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作者:花旗      更新:2022-05-05 13:47      字数:4978
  钱) 石膏(五钱) 知母(五钱) 桂枝(一钱) 水煎,分温服。
  x人参柴胡引子x 和法中略施攻里。
  人参 柴胡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白芍(各等分) 每用三钱,加生姜一片煎服。
  x柴朴汤x 治疟起于暑湿,兼有食滞者。
  柴胡(一钱) 独活(一钱) 前胡(一钱) 黄芩(一钱) 苍术(一钱)
  浓朴(一钱)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 藿香(二钱)
  甘草(三分) 姜(三片)
  x祛疟散x 治疟表里之邪已透,而中气虚弱者。
  黄 (一钱六分)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砂仁(一钱)
  草果(五分) 陈皮(一钱) 五味(五分) 甘草(五分) 乌梅(二枚) 枣(二枚)
  姜(三片)
  x二术柴胡汤x 统治诸疟,视其表里寒热之轻重,酌量加减。
  白术(一钱) 苍术(一钱) 柴胡(一钱) 葛根(二钱) 广皮(一钱) 甘草(
  五分) 枣(二枚) 姜(三片)
  x小柴胡汤x 治少阳疟,量病加减。
  柴胡(一钱) 半夏(一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黄芩(一钱) 枣(二枚
  )姜(三片)
  x半夏散x 治痰疟热多寒少,头痛作吐,面色带赤者。
  半夏(一分) 藿香(一分) 羌活(一分) 川芎(一分) 牵牛(半分) 研细末,
  每用三钱,食后白汤调下。
  x四兽饮x 治久疟脾胃虚弱,痰气不清。
  党参(三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五分) 广皮(一钱) 半夏
  (一钱) 乌梅(二枚) 草果(五分) 枣(二枚) 姜(三片)
  x常山饮x 疟久不已者,用此截之。疟本不可截止,姑录三方,不过明古有是法耳。
  常山(二钱酒炒) 草果(一钱煨) 槟榔(一钱) 知母(一钱) 贝母(一钱) 乌
  梅(一个) 酒水各半煎,露一宿,日未出面东空心温服。
  x截疟七宝饮x 治实疟久发不止。
  常山 草果 槟榔 青皮 浓朴 陈皮 甘草(等分) 酒
  水各半煎,露一宿,于当发之早,面东空心温服。
  x二十四味断疟饮x 治久疟。
  常山 草果 槟榔 知母 陈皮 青皮 川芎 枳壳 柴胡 黄芩 荆芥 白芷 人参 紫苏 苍术 白
  术半夏 良姜 茯苓 桂枝 葛根 甘草 杏仁 乌梅(各等分) 每用一两姜三片。枣二枚,煎发日早服。
  卷三
  黄瘅
  属性:经曰∶面目发黄,小溲赤涩,安静嗜卧者,黄瘅也。此系脾有积湿,故倦怠嗜卧;胃有积热,故发黄溺赤。但湿
  郁内生,热邪外感,故内经有开鬼门、洁净府之法。开鬼门者,开其腠理,使热邪从肌表出也;洁
  净府者,泻其膀胱,使湿邪从小便出也。然外感之热,可从汗解,若阳明内蕴之热,发汗则劫阴,
  而内热更甚,只宜清胃热,利脾湿,而汗吐下之法均不可用矣。至于阳黄、阴黄、谷瘅、酒瘅、女
  劳瘅,种种不同,见证旋治,条列于后。
  卷三黄瘅
  阳黄
  属性:面目发黄,口燥而渴,小溲赤涩,胃火炽盛,湿热熏蒸,是为阳黄,导黄汤主之。
  x导黄汤x(自制)
  葛根(二钱) 花粉(二钱) 山栀(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木通(二钱)
  茵陈(三钱) 萆 (二钱) 茯苓(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车前(二钱) 苡仁(一两
  煎汤代水)
  卷三黄瘅
  阴黄
  属性:面目发黄,身冷不渴,小便微黄而利,此为阴黄,茵陈术附汤主之。
  x茵陈术附汤x(自制)
  茵陈(三钱) 白术(二钱) 附子(一钱) 茯苓(二钱) 当归(二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 砂仁(一钱) 苡仁(八钱) 姜皮(八分)
  卷三黄瘅
  谷瘅
  属性:谷瘅者,脾胃不和,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浊气下流,小便不通,湿热入于膀胱,身体尽
  黄,名曰谷瘅,和中茵陈汤主之。
  x和中茵陈汤x(自制)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
  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茅术(一钱) 山栀(一钱五分) 茵陈(三钱) 萆 (二
  钱) 车前(二钱) 生谷芽(二钱) 熟谷芽(二钱) 生苡仁(五钱) 熟苡仁(五钱
  煎汤代水)
  卷三黄瘅
  酒瘅
  属性:酒瘅者,平日嗜饮,湿火熏蒸,面目发黄,黄甚则黑,心中嘈杂,虽食甘芳,如啖酸辣,小便
