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花旗      更新:2022-05-05 13:47      字数:4963
  火煎熬太过,营血消耗,郁蒸为痰;饮食入胃,以类相从,谷海变为痰薮,而又孤阳独发,气火升
  痰,宜其格而不入也。格与关皆为逆象,惟治之以至和,导之以大顺,使在上者能顺流而下,则在
  下者亦迎刃而解矣。故于调养营卫之中,平肝理气,此一法也。于调养营卫之中,和胃化痰,亦一
  法也。于调养营卫之中,兼清君相之火,又一法也。关格既成,本难施治,但仁人孝子必不忍坐视危亡,欲于死中求活,
  非精心研究不可。续制四方,以备参酌。
  肝气犯胃,食入作吐,宜解郁和中,归桂化逆汤主之。
  x归桂化逆汤x(自制)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青皮(一钱) 茯苓(二钱) 肉桂(五分)
  郁金(二钱) 合欢花(二钱) 蒺藜(四钱) 牛膝(二钱) 玫瑰花(五分) 木香
  (五分) 红枣(五枚) 降香(五分)
  方以归桂化逆名,归、桂为主药无疑矣。以归、芍、红枣养其血,即以合欢、郁金、玫瑰解其
  郁,以青皮、蒺藜、木香、降香利其气,又以茯苓、牛膝引之下达,治格而亦顾及关矣。祖怡注。
  痰气上逆,食入呕吐,人参半夏汤主之。
  x人参半夏汤x(自制)
  人参(二钱) 半夏(三钱) 广皮(一钱) 茯苓(二钱) 当归(二钱)
  沉香(五分) 郁金(二钱) 砂仁(一钱) 佩兰(一钱) 苡仁(四钱) 牛膝
  (二钱) 佛手(五分) 白檀香(五分)
  此方亦所以治格。以人参、当归顾气血,以茯苓、苡仁、牛膝,引之下行;以半夏、陈皮利痰,以佩兰、郁金、砂
  仁、佛手、沉香、檀香通气。前法轻而此方较重,彼重用肉桂,此重用人参,意同而法自异也。祖怡注。
  孤阳独发,阻格饮食,甚则作呃,和中大顺汤主之。
  x和中大顺汤x(自制)
  人参(二钱) 白芍(一钱) 丹皮(二钱) 柏仁(二钱) 潼蒺藜(三钱)
  麦冬(二钱) 赤芍(一钱) 白蒺藜(三钱) 丹参(三钱) 生地(四钱) 赭石
  (三钱 研) 合欢花(二钱) 竹沥(两大匙冲服) 姜汁(二滴冲服)
  此方有人参、麦冬养胃家之气阴,益以生地、白芍配独发之孤阳。丹参、柏仁养心血,丹皮、
  赤芍清心肝。合欢开心,赭石镇逆,竹沥、姜汁豁痰,潼白蒺藜补肾疏肝。仍着重治格,而大利于
  开关。前方重用香药,此方则重用润药。祖怡注。
  二气双调饮,通治关格。
  x二气双调饮x(自制)
  人参(二钱) 茯苓(二钱) 山药(三钱) 归身(二钱) 枸杞(三钱) 干
  苁蓉(三钱) 牛膝(二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砂仁(一钱) 青皮(一
  钱五分蜜水炒) 沉香(五分人乳磨冲)
  所谓二气者,阴阳也。所谓双调者,不偏阳不偏阴也。人参、茯苓、山药偏于阳,人乳、归身
  、枸杞、苁蓉偏于
  阴,有沉香、砂仁、陈皮、青皮以和之,通治关格,此其所以为双调也。祖怡注。
  卷二关格
  附∶关格门诸方
  属性:x喻氏进退黄连汤x 平调营卫,不偏阴,不偏阳,所谓运中枢以听其进退也。
  黄连(八分姜汁炒) 炮姜(八分) 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 桂枝(一钱) 半夏(
  一钱五分姜制) 大枣(二枚) 进法本方诸药俱不制,水三钟,煎一半,温服。退法不用桂枝,
  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每早加服附桂八味丸三钱。
  x资液救焚汤x 治五志厥阳之火。
  生地(二钱取汁) 麦冬(二钱取汁) 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 炙甘草(一钱) 阿胶
  (一钱) 胡麻仁(一钱炒研) 柏子仁(七分) 五味子(四分) 紫石英(一钱) 寒水石(
  一钱) 生犀汁(二分磨) 滑石(一钱二分敲碎不为末) 生姜汁(二茶匙) 除四汁及阿胶共八
  味,用名山泉水四钟,缓火煎至一杯半,去渣,入四汁及阿胶,再缓火略煎至胶烊化,斟出,调牛
  黄末五厘,日中分二、三次热服。空朝先服附桂八味丸三钱。
  卷二关格
  附∶云歧子九方
  属性:(此等方法断不可用,录之以为鉴戒。)
  x柏子仁方x
  人参 半夏 茯苓 陈皮 柏仁 甘草 麝香 郁李仁 姜(三片)
  x人参散x
  人参 麝香 冰片 甘草汤调服
  x既济丸x
  附子 人参 麝香
  x槟榔益气汤x
  槟榔 人参 白术 当归 黄 陈皮 升麻 甘草 柴胡 枳壳 生姜 煎服。
  x木通二陈汤x
  木通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壳 生姜煎服。
  x导气清利汤x
