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作者:交通工具类:沧海一叶舟      更新:2022-05-05 13:46      字数:4920
  卷十二咳嗽门
  辨六经渴并治法
  属性:太阳渴。脉浮无汗者。五苓、滑石之类。
  阳明渴。脉长有汗者。白虎、凉膈之类。
  少阳渴。脉弦而呕者。小柴胡加栝蒌根也。
  太阴渴。脉细不欲饮水。纵饮唯思汤不思水。四君子、理中汤之类。
  少阴渴。脉沉自利者。猪苓汤、三黄汤之类。
  厥阴渴。脉微引饮者。当少少与之滑石。
  滑石治渴。本为窍不利而用之。以其燥而能亡津液也。天令湿气太过当用之。若无湿而用之。
  是为犯禁。
  假令小便不利。或渴或不渴。知内有湿热也。小便自利而渴。知内有燥也。湿宜渗泄之。燥宜
  润之。则可矣。
  杂证有汗而渴者。以辛润之。无汗而渴者。以苦坚之。
  伤寒食少而渴者。当以和胃药止之。不可用凉药。恐损胃气。愈不能食。白术、茯苓是也。
  太阳无汗而渴者。不宜白虎。汗后脉洪大而渴者。方可与之矣。
  阳明有汗而渴者。不宜五苓。若小便不利。汗少脉浮而渴者。宜与之。
  若人病心肺热而不渴者。知不在太阴少阴之本。只在标也。在标则不渴矣。若渴者。是在本也
  。
  卷十二咳嗽门
  胆瘅治验
  属性:内经云。有病口苦。名曰胆瘅。乃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盛汁三合。为清净之府。肝取决于胆
  。或不决为之患怒。怒则气逆。胆汁上溢。故口苦。或热盛使然也。主之以龙胆泻肝汤。
  x【龙胆泻肝汤】x
  黄芩(七分) 柴胡(一钱) 甘草(生) 人参
  天门冬 黄连 知母 龙胆草
  山栀子 麦门冬(各五分) 五味子(十个)
  上十一味。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远。忌辛热物。此方因焦秀才
  病口苦。予制此方。用之得效。
  卷十三
  疮肿门
  属性:丙午岁。予居 城。人多患疔疮。县尹董公谓予曰。今岁患疔疮者极多。贫民无力医治。近于
  史侯处得数方。用之无不效。官给药钱。君当舍手医之。遂诺其请。董公榜示通衢。有患疔疮者。
  来城中罗谦甫处取药。如此一年余。全活者甚众。保生铤子、千金托里散、神圣膏药、破棺丹。凡
  四方。至元戊寅岁。董公拜中书左丞兼枢密院事。
  x【保生铤子】x治疔疮背疽瘰 。一切恶疮。
  金脚信 雄黄 砂(各二钱) 麝香(一钱)
  轻粉(半大匣。重二钱) 巴豆(四十九粒。文武火炒研)
  上为极细末。用黄蜡五钱溶开。将药和成铤子。冷水浸少时取出。旋丸捏作饼子。如钱眼大。
  将疮头拨开。安一饼子。次用神圣膏贴。后服托里散。若疮气入腹危者。服破棺丹。
  x【神圣膏药】x治一切恶疮。
  当归 本(各半两) 没药(二钱) 黄丹
  黄蜡(各二两) 乳香(二钱) 琥珀(二钱半) 白芨(二钱半)
  胆矾 粉霜(各一钱) 白胶香(三两) 清油(一斤)
  木鳖子(五十个。去皮) 巴豆(十五个。去皮) 槐枝 柳枝(各一百二十条)
  上件一处。先将槐柳枝下油内熬焦。取出不用。后下余药。熬至药焦。亦取出不用。将油澄清
  。下黄丹再熬成膏。用绯帛摊之。立有神效。
  x【千金托里散】x治疔疮发背。一切恶肿。
  官桂 人参 甘草 川芎
  香白芷 芍药(各一两) 木香 没药(各三钱)
  乳香(二钱) 当归(半两) 连翘(一两二钱) 黄 (一两半)
  防风 桔梗 浓朴(各二两)
  上十五味为细末。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三二沸。和渣温服。无时。
  x【破棺丹】x治疮肿一切风热。
  大黄(二两。半生半熟) 芒硝 甘草(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茶清、温酒任化下。童便半盏研化服亦得。忌冷
  水。
  x【二仙散】x治疔肿恶疮。太医院李管勾传。
  白矾(生用) 黄丹(各等分。一方加雄黄少许。更捷)
  上各另研。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不过三易。决
  愈。曲阳县慈顺里刘禅师。善治疮疡瘰 。其效更捷。壬子岁孟春。诏到六盘山。回瓜忽都地而住
  冬。朝夕相从。传得四方。太乙膏、玉烛散、克效散、翠玉膏。用之每有神效。甲寅岁仲秋。王师
  还。遣使送禅师回乡里。赐院门额曰慈济禅院。
  x【太乙膏】x治 子疮。神效。
