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敏儿不觉      更新:2022-05-05 13:47      字数:4912
  勒禄乖诠谕獾囊恍┐蟪鞘蟹直鹂枇朔窒旰痛恪!?br />
  随着台儿庄战役打出的威名,“曲焕章万应百宝丹”的名声,更与抗日浪潮一起传遍了中华大地,产品还远销到了海外。到1938年,百宝丹的产量也因抗战的需要创纪录地达到了40万瓶。
  鲜为人知的是在白药身上还发生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35年,长征中的红军进入了云南,截获了一批国民党的物资,其中也有云南白药。毛(蟹)泽(蟹)东当即命令将白药送往卫生部,分配给各军团。靠着这批白药,许多垂危的战士从鬼门关里又被拉了回来。
  1938年,58岁的曲焕章达到了他医药事业的最高峰。
  就在曲焕章的医药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阴谋也在曲焕章的身边悄悄进行着。
  1938年春天,国民政(蟹)府以捐款支持抗战为名,让曲焕章捐款国币30万元,尽管生意做得大,但曲焕章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现金,随后,他被关押起来。曲焕章一时走投无路。就在这时,国民党中央委员焦易堂以中央国医馆馆长的名义,诚邀曲焕章到重庆,共同为“抗日”做出贡献。曲焕章见到一线生机。1938年8月,也就是曲焕章到达重庆两个月后,噩耗突然传来,曲焕章因病辞世。蒋介石曾发表过广播谈话表示哀悼。蒋介石评价说:“在抗战正需要人才之时,我国著名的曲焕章医士的逝世,实为国家之不幸!”曲焕章的突然去世,留给世人一个谜。当年云南省公安厅的档案如今已交到云南省档案馆统一保存,可在这些材料中却没有发现相关的记录。从曲焕章在重庆留下的遗嘱来看,他的思路相当清晰,而这份遗嘱立于1938年8月16日,离他去世仅仅几天而已。昆明民族民间医药开发研究所所长曾育麟也曾经进行过调查。解放后,1955年、1971年和1982年,国家曾经专门组织过三次针对白药的调研。曾育麟就曾担任过1971年调研组的组长。但是,他的调查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曲焕章是由于烟瘾和生病而丧命,这听上去有点离奇,并且和以往的报道也有出入。曲焕章去世后,他的遗体被送回昆明安葬。
  曲焕章的一生有两次婚姻,在他的后人中,与前妻李惠英生有3个儿子,老大曲万增一直从医,至今还有后代在云南白药厂工作,兄弟曲万从、曲万信回江川务农。而曲焕章和第二任妻子缪兰英育有3女1子,其中女儿曲竹林一直从事白药生产。在遗嘱里,曲焕章把大药房的继承权授予了妻子缪兰英。
  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周恩来总理到云南视察,他专门询问了白药的状况。当时的医药市场非常混乱,周恩来当即对云南方面做出了指示,要求发掘、保护白药。云南省政(蟹)府立即成立调研组,开始着手整顿白药市场。整顿后,市场上只保留了缪兰英的曲焕章万应百宝丹、曲万增的曲焕章父子百宝丹和曾泽生的白药精3种白药。1956年,昆明制药厂正式接收了缪兰英贡献的百宝丹,并把它改名为“云南白药”,投入批量生产。白药方被列为了国家最高保密级别,直到今天都还受到严格的保护。1971年6月1日,云南白药厂正式建成投产,自此,云南白药年产量达到了1000万瓶左右,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但是,贪婪的人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白药的渴望。十多年前,他们又一次把手伸向了白药方。20世纪90年代初,严保清当时正担任云南医药管理局局长。一天晚上,一个40岁的女人突然上门拜访了他,每天晚上都到严保清家哭诉。原来,这个女人在不久前认识了一个20多岁的外国留学生。短暂接触后,两人迅速坠入了情网,并相约出国结婚。但这个女人当时却在云南白药厂的某部门工作,她极有可能接触到国家一级机密——白药配方。经过多方调查,有关部门最终拒绝了她的请求。几年后,通过其它渠道,我方的保密部门最终查明了那个留学生的真实身份——某国的经济间谍。白药又一次度过一劫。
  白药从诞生那天起,神奇的药效和传说就让人们广为传诵。2005年,云南白药度过了103个春秋。
  凤仙花
  凤仙花具有活血消肿的功效,是妇科调经和外治跌打损伤的民间要药。关于凤仙花药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福建龙溪有个叫凤仙的姑娘,长得亭亭玉立,秉性温柔善良,与一个名叫金童的小伙子相爱。一天,县官的儿子路过此地,见凤仙这般漂亮可爱,顿生歹心,前来调戏。被凤仙臭骂一顿灰溜溜地走了。凤仙知道这下可闯了大祸,县官儿子肯定要求找麻烦。于是决定与金童一起投奔外地。凤仙只有父亲,金童上有母亲。两老两少连夜启程远走他乡逃难。途中金童的母亲患病,闭经腹痛,荒山野岭又无处求医访药,四人只好停步歇息。
  再说县官听说儿子被村姑骂了一通,就命手下前来捉拿凤仙,眼看就要追上,无奈之中凤仙、金童拜别父母,纵身跳入万丈深渊,以示保洁。两位老人强忍悲痛,将凤仙金童二人合葬。晚上两位老人依坟而卧。凤仙和金童夜间托梦给父母,告之山涧开放的花儿能治母亲的病。次日醒来,果见山涧满是红花、白花,红的似朝霞,白的似纯银。老人采花煎汤,服后果真药到病除病愈。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花命名为凤仙花以示纪念。
  吴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千古绝唱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还反映了古代重阳插吴茱萸这一民间习俗。
  关于吴茱萸,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吴茱萸,为芸香科绿灌木植物。它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有浓烈香味。能驱虫除臭,利五脏,消食积等,有散寒止痛、理气止呕、温中止泻的作用,可用于寒疝睾丸冷痛,脐腹部的寒气作痛,以及寒滞所致的脘腹胀痛、泄泻、呕吐酸水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内脂醇、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驱除胃气和抑制肠内异常发酵,还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朱砂
  很早以前,人们迷信,许多人有病不求医,常去找方士。有一种癫狂病,当时的医生没法治,可这病遇到方士,却治一个好一个。因此,人们更是信巫不信医了。
  有位秀才懂医术,他暗想:“方士只会画符念咒,装神弄鬼,怎会真能治病呢?这里面准有什么名堂” 。为了弄清究竟,于是,他跟妻子商量了一个办法,以探出方士的秘密。
  一天, 秀才的妻子去找方士,说她丈夫得了癫狂病。