  猪苓 泽泻 白术 人参 甘草 木通 栀子 茯苓 槟榔 枳壳 大黄 浓朴 麝香 黑牵牛
  广皮 半夏 藿香 柏仁 生姜煎服。
  x加味麻仁丸x
  大黄 白芍 浓朴 当归 杏仁 麻仁 槟榔 木香 枳壳 蜜为丸。
  x皂角散x
  大皂角 烧存性,研细末,以猪脂一两调服。又服八正散加槟榔、枳壳、朴硝、桃仁、灯芯,茶服。
  x大承气汤x
  大黄 芒硝 枳实 浓朴
  以上九方,只图取快目前,罔顾削伐元气。然此等药入口,轻者增剧,剧者立毙,究竟目前亦不快也。
  卷三
  咳嗽
  属性: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可知心肝脾肾四经,各有咳嗽之症,不过假途于肺耳。
  只此二语,度尽金针。后人不明此义,一遇咳嗽,不辨其所以致咳之由,但从肺治,又安怪其效者
  少,而不效者多耶!兹将肺脏之咳,详列于前;心肝脾肾之咳,条载于后;庶几辨证则了然无疑,
  施治则知所措手矣。
  肺热而咳,上焦微喘,肌表漫热,口燥咽干者,玉环煎主之。
  x玉环煎x(自制)
  玉竹(四钱) 羚羊角(一钱五分) 沙参(四钱) 麦冬(二钱) 石斛(三钱) 贝母
  (二钱) 蒌皮(三钱) 蛤粉(四钱) 梨汁(半杯冲服)
  肺寒而咳,乃水邪射肺,水冷金寒,咳吐痰沫,胸脘作懑,肌肤懔冽者,姜桂二陈汤主之。
  x姜桂二陈汤x(自制)
  炮姜(五分) 桂枝(五分)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葶苈子(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苏子(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苡
  仁(一两煎汤代水)
  肺虚而咳,肌表微热,神倦气短,不时火升,失血咽痛者,保肺济生丹主之。
  x保肺济生丹x(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沙参(四钱) 五味(五分)
  玉竹(三钱) 女贞子(二钱) 茯苓(二钱) 山药(三钱) 贝母(二钱) 茜草根(二钱
  )杏仁(三钱) 藕(三两切片煎汤代水)
  虚之甚者,火升体羸,咳嗽失血,咽破失音,此为碎金不鸣,症极危险,金水济生丹主之。
  x金水济生丹x(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生地(五钱切) 人参(一钱) 沙参(四钱)
  龟版(八钱) 玉竹(三钱) 石斛(三钱) 茜草根(二钱) 蒌皮(三钱) 山药(三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淡竹叶(十张) 鸡子清(一个) 藕(三两煎汤代水)
  肺实而咳,胸脘喘满,时吐稠痰,降气和中汤主之。
  x降气和中汤x(自制)
  苏子(一钱五分) 沉香(五分) 海石(三钱) 蒌仁(四钱) 莱菔子(二钱)
  芥子(一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桑皮(二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姜汁(两小匙冲服)
  实之甚者,痰气闭结,语音不出,此为塞金不鸣,金牛汤主之。
  x金牛汤x(自制)
  郁金(二钱) 牛蒡子(三钱炒研) 芥子(一钱) 陈麻黄(四分蜜水炙) 栝蒌皮(三
  钱) 苏子(一钱五分) 沉香(五分)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桑皮(二钱) 枇杷叶(二张刷去毛蜜炙)
  嗜酒太过,伤肺而咳者,加减葛花汤主之。
  x加减葛花汤x(自制)
  葛花(二钱) 鸡 子(三钱) 花粉(二钱) 石斛(三钱) 沙参(四钱)
  麦冬(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苡仁(四钱) 橘红(二钱) 贝母(二钱) 杏仁(二钱)
  橄榄(二枚打碎陈者亦可用)
  风痰入肺,久经吼咳者,鹅梨汤主之。
  x鹅梨汤x(自制)
  鹅管石(五分 研) 陈麻黄(五分蜜炙) 当归(一钱五分) 苏子(一钱五分) 茯苓
  (二钱) 蒌仁(四钱) 桑叶(一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梨汁(两大匙冲服) 姜汁(两小匙冲服)
  肺气壅塞,致成肺痈,咳吐脓痰,气甚腥秽者,石花汤主之。
  x石花汤x(自制)
  白石英(三钱 研) 合欢花(二钱) 鲜百部(四钱) 沙参(四钱) 麦冬(一钱五分)
  贝母(二钱) 桑皮(二钱) 苏子(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茯苓(二钱) 苡仁(四