  赤涩,茵陈玉露饮主之。
  x茵陈玉露饮x(自制)
  茵陈(三钱) 玉竹(三钱) 石斛(三钱) 花粉(二钱) 葛根(二钱) 山栀
  (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 茯苓(二钱) 萆 (二钱) 苡仁(一两煎汤代水)
  卷三黄瘅
  女劳瘅
  属性:女劳瘅者,膀胱急,小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大便黑而时溏。此因血瘀不行,积于
  膀胱少腹,故仲景用硝石矾石散,峻攻其瘀,自极精当。但今人之体质,远不逮古人,若复峻攻,
  更伤元气。拟通利下焦兼去瘀之法,桃花化浊汤主之。
  x桃花化浊汤x(自制)
  桃仁(二钱) 红花(五分) 牛膝(二钱) 延胡索(一钱) 归尾(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丹参(二钱) 茵陈(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车前(二钱) 降香(五
  分) 血余灰(一撮)
  卷三黄瘅
  女劳瘅
  属性:x大黄栀子汤x 治黄瘅热甚脉实者。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豆豉(一升) 水六升,煎至二升,分温服。
  x茵陈蒿汤x 治黄瘅湿热俱盛者。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水六升,煎至二升,分温服。
  x茵陈四逆汤x 治阴黄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
  茵陈(二两) 干姜(一两五钱) 附子(一枚切) 甘草(一两炙) 水煎,分温服。
  x小茵陈汤x 治发黄,脉沉细迟,四肢及遍身冷。
  茵陈(二两) 附子(一枚) 甘草(一两炙) 水煎,分温服。
  x茵陈附子汤x 治服四逆汤,身冷汗不止者。
  茵陈(一两五钱) 附子(一枚切) 干姜(二两五钱) 水煎,分温服。
  x茵陈茱萸汤x 治服茵陈附子汤,症未退及脉伏者。
  茵陈(一两五钱) 吴萸(一两) 当归(一两) 附子(一枚) 木通(一两)
  干姜(一两) 水煎,分温服。
  x茵陈橘皮汤x 治身黄,脉沉细数,身热而手足寒,呕喘,烦躁不渴者。
  茵陈(一两) 橘皮(一两) 生姜(一两) 白术(一两) 半夏(五钱)
  茯苓(五钱) 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服。
  x茵陈茯苓汤x 治发黄,脉沉细数,四肢冷,小便涩,烦躁而渴。
  茵陈(一两) 茯苓(一两) 桂枝(一两) 猪苓(一两) 滑石(一两五钱) 研末
  ,每服五钱。如脉未出加当归。
  x栀子大黄汤x 治酒瘅心中懊 或热痛。
  山栀(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豆豉(一升) 水六升,煮二升分温服。
  x白术汤x 治酒瘅因下后变为黑瘅,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大便黑皮肤不仁,脉微而数。
  白术(一钱) 桂心(五分) 枳实(一钱) 豆豉(三钱) 葛根(二钱) 杏仁(二
  钱) 甘草(五分炙) 水煎服。
  x加味四君子汤x 治色瘅。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 白术(一钱) 黄 (二钱)
  白芍(一钱) 扁豆(三钱) 红枣(二枚) 姜(五片)
  x小菟丝子丸x 治女劳瘅。
  石莲肉(二两) 茯神(一两) 菟丝子(五两) 山药(三两) 共研末,山药打糊
  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x茯苓渗湿汤x 治黄瘅,寒热呕吐,渴欲饮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
  茵陈(二钱) 茯苓(二钱) 猪苓(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
  陈皮(一钱) 苍术(一钱) 黄连(五分) 山栀(一钱) 秦艽(一钱) 防己(一
  钱) 葛根(二钱) 水煎服。
  x参术健脾汤x 治发黄日久,脾胃虚弱,饮食不思。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陈皮(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 枣(二枚)
  x当归秦艽散x 治五瘅,口淡,咽干,倦怠,发热,微冷。
  白术(一钱) 茯苓(二钱) 秦艽(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白芍(一钱) 熟地(三钱) 陈皮(一钱) 半夏曲(三钱炒) 甘草(五分) 姜(三片)
  x茵陈附子干姜汤x 治寒凉药服多,变阴黄者。