  脑子(一钱。研) 轻粉 乳香(各二钱。研) 麝香(三钱。研)
  没药(四钱。研) 黄丹(五两)
  上用清油一斤。先下黄丹熬。用柳枝搅。又用憨儿葱七枝。先下一枝熬焦。再下一枝。葱尽为
  度。下火不住手搅。觑冷热得所。入脑子等药搅匀。瓷器盛之。用时旋摊。
  x【克效散】x治 子疮。
  官桂 砂(各半钱) 赤小豆(四十九粒) 粳米(四十九粒)
  斑蝥(四十九个。不去翅足)
  上五味。研为末。初服一字。次服二字。次服三字。次服四字。煎樟柳根汤送下。空心服。小
  便淋沥为效。如恶心呕吐黄水。无妨瘰 。日日自消矣。
  x【玉烛散】x治瘰 。和血通经。服之自消。日进一服。七八日取效。
  当归 芍药 川芎 甘草
  芒硝 熟地黄 大黄 黄芩(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x【翠玉膏】x治 疮。
  沥青(一两) 黄蜡 铜绿(各二钱) 没药
  乳香(各一钱)
  上先研铜绿为末。入油调匀。又将黄蜡、沥青火上熔开。次下油。调铜绿搅匀。将没药旋入、
  搅匀。用河水一碗。将药倾在内。用手扯拔匀。油纸裹。觑疮大小。分大小块。口嚼捻成饼子。贴
  于疮上。纸封。三日一易之。
  x【黄连消毒汤】x治膏粱之变。发背脑疮。始觉者。能消之。(此方元遗尤生服之大效)
  黄连 黄芩(各一钱) 黄柏 本
  当归 桔梗(各五分) 生地黄 知母(各四分) 防己(五分) 羌活 独活 防风
  连翘(各四分) 人参 黄 泽泻 甘草 苏木(各三分) 陈皮(二分)
  上 咀。都作一服。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渣。温服。食后。
  x【五利大黄汤】x治人年四十以前。血气壮实。多苦。患痈疽。大小便不通。(出外蜜)
  大黄(煨。三两) 升麻(二两) 黄芩(三两) 芒硝
  栀子仁(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x【内消升麻汤】x治证同前。
  大黄 升麻(各二两) 黄芩(去黑心) 枳实(麸炒去穣)
  当归(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芍药(一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温服。食前。
  x【复元通气散】x治诸气涩闭。耳聋耳痛。腹痈便痈。疮疽无头。通一切气。
  青皮 陈皮(各四两) 甘草(三两。半生半熟) 穿山甲(炮)
  栝蒌根(各二两) 金银花(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如疮无头。津液调涂。此方活血止痛。内消疮肿。
  x【乳香消毒散】x专治恶疮。
  锦纹大黄(煨) 黄 (择箭者) 牛蒡子(炒) 牡蛎(盐泥裹烧)
  金银花(各五两) 甘草(二两。炙) 没药 乳香
  悬蒌(各半两)
  上九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温服。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
  x【内消丸】x治疮肿初生。及瘰 结核。热毒郁滞。服之内消。
  广术(炮) 三棱(炮。各三钱) 青皮(去白) 陈皮(各一两。去白)
  牵牛(半斤。取头末) 薄荷叶 皂角(不蛀者。水煮软揉取汁。去渣。熬成膏。各半两)
  沉香(半两)
  上为末。入牵牛头末。和匀。用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煎连翘汤送下。食后。
  x【竹叶黄 汤】x治发背发渴。通治诸疮大渴。
  淡竹叶(二两) 生地黄(八两) 黄 麦门冬(去心)
  当归 川芎 人参 甘草
  黄芩 芍药 石膏(各三两)
  上十一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竹叶五七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x【五香连翘汤】x治瘰 、痈疽、恶肿。
  沉香 乳香 生甘草 木香(各一钱)
  连翘 射干 升麻 独活
  桑寄生 木通(各三钱) 丁香(半两) 大黄(一两)
  麝香(一钱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热服。
  x【五香汤】x 治毒瓦斯入腹托里。
  丁香 木香 沉香 乳香(各一两)