  钱) 淡竹叶(十张) 金丝荷叶(二张去背上白皮)
  肺叶痿败,喘咳夹红者,白胶汤主之。
  x白胶汤x(自制)
  嫩白芨(四钱研末) 陈阿胶(二钱) 冲汤调服。
  心经之咳,痰少心烦,夜不成寐,玄妙散主之。
  x玄妙散x(自制)
  玄参(一钱五分) 丹参(三钱) 沙参(四钱) 茯神(二钱) 柏仁(二钱) 桔梗(一
  钱) 麦冬(一钱五分朱砂拌)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夜合花(二钱) 淡竹叶(十
  张) 灯芯(三尺)
  肝经之咳,痰少胁痛,易怒头眩,丹青饮主之。
  x丹青饮x(自制)
  赭石(三钱) 麦冬(一钱五分青黛拌) 杭菊(二钱) 石斛(三钱) 潼蒺藜(三钱)
  白蒺藜(三钱) 沙参(四钱) 桑叶(一钱) 橘红(一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旋复花(一钱绢包)
  脾经之咳,胸懑痰稠,食少体倦,术米汤主之。
  x术米汤x(自制)
  当归(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苡米(八钱) 半夏(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莱菔子(二钱) 海石(三钱) 杏仁(三钱) 蒌仁(四钱) 姜汁(两小匙冲服)
  肾经之咳,或呛或喘,痰味咸而有黑花者,山虎汤主之。
  x山虎汤x(自制)
  蛤蚧尾(一对酒洗) 生地(四钱切片蛤粉炒) 麦冬(一钱五分) 破故纸(一钱五分核桃
  肉拌炒) 人参(二钱) 沙参(四钱) 沉香(五分) 茯苓(二钱) 山药(三钱) 贝母(二钱) 杏仁(
  三钱) 人乳(半杯冲服) 姜汁(两滴冲服)
  卷三咳嗽
  五脏传腑之咳
  属性:经曰∶五脏咳久,传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胃乃
  脾之妻,故脾咳必传于胃。胃受邪则水谷不安,故发呕。长虫常处胃中,呕甚则胃气逆而不降,故
  长虫亦随气而出也。加味二陈汤主之。
  x加味二陈汤x(自制)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苡仁(四钱)
  枳壳(一钱) 砂仁(一钱) 苏梗(一钱) 花椒子(二十四粒) 姜(三片)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胆为清净之腑,肝邪中之,则胆不安,而汁内沸
  ,故所呕皆苦水。西清汤主之。
  x西清汤x(自制)
  桂枝(五分) 栀子(一钱五分姜汁炒) 苏子(一钱五分) 桑皮(二钱) 杏仁(三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茯苓(二钱) 蒺藜(三钱) 郁金(二钱) 姜(三片)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肺与大肠,庚辛金也。风阳外烁,肺热移于大肠,更兼风入空
  窍,宜其咳而遗矢矣。当培土化热,兼以熄风,回风养脏汤主之。
  x回风养脏汤x(自制)
  沙参(四钱) 苏子(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 前胡(一钱) 桑叶(一钱) 茯
  苓(二钱) 白术(一钱) 苡仁(四钱) 橘红(一钱) 贝母(二钱) 荷叶蒂(一枚)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小肠下口接大肠之上口,小肠化则
  大肠通,小肠咳则气达于大肠,故下焦之浊气不时宣泄也。洁宫汤主之。
  x洁宫汤x(自制)
  沙参(四钱) 茯神(二钱) 远志(五分甘草水炒) 归身(二钱) 麦冬(二钱) 贝
  母(二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白术(一钱) 砂仁(一钱) 姜(三片)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尿。膀胱为津液之腑,咳则气不能禁而遗溺也。加
  味茯菟汤主之。
  x加味茯菟汤x(自制)
  茯苓(三钱) 菟丝(四钱) 杜仲(三钱) 破故纸(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
  贝母(二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白术(一钱) 杏仁(三钱) 核桃肉(二枚过口)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
  ,而面浮肿气逆也。久咳则三焦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