  附子(一钱) 干姜(一钱) 茵陈(二钱) 草蔻(一钱) 白术(一钱) 枳
  实(一钱) 半夏(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广皮(一钱) 姜(五
  片)
  x一清饮x 治瘅症发热。
  柴胡(一钱) 赤苓(二钱) 桑皮(二钱) 川芎(一钱) 甘草(五分)
  红枣(二枚) 姜(三片)
  x青龙散x 治风气传化,气不得泄,郁热烦渴,面目发黄,引饮。
  地黄(二钱) 仙灵脾(二钱) 防风(二钱) 荆芥(一两) 何首乌(三钱)
  研末,每服三钱。
  x小柴胡加栀子汤x 治邪热留于半表半里而发黄者,仍以和其表里为法。
  柴胡(一钱) 黄芩(一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半夏(一钱)
  栀子(一钱五分) 大枣(二枚) 生姜(三片) 水煎服。
  卷三
  三消
  属性:上消者,肺病也。肺气焦满,水源已竭,咽燥烦渴引饮不休,肺火炽盛阴液消亡,当于大队清润
  中,佐以渗湿化痰之品。盖火盛则痰燥,其消烁之力,皆痰为之助虐也,逢原饮主之。
  x逢原饮x(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南沙参(四钱) 北沙参(三钱) 胡黄连(五
  分) 石斛(三钱) 玉竹(三钱) 蛤粉(四钱) 贝母(二钱)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梨汁(半杯冲服)
  中消者,胃病也。胃为谷海,又属燥土,痰入胃中,与火相乘,为力更猛,食入即腐,易于消
  烁,经所谓除中,言常虚而不能满也。宜清阳明之热,润燥化痰,祛烦养胃汤主之。
  x祛烦养胃汤x(自制)
  鲜石斛(五钱) 石膏(四钱) 天花粉(三钱) 南沙参(四钱) 麦冬(二钱)
  玉竹(四钱) 山药(三钱)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甘蔗(
  三两煎汤代水)
  下消者,肾病也。坎之为象,一阳居于二阴之中。肾阴久亏,孤阳无根据,不安其宅,于是饮一溲
  一,或饮一溲二,夹有浊淋,腿股枯瘦,而病益深矣。急宜培养真阴,少参以清利,乌龙汤主之。
  x乌龙汤x(自制)
  元武版(八钱) 生地(六钱) 天冬(二钱) 南沙参(四钱) 蛤粉(四钱)
  女贞(二钱) 料豆(三钱) 山药(三钱) 茯苓(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盐水炒)
  车前(二钱) 藕(三两煎汤代水)
  卷三三消
  附∶消渴门诸方
  属性:x金匮肾气丸x 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溲一。
  地黄(八两) 萸肉(四两) 山药(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肉桂(一两) 附子(一两) 牛膝(三两) 车前(三两) 每
  用五钱,水煎服。
  x文蛤散x 治渴欲饮水不止者。
  文蛤 研为末,以沸汤五合,和服一方寸匙。
  x竹叶黄 汤x 治消渴症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
  生地(三钱) 黄 (二钱) 麦冬(一钱) 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一钱) 白芍(一钱) 人参(一钱) 石膏(三钱) 半夏
  (一钱) 竹叶(一钱) 净水煎服。
  x地黄饮子x 治消渴,咽干,面赤,烦躁。
  生地 熟地 人参 黄 天冬 麦冬 枳壳 石斛 泽泻
  甘草 枇杷叶(各等分) 每服五钱,食远服。
  x白术散x 治虚热而渴。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茯苓(一两) 甘草(一两) 五味(三钱)
  柴胡(三钱) 葛根(二两) 藿香(一两) 木香(一两) 研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x宣明黄 汤x 治心移热于肺,为肺消,饮少溲多。
  黄 (三两) 五味(二两) 人参(二两) 麦冬(二两) 桑皮(二两) 熟地(一
  两五钱) 枸杞(一两五钱) 研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x宣明麦门冬饮子x 治心热移于肺,传为膈消,胸满心烦,精神短少。
  人参 茯神 麦冬 五味 生地 炙甘草 知母 葛根 花粉(各等
  分) 每服五钱,加竹叶十四片,水煎服。
  x易老麦门冬饮子x
  人参 杞子 茯苓 甘草 五味 麦冬(各等分) 姜水煎服。
  x猪肚丸x 治强中消渴。
  黄连(四两) 粟米(四两) 花粉(四两) 茯神(四两) 知母(二两)
  麦冬(二两) 地黄(四两) 葛根(二两) 研细末,将大猪肚一个洗净,入末药于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