  麝香(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空心稍热服。○呕者。去麝。加藿香一两
  。渴者加人参一两。○总录圣惠、千金、外台。治诸疮肿方中皆载。与此方大同小异。大抵此药治
  毒瓦斯入腹烦闷气不通者。其余热渴昏冒。口燥咽干。大便硬小便涩者。皆莫与服之。
  x【赤芍药散】x治一切恶疔疮痈疽。肿初觉不消。增寒疼痛。
  金银花(半两) 大黄(七钱半) 赤芍药(半两) 当归
  枳实 甘草(各三钱)
  上件。入栝蒌大者一个。同为粗末。作四服。每服水酒各一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不拘时。
  x【金银花散】x治发背恶疮。托里、止痛、排脓。
  金银花(四两) 甘草(一两。炒)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酒各一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之者。(申显卿传)
  x【乳香丸】x治诸般恶疮疖。
  乳香(另研) 穿山甲 当归(各五钱) 猪牙皂角
  木鳖子(各七钱)
  上用松枝。火烧存性为细末。入乳香研匀。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食前。
  x【水澄膏】x治热毒肿痛。大效。
  大黄 黄柏 郁金 白芨
  大南星 朴硝(各一两)
  上入黄蜀葵花干者一两。共前药为细末。每药末二钱。以新水一盏半。搅匀澄沉底者。去浮、
  水。以纸花子摊于肿上贴之。如觉燥。津唾润之。如皮肤白色者。勿用。
  x【拔毒散】x治热毒丹肿。游走不定。
  寒水石(生用) 石膏(生用。各四两) 黄柏 甘草(各一两)
  上为末。每用生水调扫于赤肿处。或纸花子涂贴之。如干则水润之。
  x【龙麝追毒丹】x治一切恶疮内毒瓦斯未出尽者。皆可用之。如箭头、针刺、痈疖、恶疮。内
  有毒瓦斯不着骨者。不过一二上药。其针刺自出。破伤风恶疮不痛者。亦效。
  龙脑(三分) 麝香(一分) 轻粉 粉霜
  雄黄(各五分) 乳香 砒黄(各一字) 巴豆(十四个。去皮。心腹)
  上研极细。面糊丸如麦粒大。每用之。先以针捻疮口。入药。量轻重上药。后一两时辰。肿痛
  尽是应。如患下疳疮。蚀茎或半或尽者。用浆磨一两粒搽之。不三上。立效。
  x【桃红散】x敛疮口。生肌肉。定血。辟邪风。
  寒水石(烧) 滑石(各四两) 乳香 小豆粉
  轻粉(各一钱)
  上为末。每用少许干糁。血不止者。加灯草贴疮口上。以帛裹之。
  x【木香散】x治多时不敛一切恶疮。此药能生肌肉。止痛。
  木香 南黄连 槟榔(各半两) 白芷(三钱)
  上为末。每日一遍干贴。又方。加地骨皮为末。先口噙温浆水洗疮口上。 干贴药。及治下疳
  疮神效。
  x【玉龙膏】x摩风止痛。消肿化毒。治一切伤折疮肿。
  栝蒌(大者一个。去皮) 黄蜡(一两半) 白芷(半两) 麻油(清真者)
  麝香(研。一钱) 松脂(研。一钱半) 零香 藿香(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 升麻 黄 赤芍药
  白芨 白蔹 甘草(各一钱)
  上以油浸七日。却取出油。先炼令香熟。放冷。入诸药。慢火煎黄色。用绢滤去渣。入银石锅
  内。入蜡并麝香、松脂熬。少时以瓷合器盛。每用少许。薄摊绢帛上贴。若头面风。癣痒疮肿疼痛
  。并涂磨令热。频用之。如耳鼻中肉铃。用纸捻子每日点之。至一月即愈。如治灸疮。及小儿瘤疮
  。涂之。兼灭瘢痕。神效。
  x【司马温公解毒膏】x治诸疮及杖疮。尤宜贴之。
  乳香(三钱) 木鳖子(二十四个。去皮) 杏仁(四十八个) 蓖麻子(三十四个)
  巴豆(十四个) 槐枝(四两。长四指) 柳枝(二两) 桃枝(三两)
  黄丹(春秋三两半。夏四两。冬三两)
  上件。用清油一斤。下诸药熬黑。滴水内不散成也。用好绵滤过。用时于水内浴贴之。
  x【善应膏】x
  黄丹(二斤。细上等者) 没药(研) 白蔹(生) 官桂
  乳香(研) 木鳖子(生) 白芨(生) 当归
  白芷 杏仁(生。各一两) 柳枝(一两。如箸条长)
  上除黄丹、乳香、没药外。余药用麻油五斤。浸一宿。于炭火上铁锅内。熬至变黑色。滤去药
  不用。将黄丹
  入油内上火。用柳条如小钱粗四指长。搅令微变褐色。出火。再用柳枝搅令出烟尽。入乳香、没药
  。再用柳条搅令匀。候冷倾入瓷盆内。切成块。油纸裹之。后用如常法。
  x【大红膏】x治从高坠下。及落马堕车。筋骨疼痛。
  当归 赤芍药 乌药(各一两) ?