋煮高良姜  巴霜  皂荚烧存性  百草霜少部  糊丸,麻子大,白汤下二三十丸。    壮本丹    ”腰冷〔  酒杜仲  盐补骨脂  茴香各一两  酒苁蓉  酒巴戟  青盐各五钱  每用猪腰子二个,批开,入药末五钱,扎好,纸包煨熟,以黄酒一顿送下。秘传带下方  ”带下〔  青葙子  菟丝子各二钱  棉於肉炒令烟尽四钱  共为细末,分作十服。清晨将壮生鸭蛋一个,挖一小孔入药在内,搅和黄白中,将纸封孔,饭上蒸熟,以黄酒食之,轻者八九服,重着一二十服,无不效。如赤带,每料加熟石膏一钱。愈後再服丸药以补之。    加味龙虎散    ”阴袭〔  苍术一两全蝎三钱  草乌  附子各二钱  天麻三钱每末一钱,空心,豆酒调下。    此方兼治风寒腰痛,筋骨拳挛。    速效散  ”邪客〔  川楝肉巴豆五粒同炒去豆  盐炒茴香  蜜炒补骨脂  各一两,每末一钱,热酒下。    牡蛎泽泻散  ”水气〔    肾着汤  ”肾着〔  白术二钱半  炮姜  赤苓各钱半  炙草五分渗湿汤  ”腰重〔  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苍术  陈皮  黄连  山栀  秦艽防己葛根独活汤  ”又〔当归  连翘各钱半羌活  独活  防风  泽泻  肉桂各一钱  防己黄柏  大黄  甘草各五分  桃仁留尖九粒  酒、水各半煎。此方兼治闪挫劳役,腰痛如折。2
  阳维阴维脉病源流  (阳维脉起於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於卫分。阴维脉起於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於营分。所以为一身纲维也。)    人身阳脉既统於督,阴脉既统於任矣,而诸阳诸阴之散见而会着,又必有以维系而主持之,故有阳维以维诸阳,阴维以维诸阴。要其所以能维者,必从阴阳根柢之处以发其气,气之极盛而後能维之。说阳维则从少阴斜至太阳,发足太阳之金门,而与手足少阳、阳明会於阳白,是其所从起者少阴,而所会者皆阳也。所会皆阳,则所维自皆阳矣。阴维从少阳斜至厥阴,发足少阴之筑宾,至项前而终,是其所从起者少阳,而所发所至者皆阴也。所发所至皆阴,则所维自皆阴矣。然阳维既为诸阳之维,而反起於少阴,阴维既为诸阴之维,而反起於少阳者,何也?少阴为诸阴根柢之气,维於阳者必起於此,是阴为阳根也。少阳为诸阳根柢之气,维於阴者必起於此,是阳为阴根也。所谓互为其根者是也,故二脉又为营气之纲领。仲景云∶病常自汗,荣卫不相和谐,宜桂枝汤;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愈。此二穴,乃阳维之会也。以病寒热自汗,本桂枝汤症,服之而不愈者,乃阳维脉病也,故必先针阳维诸会之穴,以刺受病之处,然後再服桂枝汤,自无不愈也。其曰荣卫不和者,是卫气不与荣血和也。洁古云∶阴维为病,苦心痛者,其治必在足少阳三阴交,此其处乃阴维所起也。按仲景法,太阴症则用理中汤,少阴症则用四逆汤,厥阴症则用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叁其法,酌其剂,以治阴维之病,乃洁古所以治足少阳三阴交之意也。如是而二维之病,何忧弗愈哉。    ”阳维经行诸穴〔《内经》曰:阳维起於诸阳之会,其脉发於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分,会足少阳於阳交,为阳维之俕(在外踝上七寸,斜属二阳之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於居侫(在章门下八寸,监骨上陷中),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於臂  (在肘上七寸,两筋  陷中,肩侳下一寸),过肩前,与手少阳会於  会、天侫(  会在肩前,去肩端三寸宛宛中,天侫在缺盆中间,上毖骨际陷中央),却会手足少阳、足阳明於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五分),入肩後,会手太阳、阳  於  前(在肩後大骨下,僑上廉隐中),上循耳後,会手足少阳於风池(在耳後发际陷中),上脑空(承灵後一寸半,夹玉枕骨下陷中)、承灵(正营後一寸半)、正营(目窗後一寸)、目窗(临泣後一寸)、临泣(在瞳人直上发际五分陷中),下额,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於阳白(眉上一寸,直瞳人相对),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神在直耳上入发际中),凡经共三十二穴。    ”阴维经行诸穴〔  《内经》曰∶阴维起於诸阴之交,其脉发於足少阴筑宾穴(在足内踝上五寸侶肉分内),为阴维之俕,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小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於府舍(在腹哀下三寸,去腹中行四寸半),上会足太阴於大横、腹哀(大横在腹哀下一寸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并去腹中行四寸半),循胁肋会足厥阴於期门(直乳下一寸半),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於天突、廉泉(天突在结喉下四寸半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下二寸中央是穴),凡一十四穴。    ”脉  法〔《脉经》曰:寸口脉从少阴斜至太阳,是阳维脉也,动苦肌肉  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又苦癫什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又曰:寸口脉从少阳斜至厥阴,是阴维脉也,动苦癫  僵仆羊鸣,又苦僵仆失音,肌内  痒,应时自发,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    ”二维病原由症治〔  《难经》曰:阳维阴维者,维络於身,灌溉诸经者也。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怏然失志,溶溶(缓慢貌)不能自收持。又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张洁古曰∶卫为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苦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阴阳相维,则营卫和谐矣。营卫不谐则怏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何以知之?仲景云:病常自汗,是卫气不与营气和也,宜桂枝汤和之。又云∶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此二穴,乃阳维之会也。谓桂枝後尚自发热恶寒,其脉寸浮尺弱而反烦,为病在阳维,故先针此二穴。又曰:阴维为病,主心痛,治在三阴之交,太阴症则理中汤,少阴症则四逆汤,厥阴症则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主之。李濒湖曰:阳维之脉,与手足三阳相维,而足太阳、少阳则始终相联附者,寒热之症,惟二经有之,故阳维为病,亦苦寒热。说卫气昼行於阳,夜行於阴,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邪气在经,内与阴争而恶寒,外与阳争而发热,则寒热之在表而兼太阳症者,有汗当用桂枝,无汗当用麻黄。寒热之在半表半里而兼少阳症者,当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若夫营卫  卑而病寒热者,黄儀建中及八物汤主之。洁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