  方士急忙来到秀才家,只见秀才披头散发,满脸泥污,躺在地上正说疯话呢:
  “嘿,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老丈人让我带领天兵天将下凡,扫荡妖魔鬼怪……”
  方士一看,秀才果然疯了。他就装模做样地作起法术,点火把、洒松香,坚起桃木棒准备驱“鬼” 。方士先端一碗净水放在桌上,又拿起一张画好的符,嘴里念念有词:
  “天灵灵,地灵灵,一天三朝过往神。过往神,有神灵,鬼使神差下凡尘。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为你驱鬼来治病,只要喝下这符水,妖逃鬼散病除根。”
  说着,方士就要点火烧符。秀才早有准备,嗖地跳起来,一把抢过符纸,抬腿一脚把方士踢出门外,嘴里骂道;“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何方来的妖道胆敢如此放肆,滚!你这个妖孳!”
  方士被踢倒在地,刚爬起来,门巳关紧。他叫了半天,没人理,只好自认倒霉回去了。
  在屋里,秀才先把那碗水喝了一口,什么味也没有,确实是碗净水;再看看符纸,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秀才反复琢磨:“这都不治病啊”。最后,他盯住画符用的朱砂了:“莫非这能治病?”
  第二天,他把一个得癫狂病的人找到自已家,用一点朱砂放在水里给他喝。那人喝了以后,病果然慢慢好了。从此,秀才知道方士“驱鬼”治癫狂病,只不过因为符上的朱砂有药性。这样,朱砂成了一味中药。
  茵陈
  有一个病人,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人亦消瘦了。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了病人得的是黄疸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都还没有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啊”!
  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料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而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个病是那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习去”。
  那人回答说:“我没有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华佗不信:“那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吧?”“药也没有吃过”。 “这就怪了!” “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 “一个多月。” “吃的是什么草啊?”
  “我也说不清楚。” “你领我看看去。” “好吧。”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疸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疸病人下药治病。但连试用了儿次,病人吃了没有一个见好的。华佗还以为先前的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 “你真的吃青蒿吃好的?”“没错。”华佗想了想又问:“你吃的是儿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里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治害黄疸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结果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黄疸病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二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疸病。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治黄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 ,又叫“茵陈蒿”。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要记牢。
  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注:青蒿也是一味中药。我国中医药科研人员已从中提取出青蒿素,是从植物提取的治疗疟疾药品,有很好效果,享誉国际,千万别把“国宝”当柴烧了。)
  白芍
  华佗喜爱栽草药作为标本,以辨别药之真伪,防止用错药。他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满了草药。一天,有个外地商人看华佗爱种草药,便从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给华佗,并对华佗说:“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说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给你一棵,你试种一下。”华佗就把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来年春天,芍花开放,华佗就先尝花,后尝叶。由于华佗对芍花的采药季节还没掌握,对春天的芍花不能入药更不了解,只感觉它没有什么药味,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就把它放那儿不管了,一直放了数年没理睬它。
  一天夜晚,夜深人静,秋风凉爽,月对窗户,华佗正在灯下精心地撰写医书,把某药治某病一条一条地记录着。正写之间,只听窗外有一女子的哭声,他抬头往窗外一看,迎着月光有位身穿绿衣、头戴红花的美貌女子。“啊!这是谁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难道受了什么委屈?”华佗便出去看看,可东瞅西望,却未有半个人影,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青枝绿叶的芍花。华佗心想:难道是它吗?他看了看芍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既是你有灵验,现在已是初秋,早已花谢叶老,也用处不大了,况且你身无奇处也无法入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